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垃圾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527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活垃圾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垃圾机械分选技术领域,涉及ー种生活垃圾分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量接近1.5亿吨,中国约有65%以上的城市已陷入生活垃圾围城的困境,生活垃圾废弃物不仅影响城市景观,而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垃圾资源化、減量化、无害化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水分含量高、组成复杂、粒度差异大,往往含有粗大垃圾和不可堆肥化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垃圾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发酵仓的有效容积,且使堆肥难以达到无害化要求,从而影响堆肥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进行分选以满足后续处理需要。分选等预处理方法能够去除粗大垃圾和降低不可堆肥化物质含量,并使堆肥物料粒度和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的均匀化。垃圾颗粒变小,物料表面积增加,便于微生物繁殖从而促进发酵过程。传统的垃圾分选主要依靠垃圾源头分类和人工分拣,该方法有赖于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且劳动強度大,生产环境恶劣,分选效果不理想。随着机械化的进步,生活垃圾机械分选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垃圾机械分选方式主要有滚筒筛分、风カ分选、水力分选、金属磁选等。其中,生活垃圾的磁力分选是借助磁选设备产生的磁场使铁磁物质组分分离的ー种方法。由于我国生活垃圾含水率普遍较高,生活垃圾中的金属物质与玻璃、塑料、有机质等各组分互相粘连,増加了铁磁性物质的分选难度。现有垃圾处理的磁选设备只能分选出部分大中型颗粒的金属,无法解决小颗粒金属、半金属、电池、打火机等与可堆有机质的有效分选,且金属物质分选效率低,有毒有害的磁性污染废物伴随物料进入堆肥或填埋等后处理工段,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生活垃圾分选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一外壳,其顶部的两侧分别为垃圾进料口和废料ロ ;外壳的垃圾进料ロ处安装有进料皮带,进料皮带的下方开设有金属出料ロ,该金属出料ロ的下方安装有金属接料皮带;废料ロ连接废料皮带,该废料皮带分别连接物料出料口和物料输出皮带;ー电磁分离器,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上部;ー磁选皮带,环绕在该电磁分离器的外圈上;电磁分离器的下方安装有换向反弹皮带;进料皮带的水平面夹角为5-20度,且进料皮带与磁选皮带、换向反弹皮带的运行方向平行。所述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中,电磁分离器为一电磁铁,安装在距外壳顶端1/5-1/3 处。所述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中,换向反弹皮带安装在距外壳顶端2/5-2/3处。所述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中,金属接料皮带与进料皮带垂直。所述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中,物料出料ロ位于外壳中部;出料皮带与水平面夹角为5-25度,废料皮带与物料输出皮带垂直,废料皮带与金属接料皮带平行。所述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中,物料输出皮带与水平面夹角为10-30度,物料输出皮带与废料皮带垂直。所述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中,外壳顶端设有臭气输出口,并与臭气处理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在进行生活垃圾分选时的方法是:生活垃圾由进料皮带经垃圾进料ロ送入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后,垃圾中的铁磁性物质在电磁分离器和磁选皮带的作用下从金属出料ロ落入金属接料皮带上回收,剰余垃圾由换向反弹皮带改变其运动方向,并与换向反弹皮带发生弹性碰撞,由于各类物质组分的密度、比重及所受空气阻力不同而被分离,其中比重大的物质组分经物料出料ロ由输出皮带送至废料线填埋处置;比重小的物质组分经物料出料ロ通过物料输出皮带送至堆肥仓,分选过程产生的臭气经臭气输出ロ排至臭气处理设备。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I)本实用新型将电磁分离、物料换向反弹、重力分选技术有机结合,在分离铁磁性物质的同时对垃圾不同性质组分进行分离分选,垃圾分选效率显著提高;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对铁磁性物质分离效果理想,可将95%以上的电池、打火机、瓶盖等磁性物质与垃圾分离,減少重金属污染,提高后续产品品质;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设有臭气收集系统,減少恶臭气体等二次污染排放;4)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构造简単、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加工制造。