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4814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包括机体,机体外壁上覆盖有耐磨混凝土层,在机体内部竖直设有搅拌转轴,搅拌转轴顶端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机体上侧左端设有进料漏斗,在搅拌转轴的外壁上均匀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本体,搅拌本体内设有复位弹簧和滑槽,滑槽内设有刀体,刀体尾部与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所述机体左侧设有机架,本实用新型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结构设计合理,混合效果好、混合充分,能够实现自动进料,无需人工操作,有效的提高了混合机的工作效率,另外设置的减震支架能够有效减震、防震,延长了混合机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一种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生产设备,具体是一种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
【背景技术】
[0002]人类与化工的关系十分密切,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生活中,几乎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化工产品,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都需要化工产品为之服务。有些化工产品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划时代的重要作用。它们的生产和应用,甚至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定历史阶段。化学工业、化学工程、化学工艺都简称为化工。化学工业包括石油化工,农业化工,化学医药,高分子,涂料,油脂等。它们出现于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不同涵义,却又关系密切,相互渗透,具有连续性,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被赋予新的内容。人类早期的生活更多地依赖于对天然物质的直接利用。渐渐地这些物质的固有性能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于是产生了各种加工技术,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天然物质转变为具有多种性能的新物质,并且逐步在工业生产的规模上付诸实现。广义地说,凡运用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组成或结构、或合成新物质的,都属于化学生产技术,也就是化学工艺,所得的产品被称为化学品或化工产品。化学生产中需要用到混合机对原料进行混合,一般的混合机混合效果差、工作效率低,且不能有效减震,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包括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外壁上覆盖有耐磨混凝土层,在机体内部竖直设有搅拌转轴,搅拌转轴顶端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机体上侧左端设有进料漏斗,在搅拌转轴的外壁上均匀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本体,搅拌本体内设有复位弹簧和滑槽,滑槽内设有刀体,刀体尾部与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所述机体左侧设有机架,机架底部四周都连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为电动伸缩杆结构,伸缩柱上侧设有滑轨,滑轨包括倾斜设置的上升段和设置在上升段顶端的弯曲段,滑轨上设有传动链,滑轨的两端均转动设有主动链轮和若干个从动链轮,下侧的主动链轮的转轴与上料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传动链上固定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底部连接有气缸,进料斗内底部滑移连接有推料板,推料板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推料板与靠近进料斗内壁上的面上设有环形密封圈,进料斗的开口处设有行程开关,所述机体内部下侧设有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出料转轴、设置在出料转轴外壁上的螺旋叶片和与出料转轴连接的出料电机,机体右侧底端连接有出料管,所述机体下侧设有防震支架,防震支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板下侧两组并列设置的减震组,在支撑板下侧还设有底座,减震组设置在支撑板和底座之间,每组减震组都包括左压杆、右压杆、第一U型钢、第二U型钢、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U型连接托杆、三角形支撑板和支撑座,左压杆和右压杆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下表面,第一 U型钢和第二 U型钢分别设置在左压杆和右压杆下部,且左压杆和右压杆的下端自上方插入到第一 U型钢和第二 U型钢内部,U型连接托杆的左右连接端自下方插入到第一 U型钢和第二 U型钢内部,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分别设置在左压杆与U型连接托杆的左连接端之间和右压杆与U型连接托杆的右连接端之间,三角形支撑板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三角形支撑板均匀间隔设置在U型连接托杆中部与支撑座之间,支撑座固定设置在底座上。