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谷谷粒吹筛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1323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谷谷粒吹筛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稻谷谷粒吹筛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一端上设有第一侧板,第一侧板上设有开槽,底板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端部之间设有下料仓与下料管道;底板上设有支撑管道,支撑管道的端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前部设有吹风仓,吹风仓的端部设有吹风槽,吹风仓内设有旋转叶片,驱动电机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与旋转叶片连接;吹风槽与开槽对应;下料管道设置在回收池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叶片可以方便对自由下落的稻谷谷粒进行吹筛,次谷粒谷粒通过开槽吹出,优谷粒则落到回收池内,从而方便对稻谷谷粒进行吹筛。
【专利说明】
一种稻谷谷粒吹筛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稻谷谷粒吹筛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如专利ZL201420156987.1公开了一种稻谷筛分装置,包括机架和筛箱,筛箱内倾斜设置有振动机构和抖动机构,筛箱上还设置有进料口、抽风吸尘装置,杂物出口和净料出口。本实用新型开创性的将振动机构和抖动机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上层物料在振动筛面上被抛起并向前做直线运动,下层物料在抖动筛上往复运动的同时产生纵向抖动,让抖动筛上的含杂谷粒向杂物出口跳跃式前进,将物料充分抖散,增加混合物穿过筛孔的机会。该稻谷筛分装置不具有电风扇结构,不方便对稻谷谷粒进行吹筛处理,吹筛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通过旋转叶片可以方便对自由下落的稻谷谷粒进行吹筛,次谷粒谷粒通过开槽吹出,优谷粒则落到回收池内,从而方便对稻谷谷粒进行吹筛的稻谷谷粒吹筛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5]—种稻谷谷粒吹筛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一端底部设有第一支撑管,底板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撑管,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呈平行布置;底板上设有回收池,底板的一端上设有第一侧板,第一侧板呈竖直布置,第一侧板上设有开槽,底板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侧板,第二侧板呈竖直布置,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之间设有下料仓,下料仓的下端设置在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之间;下料仓的上端比下端宽大,下料仓的下端设有下料管道;下料管道设置在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之间;底板上设有支撑管道,支撑管道呈竖直布置,支撑管道的端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前部设有吹风仓,吹风仓的端部设有吹风槽,吹风仓内设有旋转叶片,驱动电机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与旋转叶片连接;吹风槽与开槽对应;下料管道设置在回收池的上方。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道的端部设有载物板,驱动电机设置在载物板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与旋转叶片之间设有连接球。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球为球形形状。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料仓与下料管道为一体结构。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稻谷谷粒吹筛装置,通过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可以方便对底板进行支撑,通过底板可以方便对回收池进行支撑,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第一加强板以及第二加强板可以使下料仓与下料管道安装更加牢固;可以将待处理的稻谷谷粒倒入下料仓内,通过下料管道可以使稻谷谷粒自由下落,开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旋转轴可以控制旋转叶片实现旋转,通过旋转叶片可以方便对自由下落的稻谷谷粒进行吹筛,次谷粒谷粒通过开槽吹出,优谷粒则落到回收池内,从而方便对稻谷谷粒进行吹筛。