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的木屑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07624阅读:10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为一种清洁的木屑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清洁的木屑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4位。据专家预测,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下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燃料消耗的40%以上。由于生物质替代燃料具有无染污、可再生等显著特点,因此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显得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显得尤为重要。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GDP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能源需求25~30亿吨标煤,其中仅石油缺口达1.6~2.2亿吨。大量燃烧一次性能源,排放大量的SO2和CO2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加剧了地球温室效应。我国目前农业废弃物(秸秆、果壳、树枝、木屑等)年产量约为6亿吨,折合标煤3亿吨,其中53%作为燃料使用,约折合1.59亿吨标煤,如果这些原料都能固化成型有效开发利用,替代原煤,对于有效缓解能源紧张,治理有机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的木屑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清洁的木屑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物质:碳粉25-30份、白杨粉末33-46份,橡胶树粉40-56份,稻壳15-30份,玉米秸秆10-16份,稻草粉末20-23份,棉花11-17份,牛粪5-9份,甘蔗渣1-3份,桉树粉末5-9份,中药药渣10-15份的生物质原料混合均匀;

步骤二、对步骤一混合均匀的混合物料进行烘干,烘干至混合物料中水分质量含量<12%,得到混合料;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料通过压块机,将混合料压制成块状,并将所得压块风干装袋得到颗粒状生物质燃料;

步骤四、对步骤三的颗粒状生物质燃料进行浸润防水剂,并干燥。

进一步的,在所述烘干工序中,并同时去除混合物中的石头、铁钉和铁丝。减少燃烧时候的热损失,并且防止造粒时损坏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剂为石蜡。提高物质燃料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石蜡中含有2-5%的蜂蜡。提高生物质燃料的强度。

本发明的新型生物质洁净燃料以农业废弃物作为主要原料,具有原料来源充足、匹配合理,质轻,成本低,燃值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清洁的木屑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施例一:

步骤一、将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物质:碳粉25份、白杨粉末34份,橡胶树粉45份,稻壳30份,玉米秸秆10份,稻草粉末23份,棉花17份,牛粪6份,甘蔗渣2份,桉树粉末5份,中药药渣11份的生物质原料混合均匀;

步骤二、对步骤一混合均匀的混合物料进行烘干,烘干至混合物料中水分质量含量<12%,得到混合料;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料通过压块机,将混合料压制成块状,并将所得压块风干装袋得到颗粒状生物质燃料;

步骤四、对步骤三的颗粒状生物质燃料进行浸润防水剂,并干燥。

进一步的,在所述烘干工序中,并同时去除混合物中的石头、铁钉和铁丝。减少燃烧时候的热损失,并且防止造粒时损坏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剂为石蜡。提高物质燃料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石蜡中含有2%的蜂蜡。提高生物质燃料的强度。

本发明的新型生物质洁净燃料以农业废弃物作为主要原料,具有原料来源充足、匹配合理,质轻,成本低,燃值高。

实施例二:

步骤一、将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物质:碳粉28份、白杨粉末36份,橡胶树粉42份,稻壳18份,玉米秸秆13份,稻草粉末21份,棉花15份,牛粪7份,甘蔗渣2份,桉树粉末7份,中药药渣13份的生物质原料混合均匀;

步骤二、对步骤一混合均匀的混合物料进行烘干,烘干至混合物料中水分质量含量<12%,得到混合料;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料通过压块机,将混合料压制成块状,并将所得压块风干装袋得到颗粒状生物质燃料;

步骤四、对步骤三的颗粒状生物质燃料进行浸润防水剂,并干燥。

进一步的,在所述烘干工序中,并同时去除混合物中的石头、铁钉和铁丝。减少燃烧时候的热损失,并且防止造粒时损坏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剂为石蜡。提高物质燃料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石蜡中含有3%的蜂蜡。提高生物质燃料的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