[00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磨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15mm。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弹簧为拉簧。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密封圈的材质为橡胶。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原料进入机体内部,变频电机启动带动搅拌装置转动对原料进行切割和混合,当变频电机的转速发生变化时,刀体的伸出长度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发生变化,且混合半径也在发生变化,极大的提高了混合效果,耐磨混凝土层有效的提高了机体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延长了混合机的使用寿命;使用混合机时,进料斗位于滑轨的最底端,将物料放置在进料斗内部,上料电机工作带动传动链工作进而拖动进料斗在滑轨上滑动,当进料斗从上升段滑动到弯曲段时,进料斗倾斜且进料斗开口朝向进料漏斗进行卸料,卸料的同时,气缸工作通过活塞杆带动推料板向进料斗开口处滑动,将进料斗内壁上粘附的物料刮去,避免了由于物料粘附在进料斗内壁上导致上料不完全,实现了自动进料且上料效率高,无需人工操作,有效的提高了混合机的工作效率,当推料板运动到进料斗的开口时,压下行程开关,行程开关闭合,活塞杆收回,带动推料板复位;混合机在粉碎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传递给左压杆和右压杆向下压动,左压杆和右压杆向下压动并由位于左压杆和右压杆下方的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进行弹性缓冲,并由位于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下方的U型连接托杆进行支撑受力,再将削弱的震动力通过三角形支撑板传递到支撑座上,第一 U型钢和第二 U型钢用于对左压杆、右压杆和U型连接托杆的两个连接端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防止位置偏移,降低减震效果,防震支架可以对由混合机构破碎时产生的震动进行弹性缓冲,起到减震、防震的作用,减小振感,提高了混合机各部件的抗疲劳度,延长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中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中进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包括包括机体I,所述机体I外壁上覆盖有耐磨混凝土层2,所述耐磨混凝土层2的厚度为10-15mm,在机体I内部竖直设有搅拌转轴3,搅拌转轴3顶端连接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为变频电机,机体I上侧左端设有进料漏斗6,在搅拌转轴3的外壁上均匀设有搅拌装置5,搅拌装置5包括搅拌本体51,搅拌本体51内设有复位弹簧52和滑槽53,滑槽53内设有刀体54,刀体53尾部与复位弹簧52—端连接,所述复位弹簧52为拉簧,原料进入机体I内部,变频电机启动带动搅拌装置5转动对原料进行切割和混合,当变频电机的转速发生变化时,刀体54的伸出长度会在复位弹簧52的作用下发生变化,且混合半径也在发生变化,极大的提高了混合效果,耐磨混凝土层2有效的提高了机体I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延长了混合机的使用寿命;所述机体I左侧设有机架7,机架7底部四周都连接有伸缩柱8,所述伸缩柱8为电动伸缩杆结构,伸缩柱8上侧设有滑轨9,滑轨9包括倾斜设置的上升段91和设置在上升段91顶端的弯曲段92,滑轨9上设有传动链10,滑轨9的两端均转动设有主动链轮101和若干个从动链轮102,下侧的主动链轮101的转轴与上料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传动链10上固定设置有进料斗11,进料斗11底部连接有气缸12,进料斗11内底部滑移连接有推料板13,推料板13与气缸12的活塞杆121连接,推料板13与靠近进料斗11内壁上的面上设有环形密封圈131,所述环形密封圈131的材质为橡胶,进料斗11的开口处设有行程开关14,使用混合机时,进料斗11位于滑轨9的最底端,将物料放置在进料斗11内部,上料电机工作带动传动链10工作进而拖动进料斗11在滑轨9上滑动,当进料斗11从上升段91滑动到弯曲段92时,进料斗11倾斜且进料斗11开口朝向进料漏斗5进行卸料,卸料的同时,气缸12工作通过活塞杆121带动推料板7向进料斗11开口处滑动,将进料斗11内壁上粘附的物料刮去,避免了由于物料粘附在进料斗11内壁上导致上料不完全,实现了自动进料且上料效率高,无需人工操作,有效的提高了混合机的工作效率,当推料板13运动到进料斗11的开口时,压下行程开关14,行程开关14闭合,活塞杆121收回,带动推料板13复位;所述机体I内部下侧设有出料机构16,出料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出料转轴、设置在出料转轴外壁上的螺旋叶片和与出料转轴连接的出料电机,机体I右侧底端连接有出料管15,所述出料管15上设有出料阀门,所述机体I下侧设有防震支架,防震支架包括支撑板18和支撑板18下侧两组并列设置的减震组,在支撑板18下侧还设有底座19,减震组设置在支撑板18和底座19之间,每组减震组都包括左压杆25、右压杆26、第一 