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917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设置有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密封连接,所述上盖板设置有多个滤芯座,且至少一个滤芯座为用于装配复合滤芯的滤芯座,所述滤芯座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积液排出的排水机构。上盖板的一面设置有上水流渠道,所述下盖板的一面设置有下水流渠道,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密封装配使得上水流渠道与下水流渠道对应密封配合形成对应功能的水道。该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将滤芯座集成于上盖板,滤芯座与水路板连接稳固,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的漏液问题,而且能够及时将滤芯更换时产生的积液排走,便于水质保鲜。
【专利说明】
一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来,净水产品作为健康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净水行业也随之在高速地发展。自来水通常通过过滤系统过滤后得到纯净的净化水。
[0003]净水设备通常包括水路板、滤芯、控制装置及相应的管路。滤芯座是安装滤芯,提供水路流通的作用。水路板提供了滤芯工作中液体交换的腔室。通常,净水设备设置为多级过滤,由多个滤芯完成,不同的滤芯实现不同的过滤功能。由于滤芯定期需要更换,现有技术中的滤芯、滤芯座及水路板的装配方式,导致滤芯、滤芯座容易松动,出现漏液现象。
[0004]由于滤芯需要经常更换,在滤芯进行更换时,滤芯座留存部分的积液无法及时排走,导致在更换滤芯使用后,会因为积液的存在造成水的污染。
[0005]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该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能够及时将滤芯更换时产生的积液排走。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0008]提供一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设置有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密封连接,所述上盖板设置有多个滤芯座,且至少一个滤芯座为用于装配复合滤芯的滤芯座,所述滤芯座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积液排出的排水机构。
[0009]优选的,上述排水机构设置为排水孔。
[0010]优选的,上述排水孔设置为一个或者两个。
[0011]优选的,上述滤芯座设置有外底座和内座,所述内座插入并固定装配于所述外底座,所述外底座与所述上盖板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内座的上表面与所述外底座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所述外底座的底部位置。
[0012]优选的,上述外底座设置有底部和多个围挡,所述多个围挡固定于所述底部,由多个围挡和底部构成容置所述内座的空间;
[0013]所述内座设置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插入所述外底座并通过所述围挡固定;
[0014]所述主体部设置有与所述围挡数量相等的装配凸柱,所述装配凸柱通过相邻的两个围挡之间的间隙固定卡住。
[0015]优选的,上述底部设置有承载环,多个围挡固定于所述承载环,所述主体部插入所述外底座并与所述承载环抵接;
[0016]还设置有凸起部以及与所述凸起部匹配的凹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围挡的内壁面,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壁面,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部对应装配。
[0017]优选的,上述的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还设置有与所述围挡数量相等的装配凹柱,所述装配凹柱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围挡之间,且所述装配凹柱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围挡固定连接;所述装配凸柱通过所述装配凹柱固定。
[0018]优选的,上述上盖板的一面设置有上水流渠道,所述下盖板的一面设置有下水流渠道,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密封装配使得上水流渠道与下水流渠道对应密封配合形成对应功能的水道。
[0019]优选的,上述上水流渠道的上渠脉与所述下水流渠道的下渠脉对应密封焊接,形成对应功能的水道;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还通过锁定螺钉固定装配。
[0020]优选的,上述上水流渠道的深度为3-8cm,所述下水流渠道的深度为3-8cm〇 [〇〇21]优选的,上述上水流渠道的深度与所述下水流渠道的深度相等;或者 [〇〇22]所述上水流渠道的深度较所述下水流渠道的深度浅0.5-lcm。
[0023]本实用新型的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设置有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密封连接,所述上盖板设置有多个滤芯座,且至少一个滤芯座为用于装配复合滤芯的滤芯座,所述滤芯座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积液排出的排水机构。该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将滤芯座集成于上盖板,滤芯座与水路板连接稳固,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的漏液问题,而且能够及时将滤芯更换时产生的积液排走,便于水质保鲜。【附图说明】
