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催化氧化脱除汽柴油中硫的方法

文档序号:5102768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光催化氧化脱除汽柴油中硫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分子氧将油品中的硫催化氧化为S02直接 逸出,达到油品有机碳无损失的温和的光催化氧化脱除汽柴油中硫 的方法。
背景技术
燃料油如汽油、柴油和重油等仍然是目前主要的燃烧放能的形
式,其中含硫化物在几十 上千ppm,是导致大气污染和酸雨现象等 的主要根源。目前,各种脱硫方法在一定范围内都能够有效消除燃料 油中的硫化物,如普遍使用的加氢脱硫,由于催化剂的选择性不断被 改进,能够选择性地将油品中的硫还原为H2S从而和油品分离,技术 路线非常成熟, 一直是炼油行业的主要工艺。但该技术的缺陷也是难 以克服的,就是所耗的氢90%以上用到了对油品中的不饱和烃的加氢 上,导致辛垸值的大幅度降低,而且对有空间位阻的取代噻吩、苯并 噻吩的还原能力非常低,不可能达到超低硫的目标(<5ppm)。最近,
氧化脱硫成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利用H202和分子氧的绿色氧化技
术,能够在催化剂(特别是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有机硫化物 氧化为砜、亚砜等极性硫化物,然后通过外加溶剂萃取或蒸馏分出, 这类文献有我们发表在美国《物理化学》杂志2005年109巻第8270 页的文章"紫外光下甲基喹啉光敏化氧化二苯并噻吩和4, 6-二甲基
二苯并噻吩机理和生成的中间体的研究"(Yanke che, Wanhong,Ma, Jincai Zhao, et. al. Photooxid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and 4, 6-dimethyldibenzothiophene sensitized by N-methylquinolium tetrafluoborate: mechanism and intermediates investigation. / Z*/ ;^. C&w. S, 2005, 109, 8270-8276 )及发表在该杂志2006年110巻第2942 页的文章"可见光下2-对甲氧基苯基-4, 6-二苯基吡喃盐光敏化氧化 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没有超氧参与的电子转移机理"(Yanke Che Wanhong Ma, Jincai Zhao, et al. Visible photooxid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s sensitized by 2-(4-methoxyphenyl)-4, 6-diphenylpyrylium: an electron transfer mechanism without involvement of superoxide. /户/z, C7^肌万,2006, 110, 2942-2948)和发表在《欧洲 化学》杂志2004年10巻第2277页的文章"柴油的超深度脱硫以 一种聚集于乳状液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催化剂的氧化过程"(Can Li, Zongxuan Jiang, Jinbo Gao, et. al. Ultra-Deep DesulfUrization of Diesel: Oxidation with a Recoverable Catalyst Assembled in Emulsion. C/zem.五wk / 2004, 10, 2277-2280)。而产业界如美国的Valero能源公 司在Krotz Springs的炼油厂也开始运行一套50桶/天的柴油脱硫示范 装置,利用有机过氧化物将有机硫化物氧化,然后用萃取剂将极性变 强的砜和亚砜分离,希望达到高效低耗脱硫的目的。由于没有应用催 化氧化的手段,这种建立在化学计量型的有机过氧酸氧化反应基础上 的技术,其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如必须在有机酸性介质中反应,必 须外加强极性溶剂抽提,对噻吩没有氧化效果等。除此之外,目前氧 化脱硫存在的最大缺点在于,含硫化合物只能氧化到砜或亚砜产物, 除了抽提损失掉有机碳氢化合物外,砜、亚砜本身的去除也是有机碳
