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焦加压处理装置、系统及半焦加压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83857发布日期:2022-06-29 14:1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半焦加压处理装置、系统及半焦加压处理方法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半焦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焦加压处理装置、系统及半焦加压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粉煤热解或部分气化后的半焦具有高碳含量、高热值的特点,可用于气化制合成气,因此将半焦制成水焦浆用于水煤浆气化,是半焦大规模使用的理想途径。
3.半焦制备水焦浆的过程中,水和添加剂作用于半焦颗粒表面,从而增加流动性,并降低浆液粘度。但是半焦具有孔隙丰富(孔隙率≥80%)、堆密度小(120~300kg/m3)的特点,导致过多的水和添加剂进入半焦孔隙内,增加了水和添加剂的用量。
4.因此,虽然粉状半焦粒度已足够细,但在现有工艺中,仍需通过研磨来破坏半焦部分孔隙结构,提高半焦堆密度。半焦研磨需要包括给料机、磨机、选粉机、旋风除尘分离器、布袋除尘器、引风机、冷却器等一系列设备组成的磨机系统,使得半焦研磨存在工艺流程长、设备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半焦加压处理装置、系统及半焦加压处理方法。
6.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半焦加压处理装置,包括加压外壳、移动件及驱动件;所述加压外壳具有可供半焦进入的进料口、可供加压后的半焦排出的排料口以及排气口;
7.所述移动件设于所述加压外壳内,且所述移动件可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沿所述加压外壳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移动件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可使进入所述加压外壳内的所述半焦中混合的气体经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移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对所述半焦进行加压;所述移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可使加压后的所述半焦经所述排料口排出。
8.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沿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位置距离所述初始位置的距离为d1,d1≤d(1-ψ);所述第二位置距离所述初始位置的距离为d2,d2=(ρ2-ρ1ψ)d/ρ2;所述第三位置距离所述初始位置的距离为d3,d3=d-r;
9.其中,d为所述初始位置距离所述加压外壳的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侧的距离;r为所述排料口在所述加压外壳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ρ1为所述半焦的密度;ρ2为加压后的所述半焦的密度;ψ为填充系数。
10.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半焦加压处理装置包括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存储半焦的半焦仓、插板阀以及进料管;
11.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半焦仓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
所述插板阀设于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半焦仓之间,以控制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半焦仓连通或封闭。
12.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加压外壳的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料位开关,所述料位开关用于在经所述进料口进入至所述加压外壳内的所述半焦达到预设填充量时触发所述插板阀,以使得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半焦仓封闭。
13.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在所述加压外壳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料位开关位于所述加压外壳的宽度中心。
14.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在所述加压外壳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料位开关距离所述加压外壳的顶部的距离为h,h≤d*tanα;d为所述初始位置距离所述加压外壳的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侧的距离;α为半焦安息角;
15.其中,h=d*tanα时,所述半焦达到所述预设填充量。
16.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旋转阀,所述旋转阀设于所述进料管内。
17.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半焦加压处理装置还包括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以及排气阀,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排气阀设于所述排气管内;且所述移动件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排气阀开启;所述移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及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排气阀关闭。
18.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排气管的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一端以对所述气体进行过滤排出;且所述移动件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排气阀和所述过滤器均打开,并向所述加压外壳内送气,以使得所述移动件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19.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半焦加压处理装置还包括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与所述排料口连通的出料管以及设于所述出料管内的出料阀;且所述移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出料阀开启;所述移动件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及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出料阀关闭。
