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过滤机用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070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板式过滤机用滤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式过滤机用滤箱,包括滤箱本体,滤箱本体的侧边分别形成入油口、出油口、负压口、供气口,滤箱本体的侧边上分别成型有分别与入油口、出油口、负压口、供气口相连通的入油管体、出油管体、负压管体、供气管体。该板式过滤机用滤箱还包括密封圈,这四个管体中任意一个或任意两个组或任意三个或四个管体的一端内周壁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台阶,台阶的侧壁上成型有限位槽,密封圈的外壁上具有能够伸入限位槽的限位环。该板式过滤机用滤箱通过限位槽对限位环的限位作用,避免密封圈由于黏连而被另一个滤箱带走的情况,相应的也不会发生密封圈移位的情况,有效保证了滤箱在循环工作中的密封性。
【专利说明】
板式过滤机用滤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式过滤机用滤箱。
【背景技术】
[0002]过滤箱是板式过滤机中的主要部件,在滤油时,根据过滤油量的大小,由若干个过滤箱叠垛而成。一般滤箱的侧面都设有对应于油管、负压管和吹扫管的管口,各管口和油管、负压管和吹扫管之间分别通过胶管对应连通,每两层滤箱间放置有滤纸,在换纸时需要通过升降过滤箱完成,而在滤箱的升降过程中胶管必然会发生扭曲,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胶管接头处的松动从而导致漏油现象,甚至发生胶管的扭曲破裂。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2185195U(申请号为201120211475.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板式过滤机用过滤箱》,其中公开的过滤箱通过突出向外设置在滤箱本体上的管路槽克服了胶管的制约,克服了因胶管导致过滤箱层数上线无法突破的瓶颈,增加了过滤流量,同时降低了漏油的隐患。但是该过滤箱中仅通过简单的U形骨架橡胶密封圈来保证滤箱之间压紧时的可靠密封,但由于密封圈需要被压缩,而滤箱中采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是煤油,对密封圈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密封圈则在煤油的作用下可能发生形变而黏在其中的一个滤箱上,当需要将两个滤箱打开时,密封圈则有被另一个滤箱带走的风险。滤箱重新压回时,密封圈则不一定能准确到达原来的密封位置,会导致密封不严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滤箱在升降过程中带动密封圈发生移位的板式过滤机用滤箱。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式过滤机用滤箱,包括滤箱本体,所述滤箱本体内设置有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在滤箱本体的侧边分别形成入油口、出油口、负压口、供气口,所述滤箱本体的侧边上分别成型有与所述入油口相连通的入油管体、与所述出油口相连通的出油管体、与所述负压口相连通的负压管体以及与所述供气口相连通的供气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入油管体、出油管体、供气管体和负压管体这四个管体中任意一个或任意两个组或任意三个或四个管体的一端内周壁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台阶,所述台阶的侧壁上成型有限位槽,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上具有能够伸入所述限位槽的限位环。
[0006]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顶部呈上凸的圆弧状。
[0007]优选地,所述密封圈顶部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的范围为120°?130°。
[0008]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由氟橡胶制成。
[0009]为了降低铸造难度,所述滤箱本体的相对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侧耳和第二侧耳,所述第一侧耳和第二侧耳的上下端面与所述滤箱本体的上下端面水平;
[0010]所述入油管体和所述供气管体成型在所述第一侧耳上,并且所述入油管体和所述供气管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箱本体的上下端面相垂直;
[0011]所述出油管体和所述负压管体成型在所述第二侧耳上,并且所述出油管体和所述负压管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箱本体的上下端面相垂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板式过滤机用滤箱优化了入油管体、负压管体、出油管体和所述供气管体的密封圈放置结构,即在原有的密封圈放置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限位槽的结构,同时对密封圈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改变,即在密封圈上增加限位环,通过限位槽对限位环的限位作用,避免当两个滤箱分开时密封圈由于黏连而被另一个滤箱带走,相应的也不会发生密封圈移位的情况,有效保证了滤箱在循环工作中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式过滤机用滤箱的俯视图。
[0014]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0015]图3为图2的部分放大图。
[0016]图4为图1沿D-D线的剖视图。
[0017]图5为图1沿E-E线的剖视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圈的俯视图。
[0019]图7为图6的剖视图。
