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3151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尘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净化系统,包括除尘净化管道、回收箱、风机和过滤器,所述风机和所述过滤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除尘净化管道上,所述回收箱设置在所述除尘净化管道的入口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除尘净化系统安装方便、功能多样、自动化程度高,除尘效率高、净化效果好,除尘净化一体式设置系统,可以防止粉尘等污染物对洁净厂房的二次污染,大大提高了产品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
一种除尘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尘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工业除尘净化系统,常用于控制各种颗粒状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经过净化设备净化后排到大气中去,这就是局部排气净化系统,这种系统所需要的风量最小,效果好,能耗也少,是生产车间控制空气污染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工业除尘净化系统的设计要根据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和排放规律,以及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等要求进行的。首先选择净化工艺,进而确定净化装置,再作设备与管道配置,最终完成工业除尘净化系统的设计计算。管道配置与净化装置配置密切相关,净化装置的安装位置确定了,管道布置方案也就基本确定了。而净化装置的配置又与净化工艺及生产工艺相联系,有时还相互制约。如集气罩必须设置在污染源(生产设备)上或附近,其他净化装置的配置可根据生产工艺和管道布置的要求来决定。
[0003]工业除尘净化系统中为了便于管理和运行调节,管网系统不宜过大。同一系统的吸气(尘)点不宜过多。同一系统有多个分支管时,应将这些分支管分组控制。在进行管网配置时,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实现各支管间的压力平衡,以保证各吸气点达到设计风量,实现控制污染物扩散的目的。管道系统配置应从总体布局考虑,对全车间(厂)管线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力求简单、紧凑、适用、美观,而且安装、操作、维修方便,并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减少占地与空间,节省投资。对于有多个污染源的场合,可以分散布置多个独立系统,也可采用集中布置成一个系统。在划分系统时,要考虑输送气体的性质。当污染物混合后会引起燃烧、爆炸;不同温度、湿度的烟气混合后会引起管道内结露;或者因烟尘性质不同而影响净化效率及综合利用时,则不能将其合在一个净化系统内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可考虑采取集中或组合式净化系统来处理各种受污染气体,以获得最佳的净化效果和经济效益。管道布置应力求顺直、减小阻力。一般圆形管道强度大、耗用材料少,但占用空间大。矩形管件占用空间小、易布置。管道铺设分明装和暗设,应尽量明装,不宜明装方采用暗设,以方便检修。管道应尽量集中成列、平行安装,并尽可能靠墙或柱子敷设,其中管径大和有保温层的管道应设于靠墙体的内侧。管道与墙、梁、柱、设备及管道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满足安装、施工、管理、维修及热胀冷缩等诸因素的要求。现急需一种安装方便、功能多样、自动化程度高、除尘效率高、效果好的除尘净化系统,以防止粉尘等污染物对洁净厂房的二次污染,以提高产品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0004]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气体或产生气体,而有些气体中经常带有灰尘,这严重影响到生产过程对气体的纯度要求,从而对气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还一定程度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产品质量和成品率。现有的工业气体除尘装置多是气体直接喷洒液体,通过液体来除尘,但是现有除尘装置液体喷洒不均匀,导致除尘效果较差,气体中仍然还带有较多的灰尘。现有的工业气体净化装置一般独立放置于工作环境当中,且和除尘装置分离设置,不能将除尘、净化功能相互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功能的除尘净化系统。因此,现急需一种安装方便、功能多样、自动化程度高,除尘效率高、净化效果好的一体式除尘净化系统,以防止粉尘等污染物对洁净厂房的二次污染,以提高产品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尘净化系统及除尘净化方法。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除尘净化系统,包括除尘净化管道、回收箱、风机和过滤器,所述风机和所述过滤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除尘净化管道上,所述回收箱设置在所述除尘净化管道的入口端。
[0007]优选的,所述除尘净化管道包括主管道和分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过滤检修装置,所述分管道的一端和回收箱相连通,另一端和所述主管道相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过滤器包括一级过滤器和过滤检修装置,所述一级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分管道上,所述过滤检修装置内依次设置有二级过滤器和三级过滤器。
