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厨垃圾密闭式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2622发布日期:2018-12-25 20:5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厨垃圾密闭式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分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密闭式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常见的生活垃圾,现代生活的普遍做法是将其与普通垃圾一起处理,餐厨垃圾中含有不少食物残渣以及油等,经过处理能够实现废物再利用,例如用来生产沼气,因此将其分类处理有利于节约能源、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分类处理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餐厨垃圾密闭式分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餐厨垃圾密闭式分类装置,包括机壳,机壳顶部设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上部设有活动顶盖,所述机壳内水平设有两个分隔板,两个分隔板上分别设有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所述机壳的两侧均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卸料通道,两个所述卸料通道的一端分别设在机壳侧面且位于其中一个分隔板的上方,两个所述卸料通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收集箱和第二收集箱,所述分隔板上方且远离卸料通道的一侧水平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端部垂直连接有推板,所述分隔板上方另一侧设有分隔机构,所述分隔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与机壳内侧转动连接,所述挡板的顶部两侧设有与之平行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机壳内壁上,所述挡板与限位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机壳的底部通过分隔板分隔为水池。

优选的,所述进料通道内水平设有封板,所述封板的一端与进料通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封板的另一侧与进料通道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水池内设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通过水管与油液分离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筛网位于第一筛网下方,所述第二筛网的筛孔小于第一筛网的筛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餐厨垃圾密闭式分类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筛网对废气物进行过滤之后进行收集,整个过程在密封状态进行,实现废物利用,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餐厨垃圾密闭式分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壳1、第一筛网2、活动顶盖3、进料通道4、第一收集箱5、油液分离器6、输送泵7、第二筛网8、水池9、第二收集箱10、分隔板11、液压缸12、第一弹簧13、封板14、第二弹簧15、挡板16、限位板17、卸料通道18、推板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餐厨垃圾密闭式分类装置,包括机壳1,机壳1顶部设有进料通道4,进料通道4内水平设有封板14,封板14的一端与进料通道4内壁转动连接,封板14的另一侧与进料通道4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3。封板14起到密封的作用,在有垃圾落下时,封板14受压转动,垃圾得以落下,之后在第一弹簧13的拉力下,封板14复位,阻挡内部气味扩散。

进料通道4上部设有活动顶盖3,机壳1内水平设有两个分隔板11,两个分隔板11上分别设有第一筛网2和第二筛网8,第二筛网8位于第一筛网2下方,第二筛网8的筛孔小于第一筛网2的筛孔。活动顶盖3起到隔绝内部的作用。通过两个筛网对垃圾进行分类过滤,较大的垃圾留在上部,较小的垃圾留在中部,水和油进入到水池9。

机壳1的两侧均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卸料通道18,两个卸料通道18的一端分别设在机壳1侧面且位于其中一个分隔板11的上方,两个卸料通道1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收集箱5和第二收集箱10,分隔板11上方且远离卸料通道18的一侧水平设有液压缸12,液压缸12的端部垂直连接有推板19。过滤完成液压缸12推动推板19平移,从而将垃圾从卸料通道18推入收集箱内,实现对垃圾的分类收集。

分隔板11上方另一侧设有分隔机构,分隔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挡板16,挡板16的顶部与机壳1内侧转动连接,挡板16的顶部两侧设有与之平行的限位板17,限位板17固定在机壳1内壁上,挡板16与限位板17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5,机壳1的底部通过分隔板11分隔为水池9。水池9内设有输送泵7,输送泵7通过水管与油液分离器6连接。挡板16在第二弹簧15的推动下保持竖直,起到阻隔垃圾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阻挡收集箱内的气味扩散出来的作用,在液压缸12的作用下,挡板16旋转开启,垃圾得以进入收集箱,之后又在第二弹簧15的作用复位。收集到的液体进入水池9内,并通过输送泵7输送到油液分离器6中进行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