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曲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015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曲轴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曲轴箱。
背景技术
对于内燃机中所使用的箱体之一即曲轴箱来说,要求箱体刚性。以往,已知以下结构为了提高箱体刚性而确保产品高度的结构;以及在无法提高产品高度的二轮摩托车等的小型车辆中,在曲轴箱壁面的截面形状上设置凹凸部,从而确保箱体刚性的结构(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336543号公报但是,在构成为在曲轴箱的外表面设置伸出部,并经由该伸出部设置发动机安装用的凸台的情况下,存在会与从发动机内部产生的振动共振而伸出部振动,产生共振音的情况。作为该对策,考虑提高伸出部的强度,但是会导致伸出部的厚度增加,也导致重量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伸出部的音鸣,且能够轻量化的内燃机的曲轴箱。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内燃机的曲轴箱,在曲轴箱(3)的外表面经由伸出部(212)设置凸台002),其特征在于通过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构成所述伸出部(212),并且,在所述壁部件(212A、212B)之间嵌入防振用橡胶(301)。根据该结构,通过左右一对壁部件构成伸出部,并且在壁部件之间嵌入防振用橡胶,所以,能够防止伸出部的音鸣,无需为了防止音鸣而增加伸出部的厚度等以提高强度, 从而能够防止伸出部的音鸣,并且能够构成为轻量。在上述构成中,还可以为,所述伸出部012)设在所述曲轴箱(3)的底面,所述防振用橡胶(301)的一部分从所述曲轴箱C3)的底面向上方嵌入,并通过设在油盘(3G)的上端的凸缘部(381、382)防止脱落。通过该构成,防振用橡胶通过设在油盘上端的凸缘部来防脱落,所以,无需使用特别的防脱件就能够在将油盘安装在曲轴箱上的同时防止防振用橡胶的脱落,能够提高操作性及削减成本。在上述构成中,还可以为,所述伸出部012)以所述凸台(202)为顶点以大致三角形状伸出,所述防振用橡胶(301)被分割成从所述曲轴箱(3)的下端侧插入的部位(311) 和从所述曲轴箱⑶的侧面方向插入的部位(312),并且,所述两部位(311、312)通过包围所述凸台(202)的外周的连结部(313)被一体地连结。通过该结构,在进行防振用橡胶的各部件的安装操作时不容易使部件脱落,操作性提高。另外,部件数量减少,部件的管理变得容易。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还可以为,在所述伸出部012)的两壁部件(212A、212B)上设有连结两壁部件012A、212B)的肋022、223),并且,在所述防振用橡胶(301)上设有嵌合在所述肋(222、223)上的凹部(311A、312A)。通过该结构,能够谋求伸出部的强度提高, 并使防振用橡胶更加不容易脱落。另外,在上述构成中,还可以为,所述防振用橡胶(301)的供插入的前端部比所述两壁部件Q12A、212B)的间隔窄,所述防振用橡胶(301)的基端部比所述两壁部件Q12A、 212B)的间隔宽。通过该结构,由于被插入的前端部比两壁部件的间隔窄,所以,能够容易地将防振用橡胶插入到两壁部件间。另外,由于防振用橡胶的基端部比两壁部件的间隔宽,所以,能够使防振用橡胶不容易脱落。发明的效果本发明中,由左右一对壁部件构成设在曲轴箱的外表面的伸出部,并且,在壁部件之间嵌入防振用橡胶,所以,能够防止伸出部的音鸣,并且能够以轻重量构成。另外,伸出部设在曲轴箱底面,防振用橡胶的一部分从曲轴箱的底面向上方嵌入, 通过设在油盘上端的凸缘部防止脱落,所以,无需使用特别的防脱件就能够在将油盘安装在曲轴箱上的同时防止防振用橡胶的脱落,能够提高操作性及削减成本。另外,伸出部以凸台为顶点以大致三角形状伸出,防振用橡胶被分割成从曲轴箱下端侧插入的部位和从曲轴箱侧面方向插入的部位,并且,两部位通过包围凸台的外周的连结部被一体连结,所以,在进行防振用橡胶的各部件的安装作业时部件不容易脱落,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部件数量减少,部件的管理变得容易。