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53915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该管栅均流装置包括至少两层管栅均流层(100,200),每层管栅均流层(100,200)中都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栅管(310,320,330),相邻的栅管(310,320,330)之间形成有烟气均流通道(400),烟气均流通道(400)包括入口渐缩段(410)和出口渐扩段(420),烟气流经管栅均流层(100,200)时可形成文丘里效应。本实用新型的管栅均流装置能够有效提升烟气处理系统内的流场均匀性、改善系统流场分布、提高系统效率。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工业烟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烟道中的烟气均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烟气处理系统中,流场是影响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例如,对于湿法脱硫而言,吸收塔是脱硫装置的核心设备,锅炉烟气从喷淋区下部进入塔中并向前流动与塔壁碰撞,进而向上流动,与向下喷淋的浆液逆流气液接触。脱硫过程中,由于塔壁处的喷淋浆液密度低,而靠近壁面处却有大量烟气通过,这种不均的气流分布导致了气液混合不均匀,直接降低了脱硫效率。
[0003]此外,在脱硝系统中,省煤器至脱硝反应器过程烟道,由于流场均匀性较差,导致氨气与烟气不能充分混合,最终进入反应器的氨气浓度分布不均,脱硝效率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升烟气处理系统内的流场均匀性、改善系统流场分布、提高系统效率的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6]—种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包括至少两层管栅均流层,每层管栅均流层中都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栅管,相邻的栅管之间形成有烟气均流通道,烟气均流通道包括入口渐缩段和出口渐扩段,烟气流经管栅均流层时可形成文丘里效应。
[0007]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的优点在于:
[0008]均流管栅由椭圆形、菱形管或者六边形管构成,管与管之间形成了入口渐缩和出口渐扩两个烟气流段,形成文丘里式效果,当烟气流经此均流装置时,烟气湍流性能提升,从而有效改善流场区域的烟气分布。
[0009]应用于脱硫系统吸收塔中,将大大减弱了边壁烟气逃逸现象,促进烟气与浆液充分混合,进行有效地气液传质过程,脱硫效率得到提升;应用于脱硝系统中,氨与烟气混合更加均匀,有利于脱硝效率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栅均流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的管栅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栅均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的管栅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栅均流装置的又一实施例中的管栅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包括至少两层管栅均流层100、200。其中,每层管栅均流层100、200中都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栅管310、320、330,相邻的栅管310、320、330之间形成有烟气均流通道400,烟气均流通道400包括入口渐缩段410和出口渐扩段420,烟气流经管栅均流层100、200时可形成文丘里效应。
[0016]进一步,相邻管栅均流层(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管栅均流层100和第二管栅均流层200)之间的间距优选为800?1500mm,且相邻管栅均流层100、200之间的间距可采用相同布置或差异化布置。此外,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栅管可选用多边形管(如菱形栅管、六边形管栅)、椭圆形栅管、以及多种形状的管组合使用等。
[0017]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中均流管栅由椭圆形、菱形管或者六边形管构成,管与管之间形成了入口渐缩和出口渐扩两个烟气流段,形成文丘里式效果,当烟气流经此均流装置时,烟气湍流性能提升,从而有效改善流场区域的烟气分布。
[0018]如图1至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栅均流装置的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栅管形状为菱形。
[0019]进一步,菱形栅管310的水平长度(菱形水平对角线边长)a优选为180?240mm,竖直长度(菱形竖直对角线边长)b优选为120?180mm,且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相邻菱形栅管310之间的间距(菱形中心间距)c可采用相同布置或差异化布置。
[0020]进一步,当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相邻菱形栅管310之间的间距c采用相同布置时,相邻菱形栅管310之间的间距c优选为菱形栅管310的水平长度a的2?2.5倍,可为280?400mmο
[0021 ]进一步,当管栅均流装置设置在烟道侧入口 500处时,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菱形栅管310的轴向与烟道侧入口 500处的烟气流向垂直,且靠近烟道侧入口 500的第一管栅均流层100中的相邻菱形栅管310之间的间距采用差异化布置。
[0022]具体来说,第一管栅均流层100中的靠近烟道侧入口500的相邻菱形栅管310之间的间距大于远离烟道侧入口 500的相邻菱形栅管310之间的间距,且间距较大的菱形栅管310在第一管栅均流层100中所占据的比例优选为1/8-1/2。其中,更优选的是,第一管栅均流层100中的靠近烟道侧入口 500的相邻菱形栅管310之间的间距大于其余管栅均流层(如第二管栅均流层200)中的相邻栅管之间的间距。
[0023]如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栅均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栅管形状为六边形。