[0009]优选的,所述一级过滤器为无纺布过滤器,所述二级过滤器为F8级中效袋式过滤器,所述三级过滤器为Hl 3级高效过滤器。
[0010]优选的,所述过滤检修装置上设置有入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入风口和主管道相连通,所述排风口和外界相连通,所述主管道和所述过滤检修装置之间设置有静压箱。
[0011]优选的,所述排风口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且所述排风口设置为百叶窗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三级过滤器和所述排风口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回收箱上设置有进料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分管道相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二级过滤器和所述三级过滤器之间、所述三级过滤器和所述过滤检修装置的出风口之间均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
[0015]优选的,所述过滤检修装置前方设置有检修门。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除尘净化系统安装方便、功能多样、自动化程度高,除尘效率高、净化效果好,除尘净化一体式设置系统,可以防止粉尘等污染物对洁净厂房的二次污染,大大提高了产品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除尘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至图3是图1中过滤检修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中:100、回收箱;200、进料口;300、排气口;400、分管道;500、主管道;600、过滤检修装置;700、一级过滤器;610、静压箱;620、检修装置;630、排风口;640、检修门;650、风机;
[0020]621、入风口 ;622、二级过滤器;623、三级过滤器;624、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尘净化系统,包括除尘净化管道、回收箱100、风机650和过滤器,所述风机650和所述过滤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除尘净化管道上,所述回收箱100设置在所述除尘净化管道的入口端。所述除尘净化管道包括主管道500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管道500两侧的分管道400,所述主管道500上设置有过滤检修装置600,所述分管道400的一端和回收箱100相连通,另一端和所述主管道500相连通。所述过滤器包括一级过滤器700和过滤检修装置600,所述一级过滤器700设置在所述分管道400上,所述过滤检修装置600内依次设置有二级过滤器622和三级过滤器623。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收箱100上设置有进料口200和排气口 300,所述排气口 300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排气口 300和所述分管道400的一端连接,所述分管道400的另一端和所述主管道500相连接。设置控制阀可以对分管道400的风量大小进行调控,使该套除尘净化系统更易于调控。
[0023]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检修装置600的一端和主管道500相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排风口 630相连接,所述主管道500和所述过滤检修装置600之间设置有静压箱。设置静压箱可以对进入过滤检修装置600的风量大小进行控制,使主管道500中进入过滤检修装置600的气流始终保持一定的风量,保持了风量的平稳、匀速,且这样也可以降低流过主管道500和过滤检修装置600中的风噪,起到了一定的降噪作用。
[0024]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级过滤器700为无纺布过滤器,所述二级过滤器622为F8级中效袋式过滤器,所述三级过滤器623为H13级高效过滤器。通过上述一级过滤器700、二级过滤器622和三级过滤器623的层层过滤,有效提高了除尘、净化效果,上述过滤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选择。
[0025]无纺布过滤器的主要结构为内部的无纺布过滤层,无纺布具有使用广泛性、技术成熟性、稳定性好等技术特点,是我国目前初、中效板式、袋式过滤器的典型滤材,制做工艺以熔喷、针刺、水刺、纺粘等工艺经多道工序制成,与其他同级别滤材相比具有质量稳定、容尘较大、耐湿性强、使用寿命长、经济耐用等优点,无纺布也是应用最早的过滤材料,技术发展成熟、生产成本低廉,近年来由于技术的不断进行,复合无妨棉的出现多道改善无纺布的廉价低档的形象,在效率上已经可以达到亚高效。F8级中效袋式过滤器以独特的袋式结构,确保气流均匀地充满过滤袋,可以有效防止过滤袋之间过于拥挤或出现渗漏,降低了阻力,扩大了容尘量,可以对各种悬浮物进行过滤,风量大,阻力小,结构牢固,独特的袋式设计,过滤面积大,一般为供风系统中新风中效过滤的必备配件,一般常用于净化车间中级过滤和涂装行业初效过滤、喷油车间空气过滤和空调新风系统,袋式过滤器可以在潮湿、高气流和尘埃负载量大的环境下使用。H13级高效过滤器是HEPA高效过滤器中的一种,HEPA(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中文意思为高效空气过滤器,达到HEPA标准的过滤网,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率达到99.998%,HEPA网的特点是空气可以通过,但细小的微粒却无法通过,它对直径为0.3微米(头发直径的1/200)以上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7%以上,是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抽烟产生的烟雾颗粒直径为0.5微米),它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过滤材料,已经广泛运用于手术室、动物实验室、晶体实验和航空等高洁净场所,也广泛用于光学电子、LCD液晶制造、生物医药、精密仪器、胶片和光纤设备、PCB印刷等行业无尘净化车间的空调末端送风处。在本实施例中,无纺布过滤器主要起到一个粗过滤的作用,而F8级中效袋式过滤器和H13级高效过滤器则起到一个精过滤的作用。