20.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半焦加压处理装置还包括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出料管连通,所述称重装置的另一端与半焦制浆装置连通。
21.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半焦加压处理系统,包括半焦加压处理装置以及与所述半焦加压处理装置连通的半焦制浆装置。
22.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利用半焦加压处理装置进行半焦加压的半焦加压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3.向加压外壳内送入半焦;
24.通过驱动件驱动移动件沿所述加压外壳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间切换;
25.其中,所述移动件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进入所述加压外壳内的所述半焦中混合的气体经所述加压外壳的排气口排出;
26.所述移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对所述半焦进行加压;
27.所述移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以使加压后的所述半焦经所
述加压外壳的排料口排出。
2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9.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半焦加压处理装置以及半焦加压处理方法,该半焦加压处理装置包括加压外壳、移动件及驱动件,移动件可在驱动件的驱动下沿加压外壳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当驱动件驱动移动件由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可使得半焦中混合的部分气体排出,使加压过程中压力更多的作用在半焦上,提升加压效果;然后,驱动件驱动移动件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对半焦进行加压,使得半焦内部大量孔隙被破坏,半焦的密度增加。最后,加压后的半焦再进入到半焦制浆装置内进行制备水焦浆时,由于半焦的孔隙降低,可以减少进入半焦孔孔隙内的水和添加剂,提高制浆浓度,从而省去流程长、成本高的半焦磨机系统。
附图说明
3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半焦加压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图1在a-a的示意图;
34.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半焦加压处理装置的移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35.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半焦加压处理装置的移动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36.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半焦加压处理装置的移动件位于第三位置的示意图;
37.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半焦加压处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38.其中,110、加压外壳;120、移动件;130、驱动件;1301、电机;1302、驱动杆;140、进料口;150、排气口;160、排料口;200、半焦制浆装置;300、进料装置;310、半焦仓;320、插板阀;330、进料管;340、旋转阀;400、料位开关;500、排气装置;510、排气管;520、排气阀;530、过滤器;600、出料装置;610、出料管;620、出料阀;700、称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1.实施例一
42.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焦加压处理装置,包括加压外壳110、移动件120及驱动件130。加压外壳110具体可以为方形加压外壳110或者筒形加压外壳110。移动件120具体可以为移动板,移动板设于加压外壳110内后可以在驱动件130的驱动下沿
着加压外壳110的长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x方向)移动以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以对加压外壳110内进行加压或者减压。
43.示例性的,驱动件130具体可以包括电机1301以及驱动杆1302,电机1301可以设置在加压外壳110的外侧,驱动杆1302的一端与电机1301连接,另一端穿过加压外壳110上的穿孔后与移动件120的靠近电机1301的一侧连接,以带动移动件120沿加压外壳110的长度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参照图1所示的图纸方向,电机1301位于加压外壳110的右侧,驱动杆1302的左端与移动件120的右侧面连接,驱动杆1302的右端与电机1301连接。
44.具体实现时,参照图1所示,加压外壳110的顶部可以设置有可供半焦进入的进料口140,使得当需要对半焦进行加压时可以通过该进料口140向加压外壳110内输送半焦,当输送的半焦达到一定量时,此时可以通过驱动件130驱动移动件120移动以对半焦进行排气、加压以及排料。
45.具体实现时,加压外壳110上还具有可供半焦中的混合气体排出的排气口150以及可供加压后的半焦排出的排料口160。
46.具体实现时,参照图1和图3所示,当移动件12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使得进入加压外壳110内的半焦中混合的气体经排气口150排出。初始位置可以参照图1中移动件120所示的位置,通常移动件120在初始位置即为向加压外壳110内添加半焦的时刻。也就是说,当经进料口140输送至加压外壳110的半焦达到一定量时,此时停止经进料口140向加压外壳110内输送半焦。与此同时,驱动件130开始驱动移动件120由初始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动,在此过程中,半焦中混合的气体可以经加压外壳110上的排气口150排出,避免后续对半焦加压时对气体做功导致的能量损耗和浪费。