[0024]进一步,六边形栅管320的水平长度(六边形水平对角线边长)a为260?320mm,竖直长度(六边形竖直对角线边长)b为120?160mm。此外,该实施例中,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六边形栅管320的布置形式可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如当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相邻六边形栅管320之间的间距(六边形中心间距)c采用相同布置时,相邻六边形栅管320之间的间距c优选为六边形栅管320的水平长度a的2?2.5倍,可为500?600mm。
[0025]如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栅均流装置的又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栅管形状为椭圆形。
[0026]进一步,椭圆形栅管330的水平长度(椭圆短轴直径)a为50?80mm,竖直长度(椭圆长轴直径)b为100?150mm。此外,该实施例中,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椭圆形栅管330的布置形式可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如当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相邻椭圆形栅管330之间的间距(椭圆中心间距)c采用相同布置时,相邻椭圆形栅管330之间的间距c优选为椭圆形栅管330的水平长度a的2?2.5倍。
[0027]进一步,当该实施例的管栅均流装置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中时,靠近喷淋层设置的管栅均流层(第二管栅均流层200)与脱硫吸收塔中的最接近的喷淋层的距离为1500?2000mmo
[0028]本实用新型的管栅均流装置应用于脱硫系统吸收塔中,将大大减弱了边壁烟气逃逸现象,促进烟气与浆液充分混合,进行有效地气液传质过程,脱硫效率得到提升;应用于脱硝系统中,氨与烟气混合更加均匀,有利于脱硝效率的提升。
[0029]具体实施例:
[0030]管栅均流装置包括两层管栅均流层,应用于吸收塔中的侧向烟气入口烟道附近。其中,两管栅均流层之间的距离为1200mm,上层管栅均流层与最下层喷淋层的间距为1500mmo
[0031]管栅均流层中的菱形栅管的水平对角线边长为200mm,竖直对角线为160mm。同时,上层管栅均流层和下层管栅均流层中的菱形栅管采用差异化布置方式,上层管栅均流层中的菱形栅管的中心间距为350mm,下层管栅均流层中的菱形栅管在远离烟道入口区域的5/6长度范围内中心间距为300mm,在靠近入口区域的I/6长度范围内中心间距为500mm。
[0032]在以实际脱硫吸收塔烟气参数作为基准输入条件,根据上述设置参数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增加了管栅均流装置后,吸收塔内烟气流场均匀度得到5个百分点的提升,有效改善了气流分布,流场更加均匀,烟气和喷淋浆液混合更加充分,吸收塔烟气脱硫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0033]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管栅均流层(100,200),每层管栅均流层(100,200)中都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栅管(310,320,330),相邻的栅管(310,320,330)之间形成有烟气均流通道(400),烟气均流通道(400)包括入口渐缩段(410)和出口渐扩段(420),烟气流经管栅均流层(100,200)时可形成文丘里效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管栅均流层(100,200)之间的间距为800?1500mm,且相邻管栅均流层(100,200)之间的间距采用相同布置或差异化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栅管(310,320,330)的形状为多边形或椭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栅管形状为菱形,菱形栅管(310)的水平长度(a)为180?240mm,竖直长度(b)为120?180mmo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栅管形状为六边形,六边形栅管(320)的水平长度(a)为260?320mm,竖直长度(b)为120 ?160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栅管形状为椭圆形,椭圆形栅管(330)的水平长度(a)为50?80mm,竖直长度(b)为100?150mmo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所述的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相邻栅管(310,320,330)之间的间距采用相同布置,且相邻栅管(310,320,330)之间的中心间距((:)为栅管(310,320,330)的水平长度的2?2.5倍。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所述的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栅均流装置设置在烟道侧入口(500)处,管栅均流层(100,200)中的栅管(310,320,330)的轴向与烟道侧入口(500)处的烟气流向垂直,且靠近烟道侧入口(500)的第一管栅均流层(100)中的相邻栅管(310,320,330)之间的间距采用差异化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管栅均流层(100)中的靠近烟道侧入口(500)的相邻栅管(310,320,330)之间的间距大于远离烟道侧入口(500)的相邻栅管(310,320,330)之间的间距,且间距较大的栅管(310,320,330)在第一管栅均流层(100)中所占据的比例为1/8-1/2。10.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所述的所述的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的管栅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栅均流装置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中,靠近喷淋层设置的第二管栅均流层(200)与脱硫吸收塔中的最接近的喷淋层的距离为1500?2000mm。
【文档编号】B01D53/80GK205435387SQ201521107861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
【发明人】韩玉维, 马志刚, 江浩, 单选户, 白云峰, 初炜, 纳宏波, 郭少鹏, 刘洋, 王德俊, 陈雪, 刘亚
【申请人】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