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的炼油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35395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的炼油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的炼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000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也随之迅速增加,生活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越加明显。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使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生活垃圾和污水防治工作已取得长足发展,然而,在我国城市垃圾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能力与水平发展相对滞后,也就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非常薄弱,因此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的适用性成为解决生活垃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生活垃圾技术选择的处理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难题。
[0004]生活垃圾对环境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因此需要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现有的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为焚烧法,即将生活垃圾焚烧掉。但是焚烧时产生的废气会造成空气污染,且废气中大量的热量会浪费掉。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的炼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的炼油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侧设有内筒,内筒两端密封;炉体右侧安装有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上方安装有卸料器;炉体底部设有三个不凝气烧嘴,位于中间的不凝气烧嘴处安装有天然气燃烧机;炉体顶端中部设有余热换热器,余热换热器右侧设有助燃鼓风机,助燃鼓风机与余热换热器连通,余热换热器通过管道与位于炉体底部左右两侧的两个不凝气烧嘴连通;炉体尾部设有尾渣冷凝器,尾渣冷凝器左侧通过水管与冷却水池连接,尾渣冷凝器右侧通过水管与潜水栗连接,潜水栗安装于冷却水池底部,冷却水池位于炉体左侧上方;冷却水池上方设有冷凝器,冷凝器通过水管与冷却水池连通,冷凝器右端上方设有水龙头,所述水龙头通过水管与潜水栗连接;冷凝器通过管道与油水分离器连接,油水分离器底部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冷却水池上方;油水分离器下方设有贮油罐,油水分离器通过管道与贮油罐连接,贮油罐左侧下端设有出油口;贮油罐上方设有抽油机,抽油机的底端位于贮油罐内部下端;贮油罐顶部右端通过管道与防回火器连接,防回火器通过管道与不凝气烧嘴连接。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炉体右侧下端设有周期连续式回转干馏机组,周期连续式回转干馏机组驱动连接炉体。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把垃圾中的焦油成功转化为轻油和重油,进而重新利用,变废为宝。炉体内筒旋转过程中两头密封,中心加入焦油,不影响旋转,可以持续工作。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_卸料器,2-螺旋输送机,3-周期连续式回转干馏机组,4-天然气燃烧机,5-不凝气烧嘴,6-炉体,7-尾渣冷凝器,8-冷却水池,9-冷凝器,10-油水分离器,11-贮油罐,12-抽油机,13-防回火器,14-尾气引风机,15-助燃鼓风机,16-余热换热器,17-潜水栗。