另外,在伸出部的两壁部件设置连结两壁部件的肋,并且在防振用橡胶上设置嵌合在肋上的凹部,所以,能够谋求伸出部的强度提高,并能够使防振用橡胶更加不容易脱落。另外,防振用橡胶的供插入的前端部比两壁部件的间隔窄,防振用橡胶的基端部比两壁部件的间隔宽,所以,能够容易地将防振用橡胶插入到两壁部件间,并能够使防振用橡胶不容易脱落。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二轮摩托车的内燃机的侧剖视图。图3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内燃机的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到的下曲轴箱的图。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图6是图4的VI-VI剖视图。图7 (A)是第一防振用橡胶的主视图,图7⑶是侧视图,图7 (C)是⑶的C-C剖视图,图7(D)是(B)的D-D剖视图。图8 (A)是第二防振用橡胶的侧视图,图8⑶是后视图,图8 (C)是㈧的C-C剖视图,图8(D)是(A)的D-D剖视图。图9(A)是从下方观察到的油盘的图,图9(B)是(A)的B-B剖视图,图9(C)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油盘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内燃机
2曲轴
3曲轴箱
3G油盘
202后下部凸台
212伸出部
212R第一伸出部
212L第二伸出部
212A、212B壁部件
221第一肋
222第二肋(铅直肋)
223第三肋(水平肋)
231第一凹部
232第二凹部
301防振用橡胶
301R第一防振用橡胶
301L第二防振用橡胶
311第一橡胶部
312第二橡胶部
313连结橡胶部(连结部)
381第一凸缘部
382第二凸缘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及上下等方向的记载,如无特殊记载则与相对于车身的方向相同。另外,图中,箭头F 表示车身前方,箭头U表示车身上方,箭头L表示车身左方。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该二轮摩托车100的车身架111具有位于车身前部的头管112 ;从该头管112向后方延伸到车身中央的左右一对主架114 ;从主架114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枢轴板115 ;从主架114的后端部延伸到车身后部的后架(未图示)。前叉116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头管112上,前轮117旋转自由地被支承在该前叉116的下端。在头管112的上部安装有转向用把手118。在主架114的下方配置有前后V型四汽缸的内燃机(发动机,或也称为动力单元)1。该内燃机1是使曲轴2指向左右水平方向的横置配置的发动机,是OHC型的水冷式, 具有金属制的曲轴箱3,从该曲轴箱3每两个汽缸向前后倾斜的金属制的前排汽缸Bf和金属制的后排汽缸Br构成为V型,是相互的斜坡(bank)角小于90度的狭角V型发动机。左右一对排气管119的一端连接在前排汽缸Bf的排气口上,从排气口向下侧延伸
5后,向车身后方迂回,连接在从后排汽缸Br的排气口延伸出的左右一对排气管120上而被集合,经由一根集合排气管(未图示)被连结在设于内燃机1后方的消声器上(未图示)。在内燃机1的后方设有枢轴121,在该枢轴121上,后叉122以枢轴121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自由摆动地被安装。在后叉122的后端部旋转自由地支承有后轮131。后轮131 和内燃机1通过设在后叉122内的驱动轴123连结,来自内燃机1的旋转动力经由驱动轴 123向后轮131传递。另外,在后叉122和车身架111之间架设有对来自后叉122的冲击进行吸收的后减震器124。在内燃机1的后部设有用于使车身驻车的支架125。在内燃机1的左侧面的下部设有侧支架126。在主架114的上部以覆盖内燃机1的上方的方式搭载有燃料箱141。座椅142位于该燃料箱141的后方,该座椅142被支承在上述后架上。在座椅142的后方配置有尾灯 143,在尾灯143的下方配置有覆盖后轮131的上方的后挡泥板144。