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0896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包括釜体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有两套,分别为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转轴和搅拌桨,所述转轴竖直贯穿布置于釜体内且其上端和下端均延伸出釜体外,所述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下部连接有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上部设有驱动转轴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搅拌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搅拌装置相同,本实用新型利用釜体外的驱动机构实现两个搅拌桨轴的自动升降。
【专利说明】
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釜,尤其涉及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
【背景技术】
[0002 ] 搅拌釜式反应器由搅拌器和釜体组成。釜是通过对物料在反应器内混合与流动状况的研究,利用研究所得的经验公式设计出来的,适合中小型化工企业生产的需要。研究表明,超过50%的化工过程是在搅拌反应器中进行的间歇操作,在中小型化工企业中这个比例还要更高,因此混合器设计和操作水平的提高对化工生产的生产过程、安全、产品质量和能耗有重大影响。
[0003]申请号为:201521012509.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副桨可调的缩合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包含设置有入料口的搅拌釜釜体、搅拌桨主桨、搅拌桨副桨、搅拌轴、电机、电机支架、螺杆、轴套和螺母,所述搅拌轴由电机驱动,搅拌桨主桨固定在搅拌轴下端,搅拌桨副桨设置在搅拌轴上并且位于搅拌桨主桨上侧,螺杆转动设置在搅拌轴的中空管体内,螺母设置在螺杆上与螺杆螺纹连接,搅拌轴副桨固定在轴套上,轴套套设在搅拌轴上,搅拌轴侧面沿轴线方向开设有槽孔,连接件设置在槽孔内并且能够在槽孔内上下滑动,螺母和轴套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0004]但是上述专利文件中,副桨要在釜体内部进行调节,相当不方便,且物料会进入槽孔中,不仅浪费了物料,还影响了搅拌轴的转动,效率大大降低;而且仅有一个搅拌轴,搅拌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釜体外自动调节搅拌桨高度的双轴搅拌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包括釜体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有两套,分别为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转轴和搅拌桨,所述转轴竖直贯穿布置于釜体内且其上端和下端均延伸出釜体夕卜,所述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下部连接有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上部设有驱动转轴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搅拌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搅拌装置相同。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套搅拌装置可以更高效、更全面地实现全方位搅拌;第一驱动机构可以实现转轴的旋转运动,然后转轴带动搅拌桨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可以实现转轴的升降,从而不管液面处于高位还是低位,搅拌桨都可以起到搅拌的作用,且可以实现上下搅拌;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下部连接有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这种底置驱动结构可以保证转轴在旋转过程中更稳定,且受力均匀;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上部设有驱动转轴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这种结构可以有多种方案实现驱动,方式灵活;这种从釜体外驱动搅拌桨自动升降的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减少人力物力,效率大大提高。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皮带和两个主动皮带轮,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两个主动皮带轮,每个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下部均设有从动皮带轮,两个主动皮带轮分别与两个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第一电机带动主动皮带轮,再由皮带将动力传递给从动皮带轮,从而带动转轴转动,皮带轮传动能缓和载荷冲击,运行平稳,噪音和振动低,且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对于皮带轮的制造和安装精度相对啮合传动较低,因此制造成本较低,皮带轮传动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且皮带轮传动的两轴中心距调节范围较大;两个主动皮带轮和两个从动皮带轮分别传动,这样一方面为独立控制单个转轴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保护功能,若其中一个皮带断裂,另一个转轴仍可以较安全地继续工作,不会造成第一电机的空转。
