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除尘装置及气体除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0413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除尘装置及气体除尘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气体净化领域,尤其是一种气体除尘装置及气体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大气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对此,人们也在不断探索空气污染的治理方法,比如气体除尘方法,但现有的气体除尘方法存在除尘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除尘装置及气体除尘方法,其能有效去除气体中的颗粒物,使用灵活、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气体除尘装置,其包括:除尘通道,其一端为气体入口,其另一端为气体出口;表面带有同种电荷的多个导体,填充在除尘通道内,相邻的各导体之间形成供气体穿过的通气间隙,各导体能吸附并过滤气体中的颗粒物。

如上所述的气体除尘装置,其中,各导体与高压电源的电极连接。

如上所述的气体除尘装置,其中,气体除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除尘通道内的两块间隔设置的挡板,挡板呈网状,多个导体聚集在两块挡板之间。

如上所述的气体除尘装置,其中,气体除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气体入口并对进入气体入口的气体放电的放电针,放电针与高压电源的负极连接,导体与高压电源的正极连接。

如上所述的气体除尘装置,其中,气体除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气体出口的抽气机。

如上所述的气体除尘装置,其中,气体除尘装置还包括管状的绝缘壳体,壳体内形成除尘通道,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放入或取出导体且能开启或密封的进出口。

如上所述的气体除尘装置,其中,导体为导体球或导体椭球,导体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体除尘方法,其包括:先在除尘通道内填充多个导体,相邻的各导体之间形成通气间隙,再使各导体的表面带上同种电荷,然后向除尘通道内通入气体,在气体穿过通气间隙时,各导体将气体中的颗粒物吸附并过滤。

如上所述的气体除尘方法,其中,气体除尘方法还包括:向除尘通道内通入气体前,在除尘通道的气体入口处设置放电针,通入气体后,采用放电针对气体放电,使气体中的颗粒物带上与导体表面的电荷电性相反的电荷。

如上所述的气体除尘方法,其中,向除尘通道内通入气体后,每隔一段时间,将除尘通道内的部分或全部导体取出,将取出的导体表面的颗粒物去除后,再将导体放回除尘通道内继续吸附并过滤气体中的颗粒物。

本发明的气体除尘装置及气体除尘方法的特点和优点是:通过设置表面带有电荷的导体,导体既能充当电极,又能过滤颗粒物,将静电吸附与过滤有效结合起来,大大提高除尘效率,通过设置彼此结合且各自独立的多个导体,便于装置的安装和清洁,增加了除尘作业的方便性和灵活性,导体可重复利用,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气体除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气体除尘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 除尘通道

11 气体入口 12 气体出口

2 导体

3 通气间隙

4 挡板

5 放电针

6 抽风机

7 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除尘装置,其包括除尘通道1和填充在除尘通道1内的多个导体2(或称为导体颗粒),除尘通道1的一端为供气体流入的气体入口11,除尘通道1的另一端为供气体流出的气体出口12;各导体2的表面带有同种电荷,形成能吸附气体中灰尘的电极,各导体2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导体2布满除尘通道1的整个横截面并沿除尘通道1多层堆积,相邻的各导体2之间形成供气体穿过的通气间隙3,即多个导体2能形成气体行进的通道,在气体穿过通气间隙3时,各导体2能吸附并过滤气体中的颗粒物(即灰尘),实现高效除尘。

本发明的气体除尘装置,通过设置表面带有电荷的导体,导体既能充当吸附气体中灰尘的电极,又能形成气体行进的通道来过滤气体中的颗粒物,将静电吸附与过滤有效结合起来,大大提高除尘效率,通过设置彼此结合且各自独立的多个导体,便于装置的安装和清洁,增加了除尘作业的方便性和灵活性,导体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不会出现因气体电离而导致的副作用。

其中,导体2可为导体球或导体椭球,还可以为其它形状,导体2可以为实心结构,也可以为空心结构,采用空心球有助于减小装置的重量。

另外,各导体2的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例如自靠近气体入口11的导体层至靠近气体出口12的导体层,导体2的外径逐渐减小,从而使导体之间形成的通气间隙也逐渐减小,实现逐层过滤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有助于提高除尘效果。填充的导体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例如气体的气流速度越大,导体数量越多。

此外,通气间隙3的大小可根据风量大小进行设置,对于需要大风量的场所和设备(如大楼新风系统),可适当增大通气间隙,同时应提高电位,对于小型设备(如空调),可适当减小通气间隙。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各导体2与高压电源的电极电连接,例如各导体2与高压电源的正极通过导线电连接,在通电后,各导体2整体为一个等势体,在导体2的静电场中,导体2上的电荷分布受导体形状影响,采用球状的导体球有助于使各导体表面的电荷均匀分布,采用多个供电电极与各导体2电连接,在不同位置同时供电,也有助于使各导体2均匀带电。