另外,二轮摩托车100 具有覆盖车身的树脂制的车身罩150,该车身罩150具有从车身架111的前方连续地覆盖到内燃机1的前部的前罩151 ;覆盖座椅142的下方的后罩152。在前罩151的上部安装有左右一对后视镜153。另外,在前叉116上安装有覆盖在前轮117的上方的前挡泥板146。图2是内燃机1的侧剖视图。在前排汽缸Bf和后排汽缸Br之间形成有V斜坡角(bank)空间K,该V斜坡角空间K是形成为侧视呈V字状的空间。曲轴箱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具有上曲轴箱3U和下曲轴箱3L。曲轴2以被曲轴箱 3U、3L夹持的方式平行于车宽方向自由旋转地被轴支承,分别在左右配列有两汽缸的前汽缸体3f和后汽缸体3r以侧视呈V字的方式向斜上方延伸并一体地形成在上曲轴箱3U上。储存有内燃机1的机油(润滑油)的金属制的油盘3G以向下方鼓出的方式设在下曲轴箱3L的下部。使机油在内燃机1内循环的油泵50在下曲轴箱3L内位于曲轴2的下方。前汽缸盖4f在前方斜上方重叠在前汽缸体3f上并通过紧固螺栓(未图示)被紧固, 前汽缸盖罩5f覆盖在前汽缸盖4f之上。同样,后汽缸盖4r在后方斜上方重叠在后汽缸体 3r上并通过紧固螺栓(未图示)被紧固,后汽缸盖罩5r覆盖在后汽缸盖4r之上。在前汽缸体3f及后汽缸体3r上分别形成有汽缸孔3a,在汽缸孔3a内配置有在汽缸孔3a内进行往复运动的活塞6。各活塞6经由各连杆7f、7r被连结在各活塞6共用的一根曲轴2上。另外,在各汽缸体3f、3r上以包围汽缸孔3a的方式分别设有供冷却各汽缸体 3f、3r的冷却水流过的水套8。在前汽缸盖4f及后汽缸盖4r上设有位于汽缸孔3a的上方的燃烧室20、进气口 21及排气口 22。在各进气口 21上分别连接有对流入各进气口 21的混合气的量进行调节的节气阀体23。另外,在各汽缸盖4f、4r上以包围进气口 21及排气口 22的方式分别设有供冷却各汽缸盖4f、4r的冷却水流过的水套9。另外,在各汽缸盖4f、4r上,一对进气门11通过气门弹簧Ila而被向关闭进气口 21的方向(阀门方向)施力并能够开闭地被配置,一对排气门12通过气门弹簧1 而被向关闭排气口 22的方向施力并能够开闭地被配置。这些进气门11以及排气门12通过单凸轮方式的气门装置10被开闭驱动,该气门装置10由在各汽缸盖4f、4r上各配设一根的凸轮轴25驱动。气门装置10具有凸轮轴25,被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进气门11的上方的各汽缸盖4f、4r上;摇臂轴沈,具有与凸轮轴25平行的轴线且被固定在各汽缸盖4f、4r上;摇臂 27,被能够摆动地轴支承在摇臂轴沈上。凸轮轴25具有向凸轮轴25的外周侧突出的进气凸轮30及排气凸轮31,并使其与曲轴2的旋转同步旋转。进气凸轮30以及排气凸轮31具有从中心到外周的距离(半径)不恒定的凸轮轮廓,通过进气凸轮30以及排气凸轮31旋转时的半径变化,使进气门11及排气门12上下运动。另外,在凸轮轴25和进气门11之间设有在凸轮轴25的下方能够滑动地嵌合在各汽缸盖4f、4r上的气门顶杆13。在轴支承于摇臂轴沈上的摇臂27的一端设有与排气凸轮 31滚动接触的辊27a,与排气门12的上端抵接的螺纹挺杆27b能够调节进退位置地被旋合在摇臂27的另一端。而且,进气凸轮30及排气凸轮31与凸轮轴25 —体地旋转后,进气凸轮30经由气门顶杆13将进气门11压下,排气凸轮31经由摇臂27将排气门12压下,在根据进气凸轮30及排气凸轮31的旋转的位相确定的规定的时刻,进气口 21及排气口 22被开闭。在曲轴箱3内设有分别与曲轴2平行地配置的主轴41、中间轴42及输出轴43。曲轴2、主轴41、中间轴42被配置在上曲轴箱3U和下曲轴箱3L的对合面3S上,在中间轴42 的前方且下方配置有输出轴43。S卩,主轴41及中间轴42的轴心01、02在对合面3S上位于前后,输出轴43的轴心03位于主轴41的轴心01的后方,且位于中间轴42的轴心02的前方且下方。在曲轴2的凸轮链室(未图示)侧的端部固定有曲轴侧驱动齿轮2B,曲轴侧驱动齿轮2B与主轴41的主轴侧从动齿轮41A啮合。主轴侧从动齿轮41A以与主轴41相对自由旋转的方式设在主轴41上,且被连接在设于主轴41的车宽方向一端侧(右侧)的离合器机构60上,通过该离合器机构60的动作,曲轴2和主轴41之间的动力传递能够断续。在主轴侧从动齿轮41A上设有油泵驱动齿轮41B,油泵驱动齿轮41B与离合器机构 60的接、断无关地与主轴侧从动齿轮41A —体旋转,并经由驱动链45将曲轴2的旋转传递到固定在油泵50的驱动轴50A上的从动齿轮50B,驱动油泵50。