的损失。有较大改进的是利用油水两相分层把氧化后的有机硫去除
掉,例如日本专利JP200430588A就是利用水溶性的杂多酸在油水两 相中光催化反应,将硫氧化为强极性的有机硫组分进入水相,反应结 束后分层分离,但该方法只能氧化苯并噻吩或取代的二苯并噻吩类有 机硫成为相应的砜或亚砜,另一类是如果原硫化物是烷基取代的苯并 噻吩或二苯并噻吩类,则氧化烷基成为极性大的羧酸,由于氧气/油 相/水相存在扩散的限制,氧化效率非常低,必须提高氧气压力来完 成氧化,而且仍然存在有机组分的损失。但是,将氧化脱硫推向更为 经济合理的新工艺仍然有几个方面的可能,如(1)可能存在一步催 化氧化把硫化物高效、高选择性的氧化成为S02 (或SO》不含有机 碳氢化合物的形态,免除现有的抽提工艺而直接脱除,(2)不使用有 机过氧化物或H202,而直接用溶解度较高的分子氧,(3)克服贫电 子的噻吩易还原难氧化的难题,达到100%转化噻吩的催化氧化效果。 本发明基于杂多酸激发态的特异电子转移和氧转移性能,成功实现了 利用分子氧将硫化物转化为S02的光催化氧化方法脱硫,达到了无有 机碳氢组分损失的前提下脱硫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氧分子的存在下,利用光激发催化剂,催化剂 从目标硫化物上抽氢,直至碳硫键被彻底打断,形成硫-催化剂中间
态然后被氧气氧化为无机的S02逸出,达到无碳氢组分损失的光催化
氧化脱除汽柴油中硫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和条件下光催化氧化脱除燃料油中含硫化合
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助剂溶解后的催化剂在光照射下,使油品中
的含硫化合物被空气中的分子氧选择性地氧化为二氧化硫,从反应液 中逸出,达到脱除硫的目的。本发明的核心是光——催化剂/助剂一 —分子氧。所述的助剂为甲醇、乙醇或乙腈,所述的催化剂为磷钨酸、 磷钨酸盐、磷钼酸、磷钼酸盐或这些杂多酸的任何混合物或其衍生物。
所述的光是指波长能激发光催化剂或其络合物的人造光或太阳光;所 述的分子氧是指空气中的分子氧或纯压縮氧气。
所述的催化剂用量为0.01 -5克/升燃油;助剂用量为1-500克/升 燃油。
所述的氧化剂是空气中的分子氧或压縮的纯氧气,氧气的压力为 0.02-1.0MPa 。
所述的光源为氙灯、高压汞灯人造光源或直接利用太阳光。 所述的光催化氧化方法适应于脱除油品中各类含硫化合物,包括 噻吩类(噻吩、2-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2, 5-二甲基噻吩、2, 3-二甲基噻吩、2-乙基噻吩、2, 5-二氯代噻吩、苯并噻吩)、硫醚类(甲 硫醚、乙硫醚、丁基硫醚)或硫醇类(乙硫醇、丙硫醇或丁基硫醇)。 适用于成品燃料油(汽油、柴油)和半成品燃料油的脱硫。 该方法常温常压下运行,无需萃取、浓縮等复杂的后处理工序, 且由于硫是以S02的形式分出,没有砜、亚砜、硫醚等有机硫产物, 因而没有有机碳的损失,油品达到大于99%收率。


图l.连续式脱硫反应装置图。
图2.实施例8各种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在助剂/催化剂/光/分子 氧体系的转化动力学曲线。
图3.实施例8气相色谱/质谱检测S02的色谱峰及质谱图。
图4.实施例9中2-甲基噻吩与各种烷烃、烯烃和芳烃等碳氢 化合物的催化氧化效果比较。
图5.实施例1中本光催化体系对三类汽油实际样品的脱硫效果 及对照试验的比较。
具体实时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通过下述步骤进行实施。
(1) 间隙式反应将固体催化剂溶解在助剂中,然后和处理油 品混合,放入到耐压大于0.5MPa的密闭Pryxs玻璃或石英玻璃容器 中。反应前的压縮空气,搅拌下,用氙灯或高压汞灯照射反应即可。 反应结束后,缓开放空装置,对样品进行GC/MS测定。
(2) 连续式反应如图1 将待处理燃油2泵入光反应器,同时将压縮氧气(空气)l导入
