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矿物油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5283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废矿物油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矿物油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废矿物油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外废矿物油处理厂家的产品有两个方向:一是轻质化,即催化裂化变成汽油、柴油;另一种是再生,即恢复其原来的使用状态。

由于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型高效、精密分离技术,它是材料科学与介质分离技术的交叉结合,具有高效分离、设备简单、节能、常温操作、无污染等特点;其常常被用于废矿物油的回收处理;能使废油一次性变成可再用油,可直接用于农机,还可适当调配,用于各类润滑系统。

现有的废矿物油处理步骤如下:(1)将废矿物油放入沉降池内进行沉降;真空脱水后进行过滤;(2)将过滤的废矿物油经过特殊的高强磁场管道,以增加废油的流动性及收集废油中的磨耗铁粉;(3)将经过过滤和特殊高强磁场的废矿物油压入高频振动膜处理而得到可以直接应用的矿物油。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废矿物油在沉降时,一般需要加入碱性液体,然后再进行搅拌;搅拌的过程中,碱性液与废矿物油混合不均匀,不能够快速进行分层,非常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废矿物油预处理系统,能够使得碱性液与废矿物油快速混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

废矿物油预处理系统,包括沉降槽和用于储存废矿物油的储油罐;储油罐包括进油管和出油管;出油管与沉降槽连通;沉降槽的下部设有排废管和上层排油管;排废管包括下层废渣管和中层液体管;进油管、出油管、上层排油管、中层液体管和下层废渣管均设有单向阀;沉降槽的内壁上还设有与出油管连通的螺旋管;螺旋管上设有在废矿物油的流动推动下可摆动的搅拌条;沉降槽的槽壁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水和通电时可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管;空腔的腔壁上设有进水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废矿物油从进油管进入到储油罐内;向加热管通电,加热管对沉降槽的空腔内的水进行加热;然后打开出油管,废矿物油进入螺旋管内,废矿物油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推动搅拌条摆动,废矿物油会逐渐进入沉降槽内,然后向沉降槽内加入碱性液,当沉降槽内的废矿物油逐渐搅拌均匀并沉淀后,关闭出油管,此时搅拌条会逐渐停止摆动,沉降槽内沉淀后的废矿物油会逐渐停止波动;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后,沉降槽内会分为三层,上层为油,中层为液体,下层为废渣;此时,打开下层废渣管的单向阀,沉降槽内的废渣从下层废渣管排出;当废渣排出完毕后,关闭下层废渣管,然后打开中层液体管,沉降槽内的液体会从中层液体管排出,待液体被排出后,关闭中层液体管;打开上层排油管,沉降槽内的油会从上层排油管进入到下一个处理系统。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废矿物油进入沉降槽时,会先流入螺旋管内,螺旋管位于沉降槽的内壁上,螺旋管会逐渐被水加热;进入沉降槽内的废矿物油会在流动的过程中被加热,当有一定温度的废矿物油进入沉降槽后,将碱性液加入沉降槽内,由于废矿物油还在不断的加入,流动的废矿物油会拨动搅拌条,搅拌条会对沉降槽内的废矿物油和碱性液进行拨动和搅拌;进而使得废矿物油快速的与碱性液混合沉淀,非常方便。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螺旋管包括内层管道和包裹在内层管道外的外层管道;出油管与内层管道连通;外层管道的内壁与内层管道的外壁之间留有用于碱性液流动的流道;内层管道的管壁上设有多个用于搅拌条的上端伸入的通孔,通孔的孔壁与搅拌条之间设有弹性层;外层管道的管壁上设有用于搅拌条伸出的伸出孔,伸出孔的直径大于搅拌条的宽度;外层管道上设有用于放入碱性液的碱性液口。

上述结构实现了逐渐的向沉降槽内加入碱性液,同时,还能够对流动的碱性液进行加热;

加热后的碱性液会从搅拌条与伸出孔之间的间隙流入到沉降槽内与废矿物油混合;进一步的实现了碱性液与废矿物油快速混合。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碱性液口位于外层管道靠近出油管的一端;且碱性液口上设有进液斗。上述结构主要是为了便于碱性液进入到外层管道内。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弹性层为橡胶层或可折叠的波纹片。

