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配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39362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配液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配液装置,包括配液装置本体、原料罐、蠕动泵、电源、磁力搅拌电机、磁力搅拌子、步进电机驱动器、主控单元,触摸屏。原料罐放置在配液装置本体左边,配液装置本体上设有配液平台,配液容器放在平台上,平台下面是磁力搅拌电机。蠕动泵在外壳侧面,通过管道连接原料罐和溶液出口。电源、步进电机驱动器以及主控单元设置在外壳内部,触摸屏设在外壳正面。配液容器内放有磁力搅拌子,磁力搅拌电机转动带动搅拌子转动,起到搅拌溶液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能通过触摸屏进行设置,自动配置各种溶液配方,操作简单,运行可靠,精度高;配置溶液之间无交叉污染,同时能进行搅拌混合,保证配置溶液的可靠性。
【专利说明】
一种自动配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配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精确配置多种液体的自动配液
目.0
【背景技术】
[0002]在进行化学实验分析时,试验人员需要根据不同配方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由于需要配置的溶液多种多样,人工配液速度慢、效率低,导致工作量大、占用的时间长、而且很容易出错。
[0003]申请号为00136501.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配液合成仪,该合成仪设置了三轴数控定位装置和移液器,通过吸液、移液的方式来配置溶液。该合成仪有几个明显的缺点:一是运动机构多,结构变得复杂,加工和装配要求高,故障后维修困难;二是每次加液都要更换针头,步骤繁琐,使用成本高;三是加入液体的体积和速度受移液器体积的限制,每次取液量不能增加、速度不能加快;四是每次只能取一种原液,配置时间长;五是没有搅拌功能,溶液即使配好也得不到均匀搅拌。
[0004]因此,现有的自动配液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配液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自动配液装置,包括配液装置本体、自动抽取原液的取液结构、将溶液搅拌均匀的搅拌结构、以及用于配方输入及控制搅拌过程的控制模块。
[0008]所述配液装置本体上设有一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配液平台。
[0009]所述取液结构包括存有原液的原料罐、吸取原液的蠕动栗、与蠕动栗电连接的步进电机驱动器、以及引导原液进入配液容器的溶液出口;所述蠕动栗设置在配液装置本体的一侧,其吸入端与原料罐连通,输出端与溶液出口连通;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设置在配液装置本体内,驱动蠕动栗将原液从原料罐输送到溶液出口处;所述溶液出口设置在配液装置本体上,位于配液平台的上方。
[0010]所述搅拌结构包括磁力搅拌电机和磁力搅拌子;所述磁力搅拌电机设置在配液装置本体内,位于配液平台的下方;所述磁力搅拌子放入配液容器内。
[0011]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源、触摸屏、以及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触摸屏、步进电机驱动器、磁力搅拌电机电连接,控制原液的输入和搅拌过程;所述电源分别与主控单元、蠕动栗、步进电机驱动器、磁力搅拌电机电连接。所述触摸屏上设有人机界面,可以方便操作人员输入配液配方,查看正在进行的配液过程及系统参数,还可以查询过往的配液记录,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十分有帮助。
[0012]所述原料罐的数量与蠕动栗的数量一一对应,可以避免不同原料罐之间共用蠕动栗或管道造成的交叉污染,确保原液的纯净度。
[0013]所述原料罐的数量设为四个,所述蠕动栗的数量设为四个,可以用于常用原液的配制,避免放置过多原料罐而造成实验室空间的浪费。
[0014]所述电源为配液装置的电力来源,本方案采用24V电压的直流电源供电,可以提高配液系统的可靠性,有助于蠕动栗和磁力搅拌电机的平稳运行。
[0015]所述主控单元采用PLC控制器,有效提高配液系统的可靠性。
[0016]所述配液装置本体采用PVC材料制成,制作简单、成本低。
[00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操作人员在触摸屏人机界面上输入或选择需要配制的溶液配方;设定后便可以执行,主控单元就会按照配方的要求,驱动蠕动栗把原料罐中的原液加入到配液容器内,同时驱动磁疗搅拌电机转动,放在配液容器内的磁力搅拌子随之转动,对加入的原液进行搅拌混合。操作完成后,操作人员还可以翻查过往的配液情况、设定新的配液配方或系统参数等等。系统设定的参数主要包括每种原液加入的顺序,加入的流速,加入的量等等,都可以在触摸屏的人机截面中设定,操作十分简单方便。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点:1、用蠕动栗代替移液器,没有机械移动装置,使取液结构变得简单,可靠性高。2、每种溶液独立一个蠕动栗,不用频繁换针头,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了配液时间;另外,还可以多种溶液同时加入,且每种溶液加入的速度可调,操作十分方便。3、蠕动栗没有最少取液量的限制,可以用于微量原液的吸取,吸取精度高。4、配有磁力搅拌装置,使用寿命长、运行可靠,可以对混合溶液进行搅拌混合均匀。