在主轴41上设有6速的驱动齿轮ml m6,在中间轴42上设有6速的从动齿轮 nl n6,各驱动齿轮ml m6及从动齿轮nl n6,以对应的变速级相互啮合,分别构成与各变速级对应的变速齿轮对(齿轮的组合)。在中间轴42上设有与中间轴42 —体旋转的中间驱动齿轮42Α,在输出轴43上设有与中间驱动齿轮42Α啮合且与输出轴43 —体旋转的从动齿轮43Α。因此,从主轴41以与变速级对应的变速比向中间轴42传递的驱动力经由中间轴 42被传递到输出轴43,经由连结在输出轴43上的驱动轴123向后轮131传递。该内燃机1的变速器M构成为双离合器式变速器。也就是说,该二轮摩托车100具有双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机构60 ;切换变速器M 的变速级的齿轮变换机构47 ;对齿轮变换机构47和离合器机构60进行动作控制的变速控制装置,通过这些装置构成对变速操作(包括离合器操作和变速切换操作双方)进行电子控制的自动变速器。齿轮变换机构47具有在主轴41和中间轴42之间平行配置在上方的变速鼓47Α ; 位于变速鼓47Α的前后,且在主轴41和中间轴42之间变换所啮合的齿轮的拔叉47B、47C, 该齿轮变换机构47通过变速控制装置旋转驱动变速鼓47A来经由拔叉47B、47C切换变速级。此外,变速级的切换是根据驾驶者对规定的操作件的操作而进行切换的手动切换式或根据发动机负载及车速等进行切换的自动切换式来进行的。如图2所示,该内燃机1具有设在内燃机1的前侧的前侧凸台201 ;设在内燃机 1的后下部的后下部凸台202 ;设在内燃机1的后上部的后上部凸台203。前侧凸台201 —体设在上曲轴箱3U的前壁3UF上,后下部凸台202经由从下曲轴箱3L的后壁3LR向后下方伸出的伸出部212而一体设在从后壁3LR离开的位置上,后上部凸台203 —体设在上曲轴箱3UR上。在这些凸台201 203上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螺栓紧固用的凸台孔P,这些凸台 201 203和车身架111被螺栓紧固,由此,内燃机1被固定在车身架111上。在本构成中,由于在向后下方伸出的伸出部212的前端设有后下部凸台202,所以,能够将后下部凸台202配置成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与其他的凸台201、203远离,能够容易地实现内燃机1和车身架111的连结位置的均衡化,能够容易地确保支承刚性。 另外,在该内燃机1中,由于下曲轴箱3L的后壁3LR形成为侧视时朝向前下方的倾斜面,所以,曲轴箱3具有随着趋向下侧而前后长度变短的形状。在该曲轴箱形状的情况下,在下曲轴箱3L的后壁3LR上直接设置后下部凸台202,则后下部凸台202和前侧凸台 201变得过于接近。在本构成中,通过设置上述伸出部212,增长了后下部凸台202和前侧凸台201的前后间隔,并且,将后下部凸台202配置在后上部凸台203的铅直线上。图3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内燃机1的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到的下曲轴箱3L的图。 如图3及图4所示,设在下曲轴箱3L的后壁3LR上的伸出部212在左右隔开间隔地设置。 而且,在左右一对伸出部212的成为后下端的前端部一体形成有后下部凸台202。如图4所示,在下曲轴箱3L上设有使下曲轴箱3L内向下方开口的下方开口 251, 该下方开口 251被油盘3G封闭。该下方开口 251在下曲轴箱3L的后壁3LR的下端和下曲轴箱3L的前壁3LF的下端之间开口,并沿该下方开口 251的周缘设有环状相连的油盘结合面251S,在该油盘结合面251S上形成有油盘紧固用的多个紧固孔253。而且,经由这些紧固孔253,油盘3G通过多个螺栓255(参照图幻被固定在下曲轴箱3L上。如图4所示,在拆下油盘3G的状态下,以架设在下曲轴箱3L内的左右的侧壁3LS 之间的方式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底壁271和连设在底壁271的后端的后壁272露出。底壁271在容纳曲轴2及曲轴侧驱动齿轮2B的曲轴室Rl (参照图2)的下方延伸, 在该底壁271的下表面设有供安装油泵50的油泵安装面273。在该油泵安装面273上设有用于螺栓固定油泵50的多个紧固孔27 以及与油泵 50连通的各种开口部274、276。