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气体除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除尘通道1内的两块间隔设置的挡板4,挡板4呈网状(在图1、图2中采用虚线表示),以供气体穿过,挡板4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多个导体2聚集在两块挡板4之间。通过设置挡板4,可对导体2定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气体除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气体入口11并对进入气体入口11的气体放电的放电针5,放电针5与高压电源的负极连接,利用尖端放电,能使气体带上负电荷,导体2与高压电源的正极连接,以能使导体2带上正电荷,通过使气体中的颗粒物与导体2分别带上电性相反的电荷,能使气体中的颗粒物更容易被导体2吸附,从而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

其中,放电针5例如可以制成热阴极,以加强放电效果。

进一步,气体除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气体出口12的抽气机6,以便于增大气流速度。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气体除尘装置还包括管状的绝缘壳体7,壳体7内形成除尘通道1,导体2与壳体7的内壁之间也会形成通气间隙3,壳体7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放入或取出导体2且能开启或密封的进出口(图未示出),进出口例如通过密封盖来开启或封闭。通过设置进出口,方便放入或取出导体2,便于清洁附着在导体2表面的颗粒物。

例如,若壳体的尺寸较小,可在壳体的侧壁上开设一个进出口,通过该进出口一次性取出导体进行清洁,属于一次性取出清洁模式,适用于小型设备;若壳体的尺寸较大,可在壳体的侧壁上设置两个进出口,两个进出口分开设置,其中一个为位于壳体顶部的进口,另一个为位于壳体底部的出口,便于随时取出导体进行清洁,或随时补入清洁的导体,属于随时清洁随时补新模式,适用于大型设备。

其中,本发明对进出口的设置位置不加以限制,例如还可以将挡板处作为放入或取出导体的进出口,即,将挡板4作为打开或关闭进出口的开关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出口可设置为下锥型(即倒锥型),如图2中位于下方的挡板4,以使所有导体2都有机会被取出清洁。

另外,除尘通道1的形状取决于壳体7的形状,本发明对除尘通道1的形状也不加以限制,例如可以是圆柱形通道,还可以是螺旋形通道,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延长除尘路径,提高除尘效果。

进一步,在壳体7的内侧壁凹设有凹坑,凹坑的形状可对应导体2的形状进行设置,使凹坑具有与导体2相同的曲率,以保证在导体2与壳体7内壁接触的区域之间不会形成过大的通气间隙。

本发明利用聚在一起的带电导体,既形成通气间隙又充当电极,实现了过滤除尘与静电吸附除尘的集成,提高了收集气体中颗粒物的作业效率,利用导体的独立性,使去除气体中颗粒物的作业更方便和灵活,材料可以重复使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体除尘方法,包括:在除尘通道1内填充多个导体2,相邻的各导体2之间形成通气间隙3,先使各导体2的表面带上同种电荷,再向除尘通道1内通入气体,在气体穿过通气间隙3时,各导体2将气体中的颗粒物吸附并过滤,即可完成对气体中颗粒物的收集作业。

进一步,气体除尘方法还包括:向除尘通道1内通入气体前,在除尘通道1的气体入口11处设置放电针5,通入气体后,采用放电针5对气体放电,使气体中的颗粒物带上与导体2表面的电荷电性相反的电荷,从而使气体中的颗粒物更容易被导体2吸附,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

进一步,气体除尘方法还包括:向除尘通道1内通入气体后,每隔一段时间,将除尘通道1内的部分或全部导体2取出进行清洁,将取出的导体2表面的颗粒物去除后,再将导体2放回除尘通道1内继续吸附并过滤(即收集)气体中的颗粒物,以保持高效除尘。

具体是,收集颗粒物与去除颗粒物两种作业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

两种作业分开进行的方法是:在除尘通道1内填充多个导体2,相邻的各导体2之间形成通气间隙3,让导体2带上同种电荷,当混合有颗粒物的气体通过导体2之间形成的通气间隙3时,气体中的颗粒物会撞上带电的导体2,气体中的颗粒物被吸附在带电的导体2上,即完成收集颗粒物的作业;然后停止给导体2供电,将所有的导体2一次性取出,对每个导体2进行清洁,去除收集到的气体中的颗粒物,完成去除颗粒物的作业,将清洁后的导体2重新装回除尘通道1内,再次开始收集颗粒物的作业,收集颗粒物的作业与去除颗粒物的作业循环进行。

两种作业同时进行的方法是:收集颗粒物的作业与上述相同,进行收集颗粒物作业的同时,从除尘通道1取出部分吸附了气体中颗粒物的导体2,对导体2进行清洁,同时补入干净的导体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发明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