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燃油预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5994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燃油预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领域,涉及一种内燃机燃油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CN2454547y中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的燃油预热装置”,其构成包括燃油输送管和燃油输送加热管,其中燃油输送加热管的中部贯穿设置于内燃机上的尾气歧管之中,燃油输送加热管的两端与燃油输送管串联连接。为保证内燃机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在伸出尾气歧管两端的燃油输送加热管上分别通过三通阀跨接一根外置的燃油输送侧管,当不需要加热燃油时,通过调整三通阀使燃油通过燃油输送侧管流通。其缺陷在于燃油温度无法控制,当燃油通过燃油输送侧管流通时,燃油输送加热管处于空烧状况、加热管易老化甚至报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油温度可控,预热管不易老化的内燃机燃油预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燃油预热装置,包括供油管和预热管,其中预热管的中部贯穿设置于内燃机上的尾气歧管之中,预热管的前、后端分别与供油管串联连接,在预热管的后端设有由温控开关、电磁阀、三通及降温回油管组成的温度控制器,其中降温回油管与预热管并联连接。
上述的预热管和降温回油管可先择紫铜管制作。
上述的降温回油管管壁厚度为0.5-1.5毫米。
本实用新型因设有由温控开关、电磁阀、三通及降温回油管组成的控温器,当油温超过节油最佳温度时,可以通过温控开关和电磁阀,使部分燃油通过降温油管流回到油箱中,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能控温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于内燃机上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供油管1和预热管2,其中预热管2的中部贯穿设置于内燃机上的尾气管3之中,预热管2的前、后端分别与供油管1串联连接,在预热管2的后端设有由温控开关4、电磁阀5、三通6及降温回油管7组成的控温器,其中降温回油管7与预热管2后段并联连接。前述的预热管2和降温回油管7可选择紫铜管制作,以提高其导热性能;降温回油管7的管壁厚度为0.5-1.5毫米。
参照图2,将本实用新型串联到内燃机的燃油输送管路中,当内燃机工作时油泵10开始从油箱9中泵油,燃油经过滤清器11及供油管1进入设在尾气歧管3中的预热油管2,内燃机的各个气缸排出的高温尾气通过尾气歧管3汇聚后由排气管8导出放气,高温尾气在经排气管导出之前在尾气歧管3中冲刷预热管2中流动的燃油,加热后的燃油如果温度在限定范围内则进入内燃机中燃烧做功,如果油温过高,则通过温控开关4和电磁阀5,使部分燃油通过降温管7流回到油箱9中,从而加快了预热管2中燃油的流速,使油温不至于过高。
权利要求1.一种内燃机燃油预热装置,包括供油管(1)和预热管(2),其中送预热管(2)的中部贯穿设置于内燃机上的尾气管(3)之中,预热管的前、后分别与供油管(1)串联连接,其特征在于在预热管的后端设有由温控开关(4)、电磁阀(5)、三通(6)及降温回油管(7)组成的控温器,其中降温回油管(7)与预热管后段并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燃油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预热管(2)和降温回油管(7)由紫铜管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燃油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降温回油管(7)的管壁厚度为0.5-1.5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燃油预热装置,包括供油管和预热管,其中预热管的中部贯穿设置于内燃机上的尾气歧管之中,预热管的前、后端分别与供油管串联连接,在预热管的后端设有由温控开关、电磁阀、三通及降温回油管组成的控温器。如果油温过高,则通过温控开关和电磁阀,使部分燃油通过降温管流回到油箱中,从而加快了预热管中燃油的流速,使油温不至于过高。
文档编号F02M31/02GK2908831SQ20062000530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4日
发明者成文书 申请人:成文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