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台旋流器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17430发布日期:2022-07-02 01:2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台旋流器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旋流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台旋流器组。


背景技术:

2.旋流器目前广泛的应用在矿业、冶金、电力环保、石油、化工以及食品行业。旋流器是以水为介质,依靠外部泵或重力场输送动力,利用旋转流场可以加速固相颗粒在水介中的沉降速度和增加粗细颗粒在水介中的沉降速度差异,从而实现不同大小颗粒的快速分离和分级,具有设备体积小,处理能力大,分离效率高的优点,可以广泛的用于固液分离、浓缩、粗细颗粒分级等工艺中。
3.现有的旋流器要么体积庞大,要么形状不规则,操作人员维护机器需要反复上下攀爬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平台旋流器组,包括:
6.设置在中心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底部与进料管同轴相连,所述进料管内径为350mm;
7.以所述分配器为轴心围绕设置的第一沉降槽,所述第一沉降槽为圆筒状;
8.围绕所述第一沉降槽同轴设置的旋流器;
9.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沉降槽下方的第二沉降槽,所述第二沉降槽为正六边形,其顶面开设有至少一进料通孔;
10.所述第一沉降槽、所述第二沉降槽、所述旋流器通过平台架进行支撑。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
12.设置在所述分配器和所述旋流器之间的至少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等分设置在所述分配器周向上,连接管一端与分配器相连另一端与旋流器相连。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上还设置有气动阀门,用于控制连接管的通断。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旋流器和所述连接管数量均为6。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旋流器的顶端通过“u”型状的第一排放管与所述第一沉降槽相连,底端通过第二排放管与所述第二沉降槽相连。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降槽的侧部设置有第一沉降槽排放管,所述第一沉降槽排放管的内径为500mm。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放管穿过所述进料通孔插入到所述第二沉降槽中。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沉降槽的底部为斜面,其左侧底部高度大于右侧底部高度,第二沉降槽排放管设置在第二沉降槽右侧底部,所述第二沉降槽
排放管的内径为250mm。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平台旋流器组,通过将第一沉降槽和第二沉降槽同轴布置,使得旋流器组的布置更加紧密,便于旋流器组上设置平台,方便检修。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剖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26.参考图1的一种平台旋流器组,主要包括设置在中心的分配器10,围绕分配器10设置的第一沉降槽30,围绕第一沉降槽30设置在旋流器20,设置在第一沉降槽30下方的第二沉降槽40以及用于支撑上述所有零件的平台架50。
27.进料管11与分配器10的底部相连后垂直向下延伸,进料管11与分配器10同轴,用于从下方将物料输送至分配器10中。分配器10的周向上等分的布置有6个连接管13,连接管13的另一端与旋流器20相连,物料经过分配器10均匀分配后通过连接管13输送至旋流器20中,连接管13上还设置有气动阀门12,用于控制连接管13的通断。第一沉降槽30为圆筒状,以分配器10为轴心围绕布置。旋流器20同样以分配器10为轴心绕第一沉降槽30的外周进行布置,旋流器20的数量为6个,与连接管13的数量相等。旋流器20的顶端通过一“u”型的第一排放管21与第一沉降槽30相连,底端通过第二排放管22与第二沉降槽40相连。物料经过旋流器20以离心分离为含颗粒半径较小的固液混合物和含颗粒半径较大的固液混合物,小颗粒混合物沿第一排放管21从上方离开旋流器20后从上方进入第一沉降槽30中,大颗粒混合物沿第二排放管22直接进入第二沉降槽40。第一沉降槽30的侧部与第一沉降槽排放管31相连,将第一沉降槽30中的沉积物排出设备。
28.结合参考图2,第二沉降槽40为正六边形状,其顶面开设有6个进料通孔42,第二排放管22穿过进料通孔42插入到第二沉降槽40中。第二沉降槽40的底部为斜面,左侧底部高度大于右侧底部高度,第二沉降槽排放管41设置在第二沉降槽40右侧底部,使得大颗粒混合物沿第二沉降槽40底部逐渐流入第二沉降槽排放管41中,不会沉积堵塞。第一沉降槽排放管31的内径为500mm,第二沉降槽排放管41的内径为250mm,进料管11的内径为350mm。


技术特征:
1.一种平台旋流器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中心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底部与进料管同轴相连,所述进料管内径为350mm;以所述分配器为轴心围绕设置的第一沉降槽,所述第一沉降槽为圆筒状;围绕所述第一沉降槽同轴设置的旋流器;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沉降槽下方的第二沉降槽,所述第二沉降槽为正六边形,其顶面开设有至少一进料通孔;所述第一沉降槽、所述第二沉降槽、所述旋流器通过平台架进行支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台旋流器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分配器和所述旋流器之间的至少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等分设置在所述分配器周向上,连接管一端与分配器相连另一端与旋流器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台旋流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上还设置有气动阀门,用于控制连接管的通断。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台旋流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和所述连接管数量均为6。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台旋流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的顶端通过“u”型状的第一排放管与所述第一沉降槽相连,底端通过第二排放管与所述第二沉降槽相连。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台旋流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降槽的侧部设置有第一沉降槽排放管,所述第一沉降槽排放管的内径为500mm。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台旋流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放管穿过所述进料通孔插入到所述第二沉降槽中。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台旋流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降槽的底部为斜面,其左侧底部高度大于右侧底部高度,第二沉降槽排放管设置在第二沉降槽右侧底部,所述第二沉降槽排放管的内径为25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台旋流器组,包括:设置在中心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底部与进料管同轴相连,所述进料管内径为350mm;以所述分配器为轴心围绕设置的第一沉降槽,所述第一沉降槽为圆筒状;围绕所述第一沉降槽同轴设置的旋流器;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沉降槽下方的第二沉降槽,所述第二沉降槽为正六边形,其顶面开设有至少一进料通孔;所述第一沉降槽、所述第二沉降槽、所述旋流器通过平台架进行支撑。通过将第一沉降槽和第二沉降槽同轴布置,使得旋流器组的布置更加紧密,便于旋流器组上设置平台,方便检修。方便检修。方便检修。


技术研发人员:唐旭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妍杰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