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用沉降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642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用沉降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上部,且所述溢流堰上设置有清液出口;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伸至所述槽体内部;以及反射板,所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第三倾斜板和第四倾斜板,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进液管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在槽体中进液管的下方设置了反射板,悬浮液通过进液管进入槽体后冲击到反射板上,在反射板的作用下悬浮液改变其运动方向,延长了悬浮液在槽体中的停留时间,改变了悬浮液的沉降速度,提高了沉降槽的固液分离效果和沉降效果。
【专利说明】
污水处理用沉降槽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槽。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追求生产利益的同时也对因生产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开始重视,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污水的处理和排放对当地生态环境,尤其是水源有很大影响,近年来有多起因污水处理和排放不当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事件,因此对污水的处理和排放造成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0003]在污水治理过程中,废水与废渣的分离是一项基础步骤,通常做为污水治理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废水与废渣分离后,可以再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对废水和废渣进行进一步处理。
[0004]目前污水处理技术中,通常使用沉降槽来对工业废水和废渣进行固液分离处理,沉降是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固体与液体的密度差,固体沉于底部,清液从沉降槽上部沿溢流堰溢流排出,在污水处理中一般用于从悬浮液中去除悬浮物。现有的沉降槽的沉降效果较差,很难达到较好的沉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上述沉降槽沉降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该沉降槽增加了反射板,能够增强沉降槽中的悬浮液的扰动程度,从而增强沉降槽的分离效果。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包括
[0008]槽体,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0009]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上部,且所述溢流堰上设置有清液出口 ;
[0010]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伸至所述槽体内部;以及
[0011]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置在所述进液管的下方;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第三倾斜板和第四倾斜板,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进液管的正下方,其中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高于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第一倾斜板的连接端,所述第三倾斜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板的连接端高于所述第三倾斜板与所述第四倾斜板的连接端,所述第一倾斜板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板的连接端,所述第四倾斜板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四倾斜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倾斜板和第三倾斜板相对所述进液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四倾斜板相对所述进液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板之间的角度为100度至160度,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之间的角度为100度至160度,所述第三倾斜板与所述第四倾斜板之间的角度为100度至160度。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与所述进液管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厘米且至多为60厘米。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用沉降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槽体中的第一引流板,所述第一引流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上端与所述溢流堰固定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引流板与所述槽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下端。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槽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第一引流板之间的距离。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弓I流板与所述第一弓I流板平行。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体的上部为柱状,所述槽体的下部为锥状。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体由玻璃钢制成。
[00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在槽体中进液管的下方设置了反射板,反射板包括多块倾斜设置的倾斜板,悬浮液通过进液管进入槽体后冲击到反射板上,在反射板的作用下沿着各倾斜板移动,悬浮液通过与倾斜板的作用改变其运动方向,延长了悬浮液在槽体中的停留时间,改变了悬浮液的沉降速度,提高了沉降槽的固液分离效果和沉降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的反射板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包括槽体100、溢流堰200、进液管300和反射板400,其中所述槽体100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110,所述溢流堰200设置在所述槽体100的上部,且所述溢流堰200上设置有清液出口 210;所述进液管300延伸至所述槽体100内部;所述反射板400设置在所述进液管300的下方。
?0027] 请进一步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反射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板41 O、第二倾斜板420、第三倾斜板430和第四倾斜板440,即第一倾斜板410与第二倾斜板420连接,第二倾斜板420的另一端与第三倾斜板430连接,第三倾斜板430的另一端与第四倾斜板连接。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述第二倾斜板420和所述第三倾斜板430的连接端421位于所述进液管300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倾斜板420与所述第三倾斜板430的连接端421高于所述第二倾斜板420与所述第一倾斜板410的连接端422,所述第三倾斜板430与所述第二倾斜板420的连接端421高于所述第三倾斜板430与所述第四倾斜板440的连接端431,所述第一倾斜板410的另一端411高于所述第一倾斜板410与所述第二倾斜板420的连接端422,所述第四倾斜板440的另一端441高于所述第四倾斜板440与所述第三倾斜板430的连接端431。本实施例中的高度如图1所示,实际使用时反射板的放置方式也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第二倾斜板向外向下倾斜,第三倾斜板向外向下倾斜,第一倾斜板向上向外倾斜,第四倾斜板向上向外倾斜。以上所说的向外倾斜是指向远离进液管中心线的一侧倾斜,向下倾斜是指向靠近槽体底部的方向倾斜。