采用橡胶层或可折叠的波纹片设置在搅拌条和碱性液口之间,主要是为了废矿物油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搅拌条摆动。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外层管道的两端均与内层管道的外壁固定连接。保证了外层管道的两端是密封的,以免碱性液浪费。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外层管道远离出油管的一端设有出液口。使得外层管道内的碱性液在流动到外层管道的端部时,就能够从出液口流出,防止碱性液积累在外层管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废矿物油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沉降槽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沉降槽1、上层排油管11、中层液体管12、下层废渣管13、螺旋管14、内层管道141、弹性层1411、外层管道142、进液斗1421、流道143、搅拌条15、空腔16、加热管161、储油罐2、进油管21、出油管22。

如图1和图2所示,废矿物油预处理系统,包括沉降槽1和用于储存废矿物油的储油罐2;储油罐2的上端面连通有进油管21,储油罐2的下部连通有出油管22;出油管22与沉降槽1连通;沉降槽1的下部设有排废管和上层排油管11;排废管包括下层废渣管13和中层液体管12;进油管21、出油管22、上层排油管11、中层液体管12和下层废渣管13均设有单向阀;沉降槽1的内壁上还设有与出油管22连通的螺旋管14;螺旋管14上设有在废矿物油的流动推动下可摆动的搅拌条15;沉降槽1的槽壁内设有空腔16,空腔16内设有水和通电时可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管161;空腔16的腔壁上设有进水管。

螺旋管14包括内层管道141和包裹在内层管道141外的外层管道142,外层管道142的两端均朝着内层管道141的外壁弯折并与内层管道141的外壁固定连接。出油管22与内层管道141连通;外层管道142的内壁与内层管道141的外壁之间留有用于碱性液流动的流道143;内层管道141的管壁上设有多个用于搅拌条15的上端伸入的通孔,通孔的孔壁与搅拌条15之间设有弹性层1411;外层管道142的管壁上设有用于搅拌条15伸出的伸出孔,伸出孔的直径大于搅拌条15的宽度;外层管道142上设有用于放入碱性液的碱性液口。

碱性液口位于外层管道142靠近出油管22的一端;且碱性液口上设有进液斗1421。本方案中的弹性层1411为橡胶层、可折叠的波纹片或可折叠的弹簧片。

外层管道142远离出油管22的一端设有出液口。使得外层管道142内的碱性液在流动到外层管道142的端部时,就能够从出液口流出,防止碱性液积累在外层管道142中。

使用时,废矿物油从进油管21进入到储油罐2内;向加热管161通电,加热管161对沉降槽1的空腔16内的水进行加热;然后打开出油管22,废矿物油进入内层管道141内,废矿物油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推动搅拌条15摆动,最后废矿物油会从内层管道141内流出,进入到沉降槽1内;然后向进液斗1421内加入碱性液,碱性液进入外层管道142内被加热,加热后的碱性液会从搅拌条15与伸出孔之间的间隙流入到沉降槽1内与废矿物油混合。整个过程中,当沉降槽1内的废矿物油到达螺旋管道处时,由于后续的废矿物油还在不断进入内层管道141内,因此后续的废矿物油会推动搅拌条15摆动,进而对已经进入到沉降槽1内的废矿物油进行搅拌。

当沉降槽1内的废矿物油逐渐搅拌均匀并沉淀后,关闭出油管22,此时搅拌条15会逐渐停止摆动,沉降槽1内沉淀后的废矿物油会逐渐停止波动;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后,沉降槽1内会分为三层,上层为油,中层为液体,下层为废渣;此时,打开下层废渣管13的单向阀,沉降槽1内的废渣从下层废渣管13排出;当废渣排出完毕后,关闭下层废渣管13,然后打开中层液体管12,沉降槽1内的液体会从中层液体管12排出,待液体被排出后,关闭中层液体管12;打开上层排油管11,沉降槽1内的油会从上层排油管11进入到下一个处理系统。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