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滤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69185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集成式滤芯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集成式滤芯装置,设置有上盖板、多个滤芯座和多个滤芯,上盖板设置有基座及水流渠道,所述滤芯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面,滤芯对应装配于所述滤芯座,至少一个滤芯为集成滤芯,至少一个滤芯座用于与集成滤芯装配,所述基座的另一面设置有水流渠道,滤芯的水路接口通过滤芯座的水路接口与水流渠道的对应部位连通。该集成式滤芯装置,在上盖板的一面设置水流渠道,另一面集成设置滤芯座,通过滤芯座装配滤芯。滤芯座与水路板连接牢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滤芯座以插接方式连接于水路板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或者因为更换滤芯导致的滤芯座松动或者损坏。该集成式滤芯装置能够实现小体积、防止漏液的效果,通过其组成的水腔在制水完毕后积液较少。
【专利说明】
集成式滤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式滤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来,净水产品作为健康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净水行业也随之在高速地发展。自来水通常通过过滤系统过滤后得到纯净的净化水。
[0003]净水设备通常包括水路板、滤芯、控制装置及相应的管路。滤芯座用于安装滤芯,提供水路流通的作用。水路板提供了滤芯工作中液体交换的腔室。通常,净水设备设置为多级过滤,由多个滤芯完成,不同的滤芯实现不同的过滤功能。现有技术中的滤芯,通常是分别与一个对应的滤芯座装配,每个滤芯座插接装配于水路板对应的位置。这种装配方式不仅容易导致体积增大,而且容易出现接口漏液的问题。
[0004]此外,现有技术中净水设备水路板水腔内的渠道较深,制水完毕后,水腔内的积液较多,不利于保鲜。
[0005]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集成式滤芯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集成式滤芯装置,该集成式滤芯装置将滤芯座集成于上盖板,滤芯装配于滤芯座,滤芯座与水路板连接牢固,具有体积小且不会漏液的特点,通过其组合形成的水腔在制水完毕后积液较少。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0008]提供一种集成式滤芯装置,设置有上盖板、多个滤芯座和多个滤芯,上盖板设置有基座及水流渠道,所述滤芯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面,滤芯对应装配于所述滤芯座,至少一个滤芯为集成滤芯,至少一个滤芯座用于与集成滤芯装配,所述基座的另一面设置有水流渠道,滤芯的水路接口通过滤芯座的水路接口与水流渠道的对应部位连通。
[0009]上述集成式滤芯装置,还设置有控制阀接口,所述控制阀接口仅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侧位置。
[0010]优选的,上述基座的控制阀接口呈一条直线排列。
[0011 ]优选的,上述水流渠道的深度为3-6cm0
[0012]优选的,上述水流渠道的深度为4_5cm。
[0013]优选的,上述水流渠道的深度为4.27cm或者4.52cm或者4.73cm。
[0014]优选的,上述滤芯座设置为两个或者三个。
[0015]优选的,上述集成式滤芯装置设置有两个滤芯座和两个滤芯,两个滤芯座分别为第一滤芯座、第二滤芯座;两个滤芯分别为第一滤芯、第二滤芯,第二滤芯为集成滤芯;
[0016]所述第一滤芯装配于所述第一滤芯座,所述第二滤芯装配于所述第二滤芯座;
[0017]第一滤芯的使用寿命短于所述第二滤芯的使用寿命。
[0018]进一步的,上述滤芯座设置有外底座和内座,所述内座插入并固定装配于所述外底座,所述外底座与所述基座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内座的上表面与所述外底座的上表面相齐平。
[0019]上述外底座设置有底部和多个围挡,所述多个围挡固定于所述底部,由多个围挡和底部构成容置所述内座的空间;
[0020]所述内座设置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插入所述外底座并通过所述围挡固定;
[0021]所述主体部设置有与所述围挡数量相等的装配凸柱,所述装配凸柱通过相邻的两个围挡之间的间隙固定卡住;
[0022]所述底部设置有承载环,多个围挡固定于所述承载环,所述主体部插入所述外底座并与所述承载环抵接;
[0023]还设置有凸起部以及与所述凸起部匹配的凹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围挡的内壁面,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壁面,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部对应装配。
[0024]上述的集成式滤芯装置,还设置有与所述围挡数量相等的装配凹柱,所述装配凹柱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围挡之间,且所述装配凹柱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围挡固定连接;所述装配凸柱通过所述装配凹柱固定。