47.参照图3和图4所示,当移动件120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对半焦进行加压。也就是说,当对半焦中的气体进行排出后,此时驱动件130继续驱动移动件12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移动件120的移动使得半焦在加压外壳110内所处的空间的压力增大实现对半焦的加压,通过对半焦的加压使得半焦的孔隙减小,从而增大半焦的密度,以避免后续制备水焦浆时由于孔隙较大、密度较小导致水和添加剂进入到孔隙内造成水和添加剂用量过多的问题。
48.参照图4和图5所示,当移动件120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时,以使加压后的半焦经排料口160排至半焦制浆装置200内。也就是说,当对半焦进行加压后,此时驱动件130继续驱动移动件120由第二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移动件120的移动使得加压后的半焦朝向排料口160移动并经排料口160最终排出至半焦制浆装置200内进行水焦浆的制备。
49.参照图1所示,排气口150和进料口140可以均设于加压外壳110的顶部,且可以分设在加压外壳110的左右两端,排料口160位于加压外壳110的底部且可以位于排气口150的正下方。需要说明的是,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沿着进料口140至排气口150的方向依次设置,使得移动件120由第二位置朝向第三位置移动时,可以将半焦在压力的作用下推压至排料口160处并排出。
50.综上,本实施例的半焦加压处理装置通过设置移动件120可在驱动件130的驱动下沿加压外壳110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当驱动件130驱动移动件12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可使得半焦中混合的部分气体
排出,使加压过程中压力更多的作用在半焦上,提升加压效果;然后,驱动件130驱动移动件12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对半焦进行加压,使得半焦内部大量孔隙被破坏,半焦的密度增加。最后,加压后的半焦再进入到半焦制浆装置200内进行制备水焦浆时,由于半焦的孔隙降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多的水和添加剂进入到半焦孔隙内部导致水和添加剂过量的问题,提高制浆浓度,从而可以省去采用磨机系统进行半焦研磨导致的流程长、成本高等问题。
51.具体实现时,沿加压外壳110的长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x方向)上,第一位置距离初始位置的距离为d1,d1≤d(1-ψ);第二位置距离初始位置的距离为d2,d2=(ρ2-ρ1ψ)d/ρ2;第三位置距离初始位置的距离为d3,d3=d-r;其中,d为初始位置距离加压外壳110的远离驱动件130的一侧的距离;r为排料口160在加压外壳110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ρ1为半焦的密度;ρ2为加压后的半焦的密度;ψ为填充系数。
52.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所示,设置加压外壳110沿x方向的长度为d,加压外壳110宽度和高度方向的截面积为s,加压外壳110的体积为v=ds。半焦进入加压外壳110内时,由于半焦堆积状态和携带气体的原因,不会完全填满加压外壳110,而是存在一定的填充系数ψ(普西),填充系数可通过实验测得。因此,实际进入加压外壳110的半焦体积为v=dsψ。
53.具体实现时,参照图1所示,半焦加压处理装置包括进料装置300,进料装置300包括存储半焦的半焦仓310、插板阀320以及进料管330。
54.其中,进料管330的一端与半焦仓310连通,进料管330的另一端与进料口140连通;插板阀320设于进料管330和半焦仓310之间以控制进料管330和半焦仓310连通或封闭。
55.也就是说,半焦具体可以存放在半焦仓310内,半焦仓310具体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漏斗形,且半焦仓310的底部筒盖进料管330与加压外壳110的进料口140连通,从而可以通过进料管330将半焦仓310内的半焦经进料口140输送至加压外壳110内。
56.具体实现时,可以在半焦仓310和进料管330之间设置插板阀320,插板阀320具体可以相当于开关阀的作用,即需要向加压外壳110内输送半焦时,可以打开插板阀320,此时半焦仓310内的半焦可以经进料管330输送到加压外壳110内;当不需要向加压外壳110内输送半焦时,可以关闭插板阀320,此时半焦仓310和进料管330不连通,半焦仓310内的半焦无法进入至加压外壳110内。
57.具体实现时,加压外壳110的远离驱动件130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料位开关400,料位开关400用于在经进料口140进入至加压外壳110内的半焦达到预设填充量时触发插板阀320以使得进料管330与半焦仓310封闭。即,当移动件120位于初始位置需要向加压外壳110内输送半焦时,对于插板阀320的打开和关闭可以通过料位开关400来控制,料位开关400具体根据从半焦仓310进入至加压外壳110内的半焦的量进行控制。通常,当进入至加压外壳110内的半焦达到最高时,即半焦装满加压外壳110时,此时料位开关400触发插板阀320关闭,此时不再向加压外壳110内输送半焦;而当进入至加压外壳110内的半焦未达到最高时,即半焦未装满加压外壳110时,此时料位开关400则不触发插板阀320关闭。
58.另外,因为料位开关400远离进料口140,不能直接反映进料口140的料位,所以可以通过计算料位开关400在加压外壳110上的位置来确定半焦是否达到最高时。为了使得计算测量更为精确,参照图2所示,在加压外壳110的宽度方向(参照图2所示的y方向)上,料位开关400位于加压外壳110的宽度中心。
59.在加压外壳110的高度方向上(参照图2所示的z方向),料位开关400距离加压外壳110的顶部的距离为h,料位开关400距离加压外壳110的顶部距离为h,h≤d*tanα;d为初始位置距离加压外壳110的远离驱动件130的一侧的距离;α为半焦安息角;其中,h=d*tanα时,则可以判断半焦达到预设填充量,即达到最高,即半焦装满加压外壳110。
60.具体实现时,参照图1所示,进料装置300还包括旋转阀340,旋转阀340设于进料管330内,旋转阀340则用于辅助半焦出料。
61.具体实现时,参照图1所示,半焦加压处理装置还包括排气装置500,排气装置500包括排气管510以及排气阀520,排气管510与排气口150连通,排气阀520设于排气管510内;且结合图1和图3所示,当移动件12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排气阀520开启,此时通过打开排气阀520将半焦中混合的气体经排气口150排出,当移动件120到的第一位置处时,意味着加压外壳110内的气体大部分通过排气阀520以及排出,通过排出气体,可以减少半焦加压过程中对气体做的无用功。参照图4和图5所示,而当移动件120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以及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的过程中,排气阀520关闭。
