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9884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包括喷嘴外壳,喷嘴外壳的第一端具有喷嘴口;雾化喷片,该雾化喷片具有至少一喷孔;导流塞芯,导流塞芯包括二个端面和柱体的侧周面,该导流塞芯的侧周面上设有多个导流凹槽,导流塞芯的第一端面靠近该导流塞芯的边缘设有多个导流块,相邻两个导流块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导流道,所有导流块的内侧共同围成一漩涡槽,该导流塞芯的第一端面的导流块抵靠在所述雾化喷片的第二面,该漩涡槽与所述喷孔的位置对应。本实用新型中液体能够在漩涡槽形成漩涡流,进而能够增强液体的流动性和流速,从而能够很好地改善液体的雾化效果,这样就不需要在对液体进行加压,即使在常压下也能够实现很好地雾化效果。
【专利说明】
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背景技术】
[0002]喷嘴是很多种喷淋、喷雾、喷油、喷砂、喷涂等设备里很关键的一个部件,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喷嘴的喷雾效果,每一个喷嘴的喷口都是经过精雕细啄的。哪怕是由于清洁不当所造成的伤害,也有可能会影响到流量和喷雾分布。
[0003]现有技术中喷嘴还存在以下缺陷:
[0004]1、雾化效果差,从喷嘴喷出的液体不能得到很好地扩散,影响喷雾效果;[〇〇〇5] 2、现有技术为增强雾化效果,通常对液体进行加压,从而会增加喷雾作业的难度, 作业复杂,造成整体喷雾装置结构复杂;
[0006]3、现有技术中喷嘴容易发生堵塞,而一旦堵塞,就会影响喷雾效果,甚至不能喷出液体,从而影响喷雾作业。【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当液体处于常压下,液体通过喷嘴后不会发生堵塞,同时能提高雾化质量的常压不堵雾化喷嘴。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9]—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包括:
[0010]喷嘴外壳,该喷嘴外壳的第一端具有喷嘴口;
[0011]雾化喷片,该雾化喷片设置在所述喷嘴外壳内,该雾化喷片为片状结构并具有至少一喷孔,雾化喷片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该雾化喷片第一面朝向所述喷嘴口;
[0012]导流塞芯,该导流塞芯设置在所述喷嘴外壳内,导流塞芯为柱状结构,导流塞芯包括二个端面和柱体的侧周面,该导流塞芯的侧周面上设有多个导流凹槽,每个导流凹槽由导流塞芯的第二端面延伸至第一端面,导流塞芯的第一端面靠近该导流塞芯的边缘设有多个导流块,相邻两个导流块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导流道,所有导流块的内侧共同围成一漩涡槽,该导流塞芯的第一端面的导流块抵靠在所述雾化喷片的第二面,该漩涡槽与所述喷孔的位置对应,流入喷嘴外壳内的液体通过导流塞芯的导流凹槽和导流道至漩涡槽,并形成涡流,继而经由雾化喷片的喷孔从喷嘴口喷出。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塞芯侧周面上每个导流凹槽在第一端面处的开口分别与第一端面上每个导流道的位置分别对应。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塞芯的侧周面上设有四个导流凹槽,导流塞芯的第一端面靠近导流塞芯的边缘设有四个导流块,相邻两个导流块之间形成的导流道分别与所述四个导流凹槽对应导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凹槽为直线形凹槽。
[0016]进一步地,所有导流块的外侧分别沿导流塞芯的周向均匀布置。
[0017]进一步地,每个导流块均是具有一尖角的结构,每个导流块的外侧和内侧在尖角位置交接。
[0018]进一步地,每个导流块的尖角均朝向沿导流塞芯的周向朝向同一方向。
[0019]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喷片的第一面设有第一锥形槽,第一锥形槽由外到内逐渐变小,第一锥形槽的锥顶角为90°?135°,第一锥形槽与所述喷孔连通。
[0020]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喷嘴外壳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锥形槽,第二锥形槽由外到内逐渐变小,第二锥形槽与所述喷嘴口处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第二锥形槽的锥顶角为90°? 135。。
[0021]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滤网塞,过滤网塞包括塞子和过滤网,该塞子具有通孔,该塞子的一端与该过滤网连接,该塞子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外壳的第二端连接配合。
[002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设置多个导流凹槽,可以形成多条液体流道,这样多条液体流道的液体能够共同通过导流道流至漩涡槽中,从而能够在漩涡槽形成漩涡流,进而能够增强液体的流动性和流速,增加液体的压力,当形成漩涡流的液体从喷孔喷处时,就能够使液体得到很好的扩散,从而能够很好地改善液体的雾化效果,这样就不需要在对液体进行加压,即使在常压下也能够实现很好地雾化效果,结构简单,作业方便。