光反应器,在紫外光源3的照射下流动反应,经过一定的停留时间, 反应液到达上方的分离装置,在分层区6分出油品区5和助剂/催化 剂7两区,油品区分出合格油品4,助剂/催化剂7返回光反应器循环 使用。
实施例l
分别在3个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1毫升乙腈和2毫克磷鸨 酸,然后分别加入三类不同硫含量汽油(硫含量分别为
72mg/l,80mg/l, 102mg/l)各9毫升,混合均匀,密闭,通入02, 02压力为0.08MPa,搅拌,开启氙灯(500W),进行紫外光照射,10
小时后停止反应,汽油硫脱去率分别为45%, 65%和75%。
光催化体系对三类汽油实际样品的脱硫效果及对照试验的比较,见图 5。
实施例2
在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1毫升乙醇和2毫克磷钨酸钠,然 后加入硫含量为80mg/l的汽油9毫升,混合均匀,密闭,通入02, 02压力为0.05MPa,搅拌,开启高压汞灯(200W),进行紫外光照射, 10小时后停止反应,汽油硫脱去率分别为35%。
实施例3
分别在3个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1毫升甲醇和2毫克磷钼 酸,然后分别加入三类不同硫含量汽油(硫含量分别为 72mg/l,80mg/l, 102mg/l)各9毫升,混合均匀,密闭,通入02, 02压力为0.08MPa,搅拌,开启氙灯(500W),进行紫外光照射,10 小时后停止反应,汽油硫脱去率分别为22%, 35%和47%。
实施例4
在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1毫升乙腈和0. 4毫克磷钨酸,然 后加入硫含量为400mg/l的焦化柴油9毫升,混合均匀,密闭,通入 02, 02压力为0.05MPa,搅拌,开启高压汞灯(200W),进行紫外光 照射,IO小时后停止反应,柴油硫脱去率分别为40%。
实施例5
在一 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5毫升乙腈,5微升2-甲基噻吩, 2毫克磷钨酸,混合均匀,密闭,通入02, 02压力为0.08MPa,搅拌, 开启氙灯(500W),照射,1.5小时后停止反应,2-甲基噻吩转化率 100%,有65%转化为二氧化硫。
实施例6
在一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5毫升乙醇,5微升2, 5-二甲基 噻吩,2毫克磷钨酸,混合均匀,密闭,通入02, 02压力为0.08MPa, 用太阳光照射,1.5小时后停止反应,2, 5-二甲基噻吩转化率100%,。
实施例7
在一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5毫升乙腈,IO毫克苯并噻吩, 1毫克磷钨酸和lmg磷钼酸,混合均匀,密闭,通入02, 02压力为 0.04MPa,开启氙灯(500W),进行紫外光照射,1.5小时后停止反应, 苯并噻吩转化率80%。
实施例8
在一 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5毫升乙腈,1微升3-甲基噻吩, l微升噻吩,l微升2, 5-二氯噻吩,l微升2-乙基噻吩,l微升2, 3-二甲基噻吩,2毫克磷钨酸,混合均匀,密闭,通入02, 02压力为 0.08MPa,搅拌,开启氙灯(500W),进行紫外光照射,5小时后停 止反应,3-甲基噻吩、噻吩和2, 5-二氯噻吩、2-乙基噻吩、2, 3-二 甲基噻吩转化率均达到100%。
各种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在助剂/催化剂/光/分子氧02作用下5小 时达到100%转化,终产物为S02,及气相色谱/质谱检测S02的结果 见图2、 3
实施例9
在一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5毫升乙腈(含2毫克磷钨酸), 然后分别加入1微升2-甲基噻吩和10微升甲苯、,正己烷、辛垸、2-甲基-2-丁烯,正丁烯,混合均匀,密闭,通入02, 02压力为0.08MPa, 搅拌,开启氙灯(500W),进行紫外光照射,1.5小时后停止反应, 气相色谱结果显示,2-甲基噻吩转化率达到95%,而其它组分均转化 率<10/0。