[0010]进一步地,两个主动皮带轮直径相同,所述第一搅拌装置的从动皮带轮的直径比第二搅拌装置的从动皮带轮的直径大。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两个从动皮带轮直径不同,所以可以实现两个转轴之间的差速旋转,从而达到更好的搅拌目的,搅拌效率更高。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凸轮轴、沿凸轮轴轴向布置的两个凸轮和驱动凸轮轴转动的第二电机,两个凸轮分别布置于两个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上部并与其抵接,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与釜体上部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一个凸轮轴和两个凸轮实现对两个转轴升降的自动控制,凸轮轴用第二电机带动,当凸轮最高点转到最下方时,转轴降到最低点,此时第一回位弹簧压缩,当凸轮最高点转到最上方时,第一回位弹簧复原,带动转轴上升到最高点,这种方案结构简单可靠,效率很高,可以同时控制两个转轴,节能环保。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上部设有滑套,所述滑套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滑套的上表面设有滚针。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转动但是与转轴转动连接的滑套不会一起同步转动,且滑套上表面还设有滚针,这样大大减小了凸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防止凸轮过快磨损而导致升降不灵敏,同时也可以保护转轴,延长凸轮和转轴的使用寿命。
[0016]或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电磁线圈,每个所述转轴的上方设置一个电磁线圈,所述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上部连接有棒形磁铁,所述棒形磁铁竖直设置,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座与釜体上部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磁线圈通某个方向的电流时,根据磁感应原理会形成两个磁极,与转轴上竖直设置的棒形磁铁吸引,这样就带动转轴上升,此时第二回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不通电时,电磁线圈与磁铁之间的吸引力消失,转轴在第二回位弹簧的复原下被带动向下;这种非接触式控制几乎不存在阻力,也就不存在磨损,大大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且具有缓冲效果,控制方便灵活。
[0018]进一步地,其中一个凸轮的相位角大于另一个。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凸轮的最高点会交错地分别与两个转轴端部的滑套抵接,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转轴的交错升降,从而大大提高搅拌效率。
[0020]综上所述,两套搅拌装置可以更高效、更全面地实现全方位搅拌;第一驱动机构可以实现转轴的旋转运动,然后转轴带动搅拌桨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可以实现转轴的升降,从而不管液面处于高位还是低位,搅拌桨都可以起到搅拌的作用,且可以实现上下搅拌;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下部连接有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这种底置驱动结构可以保证转轴在旋转过程中更稳定,且受力均匀;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上部设有驱动转轴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这种结构可以有多种方案实现驱动,方式灵活;这种从釜体外驱动搅拌桨自动升降的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减少人力物力,效率大大提高;两个从动皮带轮直径不同,所以可以实现两个转轴之间的差速旋转,从而达到更好的搅拌目的;两个凸轮的最高点交错地分别与两个转轴端部的滑套抵接,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转轴的交错升降;总体上可以大大提高搅拌效率,且适用于不同搅拌量。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升降轴搅拌釜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升降轴搅拌釜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升降轴搅拌釜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说明】:1、釜体;2、第一搅拌装置;3、第二搅拌装置;4、转轴;5、搅拌桨;6、第一驱动机构;7、第二驱动机构;8、第一电机;9、皮带;10、主动皮带轮;11、从动皮带轮;12、凸轮轴;13、凸轮;14、第二电机;15、第一弹簧座;16、第一回位弹簧;17、滑套;18、滚针;19、电磁线圈;20、棒形磁铁;21、第二弹簧座;22、第二回位弹簧;23、入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双升降轴搅拌釜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包括釜体I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有两套,分别为第一搅拌装置2和第二搅拌装置3,所述第一搅拌装置2包括转轴4和搅拌桨5,所述转轴4竖直贯穿布置于釜体I内且其上端和下端均延伸出釜体I外,所述转轴4延伸出釜体I外的下部连接有驱动转轴4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6,所述转轴4延伸出釜体I夕卜的上部设有驱动转轴4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7,所述第二搅拌装置3的结构与第一搅拌装置2相同。
[0028]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8、皮带9和两个主动皮带轮10,所述第一电机8连接两个主动皮带轮10,每个转轴4延伸出釜体I外的下部均设有从动皮带轮11,两个主动皮带轮10分别与两个从动皮带轮11通过皮带9连接。
[0029]本实施例优选的,两个主动皮带轮10直径相同,所述第一搅拌装置2的从动皮带轮11的直径比第二搅拌装置3的从动皮带轮11的直径大。
[0030]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包括凸轮轴12、沿凸轮轴12轴向布置的两个凸轮13和驱动凸轮轴12转动的第二电机14,两个凸轮13分别布置于两个转轴4延伸出釜体I外的上部并与其抵接,所述转轴4上设有第一弹簧座15,所述第一弹簧座15与釜体I上部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16。