[0028]本实施例中在进液管的下方设置了反射板,待处理的悬浮液从进液管流入槽体后,首先落在反射板的第二倾斜板和第三倾斜板上,由于第二倾斜板向外向下倾斜以及第三倾斜板向外向下倾斜,因此当悬浮液落在第二倾斜板或第三倾斜板上时,在第二倾斜板或第三倾斜板的作用下悬浮液改变其运动方向;当悬浮液改变其运动方向或者说悬浮液不是向下运动而是向上运动时,悬浮液进一步可能降落至第一倾斜板或第四倾斜板上从而进一步被第一倾斜板或第四倾斜板反射或者引流使其向上运动。当不存在反射板时,悬浮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而由于反射板的作用悬浮液沿着与反射板垂直的方向运动(如图箭头)所示,经过多个倾斜板的反射作用,从而最大程度的延长悬浮液的停留时间,进一步促进固液分离,从而提高整个沉降槽的沉降效果。
[0029]需要说明的是,溢流堰以及反射板都可以采用悬挂式的方式固定。溢流堰可以通过悬挂的固定方式固定在槽体上,而反射板可以通过悬挂式的固定方式固定在进液管上。实际操作时可以在反射板上打孔,然后在进液管的管口打孔,反射板和进液管之间采用挂钩或绳索连接。
[0030]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中的槽体100上还设置有顶盖500,顶盖500通过螺栓等固定在槽体上,进液管300穿过顶盖500伸入槽体内部。顶盖500能够起到封闭槽体100的作用,从而避免沉降槽中的挥发性气体散出。
[0031]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所述第二倾斜板420和第三倾斜板430相对所述进液管300的中心线O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板430和所述第四倾斜板440相对所述进液管300的中心线O对称设置。对称设置能够使得整个槽体中的悬浮液的运动比较均匀,另一方面也方便槽体的设计计算。
[0032]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述第一倾斜板410与所述第二倾斜板420之间的角度al为100度至160度,所述第二倾斜板420与所述第三倾斜板430之间的角度a2为100度至160度,所述第三倾斜板430与所述第四倾斜板440之间的角度a3为100度至160度。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悬浮液向上运动,从而延长悬浮液的停留时间。
[0033]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二倾斜板420和所述第三倾斜板430的连接端421与所述进液管300之间的距离h至少为20厘米且至多为60厘米。这样设置能够避免从进液管120进入的悬浮液倒灌回进液管,同时能够保证反射板的反射效果。
[0034]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述污水处理用沉降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槽体100中的第一引流板600,所述第一引流板600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引流板600的上端与所述溢流堰200固定连接。设置第一引流板的目的是进一步改变悬浮液的流动方向,增加第一引流板后悬浮液以及上层清液能够沿着第一引流板的方向流动;所述第一引流板600的上端与所述溢流堰200固定连接是为了使悬浮液沿着第一引流板流动时能够从第一引流板与槽体之间的通道流入溢流堰,而不会从引流板的另一侧流入溢流堰,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固液分离效果。
[0035]更优的,参见图1,在所述第一引流板600与所述槽体10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引流板700,所述第二引流板700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引流板600的下端。所述第二引流板700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引流板600的下端能够保证下层沉淀能够沿着第二引流板与槽体之间的通道向下沉淀,对沉淀区起到引流作用。
[0036]进一步的,参见图1,第二引流板700与所述槽体10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引流板700与所述第一引流板600之间的距离。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清水通道使得上层清水能够迅速的进入溢流堰。
[0037]较优的,所述第二引流板700与所述第一引流板600平行。二者平行设置能够更好的引流。
[0038]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述槽体100的上部为柱状,所述槽体100的下部为锥状。
[0039]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槽体由玻璃钢制成。玻璃钢轻巧,不易破碎,不易腐蚀,比较适用于沉降槽。
[00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体,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上部,且所述溢流堰上设置有清液出口 ; 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伸至所述槽体内部;以及 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置在所述进液管的下方;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第三倾斜板和第四倾斜板,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进液管的正下方,其中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高于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第一倾斜板的连接端,所述第三倾斜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板的连接端高于所述第三倾斜板与所述第四倾斜板的连接端,所述第一倾斜板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板的连接端,所述第四倾斜板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四倾斜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板和第三倾斜板相对所述进液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四倾斜板相对所述进液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第二倾斜板之间的角度为100度至160度,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之间的角度为100度至160度,所述第三倾斜板与所述第四倾斜板之间的角度为100度至16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第三倾斜板的连接端与所述进液管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厘米且至多为60厘米。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用沉降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槽体中的第一引流板,所述第一引流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上端与所述溢流堰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引流板与所述槽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下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槽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第一引流板之间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第一引流板平行。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上部为柱状,所述槽体的下部为锥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由玻璃钢制成。
【文档编号】B01D21/02GK205667732SQ201520800394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3日
【发明人】夏怀泉
【申请人】夏怀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