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油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28244发布日期:2021-01-26 18:14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针织机油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油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据资料显示,近些年中国针织行业出口已多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成为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第一大出口行业,针织服装出口贸易已经占到世界贸易的四分之一。在针织行业中无缝针织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较传统针织和缝制加工业减少近40%的成本。
[0003]
无缝针织的产品都是圆筒织物,通过大圆盘针织机加工生产。作为针织圆机重要的辅助介质-针织机油,主要用于大圆机的织针、沉降片、三角针、内外槽等部位的润滑。
[0004]
随着针织技术的逐渐提高,针织圆机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织针和针筒、织针与三角片等部件之间的摩擦很大,造成温升极快,所以针织机油应具备优良的抗磨性能、润滑性能和冷却性能,以防止断针和卡针;同时高速圆筒针织机在针织过程中,布匹难免沾上油迹,因此要求使用的针织机油要具有优异的乳化性能易于清洗,针织后的布匹经净洗后不污染织物,所以针织机油的清洗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此外针织机油有时使用周期较长,过程中可能会较长时间存放,还应具有一定的储存稳定性能能长期存放不分层,保证油品各项性能的稳定。
[0005]
但是现有技术中,针织机油往往单方面侧重于抗磨性能或清洗性能。导致针织机油稳定性波动较大,有时产品会出现分层及沉淀,实际使用稳定性较差。现有技术存在针织机油组合物不同时具有优异抗磨性能、优异乳化性能和储存稳定性能的问题。
[0006]
例如专利《高抗磨易清洗型针织机油组合物》cn101235336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圆盘针织机、织袜机和内衣机等设备润滑的针织机油,该针织机油组合物基础油重量百分含量为:70~95%,活性剂1~10%,乳化剂1~10%,清洗剂1~10%。通过活性剂、乳化剂、清洗剂与基础油的复配单方面侧重于获得良好的清洗性,配方中未添加极压抗磨剂,磨斑直径为0.43-0.62mm只兼顾一定的抗磨性,同时未对其储存稳定性能进行评价。
[0007]
专利《针织乳化油》cn1995302a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织、编织加工过程作为润滑、抗静电、防锈和冷却的液态组合物,包括85~92%的由多种粘度基础油复配而成的矿物型基础油和8~15%的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乳化剂、防锈剂、减磨剂、抗氧剂、金属减活剂和蒸馏水,并未对其磨斑进行评价,同时也未提及针织机油稳定性能。
[0008]
另外cn104263478a《易清洗防锈型针织机油组合物及其用途》、cn104342254a《高抗磨型针织机油组合物及其用途》等专利文献都未就针织机油的稳定性能加以介绍,单方面只是考虑了针织机油的抗磨性能、清洗性能或抗氧化性能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使用稳定性能并未关注。
[0009]
因此发明一种在保证优异抗磨性能和清洗性能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储存稳定性能的针织机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0010]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存在针织机油组合物不同时具有高抗磨性、易清洗性和优异储存稳定性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针织机油组合物。该针织机油组合物具有抗磨性、清洗性好的特点能够为针织设备提供良好的润滑、冷却等作用,保证针织加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使用稳定性波动较小,不同环境长期存放能够不分层无沉淀。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所对应的针织机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与解决问题之一相对应的针织机油的用途。
[0011]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针织机油组合物,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0012]
a)0.1~3份极压抗磨剂;
[0013]
b)1~4份表面活性剂;
[0014]
c)93~99份基础油。
[0015]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极压抗磨剂选自硫化烯烃、硫化脂肪酸酯、磷酸三甲酚酯、磷酸酯、氯化石蜡或氯化脂肪酸中的至少二种。
[0016]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脂肪酸失水山梨醇酯、脂肪酸乙二醇酯、山梨醇单油酸酯或烷氧基化脂肪醇中的至少二种。
[0017]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基础油选自深度精制矿物油、植物油或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种。
[0018]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极压抗磨剂选自氯化石蜡、硫化烯烃或磷酸酯中的至少二种。
[0019]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酸失水山梨醇酯、山梨醇单油酸酯或烷氧基化脂肪醇中的至少二种。
[0020]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深度精制矿物油为
ⅱ-
2或
ⅱ-
6中的至少一种。
[0021]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合成油选自pao 6或pao 4中的至少一种;植物油选自大豆油或菜籽油中的至少一种。
[002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23]
一种前述的针织机油组合物,包括以下步骤:
[0024]
a)将基础油投入调和釜,搅拌,升温至50~60℃并维持;
[0025]
b)再加入极压抗磨剂,搅拌均匀;
[0026]
c)最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并停止加热,逐步降温至室温,停止搅拌,即得所述组合物。
[002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三,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28]
一种权前述的针织机油组合物在高速圆筒针织机设备的润滑中的应用。
[0029]
本发明通过采用含磷、含硫、含氯极压剂的复配,在保证配方体系中极压剂添加量很少的提前下又保证了较高的极压润滑性能。另外通过酯类、醇类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获得较好的乳化效果,保证了针织机油的清洗性能。同时,通过引入具有很好抗氧化性能的精制矿物油,配方中无需再添加抗氧剂来保证油品抗氧化性能的技术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0030]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实施例1~6】
[0032]
将基础油投入调和釜,搅拌,升温至50~60℃并维持在这个温度;加入极压抗磨剂,搅拌均匀;最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并停止加热,逐步降温至室温,停止搅拌,即得所述组合物。组合物中各组份的种类及用量,具体见表1。
[0033]
表1实施例1~实施6的各组分组成及其重量份数
[0034]
[0035]
【比较例1】
[0036]
按照文献cn101235336a【实施例1】制备组合物。其组成为:70%的5cst;17%的聚异丁烯;3%的rl-3;1%的辛酸;3%的油酸;0.5%的koh;1%的aeo-7;3%的aeo-3;1%的tween20;0.5%的t501。
[0037]
【比较例2】
[0038]
按照文献cn104263478a【实施例1】制备组合物。其组成为:3%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8%的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5%的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0.3%的硫代磷酸苯酯;0.3%的vanlubc bhc酚;0.06%的水;92.04%的加氢基础油。
[0039]
【比较例3】
[0040]
按照文献cn104342254a【实施例2】制备组合物。其组成为:0.5%的异十三醇磷酸酯;2%的脂肪酸聚氧乙烯酯;0.05%的2-(2
’-
羟基-5
’-
甲基苯基)苯并三0.5%的vanlube bhc;96.5%的加氢基础油。
[0041]
按照相关标准分别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的针织机油进行清洗性能、抗磨性能和稳定性等关键性能测试,测试方法为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6的试验结果见表2。比较例1至比较例3的试验结果见表3。
[0042]
其中,针织机油的清洗性评价方法(自建)参照专利cn104263478a采用称重法进行,即在经清洗、烘干处理的纯棉织物上滴加油样,称重后室温悬挂放置一定时间,按规定的程序洗涤、烘干、称重,计算织物上油滴的可清洗率,试验重复3次,计算平均值,评价油品的可清洗性能。
[0043]
针织机油的储存稳定性能的测试方法(自建)具体如下:
[0044]
1)将100ml待测的针织机油倒入100ml的高透玻璃具塞量筒中。
[0045]
2)将所述量筒加盖密封好并置于50℃
±
2℃烘箱自然静置60天。
[0046]
3)定期观察量筒有无沉淀产生及时间,到期后取出量筒,在不震荡不摇晃的环境下观察量筒内针织机油透光率及分层沉淀程度。
[0047]
4)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及沉淀分层程度进行稳定性能判定:
[0048]