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右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垃圾进料ロ ;2进料皮带;3电磁分离器;4磁选皮带;5金属接料皮带机;6金属出料ロ 换向反弹机;8废料ロ ;9废料皮带机;10出料ロ ;11输出皮带机;12排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生活垃圾分选的装置,由电磁分离器、磁选皮带机、物料换向反弹皮带机、进料皮带机、金属接料皮带机、输出皮带机、废料皮带机等组成。装置主体为上下两层结构,距装置顶端1/5 1/3高度处安装有电磁分离器,并与磁选皮带机相连;距装置顶端2/5 2/3高度处安装有物料换向反弹皮帯。由于生活垃圾中各组分的密度、比重及所受空气阻力不同,当物料经进料皮带机带入分选装置后,进入换向器改变其运动方向,从一定高度送到斜角输送带,与输送带发生弹性碰撞的物料被分离出来,如砖石、鞋、橡胶等,由输出皮带机送至废料线填埋处置。剰余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通过物料输出皮带机送至后续堆肥装置。铁磁性物质在电磁分离器和磁选皮带的共同作用下经金属接料皮带机进行回收利用。其中,进料ロ位于装置顶部,进料皮带与水平面夹角为5 20度,且进料皮带滚轴与磁选皮带、换向反弹皮带滚轴平行。其中,金属出料ロ与进料ロ同侧,位于进料ロ正下方,金属接料皮带与进料皮带垂直。其中,废料输出ロ位于分选装置中部,出料皮带与水平面夹角为5 20度,废料皮带与出料皮带垂直,与金属接料皮带平行。其中,物料输出口位于废料输出口正下方,与物料输出皮带机相连,物料输出皮带与水平面夹角为10 30度,物料输出皮带与废料皮带垂直。其中,分选装置顶端设有臭气输出口,并与风机相连,用于分选过程臭气的实时收集,減少二次污染排放。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生活垃圾中铁磁性物质、砖石、有机易降解物质的有效分离分选,提高垃圾分选效果,減少二次污染排放,有利于提高可再生物质的回收利用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地说明。生活垃圾经垃圾进料ロ I在进料皮带2的输送下进入分选装置,铁磁性物质在电磁分离器3和磁选皮带4的共同作用下在金属接料皮带机5带动下经金属出料ロ 6回收利用。剰余垃圾依据组分密度、比重及空气阻カ不同,当物料进入分选装置后,在换向反弹机7作用下改变其运动方向,与换向反弹皮带发生弹性碰撞的物料被分离出来,经废料ロ 8由废料皮带9送至废料线填埋处置。剰余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物料经10通过物料输出皮带机11送至后续堆肥装置,从而实现生活垃圾磁选和分选的目的。分选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经排气管道12输送至臭气处理设备,減少二次污染排放。ー个具体实施例如下:处理量1000万吨/日的垃圾处理厂,垃圾三项磁选装置高6m,电磁分离器3和磁选皮带4位于装置5.5米高处,垂直下方I米处为换向反弹皮带7。垃圾进料ロ I与水平面夹角为10度,进料皮带宽2为160cm,金属出料ロ 6位于进料ロ I正下方,金属接料皮带5宽80cm,方向与进料皮带呈90度。垃圾经磁选和换向反弹分选后,砖石、玻璃、鞋、橡胶等难降解物质经废料出口 8输送至废料线,废料出口与水平面夹角为10度。其中砖石用作建筑材料或填埋,玻璃、橡胶类物质回收再利用,废料线皮带9宽为80cm。分选后剩余可降解物料经出料ロ 10由物料输出皮带11运送至发酵仓进行堆肥处理,物料输出皮带11宽为160cm,与水平面夹角为15度。生活垃圾经中的磁性物质分选效率为98%,其中瓶盖、电池和打火机分选效率为100% ;砖石、鞋、玻璃等难降解物质得到有效分离,物料有机质含量提高至60%以上,有利于垃圾后续的堆肥处理和堆肥产品品质的提高。
权利要求1.ー种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结构包括: 一外壳,其顶部的两侧分别为垃圾进料口和废料ロ; 外壳的垃圾进料ロ处安装有进料皮带,进料皮带的下方开设有金属出料ロ,该金属出料ロ的下方安装有金属接料皮带; 废料ロ连接废料皮帯,该废料皮带分别连接物料出料口和物料输出皮带; ー电磁分离器,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上部; ー磁选皮带,环绕在该电磁分离器的外圈上; 电磁分离器的下方安装有换向反弹皮带; 进料皮带的水平面夹角为5-20度,且进料皮带与磁选皮带、换向反弹皮带的运行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特征在干,电磁分离器为一电磁铁,安装在距外壳顶端1/5-1/3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换向反弹皮带安装在距外壳顶端2/5-2/3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接料皮带与进料皮带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物料出料ロ位于外壳中部;出料皮带与水平面夹角为5-25度,废料皮带与物料输出皮带垂直,废料皮带与金属接料皮带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物料输出皮带与水平面夹角为10-30度,物料输出皮带与废料皮带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顶端设有臭气输出口,并与臭气处理设备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生活垃圾分选装置,包括一外壳,其顶部的两侧分别为垃圾进料口和废料口;外壳的垃圾进料口处安装有进料皮带,进料皮带的下方开设有金属出料口,该金属出料口的下方安装有金属接料皮带;废料口连接废料皮带,该废料皮带分别连接物料出料口和物料输出皮带;一电磁分离器,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上部;一磁选皮带,环绕在该电磁分离器的外圈上;电磁分离器的下方安装有换向反弹皮带;进料皮带的水平面夹角为5-20度,且进料皮带与磁选皮带、换向反弹皮带的运行方向平行。
文档编号B03C1/16GK202942958SQ201220635738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席北斗, 贾璇, 李鸣晓, 祝超伟, 张列宇, 夏训峰 申请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