一种带液位计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96290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液位计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或容器,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液位计的反应釜或容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化工生产中,经常需要容器或反应釜(以下统称为容器),而它的液位测量通过液位计实现。现有技术中,液位计主要包括有雷达液位计、超声波液位计、电容式液位计、核辐射液位计。其中,雷达、超声波、电容液位计不能测量容器内搅拌以下的液位。核辐射液位计虽然能够测量搅拌器以下的液位,但其使用安全性低,它的辐射对人构成威胁,一旦泄露,会给人造成巨大伤害。而且,插入式液位计对搅拌液体有阻力,不仅影响搅拌器的正常工作,而且影响液位测量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实现方便、性能可靠且使用范围广的带液位计的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带液位计的装置,包括反应釜或容器本体,在所述反应釜或容器本体的壁内安装有液位计;直接将液位计安装在反应釜或容器的壁内,一方面可测量搅拌以下的液位,另一方面,避免了插入式液位计对搅拌液体有阻力的缺陷;
[0006]进一步的,所述液位计包括循环管、温度检测元件、温差介质装置和变送器,所述循环管的两端与所述温差介质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构成温差介质循环回路,所述温差介质装置提供与容器内介质具有温差的介质在温差介质循环回路内流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循环管外壁上,且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包括用于接收温差介质和容器内介质热量的液位温度检测元件,以及仅接收容器内介质热量的介质温度检测元件,所有温度检测元件相互隔热,其中,液位温度检测元件和循环管外壁之间传热,而介质温度检测元件和循环管外壁之间绝热;
[0008]介质温度检测元件可间隔布置,具体的根据容器内介质的温度是否均匀以及温度检测元件的信号线是否容易布置来确定,但是需确保:只要有介质温度检测元件的高度处就有液位温度检测元件,而且在这两个端点液位温度检测元件之间还有数个液位温度检测元件;如果介质温度均匀,那么,所述的数个液位温度检测元件的信号线就一个串联一个,只是首尾两个的各一个信号线引出到变送器;如果介质温度不均匀,那么,所述的数个液位温度检测元件的信号线都直接引出到变送器;
[0009]当容器内介质温度比较均匀或者说上下温度一致时,液位温度检测元件设置的密度不变,端点处的温度检测元件的信号线直接送到变送器,而端点之间的液位温度检测元件的信号线彼此串联,两端的信号线连接到变送器;当温度不均匀时,每个液位温度检测元件的信号线都直接送到变送器。液位温度检测元件设置的多少不取决于容器内介质温度是否一致,而是取决于测量液位的精度要求。
[0010]如果容器内介质不需要加热或者冷却,那么,循环介质(温差介质)选择热循环介质和冷循环介质均可以;
[0011]根据介质对于温度的敏感性,确定循环介质的温度,如果容器内介质需要加热且时间较长,此时,选择热的循环介质,如果容器内介质需要制冷且时间较长,此时,选择冷的循环介质,由此有利于节能;其中,加热时间与制冷时间较长是指,若容器内即有加热又有制冷操作,则时间较长是指制冷和加热的时间相对较长的操作。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变送器接收所有温度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并发出与液位对应的电流?目号O
[0013]基于导热原理:液位温度检测元件在比热和传热系数大的介质中时,温差介质给液位温度检测元件的热量很快被容器内介质吸收或者带走,温度检测元件的温度变化(上升或下降)较少,同时,温度变化也较慢;当液位温度检测元件在比热和传热系数小的介质中时,温差介质给液位温度检测元件的热量很难被容器内介质吸收或者带走,因此,液位温度检测元件温度较高或较低,同时,温度变化较快。
[0014]本实用新型中,循环管结构主要有两种:
[0015]其一
[0016]所述循环管为U型管,其底部与反应釜或容器底部匹配,其两边分别位于反应釜或容器的两侧,所述温差介质装置与所述U型管连接的管路位于反应釜或容器外部;
[0017]其二
[0018]所述循环管为弧形管,其一边位于反应釜或容器的一侧,其另一边位于反应釜或容器底部并在底部延伸至反应釜或容器外部,所述温差介质装置与所述弧形管连接的管路位于反应釜或容器外部。
[0019]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温差介质装置包括存储有加热液的加热液箱,受所述变送器控制为加热液提供循环动力的栗,对加热液进行加热的加热液加热装置;所述栗进口通过加热液管与所述加热液箱连接,栗出口通过加热液管与所述循环管的进口连接,所述循环管的出口通过加热液管与所述加热液箱连接。在所述加热液箱上还设置有加热液箱温度计和加热液箱上压力变送器,所述变送器接收所述加热液箱温度计和加热液箱上压力变送器的检测信号。加热液加热装置可以采用微波加热、电加热或电磁炉原理加热等。循环介质的循环动力由栗提供。通过加热装置实现循环管内循环介质(温差介质)的温度变化,以确保其与容器内介质有较明显的温差,由此提高测量的精度。
[002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温差介质装置包括受所述变送器控制的制冷源装置,所述制冷源装置的出口通过制冷管与所述循环管的进口连接,所述制冷源装置的进口通过制冷管与所述循环管的出口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制冷管上、位于所述制冷源装置的出口处还设置有制冷温度计和压力变送器,所述变送器接收所述制冷温度计和压力变送器的检测信号。循环介质的循环动力由制冷源装置(压缩机或者栗)提供。冷却装置对循环回来的气体进行冷却,此时,选用压缩机进行冷却作业,若循环回来的介质为非气体介质,则选用换热器或冷却器对介质进行冷却作业,介质循环的动力由栗提供。
[0021]进一步的,考虑到节能,所述“U”型循环管的循环介质间隙循环。
[0022]进一步的,考虑到节约造价,所述容器有多台同时要测量液位时,可以共用加热装置或者冷却装置。
[0023]进一步的,当容器内加热操作和冷却操作时间相近时,所述液位计可以同时有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
[0024]进一步的,所述变送器内有温度控制系统,使得循环介质温度跟踪容器内介质温度变化,保证有合理的温度差。同时根据容器内介质的液位在进料、处理、出料不同阶段的变化速度不同,所述变送器自动或者根据过程信号或者根据人为操作信号控制温度差,以适应液位变化速度的要求。
[0025]进一步的,所述容器内介质温度均匀,可以根据循环液的进口和出口的温差,来确定容器的液位。
[0026]进一步的,所述容器内液态介质气化需要热量,因此,分界处温度可能会最低,可能成为分界面确定判断依据之一。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实用新型将液位计中的循环管设置在容器或反应釜的壁内,然后基于导热原理,利用容器内介质和非容器内介质的比热和传热系数不同,通过若干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在容器内介质中和非容器内介质中的检测温度,根据检测温度的变化来确定容器内介质和非容器内介质的分界面,由此确定液位,不仅液位测量准确,而且,内置的液位计完全不会对容器或反应釜的搅拌作业造成影响,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插入式液位计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如下:1801-变送器、1802-导热油栗、1803-导热油箱、1804-压力变送器、1805-导热油、1806-导热油箱温度计、180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