光催化体系对各种烷烃、烯烃和芳烃等碳氢化合物的催化氧化影 响(和2-甲基噻吩的比较),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在反应时 间内碳氢化合物没有任何变化。见图4
对照例l
在一 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5毫升乙腈,5微升2-甲基噻吩, 2毫克磷钨酸,混合均匀,密闭,通入高纯氦气,搅拌,开启氙灯
(500W),进行紫外光照射,1.5小时后停止反应,2-甲基噻吩转化 率<1%。
对照例2
在一 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5毫升乙腈,5微升2-甲基噻吩, 2毫克磷钨酸,混合均匀,密闭,通入02, 02压力为0.08MPa,搅拌,
加热至80"C,不使用紫外光照射进行暗反应,1.5小时后停止反应, 2-甲基噻吩转化率<1%。
对照例3
在一 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5毫升汽油(硫含量80mg/l), 不加助剂而直接加2毫克磷钨酸,混合均匀,密闭,通入02, 02压 力为0.08MPa,搅拌,紫外光照射进行反应,1.5小时后停止反应, 脱硫率<3%。
对照例4
在一 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5毫升汽油(硫含量80mg/l), 不加助剂而加5毫升水溶解2毫克磷钨酸,混合均匀,密闭,通入 02, 02压力为0.08MPa,搅拌,紫外光照射进行反应,1.5小时后停 止反应,脱硫率<1%。
对照例5
在一 3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5毫升乙腈,5微升2-甲基噻吩, 2毫克硅钨酸,混合均匀,密闭,通入02, 02压力为0.08MPa,开启 氤灯(500W),进行紫外光照射,1.5小时后停止反应,2-甲基噻吩 转化率9%。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催化氧化脱除汽柴油中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催化剂溶解于助剂,加入油品中,在光的照射下,油品中含硫化合物被分子氧选择性地氧化生成二氧化硫,从反应液中逸出;所述的助剂为甲醇、乙醇或乙腈;所述的催化剂为磷钨酸、磷钨酸盐、磷钼酸、磷钼酸盐或它们的任意混合物或它们的衍生物;所述的光是指波长能激发催化剂或其络合物的人造光或太阳光;所述的分子氧是指空气中的分子氧或纯压缩氧气;所述的催化剂用量为0.01-5克/升燃油;所述助剂的用量为1-500克/升燃油;氧气的压力为0. 02-1.0MPa。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氧化脱除汽柴油中硫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光源为氙灯、高压汞灯人造光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催化氧化脱除汽柴油中硫的方法,将催化剂溶解于助剂,加入油品中,在光的照射下,油品中含硫化合物被分子氧选择性地氧化生成二氧化硫,从反应液中逸出;助剂为甲醇、乙醇或乙腈;催化剂为磷钨酸、磷钨酸盐、磷钼酸、磷钼酸盐或它们的任意混合物或它们的衍生物;光是指波长能激发催化剂或其络合物的人造光或太阳光;分子氧是指空气中的分子氧或纯压缩氧气;催化剂用量为0.01-5克/升燃油;助剂的用量为1-500克/升燃油;氧气的压力为0.02-1.0MPa;该方法常温常压下运行,无需萃取、浓缩处理,硫是以SO<sub>2</sub>的形式分出,没有砜、亚砜、硫醚等有机硫产物,因而没有有机碳的损失,油品达到大于99%收率。
文档编号C10G27/04GK101376821SQ200710120769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7日
发明者张士博, 张新志, 朴佳锐, 白跃华, 籍宏伟, 赵进才, 钱新华, 马万红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