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2314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生物质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装置。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的炉体包括储料层、燃烧层和出灰层,燃烧层的炉体上设置有增氧口和出气口,出灰层的炉体底部设置有出渣口,所述的储料层上部匹配设有上料装置,所述出灰层下部设置有聚灰装置和螺旋搅拌排灰装置,所述的燃烧层底部设置有活动炉箅,所述的活动炉箅包括设置在炉体内部的多排炉箅单元。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进行排渣,以保证生物质气化炉的正常使用,提供充足的气源,杜绝了以往的断气、气弱现象,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专利说明】生物质气化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炉。

【背景技术】
[0002]生物质气化炉为现阶段的节能环保绿色能源设备,现有的生物质气化炉中,在气化炉底部设有用于承托燃烧物并具有排渣功能的炉箅,现有的炉箅大部分都是具有间隙的矩形或圆形箅条组成的简易炉箅,其容易造成前期的漏料和后期的堵塞排渣;在排渣不充分的情况下,极易造成送风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燃烧残尽的灰渣阻碍了燃烧物的燃烧,进而造成连续的堵塞,同时造成产生的生物质燃烧气体无法引出,造成生物质气化炉的失效,其制约着生物质气化炉的发展和正常使用。
[0003]此外对于生物质气化炉的排渣结构,由于其采用负压方式进行输送气体,所以对于各个部分的结构设计需要防止过量的空气的进入。
[0004]还有就是对于排渣机构的密封结构,由于长时间的使用,驱动轴承容易磨损,从而造成更换,使用寿命短,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排渣效果好,密封性能好的生物质气化炉。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07]—种生物质气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的炉体包括储料层、燃烧层和出灰层,燃烧层的炉体上设置有增氧口和出气口,出灰层的炉体底部设置有出渣口,所述的储料层上部匹配设有上料装置,所述出灰层下部设置有聚灰装置和螺旋搅拌排灰装置,所述的燃烧层底部设置有活动炉箅,所述的活动炉箅包括设置在炉体内部的多排炉箅单元,所述的单排炉箅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底部两端带有半圆形轴槽、中部带有连杆驱动耳的炉箅拼块,所有的单排炉箅单元的连杆驱动耳中均设置有连杆一,炉箅单元底部还设置有与连杆一垂直设置的连杆二,连杆一与连杆二铰接,在炉体内部相应位置并排设置有用于支撑炉箅拼块的短轴,所述的炉箅拼块两端搭设在短轴上,连杆二的一端穿过炉体的炉壁与设置在炉体外的驱动连杆机构连接。
[0008]所述的燃烧层的增氧口为:Te个,且均布设置在炉体四周,所述的增氧口通过增氧管道连通,所述的增氧管道连通有增氧风机,在所述的各个增氧口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0009]所述的聚灰装置包括设置在炉体底部中心处的驱动转轴、设置在驱动转轴下侧的驱动电机、减速器和设置在驱动转轴上部的拨叉,驱动电机与减速器之间通过传动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与驱动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的驱动转轴与炉体底板下部之间设有连座轴承,炉体底板上部固定设有轴套,所述的拨叉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在驱动转轴顶部,拨叉下部绕驱动转轴固定设有与轴套间隙配合的轴套护盖。
[0010]所述的排灰装置包括排灰管道、设置在排灰管道两端的进灰口和出灰口、设置在排灰管道内的螺杆和驱动螺杆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的进灰口与出渣口匹配连通。
[0011]所述的驱动连杆机构包括驱动杆,驱动杆的中部与连杆二端部铰接,驱动杆的底部与气化炉炉体底部的出气口的侧壁铰接。
[0012]所述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燃气过滤网,防止灰尘和原料吸出。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4]①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生物质气化机常用部件寿命短,更换难度大,不易长久工作的问题,通过新的设计和改造,能够有效的避免除渣装置中的转轴轴承由于渣尘的进入,导致损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特制的轴承和相互配合的环形凹槽和环形凸起的凸凹结构,有效保护了轴承,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0015]②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常规的炉箅结构的弃用,采用新的设计,通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对炉箅进行扳动,放置炉箅上的灰尘结块,同时有效的进行排渣,以保证生物质气化炉的正常使用,提供充足的气源,杜绝了以往的断气、气弱现象,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聚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驱动转轴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