[0025]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滤芯装置,设置有上盖板、多个滤芯座和多个滤芯,上盖板设置有基座及水流渠道,所述滤芯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面,滤芯对应装配于所述滤芯座,至少一个滤芯为集成滤芯,至少一个滤芯座用于与集成滤芯装配,所述基座的另一面设置有水流渠道,滤芯的水路接口通过滤芯座的水路接口与水流渠道的对应部位连通。该集成式滤芯装置,在上盖板的一面设置水流渠道,另一面集成设置滤芯座,通过滤芯座装配滤芯。滤芯座与水路板的上盖板连接牢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滤芯座以插接方式连接于水路板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或者因为更换滤芯导致的滤芯座松动或者损坏。该集成式滤芯装置能够实现小体积、防止漏液的效果,通过其组成的水腔在制水完毕后积液较少,利于水的保鲜。
【附图说明】
[0026]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式滤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式滤芯装置未装配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图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式滤芯装置的一种滤芯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式滤芯装置的另一种滤芯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在图1至图5中,包括:
[0034]基座01、
[0035]滤芯座001、
[0036]滤芯座002、
[0037]水流渠道003、
[0038]控制阀接口 004、
[0039]外底座11、
[0040]底部111、
[0041 ]承载环1111、下装配孔1112、
[0042]围挡112、
[0043]凸起部1121、
[0044]环体113、装配凹柱1131、
[0045]凸起部1121、
[0046]内座12、
[0047]主体部121、
[0048]上装配孔1211、凹部1212、
[0049]装配凸柱122、
[0050]螺纹旋位13、
[0051]第一滤芯081、第二滤芯082。
【具体实施方式】
[0052]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53]实施例1。
[0054]一种集成式滤芯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设置有上盖板、多个滤芯座和多个滤芯,上盖板设置有基座01及水流渠道003。滤芯座固定设置于基座01的一面,滤芯对应装配于滤芯座,至少一个滤芯为集成滤芯,至少一个滤芯座用于与集成滤芯装配,基座01的另一面设置有水流渠道003。滤芯的水路接口通过滤芯座的水路接口与水流渠道的对应部位连通。
[0055]该集成式滤芯装置还设置有控制阀接口 004,控制阀接口 004仅设置于基座01的一侧位置。通过不同的控制阀对不同的水路进行关闭或者打开或者水流流量等控制。将控制阀接口 004设置于基座01的一侧位置,基座01的控制阀接口呈一条直线排列。便于缩小整体净水机的体积,而且将控制阀接口 004设置于一排,能够避免其在工作过程中对其它部件造成电磁影响。
[0056]水流渠道的深度为3-6cm,以仅能实现滤芯工作中的水路板的功能作用,又能尽可能减小该上盖板装配于净水器后,在净水器制水结束后水路板水腔内的存水较少,有利于水质的保鲜。实验发现,水流渠道的深度为4-5cm,积水较少,水质保鲜质量好。
[0057]该集成式滤芯装置具体设置有两个滤芯座,两个滤芯座分别为第一滤芯座001、第二滤芯座002。对应设置有两个滤芯,两个滤芯分别为第一滤芯081、第二滤芯082,第二滤芯082为集成滤芯。
[0058]第一滤芯081装配于第一滤芯座001,第二滤芯装082配于第二滤芯座002。第一滤芯081与第二滤芯082的使用寿命不同,第一滤芯的使用寿命短于第二滤芯的使用寿命,这样在便于根据不同滤芯的使用寿命进行及时更换。
[0059]需要说明的是,对应装配的滤芯和滤芯座均具有水路连通的通道,此为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0060]通过多个滤芯座,不仅方便滤芯的更换。而且也便于根据不同滤芯的使用性能进行相应的位置、水路设置等。将滤芯座直接一体成型到上盖板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插接方式容易出现漏水的问题。此外,该结构设置,也便于装配滤芯后,滤芯与水路板内部的渠道的连接。
[0061]如图5所示,其中一个滤芯座001设置有外底座11和内座12,内座12插入并固定装配于外底座11。
[0062]具体的,外底座11设置有底部111和多个围挡112,多个围挡112固定于底部111,由多个围挡112和底部111构成容置内座12的空间。围挡112均匀分布于底座周围。内座12设置有主体部121,主体部121插入外底座11并通过围挡112固定。
[0063]主体部121设置有与围挡112数量相等的装配凸柱122,装配凸柱122通过相邻的两个围挡112之间的间隙固定卡住。
[0064]该可集成于水路板的滤芯座I,还设置有凸起部1121以及与凸起部1121匹配的凹部1212,凸起部1121设置于围挡112的内壁面,凹部1212设置于主体部121的外壁面,凸起部1121与凹部1212对应装配。
[0065]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底部111还设置有承载环1111,多个围挡112固定于承载环1111,主体部121插入外底座11并与承载环1111抵接。
[0066]主体部121设置有上装配孔1211,承载环1111设置有与上装配孔1211相匹配的下装配孔1112,上装配孔1211、下装配孔1112通过锁定装置锁定。具体的,上装配孔1211、下装配孔1112分别设置为螺纹孔,上装配孔1211、下装配孔1112通过螺钉固定。
[0067]主体部121的内壁面设置有用于与滤芯装配的螺纹旋位13,承载环1111的内壁面也设置有用于与滤芯装配的螺纹旋位13。螺纹旋位13的设置,便于滤芯安装于该滤芯座I时能够旋转装配并最终通过滤芯外部的螺纹与螺纹旋位13固定。