[0024]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的结构示意图。[〇〇26]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图1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的上盖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4的上盖板的滤芯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4的上盖板的滤芯装置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1]在图1至图6中,包括:[〇〇32]上盖板20、[〇〇33]上水流渠道21、上渠脉22、[〇〇34]下盖板30、[〇〇35]下水流渠道31、下渠脉32、[〇〇36]锁定螺钉33、
[0037]滤芯座 001、
[0038]滤芯座002、[〇〇39] 外底座11、
[0040]底部 111、[〇〇41 ]承载环1111、下装配孔1112、
[0042]围挡 112、
[0043]凸起部 1121、
[0044]环体113、装配凹柱1131、
[0045]凸起部 1121、
[0046]内座 12、[〇〇47]主体部 121、
[0048] 上装配孔1211、凹部1212、[〇〇49] 装配凸柱122、[〇〇5〇] 螺纹旋位13、
[0051]排水孔14。【具体实施方式】
[0052]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53]实施例1。[〇〇54] 一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如图1至图4所示,设置有上盖板20和下盖板 30,上盖板设置有多个滤芯座,且至少一个滤芯座为用于装配复合滤芯的滤芯座。复合滤芯为集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滤功能滤芯,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滤直径或过滤效果的集成滤芯。[〇〇55]上盖板20的一面设置有上水流渠道21,下盖板30的一面设置有下水流渠道31,上盖板20与下盖板30密封装配使得上水流渠道21与下水流渠道31对应密封配合形成对应功能的水道。[0〇56]该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通过在上盖板20和下盖板30分别设置上、下水流渠道,能够有效利用上盖板20、下盖板30的空间,不仅能够缩小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的体积,而且能够实现有效空间内水道的设置。该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既满足了过滤水道的功能,又能够以相对浅的上、下水流渠道设置完成水道的功能,在制水完毕后,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中积水较少,有利于净水设备的保鲜要求。[〇〇57] 优选的,上水流渠道21的深度为3-8cm,以4-6cm最佳。下水流渠道31的深度为3-8cm,以4-6cm最佳。该设置既不会存在过多积水,又能够实现水流的顺畅流动。[〇〇58]上盖板20与下盖板30以焊接方式密封连接。具体的,上水流渠道21的上渠脉22与下水流渠道31的下渠脉32对应密封焊接,形成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对应功能的水道。焊接方式具有制备方便,密封性好的特点。[〇〇59]由于在制水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水压,上盖板20与下盖板30还通过锁定螺钉33 固定装配。以实现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的有效固定。
[0060]本实施例的水路板设置有两个滤芯座,两个滤芯座分别为第一滤芯座001、第二滤芯座002。
[0061]需要说明的是,对应装配的滤芯和滤芯座均具有水路连通的通道,此为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0062]通过多个滤芯座,不仅方便滤芯的更换。而且也便于根据不同滤芯的使用性能进行相应的位置、水路设置等。将滤芯座直接一体成型到集成式水路板的上盖板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插接方式容易出现漏水的问题。此外,该结构设置,也便于装配滤芯后,滤芯与水路板内部的渠道的连接。
[0063]滤芯座设置有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底部的积液排出的排水机构。具体的,排水机构设置为排水孔14,排水孔14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两个,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灵活设置。通过在滤芯座的底部设置排水孔14,使用中进行滤芯更换时,滤芯滴漏出来的液体滴漏至外底座,通过排水孔14排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滤芯更换时积液存滞的问题。[〇〇64] 如图5所示,其中一个滤芯座001设置有外底座11和内座12,内座12插入并固定装配于外底座11。
[0065]具体的,外底座11设置有底部111和多个围挡112,多个围挡112固定于底部111,由多个围挡112和底部111构成容置内座12的空间。围挡112均匀分布于底座周围。内座12设置有主体部121,主体部121插入外底座11并通过围挡112固定。[〇〇66] 主体部121设置有与围挡112数量相等的装配凸柱122,装配凸柱122通过相邻的两个围挡112之间的间隙固定卡住。
[0067]该可集成于水路板的滤芯座1,还设置有凸起部1121以及与凸起部1121匹配的凹部1212,凸起部1121设置于围挡112的内壁面,凹部1212设置于主体部121的外壁面,凸起部 1121与凹部1212对应装配。
[0068]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底部111还设置有承载环1111,多个围挡112固定于承载环1111,主体部121插入外底座11并与承载环1111抵接。[〇〇69] 主体部121设置有上装配孔1211,承载环1111设置有与上装配孔1211相匹配的下装配孔1112,上装配孔1211、下装配孔1112通过锁定装置锁定。具体的,上装配孔1211、下装配孔1112分别设置为螺纹孔,上装配孔1211、下装配孔1112通过螺钉固定。
