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215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温差作为动力来源来推动活塞,并在活塞外壁设沟槽来带动飞轮旋转的发动机。
但是,上述公知活塞往复式发动机,该曲轴连杆在转动时具有一定的偏心负荷,以至于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的情况,而必须在连杆加平衡块,来减轻振动,但如此会使整体发动机结构变得复杂且体积和重量也变大。
所以,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活塞往复式发动机,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而待加以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是以温差原理驱动汽缸内的气体热胀冷缩,来推动活塞前后往复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中,包括一缸体;一设有沟槽的活塞组,设于缸体内部;一供缸体内部气体流通的回热器;一主轴,贯穿于活塞组;及一飞轮,配合于活塞组的沟槽上;由此,缸体内部的活塞做前后往复运动时,可将飞轮转成一旋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中所述的缸体由一接受外界热源输入的前套筒、一容置飞轮的后套筒及一设于前套筒与后套筒之间的散热件所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中所述的散热件由第一散热件与第二散热件所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中所述的后套筒内设有导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中所述的活塞组由一第一配气活塞、一动力活塞及一第二配气活塞依序组合于主轴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中所述的沟槽分别设于动力活塞与第二配气活塞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配气活塞与第二配气活塞之间设有使第一配气活塞与第二配气活塞呈等间距的副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中所述的飞轮设有滑动组件,并通过滑动组件配合于沟槽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中所述的飞轮是一与线圈搭配即成为一感应式发电机的磁性物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包括一缸体、一设有沟槽的活塞组、一供缸体内部气体流通的回热器、一主轴及一飞轮,其中该活塞组设于缸体内部;该主轴贯穿于活塞组;该飞轮配合于活塞组的沟槽上,由此,当缸体外部受热时,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缸体内部的气体将促使活塞组作前后往复运动,并使飞轮做旋转运动。
以下结合附图
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其中,该活塞组3设于缸体1内,由一第一配气活塞31、一动力活塞32及一第二配气活塞33所组成,该动力活塞32及第二配气活塞33外壁分别设有螺旋轨迹的沟槽321及331;该主轴7上依序贯穿有第一配气活塞31、动力活塞32及第二配气活塞33,使该第一配气活塞31、动力活塞32及第二配气活塞33可分别在主轴7上作前后往复运动;除主轴7外另设有一副轴8,是通过动力活塞32连接于第一配气活塞31及第二配气活塞33,用来使该第一配气活塞31及第二配气活塞33保持一等间距;该飞轮5是通过滑动组件51配合于沟槽321及331上,该滑动组件51设于飞轮5内壁,由第一凸件511及第二凸件512所组成,该第一凸件511配合于动力活塞32外壁的沟槽321上,该第二凸件512配合于第二配气活塞33外壁的沟槽331上,另外该第二配气活塞33上设有一导块332,用来固定第二配气活塞33在主轴7上,使其运动时不会产生旋转。
该缸体1由前套筒11、后套筒12及散热件13所组成,该前套筒11用来接受外界的热源输入;该后套筒12用来容置飞轮5;该散热件13是设于前套筒11与后套筒12之间,由第一散热件131及第二散热件132所组成,用来提供缸体1内部的气体散热用;该回热器9设于缸体1内,用来蓄积热量来提高缸体1的运转效能;另外该缸体1内设有数套环14,该套环14用来减缓飞轮5转动时所产生的磨擦力,其中该主轴7除了依序贯穿有第一配气活塞31、动力活塞32及第二配气活塞33外,其前端及后端分别凸设于前套筒11及后套筒12的内壁,另外该后套筒12内设有导槽121,用来供第二配气活塞33的导块332滑动用。