[0023]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设有多个导流凹槽,即使其中某个导流凹槽发生堵塞,液体仍然可以从其他的导流凹槽通过,从其他的导流凹槽流至导流塞芯第一端面的液体会沿着导流塞芯第一端的边缘流至每个导流道,并从导流道流进漩涡槽中,液体依然能够在漩涡槽中形成漩涡流,这样即使某个导流槽发生堵塞也不会影响液体的雾化效果,也不会对喷雾作业造成影响。【附图说明】[〇〇24]图1是一种喷嘴的分解图;
[0025]图2是图1中喷嘴外壳的剖视图;
[0026]图3是图1中雾化喷片的剖视图;[〇〇27]图4是图1中导流塞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
[0030]—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图1是一种喷嘴的分解图,如图1所示,包括:[0031 ]图2是图1中喷嘴外壳的剖视图,结合图2所不,喷嘴外壳1,该喷嘴外壳1的第一端具有喷嘴口 11;[〇〇32]图3是图1中雾化喷片的剖视图,结合图3所示,雾化喷片2,该雾化喷片2设置在所述喷嘴外壳1内,该雾化喷片2为片状结构并具有至少一喷孔21,雾化喷片2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该雾化喷片2第一面朝向所述喷嘴口 11;
[0033]图4是图1中导流塞芯的结构图,结合图4所示,导流塞芯3,该导流塞芯3设置在所述喷嘴外壳1内,导流塞芯3为柱状结构,导流塞芯3包括二个端面和柱体的侧周面,该导流塞芯3的侧周面上设有多个导流凹槽31,每个导流凹槽31由导流塞芯3的第二端面延伸至第一端面,导流塞芯3的第一端面靠近该导流塞芯3的边缘设有多个导流块32,相邻两个导流块3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导流道33,所有导流块32的内侧共同围成一漩涡槽34,该导流塞芯3的第一端面的导流块32抵靠在所述雾化喷片2的第二面,该漩涡槽34与所述喷孔21的位置对应,流入喷嘴外壳1内的液体通过导流塞芯3的导流凹槽31和导流道33至漩涡槽34, 并形成涡流,继而经由雾化喷片2的喷孔21从喷嘴口 11喷出。
[0034]具体地,参阅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喷嘴在进行工作时,液体首先从喷嘴外壳1的第二端流进喷嘴外壳1内,然后液体通过导流塞芯3的导流凹槽31和导流道33流至漩涡槽34,流动至漩涡槽34中的液体能够形成漩涡流,最后液体经由雾化喷片2的喷孔21从喷嘴口 11喷出。
[0035]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多个导流凹槽,可以形成多条液体流道,这样多条液体流道的液体能够共同通过导流道流至漩涡槽中,从而能够在漩涡槽形成漩涡流,具体地,常压水经导流凹槽,分流成多股水流,强有力推动小股水流流至漩涡槽中形成旋转小水球即漩涡流,从而能够增强液体的流动性和流速,增加液体的压力,当形成漩涡流的液体从喷孔喷出时,漩涡流瞬间气化,形成雾状微小水分子,就能够使液体得到很好的扩散,从而能够很好地改善液体的雾化效果,这样就不需要在对液体进行加压,即使在常压下也能够实现很好地雾化效果,结构简单,作业方便。
[0036]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设有多个导流凹槽,即使其中某个导流凹槽发生堵塞,液体仍然可以从其他的导流凹槽通过,从其他的导流凹槽流至导流塞芯第一端面的液体会沿着导流塞芯第一端的边缘流至每个导流道,并从导流道流进漩涡槽中,液体依然能够在漩涡槽中形成漩涡流,这样即使某个导流槽发生堵塞也不会影响液体的雾化效果,也不会对喷雾作业造成影响。
[003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参阅图1?4所示,所述导流塞芯3侧周面上每个导流凹槽31在第一端面处的开口分别与第一端面上每个导流道33的位置分别对应。
[003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参阅图1?4所示,所述导流塞芯3的侧周面上设有四个导流凹槽31,导流塞芯3的第一端面靠近导流塞芯3的边缘设有四个导流块32,相邻两个导流块32之间形成的导流道33分别与所述四个导流凹槽31对应导通。
[003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参阅图1?4所示,所述导流凹槽31为直线形凹槽。
[004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参阅图1?4所示,所有导流块32的外侧分别沿导流塞芯3的周向均匀布置。
[004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参阅图1?4所示,每个导流块32均是具有一尖角的结构,每个导流块32的外侧和内侧在尖角位置交接。
[004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参阅图1?4所示,每个导流块32的尖角均朝向沿导流塞芯3的周向朝向同一方向。
[004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参阅图1?4所示,所述雾化喷片2的第一面设有第一锥形槽22,第一锥形槽22由外到内逐渐变小,第一锥形槽22的锥顶角0为90°?135°,第一锥形槽22与所述喷孔21连通。
[0044]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锥形槽能够进一步增强液体的扩散效果,进一步改善液体的喷雾效果。