62.具体实现时,参照图1所示,排气装置500还包括过滤器530,过滤器530设于排气管510的远离排气口150的一端以对气体进行过滤排出;且移动件120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排气阀520和过滤器530均打开,并向加压外壳110内送气,以使得移动件120复位至初始位置。也就是说,当移动件120到达第三位置时,意味着加压后的半焦已经经排料口160排出,即半焦出料过程结束,排气阀520打开,过滤器530反吹开启,移动件120开始向回移动。当移动件120回到初始位置时,过滤器530反吹停止,一个循环结束,加压外壳110准备再次半焦进料。
63.具体实现时,参照图1所示,半焦加压处理装置还包括出料装置600,出料装置600包括与排料口160连通的出料管610以及设于出料管610内的出料阀620。
64.具体的,参照图4和图5所示,移动件120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时,出料阀620开启,此时加压后的半焦经排料口160排出;而当移动件120到达第三位置时,此时意味着加压后的半焦已经经排料口160排出,即半焦出料过程结束,出料阀620关闭,排气阀520打开,过滤器530反吹开启,移动件120开始向回移动。当移动件120回到初始位置时,过滤器530反吹停止,出料阀620关闭,一个循环结束,加压外壳110准备再次半焦进料。
65.此外,参照图3和图4所示,移动件12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及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此时出料阀620关闭。
66.具体实现时,参照图1所示,半焦加压处理装置还包括称重装置700,称重装置700的一端与出料管610连通,称重装置700的另一端与半焦制浆装置200连通。示例性的,称重装置700可以为常用的称重螺旋输送机。
67.此外,现有技术中,研磨后的半焦需要计量称重,用来控制制浆时半焦、水、添加剂的比例,以此调配水焦浆的浓度。目前最常用的粉料称重计量设备是封闭式的称重螺旋输送机,它依靠粉料在螺旋内的重量和输送速度计算输送量。由于磨机系统是一个气固循环系统,且半焦本身堆密度低,因此半焦进入螺旋输送机后,螺旋内半焦填充率很低,有时甚至接近于漂浮状态,这导致了螺旋的称重传感器无法准确反应螺旋的重量变化,从而导致半焦输送量不能被准确计量。
68.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加压压缩后的半焦的密度增加,且加压前进行排气使得加压后的半焦无大量流动气体夹带,因此半焦经过称重螺旋输送机称重时,可以获得更高的计
量精度。
69.实施例二
70.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半焦加压处理系统,通过上述的半焦加压处理装置以及与半焦加压处理装置连通的半焦制浆装置。
71.本实施例中的半焦加压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半焦加压处理装置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72.实施例三
73.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半焦加压处理方法,通过上述的半焦加压处理装置的部分或者全部执行。
74.本实施例中的半焦加压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半焦加压处理装置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75.具体的,该半焦加压处理方法的具体过程包括:
76.s101:向加压外壳内送入半焦;
77.s102:通过驱动件驱动移动件沿加压外壳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间切换;
78.其中,移动件由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进入加压外壳内的半焦中混合的气体经加压外壳的排气口排出;
79.移动件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对半焦进行加压;
80.移动件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时,以使加压后的半焦经加压外壳的排料口排出。
81.在步骤s102中,参照图1和图3所示,当移动件12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使得进入加压外壳110内的半焦中混合的气体经排气口150排出。初始位置可以参照图1中移动件120所示的位置,通常移动件120在初始位置即为向加压外壳110内添加半焦的时刻。也就是说,当经进料口140输送至加压外壳110的半焦达到一定量时,此时停止经进料口140向加压外壳110内输送半焦。与此同时,驱动件130开始驱动移动件120由初始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动,在此过程中,半焦中混合的气体可以经加压外壳110上的排气口150排出,避免后续对半焦加压时对气体做功导致的能量损耗和浪费。
82.参照图3和图4所示,当移动件120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对半焦进行加压。也就是说,当对半焦中的气体进行排出后,此时驱动件130继续驱动移动件12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移动件120的移动使得半焦在加压外壳110内所处的空间的压力增大实现对半焦的加压,通过对半焦的加压使得半焦的孔隙减小,从而增大半焦的密度,以避免后续制备水焦浆时由于孔隙较大、密度较小导致水和添加剂进入到孔隙内造成水和添加剂用量过多的问题。
83.参照图4和图5所示,当移动件120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时,以使加压后的半焦经排料口160排至半焦制浆装置200内。也就是说,当对半焦进行加压后,此时驱动件130继续驱动移动件120由第二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移动件120的移动使得加压后的半焦朝向排料口160移动并经排料口160最终排出至半焦制浆装置200内进行水焦
浆的制备。
84.综上,本实施例的半焦加压处理方法,通过驱动件130驱动移动件120沿加压外壳110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当驱动件130驱动移动件12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可使得半焦中混合的部分气体排出,使加压过程中压力更多的作用在半焦上,提升加压效果;然后,驱动件130驱动移动件12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对半焦进行加压,使得半焦内部大量孔隙被破坏,半焦的密度增加。最后,加压后的半焦再进入到半焦制浆装置200内进行制备水焦浆时,由于半焦的孔隙降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多的水和添加剂进入到半焦孔隙内部导致水和添加剂过量的问题,提高制浆浓度,从而可以省去采用磨机系统进行半焦研磨导致的流程长、成本高等问题。
8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6.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