通过上述构件,当第一配气活塞31、动力活塞32及第二配气活塞33分别在主轴7上作前后往复运动时,该飞轮5的第一凸件511及第二凸件512将沿着动力活塞32及第二配气活塞33的沟槽321及331轨迹,而呈一旋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要能正常运转是通过在前套筒11的外部加一热源(图略),其内部的运转状况如下所述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缸体内部的第一动作状态示意图,当前套筒11的外部受热时,该前套筒11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推动第一配气活塞31在主轴7上向后滑动,再通过连接于第一配气活塞31与第二配气活塞33之间的副轴8的推动,使该第二配气活塞33也在主轴7上跟着向后滑动,其沟槽331所产生的螺旋运转轨迹将带动飞轮5所设的第二凸件512转动,使得飞轮5顺时针旋转至四分之一圈的位置。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缸体内部的第二动作状态示意图,前套筒11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后通过回热器9流到第一配气活塞31与动力活塞32之间,当大量受热气体流入时将产生一股压迫力量,促使该动力活塞32在主轴7上向后滑动,其沟槽321所产生的螺旋运转轨迹将带动飞轮5所设的第一凸件511转动,使得飞轮5顺时针旋转至四分之二圈的位置。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缸体内部的第三动作状态示意图,在前套筒11内的受热气体绝大多数都流至第一配气活塞31与动力活塞32之间,将促使第一配气活塞31在主轴7上向前滑动,也跟着带动第二配气活塞33在主轴7上向前滑动,另外通过散热件131、及132所提供的散热效果,第一配气活塞31与动力活塞32之间受热气体将迅速冷却,体积也跟着变小,所产生的带动动力活塞32向后滑动的压迫力量将消失,顺势带动该第二配气活塞33在主轴7上向前滑动,该动力活塞32与第二配气活塞33向前滑动的结果,其沟槽321及331所产生的螺旋运转轨迹将带动飞轮5所设的第一凸件511与第二凸件512转动,使得飞轮5顺时针旋转至四分之三圈的位置。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缸体内部的第四动作状态示意图,在第一配气活塞31与动力活塞32之间受热气体不断冷却的情况下,气体体积将大幅缩小,将使得动力活塞32在主轴7上更向前滑动,其沟槽321所产生的螺旋运转轨迹将带动飞轮5所设的第一凸件511转动,使得飞轮5顺时针旋转至一圈的位置,另外在前套筒11内的气体又开始逐渐受热膨胀,再度回到图3的运转情况。
由此,通过在前套筒11的外部持续提供稳定的热源情况下,缸体1内部的活塞组3将周而复始的前后往复运转,并通过在动力活塞32及第二配气活塞33所设的沟槽321及331及飞轮5所设的滑动组件51,将促使飞轮5呈一旋转运动,其中该飞轮5可为一磁性组件,并可通过在飞轮5外搭配线圈,而可进一步将缸体1形成一感应式发电机,另外该第一凸件511与第二凸件512相对于主轴7具有一定的相位差,其相位差为九十度,如此将可确保飞轮5只会朝单一方向旋转。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具有下述的特点(1)利用温差的原理,来提供推动活塞运转所需的动力。
(2)利用活塞外壁设沟槽,将活塞前后的往复运动转成飞轮的旋转运动。
(3)外加一稳定热源,即可提供一动力来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之一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所有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范围为准,凡符合于本实用新型范围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中,任何熟悉该项技艺者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缸体;一设有沟槽的活塞组,设于缸体内部;一供缸体内部气体流通的回热器;一主轴,贯穿于活塞组;及一飞轮,配合于活塞组的沟槽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由一接受外界热源输入的前套筒、一容置飞轮的后套筒及一设于前套筒与后套筒之间的散热件所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件由第一散热件与第二散热件所组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套筒内设有导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组由一第一配气活塞、一动力活塞及一第二配气活塞依序组合于主轴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分别设于动力活塞与第二配气活塞的外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配气活塞与第二配气活塞之间设有使第一配气活塞与第二配气活塞呈等间距的副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飞轮设有滑动组件,并通过滑动组件配合于沟槽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飞轮是一与线圈搭配即成为一感应式发电机的磁性物质。
专利摘要一种温差式发动机组合成形结构,包括一缸体、一活塞组、一回热器、一主轴及一飞轮;主要是通过在缸体外部加一热源,以驱动设于缸体内部的活塞组可在主轴上作前后往复运动,并通过在活塞组外壁所设的沟槽,可将设于沟槽上的飞轮转成一旋转运动,另外该回热器设于缸体内部,供缸体内部气体流通并加以蓄积热量,以提高发动机的运转效率。
文档编号F03G7/06GK2506788SQ0127050
公开日2002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12日
发明者林保龙, 韩俊雄 申请人:宝陆科技有限公司, 林保龙, 韩俊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