[0020]图8为密封圈和管体的配合安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板式过滤机用滤箱,包括滤箱本体I,所述滤箱本体I内设置有工作通道,该工作通道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工作通道。工作通道在滤箱本体I的侧边分别形成入油口、出油口、负压口、供气口。其中入油口和供气口形成于滤箱的入油的一侧,滤箱本体I在该侧一体成型有第一侧耳11。而出油口和负压口形成于滤箱出油的一侧,滤箱本体I在该侧一体成型有第二侧耳12。第一侧耳11和第二侧耳12的上下端面与滤箱本体I的上下端面水平,如此可以降低滤箱本体1、第一侧耳11和第二侧耳12—体铸造的难度,减小了出现气孔、夹缝、裂纹的可能性。
[0023]在第一侧耳11上通设有入油管体2和供气管体5,并且入油管体2和的供气管体5中心轴线与滤箱本体I的上下端面相垂直。入油管体2与入油口相连通,供气管体5与供气口相连通。
[0024]在第二侧耳12上通设有出油管体3和负压管体4,并且出油管体3和负压管体4的中心轴线与滤箱本体I的上下端面相垂直。出油管体3与出油口相连通,负压管体4与负压口相连通。
[0025]在入油管体2、出油管体3、负压管体4和供气管体5这些管体一端的内周壁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圈6的台阶7,台阶7的侧壁上成型有限位槽71。在该台阶7上放置一外壁上具有限位环61的密封圈6,该密封圈6上的限位环61恰好能够伸入到限位槽71中。并且密封圈6的顶部呈上凸的圆弧状。该密封圈6顶部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优选为123.86°。并且该密封圈6整体可选用氟橡胶材料制成。
[0026]本实用新型中的板式过滤机用滤箱在使用时,将多个该结构的板式过滤机用滤箱对应叠放在一起。叠放后的各个板式过滤机用滤箱的各个管体之间通过密封圈6的密封作用形成封闭的通道。
[0027]叠放后的各个板式过滤机用滤箱的负压管体4密封形成负压通道,配合滤箱本体I内的负压结构对各个滤箱本体I进行负压密封,保证各个滤箱本体I在滤油工作中的密封性,防止两个滤箱本体I之间的油渗漏情况。
[0028]叠放后的各个板式过滤机用滤箱的入油管体2密封形成了入油通道,污油通过该入油通道进入到各层板式过滤机用滤箱的工作通道中,并通过两层板式过滤机用滤箱之间的滤纸对污油进行过滤工作。
[0029]叠放后的各个板式过滤机用滤箱的出油管体3密封形成出油通道,则经过过滤获取的净油通过出油通道回收至净油箱中。
[0030]叠放后的各个板式过滤机用滤箱的供气管体5密封形成供气通道,在需要打开各个滤箱进行滤纸更换前,则通过该供气通道供气对各个滤箱本体I进行吹扫过程,使得滤纸上的助滤剂干燥成滤饼。
[0031]当打开各个滤箱时,密封圈6在限位槽71对限位环61的限位作用下,不会跟随另一个滤箱移动。同时,由于密封圈6的顶部呈上凸的圆弧状,则密封圈6的顶部不易于另一层滤箱发生黏连的情况,如此两层滤箱能够快速分开且不会带动密封圈6发生移位,有效保证了密封圈6的长期可靠性。
【主权项】
1.一种板式过滤机用滤箱,包括滤箱本体(I),所述滤箱本体(I)内设置有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在滤箱本体(I)的侧边分别形成入油口、出油口、负压口、供气口,所述滤箱本体(1)的侧边上分别成型有与所述入油口相连通的入油管体(2)、与所述出油口相连通的出油管体(3)、与所述负压口相连通的负压管体(4)以及与所述供气口相连通的供气管体(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6),所述入油管体、出油管体、供气管体和负压管体这四个管体中任意一个或任意两个组或任意三个或四个管体的一端内周壁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圈(6)的台阶(7),所述台阶(7)的侧壁上成型有限位槽(71),所述密封圈(6)的外壁上具有能够伸入所述限位槽(71)的限位环(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过滤机用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6)的顶部呈上凸的圆弧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过滤机用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6)顶部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的范围为120°?1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过滤机用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6)由氟橡胶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过滤机用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箱本体(I)的相对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侧耳(11)和第二侧耳(12),所述第一侧耳(11)和第二侧耳(12)的上下端面与所述滤箱本体(I)的上下端面水平; 所述入油管体(2)和所述供气管体(5)成型在所述第一侧耳(11)上,并且所述入油管体(2)和所述供气管体(5)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箱本体(I)的上下端面相垂直; 所述出油管体(3)和所述负压管体(4)成型在所述第二侧耳(12)上,并且所述出油管体(3)和所述负压管体(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箱本体(I)的上下端面相垂直。
【文档编号】B01D25/12GK205672630SQ201620581870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4日 公开号201620581870.7, CN 201620581870, CN 205672630 U, CN 205672630U, CN-U-205672630, CN201620581870, CN201620581870.7, CN205672630 U, CN205672630U
【发明人】吴涛涛, 励之渊
【申请人】宁波创力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