[0031]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转轴4延伸出釜体I外的上部设有滑套17,所述滑套17与转轴4转动连接,所述滑套17的上表面设有滚针18。
[0032]本实施例优选的,其中一个凸轮13的相位角大于另一个。
[0033]首先,将物料由入料口23送入釜体I,然后启动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带动两个主动皮带轮10转动,两个主动皮带轮10通过皮带9分别与转轴4的两个从动皮带轮11连接,这样两个转轴4就开始转动,由于两个主动皮带轮10直径相同而两个从动皮带轮11的直径不同,所以它们转速不同,物料在釜体I内被两个有速度差的转轴4上的搅拌桨5径向搅拌;然后启动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带动凸轮轴12转动,凸轮轴12带动设置于其上的两个凸轮13转动,凸轮13与转轴4端部的滑套17抵接,从而转轴4开始上下运动,由于两个凸轮13的最高点交错地分别与两个转轴4端部的滑套17抵接,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转轴4的交错升降,物料就被搅拌桨5轴向搅拌,这样搅拌相当均匀,可以实现全方位搅拌,不管物料多还是少,搅拌桨5都可以全部发挥作用,大大提高效率。
[0034]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包括两个电磁线圈19,每个所述转轴4的上方设置一个电磁线圈19,所述转轴4延伸出釜体I外的上部连接有棒形磁铁20,所述棒形磁铁20竖直设置,所述转轴4上设有第二弹簧座21,所述第二弹簧座21与釜体I上部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22。
[0035]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0036]当电磁线圈19通某个方向的电流时,根据磁感应原理会形成两个磁极,与转轴4上竖直设置的棒形磁铁20吸引,这样就带动转轴4上升,此时第二回位弹簧22处于拉伸状态,不通电时,电磁线圈19与磁铁之间的吸引力消失,转轴4在第二回位弹簧22的复原下被带动向下;这种非接触式控制几乎不存在阻力,也就不存在磨损,大大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且具有缓冲效果,控制方便灵活。
[0037]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所述转轴4竖直布置于釜体I内且其上端延伸出釜体I外而下端不延伸出釜体I外,所述转轴4延伸出釜体I外的上部设有驱动转轴4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7和驱动转轴4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6,所述转轴4延伸出釜体I外的上部套有从动皮带轮11。
[0038]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0039]这种第一驱动机构6和第二驱动机构7均上置的方案可以避免转轴4两端伸出釜体I外,这样密封结构较简单,物料不易渗漏,可以保证搅拌效率。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包括釜体和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有两套,分别为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转轴和搅拌桨,所述转轴竖直贯穿布置于釜体内且其上端和下端均延伸出釜体外,所述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下部连接有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上部设有驱动转轴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搅拌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搅拌装置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皮带和两个主动皮带轮,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两个主动皮带轮,每个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下部均设有从动皮带轮,两个主动皮带轮分别与两个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其特征在于,两个主动皮带轮直径相同,所述第一搅拌装置的从动皮带轮的直径比第二搅拌装置的从动皮带轮的直径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凸轮轴、沿凸轮轴轴向布置的两个凸轮和驱动凸轮轴转动的第二电机,两个凸轮分别布置于两个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上部并与其抵接,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与釜体上部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上部设有滑套,所述滑套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滑套的上表面设有滚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电磁线圈,每个所述转轴的上方设置一个电磁线圈,所述转轴延伸出釜体外的上部连接有棒形磁铁,所述棒形磁铁竖直设置,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座与釜体上部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双升降轴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凸轮的相位角大于另一个。
【文档编号】B01F7/18GK205672839SQ201620652975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3日 公开号201620652975.7, CN 201620652975, CN 205672839 U, CN 205672839U, CN-U-205672839, CN201620652975, CN201620652975.7, CN205672839 U, CN205672839U
【发明人】冯涛
【申请人】绍兴市德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