[0026]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级过滤器623和所述排风口630之间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为立式风机、卧式风机或吊式风机。
[0027]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风口630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排风口 630为百叶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排风口 630不限于百叶窗结构,也可以设计成其他结构,排风口630的位置和出口方向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布局和安排。
[0028]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级过滤器622和所述三级过滤器623之间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三级过滤器623和所述过滤检修装置600的出风口 624之间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上述压力检测装置的设置可以随时测量到管道内气压的变化,以便对管道进行合理的管控和监测。
[0029]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检修装置600前端设置有检修门640。设置检修门640可以方便的对设备进行检修,同时也可以定期对过滤装置中的灰尘、污染物进行清理,以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年限和寿命。
[0030]一种利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除尘净化系统进行除尘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下:物料从进料口200进入到回收箱100中,随之产生的灰尘、污染物等不会直接排放到工作环境当中去,而是直接从排气口300排出,通过设置在分管道400—端的第一过滤器700(无纺布过滤器)进入到分管道400中,排气口 300上设置有可以调节分管道气流大小的调节阀门,分管道400中的气体进入到主管道500中,通过静压箱610后进入到过滤检修装置600中,然后再通过二级过滤器622(F8级中效袋式过滤器)和三级过滤器623(H13级高效过滤器)对主管道500中的空气进行过滤,最终在风机(风机设置于三级过滤器623—H13级高效过滤器和出风口 624之间)的作用下将过滤后的空气从出风口 624排出。
[0031]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净化管道、回收箱(100)、风机(650)和过滤器,所述风机(650)和所述过滤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除尘净化管道上,所述回收箱(100)设置在所述除尘净化管道的入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净化管道包括主管道(500)和分管道(400),所述主管道(500)上设置有过滤检修装置(600),所述分管道(400)的一端和回收箱(100)相连通,另一端和所述主管道(500)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包括一级过滤器(700)和过滤检修装置(600),所述一级过滤器(700)设置在所述分管道(400)上,所述过滤检修装置(600)内依次设置有二级过滤器(622)和三级过滤器(6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器(700)为无纺布过滤器,所述二级过滤器(622)为F8级中效袋式过滤器,所述三级过滤器(623)为H13级高效过滤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检修装置(600)上设置有入风口(621)和排风口(630),所述入风口(621)和主管道(500)相连通,所述排风口(630)和外界相连通,所述主管道(500)和所述过滤检修装置(600)之间设置有静压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630)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且所述排风口(630)为百叶窗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650)设置于所述三级过滤器(623)和所述排风口(630)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100)上设置有进料口(200)和排气口(300),所述排气口(300)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排气口(300)和所述分管道(400)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过滤器(622)和所述三级过滤器(623)之间、所述三级过滤器(623)和所述过滤检修装置(600)的出风口(624)之间均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检修装置(600)前方设置有检修门(640)。
【文档编号】B01D46/02GK205516923SQ201620208082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发明人】周正强
【申请人】北京展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