[0070]主体部121的内壁面设置有用于与滤芯装配的螺纹旋位13,承载环1111的内壁面也设置有用于与滤芯装配的螺纹旋位13。螺纹旋位13的设置,便于滤芯安装于该滤芯座1时能够旋转装配并最终通过滤芯外部的螺纹与螺纹旋位13固定。
[0071]如图6所示,另外一个滤芯座002其它结构与滤芯座001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与围挡112数量相等的装配凹柱1131,装配凹柱113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围挡112 之间,且装配凹柱1131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围挡112固定连接,装配凸柱122通过装配凹柱 1131固定。由装配凹柱1131和围挡112构成环体113。
[0072]该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将滤芯座集成于上盖板,滤芯座与水路板连接稳固,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的漏液问题,而且能够及时将滤芯更换时产生的积液排走,便于水质保鲜。该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体积较小,能够实现器件的小型化。[〇〇73] 实施例2。
[0074] —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水流渠道的深度与所述下水流渠道的深度相等。该结构设置,便于制备,也便于在上盖板、 下盖板上设置其它功能插件。[〇〇75] 实施例3。
[0076] —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水流渠道的深度较所述下水流渠道的深度浅0.5-lcm。该结构设置,便于在下盖板设置其它功能器件。
[0077]实施例4。
[0078]—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 下水流渠道的深度均为4.2cm,经过测试对比发现,水流渠道的深度在此参数下,制水效果良好,积水较少,保鲜效果优良。[〇〇79] 实施例5。[〇〇8〇] 一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 下水流渠道的深度均为4.5cm,经过测试对比发现,水流渠道的深度在此参数下,制水效果良好,积水较少,保鲜效果优良。[0081 ] 实施例6。
[0082]—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 下水流渠道的深度为4.73cm,经过测试对比发现,水流渠道的深度在此参数下,制水效果良好,积水较少,保鲜效果优良。
[008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 板与所述下盖板密封连接,所述上盖板设置有多个滤芯座,且至少一个滤芯座为用于装配 复合滤芯的滤芯座,所述滤芯座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积液排出的排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设 置为排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设置 为一个或者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座设置 有外底座和内座,所述内座插入并固定装配于所述外底座,所述外底座与所述上盖板设置 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内座的上表面与所述外底座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所 述外底座的底部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座设置 有底部和多个围挡,所述多个围挡固定于所述底部,由多个围挡和底部构成容置所述内座 的空间;所述内座设置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插入所述外底座并通过所述围挡固定;所述主 体部设置有与所述围挡数量相等的装配凸柱,所述装配凸柱通过相邻的两个围挡之间的间 隙固定卡住;所述底部设置有承载环,多个围挡固定于所述承载环,所述主体部插入所述外 底座并与所述承载环抵接;还设置有凸起部以及与所述凸起部匹配的凹部,所述凸起部设 置于所述围挡的内壁面,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壁面,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部对 应装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与所述 围挡数量相等的装配凹柱,所述装配凹柱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围挡之间,且所述装配凹柱的 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围挡固定连接;所述装配凸柱通过所述装配凹柱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 述上盖板的一面设置有上水流渠道,所述下盖板的一面设置有下水流渠道,所述上盖板与 所述下盖板密封装配使得上水流渠道与下水流渠道对应密封配合形成对应功能的水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流渠道 的上渠脉与所述下水流渠道的下渠脉对应密封焊接,形成对应功能的水道;所述上盖板与 所述下盖板还通过锁定螺钉固定装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流渠道 的深度为3_8cm,所述下水流渠道的深度为3-8cm〇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清除滤芯更换积液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流渠 道的深度与所述下水流渠道的深度相等;或者所述上水流渠道的深度较所述下水流渠道的 深度浅0.5-1 cm 〇
【文档编号】B01D35/00GK205659478SQ201620558972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2日
【发明人】陈小平
【申请人】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陈小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