活动炉箅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连杆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炉箅拼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序号:I为炉体、2为储料层、3为燃烧层、4为出灰层、5为增氧口、6为出气口、7为出渣口、8为炉箅拼块、9为轴槽、10为连杆驱动耳、11为连杆一、12为连杆二、13为短轴、14为增氧管道、15为控制阀、16为驱动转轴、17为驱动电机、18为减速器、19为拨叉、20为联轴器、21为连座轴承、22为轴套、23为螺栓、24为轴套护盖、25为排灰管道、26为进灰口、27为出灰口、28为螺杆、29为驱动杆、30为燃气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0025]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包括炉体1,所述的炉体I包括储料层2、燃烧层3和出灰层4,燃烧层3的炉体上设置有增氧口 5和出气口 6,所述的出气口6处设置有燃气过滤网30,防止灰尘和原料吸出,出灰层4的炉体底部设置有出渣口 7,所述的储料层I上部匹配设有上料装置,所述出灰层4下部设置有聚灰装置和螺旋搅拌排灰装置,所述的燃烧层3底部设置有活动炉箅,所述的活动炉箅包括设置在炉体I内部的多排炉箅单元,所述的单排炉箅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底部两端带有半圆形轴槽9、中部带有连杆驱动耳10的炉箅拼块8,所有的单排炉箅单元的连杆驱动耳10中设置有连杆一 11,炉箅单元底部还设置有与连杆一 11垂直设置的连杆二 12,连杆一 11与连杆二 12铰接,在炉体I内部相应位置并排设置有用于支撑炉箅拼块的短轴13,所述的炉箅拼块8两端搭设在短轴13上,连杆二 12的一端穿过炉体I的炉壁与设置在炉体I外的驱动连杆机构连接。所述的驱动连杆机构包括驱动杆29,驱动杆29的中部与连杆二 12端部铰接,驱动杆29的底部与炉体I底部的出气口 6的侧壁铰接。
[0026]所述的燃烧层3的增氧口 5为3飞个,且均布设置在炉体I四周,所述的增氧口 5通过增氧管道14连通,所述的增氧管道14连通有增氧风机(图中未示出),在所述的各个增氧口 5上均设置有控制阀15。
[0027]所述的聚灰装置包括设置在炉体I底部中心处的驱动转轴16、设置在驱动转轴16下侧的驱动电机17、减速器18和设置在驱动转轴16上部的拨叉19,驱动电机17与减速器18之间通过传动连接,减速器18的输出端与驱动转轴16之间通过联轴器20连接,所述的驱动转轴16与炉体I底板下部之间设有连座轴承21,炉体I底板上部固定设有轴套22,所述的拨叉19中部通过螺栓23固定在驱动转轴16顶部,拨叉19下部绕驱动转轴16固定设有与轴套22间隙配合的轴套护盖24。
[0028]所述的排灰装置包括排灰管道25、设置在排灰管道25两端的进灰口 26和出灰口27、设置在排灰管道25内的螺杆28和驱动螺杆28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的进灰口 26与出渣口 7匹配连通。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包括储料层、燃烧层和出灰层,燃烧层的炉体上设置有增氧口和出气口,出灰层的炉体底部设置有出渣口,所述的储料层上部匹配设有上料装置,所述出灰层下部设置有聚灰装置和螺旋搅拌排灰装置,所述的燃烧层底部设置有活动炉箅,所述的活动炉箅包括设置在炉体内部的多排炉箅单元,所述的单排炉箅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底部两端带有半圆形轴槽、中部带有连杆驱动耳的炉箅拼块,所有的单排炉箅单元的连杆驱动耳中均设置有连杆一,炉箅单元底部还设置有与连杆一垂直设置的连杆二,连杆一与连杆二铰接,在炉体内部相应位置并排设置有用于支撑炉箅拼块的短轴,所述的炉箅拼块两端搭设在短轴上,连杆二的一端穿过炉体的炉壁与设置在炉体外的驱动连杆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层的增氧口为3飞个,且均布设置在炉体四周,所述的增氧口通过增氧管道连通,所述的增氧管道连通有增氧风机,在所述的各个增氧口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灰装置包括设置在炉体底部中心处的驱动转轴、设置在驱动转轴下侧的驱动电机、减速器和设置在驱动转轴上部的拨叉,驱动电机与减速器之间通过传动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与驱动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的驱动转轴与炉体底板下部之间设有连座轴承,炉体底板上部固定设有轴套,所述的拨叉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在驱动转轴顶部,拨叉下部绕驱动转轴固定设有与轴套间隙配合的轴套护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灰装置包括排灰管道、设置在排灰管道两端的进灰口和出灰口、设置在排灰管道内的螺杆和驱动螺杆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的进灰口与出渣口匹配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连杆机构包括驱动杆,驱动杆的中部与连杆二端部铰接,驱动杆的底部与气化炉炉体底部的出气口的侧壁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燃气过滤网,防止灰尘和原料吸出。
【文档编号】C10J3/34GK204079916SQ201420398223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丁亚昭, 申建伟, 郝钇晓, 张伟宾, 魏满堂 申请人:郑州力为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