[004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参阅图1?4所示,所述所述喷嘴外壳1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锥形槽12,第二锥形槽12由外到内逐渐变小,第二锥形槽12与所述喷嘴口 11处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第二锥形槽12的锥顶角a为90°?135°。
[0046]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锥形槽能够进一步增强液体的扩散效果,进一步改善液体的喷雾效果。
[004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参阅图1?4所示,还包括过滤网塞4,过滤网塞包括塞子41和过滤网(图中未示出),该塞子41具有通孔411,该塞子41的一端与该过滤网连接,该塞子41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外壳1的第二端连接配合。
[0048]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过滤网塞能够起到过滤液体中杂质的作用,避免杂质流进喷嘴中,进而避免喷嘴发生堵塞。
[004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喷嘴外壳1的第二端设有外螺纹 13,该外螺纹13与输液管道旋接配合。优选的,所述喷嘴外壳与输液管道旋接配合后,过滤网塞的过滤网与输液管道的内表面处于同一曲面。这样即使有污垢或颗粒附在过滤网面, 在每次水流动时,都可以将污垢或颗粒冲至输液管道的末端,达到清洁滤网塞面,从而保证水流畅通,不会影响气化效果,进而达到不堵目的。
[00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嘴外壳(1),该喷嘴外壳(1)的第一端具有喷嘴口(11);雾化喷片(2),该雾化喷片(2)设置在所述喷嘴外壳(1)内,该雾化喷片(2)为片状结构 并具有至少一喷孔(21),雾化喷片(2)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该雾化喷片(2)第一面朝向所 述喷嘴口(11);导流塞芯(3),该导流塞芯(3)设置在所述喷嘴外壳(1)内,导流塞芯(3)为柱状结构,导 流塞芯(3)包括二个端面和柱体的侧周面,该导流塞芯(3)的侧周面上设有多个导流凹槽 (31),每个导流凹槽(31)由导流塞芯(3)的第二端面延伸至第一端面,导流塞芯(3)的第一 端面靠近该导流塞芯(3)的边缘设有多个导流块(32),相邻两个导流块(32)之间间隔一定 距离形成导流道(33),所有导流块(32)的内侧共同围成一漩涡槽(34),该导流塞芯(3)的第 一端面的导流块(32)抵靠在所述雾化喷片(2)的第二面,该漩涡槽(34)与所述喷孔(21)的 位置对应,流入喷嘴外壳(1)内的液体通过导流塞芯(3)的导流凹槽(31)和导流道(33)至漩 涡槽(34),并形成涡流,继而经由雾化喷片(2)的喷孔(21)从喷嘴口(11)喷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塞芯(3)侧周 面上每个导流凹槽(31)在第一端面处的开口分别与第一端面上每个导流道(33)的位置分 别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塞芯(3)的侧 周面上设有四个导流凹槽(31),导流塞芯(3)的第一端面靠近导流塞芯(3)的边缘设有四个 导流块(32),相邻两个导流块(32)之间形成的导流道(33)分别与所述四个导流凹槽对应导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凹槽(31)为直 线形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有导流块(32)的外侧 分别沿导流塞芯(3)的周向均匀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每个导流块(32)均是具 有一尖角的结构,每个导流块(32)的外侧和内侧在尖角位置交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每个导流块(32)的尖角 均朝向沿导流塞芯(3)的周向朝向同一方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片(2)的第 一面设有第一锥形槽(22),第一锥形槽(22)由外到内逐渐变小,第一锥形槽(22)的锥顶角 为90°?135°,第一锥形槽(22)与所述喷孔(21)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外壳(1)的第 一端设有第二锥形槽(12),第二锥形槽(12)由外到内逐渐变小,第二锥形槽(12)与所述喷 嘴口(11)处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第二锥形槽(12)的锥顶角为90°?135°。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压不堵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网塞(4), 过滤网塞(4)包括塞子(41)和过滤网,该塞子(41)具有通孔,该塞子(41)的一端与该过滤网 连接,该塞子(41)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外壳(1)的第二端连接配合。
【文档编号】B05B1/34GK205628354SQ201620341750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1日
【发明人】张福泉, 张宇球
【申请人】前行者(厦门)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