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请参阅图1,一种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的炼油装置,包括炉体6,所述炉体6内侧设有内筒,内筒两端密封,中心加入焦油,不影响旋转;炉体6右侧安装有螺旋输送机2,螺旋输送机2上方安装有卸料器I,卸料器I将垃圾卸入螺旋输送机2内,螺旋输送机2将垃圾推进到炉体6中;炉体6底部设有三个不凝气烧嘴5,位于中间的不凝气烧嘴5处安装有天然气燃烧机4,通过天然气燃烧对炉体6内的垃圾进行焚烧;炉体6顶端中部设有余热换热器16,余热换热器16右侧设有助燃鼓风机15,助燃鼓风机15与余热换热器16连通,助燃鼓风机15能够提高天然气的燃烧效率,能够提高炉体6内的温度;余热换热器16通过管道与位于炉体6底部左右两侧的两个不凝气烧嘴5连通;炉体6尾部设有尾渣冷凝器7,尾渣冷凝器7能够将焚烧后产生的尾渣进行冷却降温;尾渣冷凝器7左侧通过水管与冷却水池8连接,尾渣冷凝器7右侧通过水管与潜水栗17连接,潜水栗17安装于冷却水池8底部,冷却水池位于炉体6左侧上方;冷却水池8上方设有冷凝器9,冷凝器9通过水管与冷却水池8连通,冷凝器9右端上方设有水龙头,所述水龙头通过水管与潜水栗17连接;冷凝器9通过管道与油水分离器10连接,油水分离器10底部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冷却水池8上方;油水分离器10下方设有贮油罐11,油水分离器10通过管道与贮油罐11连接,贮油罐11左侧下端设有出油口;产生的焦油经冷凝器9冷凝后进入油水分离器10,经油水分离器10处理后,水和油分离,产生的油进入贮油罐11内,水排进冷却水池8内;IC油罐11上方设有抽油机12,抽油机12的底端位于贮油罐11内部下端;贮油罐11顶部右端通过管道与防回火器13连接,防回火器13通过管道与不凝气烧嘴5连接;可以通过抽油机12抽取贮油罐11中的油使用;贮油罐12中的油气通过防回火器13进入不凝气烧嘴5。
[0014]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炉体6右侧下端设有周期连续式回转干馏机组3,周期连续式回转干馏机组3驱动连接炉体6。
[0015]焦油通过泥浆栗抽入连续式回转干馏机炉体内胆,炉体6内的温度处于100—3000C段时,焦油中水分以蒸气形式排出。炉体6内的温度处于300—500 °C段时,炉体6的内滚筒旋转,使焦油受热均匀。在此阶段,轻重油均以气体排出,经过冷凝器9变成液体,经过油水分离器10分离后,排入贮油罐11。不能液化的气体,返入防回火器11,再次进入炉体6内燃烧产生热能。本实用新型能够把垃圾中的焦油成功转化为轻油和重油,变废为宝。
[001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的炼油装置,包括炉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6)内侧设有内筒,内筒两端密封;所述炉体(6)右侧安装有螺旋输送机(2),螺旋输送机(2)上方安装有卸料器(I);炉体(6)底部设有三个不凝气烧嘴(5),位于中间的不凝气烧嘴(5)处安装有天然气燃烧机(4);炉体(6)顶端中部设有余热换热器(16),余热换热器(16)右侧设有助燃鼓风机(15),助燃鼓风机(15)与余热换热器(16)连通,余热换热器(16)通过管道与位于炉体(6)底部左右两侧的两个不凝气烧嘴(5)连通;炉体(6)尾部设有尾渣冷凝器(7),尾渣冷凝器(7)左侧通过水管与冷却水池(8)连接,尾渣冷凝器(7)右侧通过水管与潜水栗(17)连接,潜水栗(17)安装于冷却水池(8)底部,冷却水池位于炉体(6)左侧上方;冷却水池(8)上方设有冷凝器(9),冷凝器(9)通过水管与冷却水池(8)连通,冷凝器(9)右端上方设有水龙头,所述水龙头通过水管与潜水栗(17)连接;冷凝器(9)通过管道与油水分离器(1 )连接,油水分离器(1 )底部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冷却水池(8 )上方;油水分离器(10)下方设有贮油罐(11),油水分离器(10)通过管道与贮油罐(11)连接,贮油罐(11)左侧下端设有出油口 ;贮油罐(11)上方设有抽油机(12),抽油机(12)的底端位于贮油罐(11)内部下端;贮油罐(11)顶部右端通过管道与防回火器(13)连接,防回火器(13)通过管道与不凝气烧嘴(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的炼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6)右侧下端设有周期连续式回转干馏机组(3),周期连续式回转干馏机组(3)驱动连接炉体(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的炼油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侧设有内筒,内筒两端密封;炉体右侧安装有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上方安装有卸料器;炉体底部设有三个不凝气烧嘴;炉体尾部设有尾渣冷凝器,尾渣冷凝器与冷却水池和潜水泵连接;冷却水池上方设有冷凝器,冷凝器通过管道与油水分离器连接,油水分离器下方设有贮油罐,贮油罐上方设有抽油机;贮油罐通过管道与防回火器连接,防回火器通过管道与不凝气烧嘴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把垃圾中的焦油成功转化为轻油和重油,进而重新利用,变废为宝。炉体内筒旋转过程中两头密封,中心加入焦油,不影响旋转,可以持续工作。
【IPC分类】C10G1/00
【公开号】CN205347337
【申请号】CN201620079475
【发明人】徐立萧
【申请人】徐立萧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