另外,后壁272以将容纳变速器M及齿轮变换机构47的变速器室R2(参照图2)和曲轴室Rl之间在前后分隔的方式在上下方向延伸。下面,对下曲轴箱3L的后壁3LR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后壁3LR以接近设于中间轴42的中间驱动齿轮42A和设于输出轴43 的从动齿轮43A的背面侧的方式形成为向前下方倾斜的倾斜壁。如图4所示,在后壁3LR上设有在左右一对伸出部212之间从车宽方向一端侧上部(左上角部)向车宽方向另一端侧下部(右下角部)倾斜地延伸的斜撑架状的第一肋观1,且设有架设在左右一对伸出部212间的格子状(在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延伸的格子状)的第二肋观2。即,由于后壁3LR上设有形状不同的两种肋观1、观2,所以,提高了后壁 3LR自身的强度。因此,在构成为在曲轴箱3上设置伸出部212,并经由该伸出部212设置发动机安装用的凸台202的情况下,与从发动机内部产生的振动共振,从而伸出部212振动,有可能产生共振音。另外,该内燃机1由于是能够以短时间进行变速操作的双离合器式发动机,所以,在变速时,伸出部212振动,通过该振动也可能产生声音。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产生该声音而提高伸出部212的强度会导致重量增加,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本构成中,由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构成伸出部212,在该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之间嵌入了防振用橡胶301。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左右一对伸出部212左右区分开地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将车身右侧的伸出部212表示为第一伸出部212R,将车身左侧的伸出部212表示为第二伸出部212L。另外,在将左右一对防振用橡胶301左右区分开地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将嵌入到第一伸出部212R中的防振用橡胶301表示为第一防振用橡胶301R,将嵌入到第二伸出部 212L中的防振用橡胶301表示为第二防振用橡胶301L。图5表示伸出部212R的截面构造(图4的V-V截面),图6表示伸出部212L的截面构造(图4的VI-VI截面)。首先,说明第一伸出部212R。如图4所示,构成第一伸出部212R的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在其间空开间隔 WR地一体设在下曲轴箱3L上,两壁部件212A、212B形成为相同形状。如图5所示,壁部件212A的宽度随着从下曲轴箱3L的后壁3LR趋向后下方而渐渐变窄,具有侧视时大致三角形状,在位于后下端的顶点部分设有后下部凸台202。该壁部件212A的下表面212M成为沿着构成下曲轴箱3L的底面的油盘结合面 251S的面(本结构中为水平面),壁部件212A的背面(侧面)212N形成为从与油盘结合面 251S相比的上方位置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面。由此,壁部件212A形成为以后下部凸台202 为顶点的锐角(本构成中,顶点角度为约60° 80°范围)的三角形形状。此外,壁部件212B与壁部件212A为相同形状,设在侧视时重合的相同位置上,所以,省略形状等的说明。如图4及图5所示,在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之间设有后下部凸台202 ;在后壁3LR和后下部凸台202之间呈直线状向后下方延伸的倾斜肋即第一肋221 ;从该第一肋 221的基端部沿放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上下一对第二肋222及第三肋223。这些后下部凸台202及第一 第三肋221 223以沿车宽方向架设在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之间的方式延伸,从而使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的连结强度提高。