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稻谷谷粒吹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4]如图1所示,一种稻谷谷粒吹筛装置,包括底板11,底板11的一端底部设有第一支撑管12,底板11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撑管13,第一支撑管12与第二支撑管13呈平行布置;底板11上设有回收池14,底板11的一端上设有第一侧板15,第一侧板15呈竖直布置,第一侧板15上设有开槽16,底板11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侧板17,第二侧板17呈竖直布置,第一侧板15与第二侧板17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一顶板18与第二顶板21,第一侧板15与第二侧板17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22与第二加强板23,第一顶板18与第二顶板21之间设有下料仓19,下料仓19的下端设置在第一加强板22与第二加强板23之间;下料仓19的上端比下端宽大,下料仓19的下端设有下料管道20;下料管道20设置在第一加强板22与第二加强板23之间;底板11上设有支撑管道24,支撑管道24呈竖直布置,支撑管道24的端部设有驱动电机25,驱动电机25的前部设有吹风仓27,吹风仓27的端部设有吹风槽28,吹风仓27内设有旋转叶片29,驱动电机25连接有旋转轴30,旋转轴30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5连接,旋转轴30的另一端与旋转叶片29连接;吹风槽28与开槽16对应;下料管道20设置在回收池14的上方;支撑管道24的端部设有载物板26,驱动电机25设置在载物板26上;旋转轴30的另一端与旋转叶片29之间设有连接球31;连接球31为球形形状;下料仓19与下料管道20为一体结构。
[0015]本实用新型稻谷谷粒吹筛装置,通过第一支撑管12与第二支撑管13可以方便对底板11进行支撑,通过底板11可以方便对回收池14进行支撑,通过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7、第一顶板18、第二顶板21、第一加强板22以及第二加强板23可以使下料仓19与下料管道20安装更加牢固;可以将待处理的稻谷谷粒倒入下料仓19内,通过下料管道20可以使稻谷谷粒自由下落,开启驱动电机25,驱动电机25通过旋转轴30可以控制旋转叶片29实现旋转,通过旋转叶片29可以方便对自由下落的稻谷谷粒进行吹筛,次谷粒谷粒通过开槽16吹出,优谷粒则落到回收池14内,从而方便对稻谷谷粒进行吹筛。
[0016]其中,支撑管道24的端部设有载物板26,驱动电机25设置在载物板26上;所以方便对驱动电机25进行固定安装。
[0017]其中,旋转轴30的另一端与旋转叶片29之间设有连接球31;连接球31为球形形状;所以安装更加牢固。
[0018]其中,下料仓19与下料管道20为一体结构;所以连接更加牢固。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稻谷谷粒吹筛装置,包括底板(11),其特征在于:底板(11)的一端底部设有第一支撑管(12),底板(11)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撑管(13),第一支撑管(12)与第二支撑管(13)呈平行布置;底板(11)上设有回收池(14),底板(11)的一端上设有第一侧板(15),第一侧板(15)呈竖直布置,第一侧板(15)上设有开槽(16),底板(11)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侧板(17),第二侧板(17)呈竖直布置,第一侧板(15)与第二侧板(17)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一顶板(18)与第二顶板(21),第一侧板(15)与第二侧板(17)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22)与第二加强板(23),第一顶板(18)与第二顶板(21)之间设有下料仓(19),下料仓(19)的下端设置在第一加强板(22)与第二加强板(23)之间;下料仓(19)的上端比下端宽大,下料仓(19)的下端设有下料管道(20);下料管道(20)设置在第一加强板(22)与第二加强板(23)之间;底板(11)上设有支撑管道(24),支撑管道(24)呈竖直布置,支撑管道(24)的端部设有驱动电机(25),驱动电机(25)的前部设有吹风仓(27),吹风仓(27)的端部设有吹风槽(28),吹风仓(27)内设有旋转叶片(29),驱动电机(25)连接有旋转轴(30),旋转轴(30)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 5)连接,旋转轴(30)的另一端与旋转叶片(29)连接;吹风槽(28)与开槽(16)对应;下料管道(20)设置在回收池(14)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谷谷粒吹筛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管道(24)的端部设有载物板(26),驱动电机(25)设置在载物板(2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谷谷粒吹筛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轴(30)的另一端与旋转叶片(29)之间设有连接球(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谷谷粒吹筛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球(31)为球形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谷谷粒吹筛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料仓(19)与下料管道(20)为一体结构。
【文档编号】B07B4/02GK205684335SQ201620677930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7日 公开号201620677930.5, CN 201620677930, CN 205684335 U, CN 205684335U, CN-U-205684335, CN201620677930, CN201620677930.5, CN205684335 U, CN205684335U
【发明人】潘伟龙
【申请人】潘伟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