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发生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0259阅读:8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氧化碳发生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化设备领域,特别提供一种一氧化碳气体发生炉。
目前发生炉设备是化肥行业使用较广的制气设备,其典型设备为水煤气发生炉。水煤气中一氧化碳成份仅为35-40%,含有较高浓度氢气、甲烷、氨气,常用作合成氨原料气和城市煤气的渗混气。因一氧化碳含量低且杂质难于分离,不适合作为精制一氧化碳的原料气。制药行业采用的纯氧间隙制取一氧化碳的发生炉,单炉每小时产气仅100标准立方,不能满足工业化大生产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氧化碳发生炉,其特征在于具有高炉体,内衬材料为结构相对疏松,挂渣后能自动脱落的耐火水泥。该炉由自动加焦装置(1),炉体(2)、内衬(3),水夹套(4)、炉篦(5)、渣斗(6)构成,炉体为碳钢筒体,其中加焦装置在炉体上方,内衬在炉体内侧上部,水夹套在炉体内侧下部,内衬内侧与夹套内侧垂直相齐,产品气出口(9)在炉体侧上部,炉篦在炉体底部,进气箱在炉篦下部,进气箱(7)下端为气化剂进口(8),渣斗在炉体下部两侧。其中炉体具有高炉体特点,目前水煤气发生炉炉体高度3米左右,该一氧化碳发生炉高度是5至15米,炉体增高后,生产中炉体内料层相应增高,还原反应更充分,有利于一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内衬采用结构相对疏松的耐火水泥材料,能保证操作不当产生的内衬挂渣自动脱落。渣斗内有翻板和惰性气体保护,能实现不停炉下灰。以氧气、二氧化碳为气化剂,产品气一氧化碳浓度可达50-90%。杂质主要为二氧化碳气体,气化强度能达到1000-1200标准立方每平方每小时。设备结构如图一,自上而下主要由加焦装置(1),内衬(3),水夹套(4),炉篦(5),渣斗(6),进气箱(7)。炉篦上方至产品气出口间为均布的料层。作为原料气的氧气、二氧化碳进气化剂进口(8)后,经炉篦(5)均匀分布,首先与灼热的焦炭氧化制得大量二氧化碳和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长达5米以上的还原段中与焦炭进行充分的还原反应,制得的高浓度一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碳气体,从产品气出口(9)送出。焦炭从加焦装置(1)连续加入,反应后灰渣从渣斗(6)排出。内衬(3)有效保护炉体,防止热损,同时能使炉内挂渣自动剥落,保证长周期运行。渣斗结构如图2和图3,图2为非下灰状态,图3为下灰状态,渣斗内有翻板(6-1),渣斗下侧有二氧化碳保护气进口(6-2),下灰时无需停止气化反应,只需如图3将翻板闭合,开二氧化碳保护气,将灰渣从下灰口(6-3)中排出。
本设备结构简单,技术成熟,投资费用、运行费用均很经济,因采用二氧化碳、氧气为气化剂的新工艺及高料层技术,能够产出高浓度一氧化碳气体,主要杂质二氧化碳易于分离,故产品气中一氧化碳易于进一步提纯精制。本设备能有效适用羰基合成等碳一化学中一氧化碳原料气的初始制备。下面通过附图详述本适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适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氧化碳发生炉结构简图附图2为渣斗非下灰状态附图3为渣斗下灰状态参照
图1本一氧化碳发生炉由加焦装置1、炉体2、内衬3、水夹套4、炉篦5、渣斗6、进气箱7、气化剂进口8、产品气出口9构成。
参照图2和图3,6-1为未闭合的翻板,6-2为CO2保护气进口,6-3为闭合的下灰口,6-4为闭合的翻板,6-5为打开的下灰口。
实施例1采用内径为1600毫米一氧化碳发生炉,出气一氧化碳浓度大于68%,产气量约2300标准立方每小时。
实施2采用内径为2260毫米一氧化碳发生炉,出气一氧化碳浓度大于68%,产气量约4500标准立方每小时。
权利要求1.一种一氧化碳发生炉,其特征在于具有高炉体,内衬材料为结构相对疏松,挂渣后能自动脱落的耐火水泥,该炉由自动加焦装置(1),炉体(2)、内衬(3),水夹套(4)、炉篦(5)、渣斗(6)构成,炉体为碳钢筒体,其中加焦装置在炉体上方,内衬在炉体内侧上部,水夹套在炉体内侧下部,内衬内侧与夹套内侧垂直相齐,产品气出口(9)在炉体侧上部,炉篦在炉体底部,进气箱在炉篦下部,进气箱(7)下端为气化剂进口(8),渣斗(6)在炉体下部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氧化碳发生炉,炉内径800毫米至2800毫米,炉体高度5-15米。
专利摘要一种一氧化碳发生炉,其特征在于具有高炉体,内衬材料为结构相对疏松,挂渣后能自动脱落的耐火水泥,该炉由自动加焦装置(1),炉体(2)、内衬(3),水夹套(4)、炉箅(5)、渣斗(6)构成,炉体为碳钢筒体,其中加焦装置在炉体上方,内衬在炉体内侧上部,水夹套在炉体内侧下部,内衬内侧与夹套内侧垂直相齐,产品气出口(9)在炉体侧上部,炉箅在炉体底部,进气箱在炉箅下部,进气箱(7)下端为气化剂进口(8),渣斗(6)在炉体下部两侧。
文档编号C10J3/20GK2527563SQ0026544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8日
发明者宋勤华 申请人: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