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动床混合煤气发生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206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蠕动床混合煤气发生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发生炉,具体为一种蠕动床混合煤气发生炉。
背景技术
煤炭在我国占有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四分之三。煤利用过程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特别是硫引起的大气污染。现有的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炉体下方设置有炉排,加煤时,洒煤煤粉带出多、焦油、酚不能很好裂解造成排放污染;同时煤层透气性差且通风不均,燃烧不够充分;同时通过炉外脱硫存在成本高且脱硫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煤气发生炉由于结构不合理存在透气性差以及脱硫效果差、污染环境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蠕动床混合煤气发生炉。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蠕动床混合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炉体底部设有底座,底座上端固定有以其轴心为圆心均布圆周分布且与底座相通的螺旋管,螺旋管下侧壁开有布风孔。使用时,通过底座进入的空气及气化剂由布风器送入各螺旋管,经螺旋管的布风孔均勻进入灰层,螺栓管在底座的带动下不断旋转,从而使得其上的煤层始终处在松动状态下,且不断运动,因此有良好的透气性,使煤得以充分燃烧气化;并保证了煤在燃烧中不会因通风不均而产生风洞、结渣、偏炉等不利于气化的现象的问题;同时省去了探火、打渣等诸多操作麻烦。炉体内顶部设有下壁为网状结构的净化壳体,净化壳体内设有石灰石块填料,且净化壳体上设有振动器和与炉体上部相通的补料漏斗,炉体内燃烧产生的煤气经过净化壳体内,煤气内的含硫气体与石灰石块填料发生反应,对煤气进行脱硫净化,同时通过振动器振动,促使石灰石块填料之间的灰粉和石灰石块表面的反应生成物碰撞后的产物落入炉体,随灰渣排出炉体。炉体上方设有加煤机,加煤机的下部设有与其连通且穿入炉体内的输送管,输送管内穿有下端位于其下方的倒置“T”型空心管,位于输送管内的空心管上固定有螺旋片,且空心管内设有水管,煤仓的煤通过加煤机送至输送管,此时空心管转动带动螺旋片旋转,均勻将煤输送至空心管下端,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煤均勻布在炉体内,减少污染的同时实现了碎煤造气,同时在水管内通循环水,对输送管进行冷却。炉体中部侧壁设有与其相通的脱硫剂补充管,脱硫剂补充管下方的炉体侧壁设有与炉体相通的二次风调节管。脱硫剂使用石灰石粉或石英石粉,用二氧化碳及氮气的混合气体将其从脱硫剂补充管喷入炉体中部,形成旋转气流,这些气流与炉体内上升气流相互碰撞,摩擦保证了脱硫剂的充分利用,最大限度的确保了脱硫效率;由空气、蒸气的混合气体作为二次风经二次风调节管进入炉体,一方面用来调节保证脱硫部位温度的控制,另一方面是为满足二氧化碳还原及脱硫时所需的氧消耗的配风而设置的,同时起到了促进脱硫气流的流速,避免脱硫剂很快落下,保证了脱硫剂的停留脱硫时间。[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气化、脱硫、净化在炉内一次完成的要求, 同时实现了碎煤造气,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且大大降低了煤造气和脱硫的成本;二氧化硫在燃烧中即可消除,降低了煤炭燃烧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由于通风良好,也提高了煤的转化率,节约了能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底座,3-螺旋管,4-净化壳体,5-石灰石块填料,6-补料漏斗, 7-加煤机,8-输送管,9-空心管,10-螺旋片,11-水管,12-脱硫剂补充管,13- 二次风调节管。
具体实施方式
蠕动床混合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1,炉体1底部设有底座2,底座2上端固定有以其轴心为圆心均布圆周分布且与底座2相通的螺旋管3,螺旋管3下侧壁开有布风孔。炉体 1内顶部设有下壁为网状结构的净化壳体4,净化壳体4内设有石灰石块填料5,且净化壳体 4上设有振动器和与炉体1上部相通的补料漏斗6 ;炉体1上方设有加煤机7,加煤机7的下部设有与其连通且穿入炉体1内的输送管8,输送管8内穿有下端位于其下方的倒置“T” 型空心管9,位于输送管8内的空心管9上固定有螺旋片10,且空心管9内设有水管11 ;炉体1中部侧壁设有与其相通的脱硫剂补充管12,脱硫剂补充管12下方的炉体1侧壁设有与炉体1相通的二次风调节管13。具体实施过程中,设备的大小可依据用户按用气量的多少来决定。
权利要求1.一种蠕动床混合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炉体(1)底部设有底座 (2),底座(2)上端固定有以其轴心为圆心均布圆周分布且与底座(2)相通的螺旋管(3),螺旋管(3)下侧壁开有布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蠕动床混合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内顶部设有下壁为网状结构的净化壳体(4),净化壳体(4)内设有石灰石块填料(5),且净化壳体(4)上设有振动器和与炉体(1)上部相通的补料漏斗(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蠕动床混合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上方设有加煤机(7),加煤机(7)的下部设有与其连通且穿入炉体(1)内的输送管(8),输送管(8)内穿有下端位于其下方的倒置“T”型空心管(9),位于输送管(8)内的空心管(9)上固定有螺旋片(10),且空心管(9)内设有水管(1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蠕动床混合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中部侧壁设有与其相通的脱硫剂补充管(12),脱硫剂补充管(12)下方的炉体(1)侧壁设有与炉体 (1)相通的二次风调节管(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蠕动床混合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中部侧壁设有与其相通的脱硫剂补充管(12),脱硫剂补充管(12)下方的炉体(1)侧壁设有与炉体(1)相通的二次风调节管(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发生炉,具体为一种蠕动床混合煤气发生炉,解决了现有煤气发生炉由于结构不合理存在透气性差以及脱硫效果差、污染环境的问题。蠕动床混合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炉体底部设有底座,底座上端固定有以其轴心为圆心均布圆周分布且与底座相通的螺旋管,螺旋管下侧壁开有布风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气化、脱硫、净化在炉内一次完成的要求,同时实现了碎煤造气,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且大大降低了煤造气和脱硫的成本;二氧化硫在燃烧中即可消除,降低了煤炭燃烧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由于通风良好,也提高了煤的转化率,节约了能源。
文档编号C10J3/20GK202193762SQ20112032824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日
发明者赵夏雄, 陈建勋 申请人:赵夏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