[0068]如图6所示,另外一个滤芯座002其它结构与滤芯座001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与围挡112数量相等的装配凹柱1131,装配凹柱113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围挡112之间,且装配凹柱1131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围挡112固定连接,装配凸柱122通过装配凹柱1131固定。由装配凹柱1131和围挡112构成环体113。
[0069]该集成式滤芯装置,在上盖板的一面设置水流渠道,另一面集成滤芯座,能够实现小体积、防止漏液的效果,通过其组成的水腔在制水完毕后积液较少,利于水的保鲜。此外,该结构设置,也便于装配滤芯后,滤芯与水路板内部水腔内的渠道的连接。
[0070]实施例2。
[0071]—种集成式滤芯装置,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水流渠道的深度为4.27cm,经过测试对比发现,水流渠道的深度在此参数下,保鲜效果优良。
[0072]实施例3。
[0073]—种集成式滤芯装置,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水流渠道的深度为4.52cm,经过测试对比发现,水流渠道的深度在此参数下,保鲜效果更佳。
[0074]实施例4。
[0075]—种集成式滤芯装置,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水流渠道的深度为4.73cm,经过测试对比发现,水流渠道的深度在此参数下,保鲜效果最佳。
[0076]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集成式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上盖板、多个滤芯座和多个滤芯,上盖板设置有基座及水流渠道,所述滤芯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面,滤芯对应装配于所述滤芯座,至少一个滤芯为集成滤芯,至少一个滤芯座用于与集成滤芯装配,所述基座的另一面设置有水流渠道,滤芯的水路接口通过滤芯座的水路接口与水流渠道的对应部位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控制阀接口,所述控制阀接口仅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侧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控制阀接口呈一条直线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渠道的深度为3-6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渠道的深度为4-5c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渠道的深度为4.27cm或者 4.52cm 或者 4.73cm。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式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座设置为两个或者三个。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式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滤芯座和两个滤芯,两个滤芯座分别为第一滤芯座、第二滤芯座;两个滤芯分别为第一滤芯、第二滤芯,第二滤芯为集成滤芯;所述第一滤芯装配于所述第一滤芯座,所述第二滤芯装配于所述第二滤芯座;第一滤芯的使用寿命短于所述第二滤芯的使用寿命。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式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座设置有外底座和内座,所述内座插入并固定装配于所述外底座,所述外底座与所述基座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内座的上表面与所述外底座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外底座设置有底部和多个围挡,所述多个围挡固定于所述底部,由多个围挡和底部构成容置所述内座的空间;所述内座设置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插入所述外底座并通过所述围挡固定;所述主体部设置有与所述围挡数量相等的装配凸柱,所述装配凸柱通过相邻的两个围挡之间的间隙固定卡住;所述底部设置有承载环,多个围挡固定于所述承载环,所述主体部插入所述外底座并与所述承载环抵接;还设置有凸起部以及与所述凸起部匹配的凹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围挡的内壁面,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壁面,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部对应装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式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与所述围挡数量相等的装配凹柱,所述装配凹柱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围挡之间,且所述装配凹柱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围挡固定连接;所述装配凸柱通过所述装配凹柱固定。
【文档编号】B01D35/30GK205659487SQ201620558511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2日
【发明人】陈小平
【申请人】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陈小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