5、采用触摸屏人机界面操作,操作简单直观,无需直接接触配置溶液,安全可靠。6、采用步进电机控制器来驱动蠕动栗,取液快速而准确。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配液装置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配液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配液装置的电器控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3]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配液装置,包括配液装置本体100、原料罐210、配液容器120、蠕动栗220、电源410、搅拌电机、搅拌子、步进电机驱动器230、PLC控制器、触摸屏420。
[0024]在本实施例中,配液装置本体100设为外壳,主控单元430采用PLC控制器,电源410采用24V直流电源供电,搅拌电机采用磁力搅拌电机310,对应的,搅拌子采用磁力搅拌子,触摸屏420上设置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0025]外壳采用PVC板制成,外壳的左侧面内部空间装有四台蠕动栗220,外壳的中部设有一个凹腔,该凹腔上设有用于配液的平台。配液平台110的底部放置磁力搅拌电机310,外壳的右侧正面装有触摸屏420,触摸屏420上设有可以操作的人机界面。外壳内部装有电源410、步进电机驱动器230、以及PLC控制器等。
[0026]原料罐210放在外壳的左侧,通过管道连接到对应的蠕动栗220,蠕动栗220由步进电机驱动,原料罐210和蠕动栗220是——对应连接的,蠕动栗220出口管道汇聚到溶液出口240。溶液出口 240对应配液容器120上部,配液容器120内部放有磁力搅拌子。磁力搅拌电机310转动的时候,带动磁力搅拌子转动,从而将配液容器120内的溶液搅拌混合。
[0027]如图3所示是本方案的电器控制结构图,图中X步进电机驱动、Y步进电机驱动、Z步进电机驱动、U步进电机驱动集成在步进电机驱动器230内。X步进电机、Y步进电机、Z步进电机、U步进电机分别对应四个蠕动栗220。调速模块用于磁力搅拌电机的速度控制,可以使搅拌更均匀,效果更好。
[0028]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操作人员在触摸屏420的人机界面上输入或选择溶液配方;操作完毕后就可以执行,PLC控制器就会安装配方要求驱动蠕动栗220把原料罐210中的液体加入到配液容器120中,同时驱动磁力搅拌电机310转动,带动配液容器120中的磁力搅拌子转动,将混合溶液搅拌均匀。配液系统中每种溶液加入的顺序,加入的流速,加入的量等参数都可以通过人机界面设定,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快捷。同时,还可以查询过往的配液情况和参数,帮助实验人员更好地分析实验结果。
[0029]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例如,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各组分的常见/惯用的替换等,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自动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液装置本体、自动抽取原液的取液结构、将溶液搅拌均匀的搅拌结构、以及用于配方输入及控制搅拌过程的控制模块; 所述配液装置本体上设有一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配液平台; 所述取液结构包括存有原液的原料罐、吸取原液的蠕动栗、与蠕动栗电连接的步进电机驱动器、以及引导原液进入配液容器的溶液出口;所述蠕动栗设置在配液装置本体的一侧,其吸入端与原料罐连通,输出端与溶液出口连通;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设置在配液装置本体内,驱动蠕动栗将原液从原料罐输送到溶液出口处;所述溶液出口设置在配液装置本体上,位于配液平台的上方; 所述搅拌结构包括磁力搅拌电机和磁力搅拌子;所述磁力搅拌电机设置在配液装置本体内,位于配液平台的下方;所述磁力搅拌子放入配液容器内;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源、触摸屏、以及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触摸屏、步进电机驱动器、磁力搅拌电机电连接,控制原液的输入和搅拌过程;所述电源分别与主控单元、蠕动栗、步进电机驱动器、磁力搅拌电机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罐的数量与蠕动栗的数量——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罐的数量设为四个,所述蠕动栗的数量设为四个。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自动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采用24V电压的电源。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自动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采用PLC控制器。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自动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装置本体采用PVC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B01F15/04GK205627821SQ201620332940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发明人】成晓玲, 谢妃军, 徐伟杰, 李屹, 胡永俊, 高攀
【申请人】广东椰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