合格:油品均匀透亮无分层、浑浊现象,与储存前相比没有变化
[0049]

不合格ⅰ级:有少量分层出现,分层的体积≤装填式样体积2%
[0050]

不合格ⅱ级:有较大量分层出现,装填式样体积2%<分层的体积≤装填式样体积30%
[0051]

不合格ⅲ级:有严重明显分层,分层体积>装填式样体积30%
[0052]
通过热储存法模拟针织机油的长期储存过程,在50℃
±
2℃的加速条件下储存60天,大致相当于自然环境下贮存1年到2年。通过加热条件分子间运动更加剧烈,增大了分散体系的碰撞动能,更容易碰撞絮凝和产生沉淀,据此来考察油品配方体系稳定性的优劣。
[0053]
当油品稳定性能较好时,较长时间内针织机油无絮凝、分层、沉淀等现象,油品透亮均匀,量筒透光率较好;当油品铝粉沉降性能较差时,针织机油由于体系不稳定会在高温极限条件下出现絮凝浑浊、分层、沉淀等现象。
[0054]
表2实施例1~实施例6的试验结果
[0055][0056]
表3比较例1~比较例3的试验结果
[0057]
[0058][0059]
由表2与表3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针织机油组合物与同类针织机油相比,较好地平衡了油品的清洗性能、抗磨性能和储存稳定性能,在具有优异抗磨性能的同时,兼顾了油品的储存稳定性能。抗磨性能、清洗性能等指标与同类油品相当,且稳定性能明显优于同类油品,取得了较好地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