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值高透气性好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5527阅读:10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颗粒燃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值高透气性好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21世纪将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中国农村更具特殊意义,中国80%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仍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农村生活用能总量3.65亿吨标煤,其中秸秆和薪柴为2.07亿吨标煤,占56.7%。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技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和生产用能,是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了一种燃烧值高透气性好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烧值高透气性好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生物质聚酯18-24份、松木锯末10-30份、秸秆粉末20-30份、落叶松木屑40-50份、榆树木屑12-18份、玉米芯9-14份、煤粉10-20份、黄泥7-15份、柳树木屑6-14份、杨树木屑10-18份、添加剂6-9份、固硫剂5-10份、草炭30-45份、煤粉40-65份。

所述落叶松木屑中木质素含量为22-34%。

所述秸秆粉末由小麦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和水稻秸秆按重量比4:5:3:4混合后粉碎而成。

所述榆树木屑中木质素含量为24-28%。

所述制得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尺寸为直径6-10毫米,长度为的25-40毫米的圆柱型颗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得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含水率低,木质素含量高,与常规的用秸秆压缩成型的生物质燃料颗粒相比,本发明的生物质燃料燃烧值高,燃烧时间长,燃烧后并无有害气体、酸性气体的排放,同时加入煤粉和水,燃料的燃点大大降低,易点燃;加入黄泥支撑物,透气性得到提高,热能利用率得到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燃烧值高透气性好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生物质聚酯18份、松木锯末10份、秸秆粉末20份、落叶松木屑40份、榆树木屑12份、玉米芯9份、煤粉10份、黄泥7份、柳树木屑6份、杨树木屑10份、添加剂6份、固硫剂5份、草炭30份、煤粉40份。

所述落叶松木屑中木质素含量为22-34%。

所述秸秆粉末由小麦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和水稻秸秆按重量比4:5:3:4混合后粉碎而成。

所述榆树木屑中木质素含量为24-28%。

所述制得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尺寸为直径6-10毫米,长度为的25-40毫米的圆柱型颗粒。

实施例2一种燃烧值高透气性好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生物质聚酯24份、松木锯末30份、秸秆粉末30份、落叶松木屑50份、榆树木屑18份、玉米芯14份、煤粉20份、黄泥15份、柳树木屑14份、杨树木屑18份、添加剂9份、固硫剂10份、草炭45份、煤粉65份。

所述落叶松木屑中木质素含量为22-34%。

所述秸秆粉末由小麦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和水稻秸秆按重量比4:5:3:4混合后粉碎而成。

所述榆树木屑中木质素含量为24-28%。

所述制得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尺寸为直径6-10毫米,长度为的25-40毫米的圆柱型颗粒。

实施例3一种燃烧值高透气性好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生物质聚酯23份、松木锯末25份、秸秆粉末24份、落叶松木屑45份、榆树木屑16份、玉米芯12份、煤粉16份、黄泥12份、柳树木屑9份、杨树木屑14份、添加剂8份、固硫剂8份、草炭39份、煤粉54份。

所述落叶松木屑中木质素含量为22-34%。

所述秸秆粉末由小麦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和水稻秸秆按重量比4:5:3:4混合后粉碎而成。

所述榆树木屑中木质素含量为24-28%。

所述制得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尺寸为直径6-10毫米,长度为的25-40毫米的圆柱型颗粒。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所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