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捣固焦炉上升管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994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捣固焦炉上升管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捣固炼焦炉上升管布置结构,装煤时能顺利将装煤烟气导入集气管,控制烟气含氧量,并且完成生产中产生的荒煤气正常导出进入下一工序。
背景技术
国内外的捣固焦炉在装煤时,上升管均布置在机侧,由于上升管布置在机侧,装煤时机侧上升管靠近完全敞开的机侧炉口,装煤时大量成分复杂的烟尘不能由上升管导入集气管,大量导入会带入大量空气致使煤气含氧量高,给后续工段带来安全隐患,故只能通过炉顶导烟车处理送地面站,浪费大量装炉煤气,还要增设地面站处理,因烟气成分特殊,地面站处理效果不佳。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好的手段来处理装煤烟气,这也是制约国内捣固炼焦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解决这个制约国内炼焦业发展的难题非常必要。目前,国内中型捣固炼焦炉上升管都布置在机侧,这种布置给整个工艺带来很多麻烦,后续工艺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维修,浪费能量,影响环境卫生和安全,最主要的是后续工艺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捣固焦炉上升管布置结构,该结构上升管布置在焦炉炉顶焦侧,不仅解决了捣固焦炉在装煤时烟气外逸难处理的问题,而且节约了大量能源,在环保和安全上也非常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捣固焦炉上升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升管布置在焦炉炉顶焦侧,上升管与布置在焦侧的桥管、阀体、集气管依次相连接,桥管上安装有高压氨水喷射装置;捣固装煤机械安装在焦炉机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工艺能够顺利将捣固焦炉装煤时产生的荒煤气导入集气管且能有效控制导入荒煤气的含氧量,具有操作灵活、检修方便、结构布置合理、投资省、节能和环保效果显著、 有力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优点。焦炉炉顶焦侧桥管上的高压氨水喷射装置产生的负压通过炉顶焦侧上升管将捣固焦炉装煤时产生的荒煤气迅速导入集气管且能通过氨水压力有效控制导入荒煤气的含氧量是解决捣固焦炉装煤烟尘外逸的最佳手段;并完成生产中产生的荒煤气正常导出进入下一工序。


图1是捣固炼焦炉上升管布置结构的结构图。1-上升管2-桥管3-阀体4-集气管5-集气管托架6_高压氨水喷射装置7-焦炉炭化室8-捣固装煤机械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捣固焦炉上升管布置结构是这样实现的,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见图1,捣固焦炉上升管布置结构,上升管1布置在焦炉炉顶焦侧,上升管1依次与布置在焦侧的桥管2、阀体3、集气管4相连接,桥管2上安装有高压氨水喷射装置6,集气管 4安装在集气管托架5上;捣固装煤机械8安装在焦炉机侧。当捣固装煤机械8装煤操作时,煤饼在进入焦炉炭化室7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烟气, 烟气利用高压氨水喷射装置6喷射高压氨水产生的负压,将装煤烟气依次通过焦侧上升管 1、桥管2、阀体3进入集气管4送到回收车间,送到下一工序,避免产生的荒煤气外逸,起到了很好的环保效果,节省大量能源和人力物力;并且完成生产中产生的荒煤气正常导出进入下一工序。本发明上升管布置在焦侧,装煤在机侧,突破了传统的上升管机侧的布置方式。煤饼进入高温炭化室会产生大量烟气,随着煤饼的伸入,大量烟气会流向焦侧,上升管布置在焦侧能够将产生的荒煤气顺利导出。传统的上升管在机侧的布置方式,产生的荒煤气会在活塞的作用下流向焦侧,焦侧没有导出口,会返流回机侧,从上升管或炉门外逸出,烟尘相对很难治理,很难满足环保的要求。机侧上升管口距离敞开的机侧炉门很近,如果机侧抽力过大,会抽入大量空气,带来安全隐患,此外冷空气会降低炉墙温度,造成炉体损坏,抽力小不能解决问题。这是制约捣固焦炉发展的关键因素。本发明捣固焦炉上升管布置结构适用于所有捣固焦炉装煤,在装煤过程中快速回收大量的装煤烟气,并完成生产中产生的荒煤气正常导出进入下一工序。
权利要求
1. 一种捣固焦炉上升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升管布置在焦炉炉顶焦侧,上升管与布置在焦侧的桥管、阀体、集气管依次相连接,桥管上安装有高压氨水喷射装置;捣固装煤机械安装在焦炉机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捣固焦炉上升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升管布置在焦炉炉顶焦侧,上升管与布置在焦侧的桥管、阀体、集气管依次相连接,桥管上安装有高压氨水喷射装置;捣固装煤机械安装在焦炉机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能够顺利将捣固焦炉装煤时产生的荒煤气导入集气管且能有效控制导入荒煤气的含氧量,具有操作灵活、检修方便、结构布置合理、投资省、节能和环保效果显著、有力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优点。焦炉炉顶焦侧桥管上的高压氨水喷射装置产生的负压通过上升管将捣固焦炉装煤时产生的荒煤气迅速导入集气管且能有效控制导入荒煤气的含氧量是解决捣固焦炉装煤烟尘外逸的最佳手段;并完成生产中产生的荒煤气正常导出进入下一工序。
文档编号C10B31/00GK102268270SQ201110187898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6日
发明者张长青, 陈海文 申请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