U型钢20、第二 U型钢201、第一减震弹簧21、第二减震弹簧211、U型连接托杆22、三角形支撑板23和支撑座24,左压杆25和右压杆26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8下表面,第一 U型钢20和第二 U型钢201分别设置在左压杆25和右压杆26下部,且左压杆25和右压杆26的下端自上方插入到第一 U型钢20和第二 U型钢201内部,U型连接托杆22的左右连接端自下方插入到第一U型钢20和第二 U型钢201内部,第一减震弹簧21和第二减震弹簧211分别设置在左压杆25与U型连接托杆22的左连接端之间和右压杆26与U型连接托杆22的右连接端之间,三角形支撑板2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三角形支撑板23均匀间隔设置在U型连接托杆22中部与支撑座24之间,支撑座24固定设置在底座19上,混合机在粉碎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传递给左压杆25和右压杆26向下压动,左压杆25和右压杆26向下压动并由位于左压杆和右压杆下方的第一减震弹簧21和第二减震弹簧211进行弹性缓冲,并由位于第一减震弹簧21和第二减震弹簧211下方的U型连接托杆22进行支撑受力,再将削弱的震动力通过三角形支撑板23传递到支撑座24上,第一 U型钢20和第二 U型钢201用于对左压杆25、右压杆26和U型连接托杆22的两个连接端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防止位置偏移,降低减震效果,防震支架可以对由混合机构破碎时产生的震动进行弹性缓冲,起到减震、防震的作用,减小振感,提高了混合机各部件的抗疲劳度,延长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结构设计合理,混合效果好、混合充分,能够实现自动进料,无需人工操作,有效的提高了混合机的工作效率,另外设置的减震支架能够有效减震、防震,延长了混合机的使用寿命。
[001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壁上覆盖有耐磨混凝土层,在机体内部竖直设有搅拌转轴,搅拌转轴顶端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机体上侧左端设有进料漏斗,在搅拌转轴的外壁上均匀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本体,搅拌本体内设有复位弹簧和滑槽,滑槽内设有刀体,刀体尾部与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所述机体左侧设有机架,机架底部四周都连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为电动伸缩杆结构,伸缩柱上侧设有滑轨,滑轨包括倾斜设置的上升段和设置在上升段顶端的弯曲段,滑轨上设有传动链,滑轨的两端均转动设有主动链轮和若干个从动链轮,下侧的主动链轮的转轴与上料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传动链上固定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底部连接有气缸,进料斗内底部滑移连接有推料板,推料板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推料板与靠近进料斗内壁上的面上设有环形密封圈,进料斗的开口处设有行程开关,所述机体内部下侧设有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出料转轴、设置在出料转轴外壁上的螺旋叶片和与出料转轴连接的出料电机,机体右侧底端连接有出料管,所述机体下侧设有防震支架,防震支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板下侧两组并列设置的减震组,在支撑板下侧还设有底座,减震组设置在支撑板和底座之间,每组减震组都包括左压杆、右压杆、第一U型钢、第二U型钢、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U型连接托杆、三角形支撑板和支撑座,左压杆和右压杆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下表面,第一 U型钢和第二 U型钢分别设置在左压杆和右压杆下部,且左压杆和右压杆的下端自上方插入到第一U型钢和第二U型钢内部,U型连接托杆的左右连接端自下方插入到第一 U型钢和第二 U型钢内部,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分别设置在左压杆与U型连接托杆的左连接端之间和右压杆与U型连接托杆的右连接端之间,三角形支撑板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三角形支撑板均匀间隔设置在U型连接托杆中部与支撑座之间,支撑座固定设置在底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黉为紅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圈的材质为橡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生产用带有减震支架的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门。
【文档编号】B01F15/02GK205550076SQ201620092588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31日
【发明人】林紫晴
【申请人】林紫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