第二肋222形成为沿铅直方向延伸的铅直肋,突出到壁部件212A、212B的底面 212M附近。另外,第三肋223形成为沿与第二肋222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肋,也就是说,形成为向水平后方延伸的水平肋,突出到壁部件212A、212B的背面212N附近。这样,在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间形成有由第一肋221分隔的构成一对凹部的第一凹部231和第二凹部232,第一凹部231具有向曲轴箱3下端侧开口的凹形状,第二凹部232具有向曲轴箱3背面侧(侧面侧)开口的凹形状。下面,说明第一防振用橡胶301R。图7 (A)是第一防振用橡胶301R的主视图,图7(B)为侧视图,图7(C)为图7 (B) 的C-C剖视图,图7(D)为图7(B)的D-D剖视图。第一防振用橡胶301R是由具有防振性的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部件,如图5及图7所示,一体地具有插入到第一伸出部212R的第一凹部231中的部位即第一橡胶部311 ;插入到第二凹部232中的部位即第二橡胶部312 ;连结第一橡胶部311和第二橡胶部312的构成连结部的薄板状的连结橡胶部313。第一橡胶部311具有嵌入到壁部件212A、212B间的第一凹部231(图5参照)的凹形状中的凸形状,具有供铅直肋即第二肋222进入的槽311A。另外,如图7(C)所示,第一橡胶部311具有随着趋向插入到第一凹部231中的前端部而宽度以一定倾斜度变窄的截面形状,插入到第一凹部231中的前端部X的宽度WA比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的间隔WR小,基端部Y的宽度WB形成得比上述间隔WR宽。另外,第二橡胶部312具有嵌入到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间的第二凹部232(参照图幻的凹形状中的凸形状,具有供铅直肋即第三肋223进入的槽312A。如图7 (D)所示,对于第二橡胶部312来说,也与第一橡胶部311同样地,具有随着趋向前端部X而宽度变窄的前端细的形状,插入到第二凹部232中的前端部X的宽度WA比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的间隔WR小,基端部Y的宽度WB形成得比上述间隔WR宽。连结橡胶部313具有在第一橡胶部311和第二橡胶部312之间以比两橡胶部311、 312宽度窄的恒定宽度延伸的薄板形状,能够通过弹性变形容易地弯曲。因此,通过使连结橡胶部313弯曲,能够使第一防振用橡胶301R的第一橡胶部311朝向第一伸出部212R的第一凹部231,且使第一防振用橡胶301R的第二橡胶部312朝向第一伸出部212R的第二凹部 232。在安装第一防振用橡胶301R的情况下,只要将第一防振用橡胶301R的第一橡胶部311从下曲轴箱3L下端侧插入到第一伸出部212R的第一凹部231中,就能够如图5所示将第一橡胶部311嵌入到第一凹部231内。该情况下,由于第一橡胶部311形成为沿着第一凹部231的内形状的形状,且其基端部Y的宽度WB形成得比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的间隔WR宽,所以,第一橡胶部311 收缩在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内并紧贴在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上,被以大致填埋第一凹部231的状态保持。由此,第一防振用橡胶301R被压入到下曲轴箱3L的第一伸出部 21 中。同样地,只要将第一防振用橡胶301R的第二橡胶部312从下曲轴箱3L背面侧(侧面侧)插入到第一伸出部212R的第二凹部232,就能够将第二橡胶部312嵌入到第二凹部 232内。该情况下,在第二凹部232内被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夹持而紧贴,被以大致填埋第二凹部232的状态保持,从而,第二橡胶部312被压入到下曲轴箱3L的第一伸出部212R中。这样,在将第一橡胶部311和第二橡胶部312嵌入到第一伸出部212R中后,如图 5所示,连结第一橡胶部311和第二橡胶部312之间的连结橡胶部313包围着后下部凸台 202的外周,并紧贴于后下部凸台202的外周。
接下来,对第二伸出部212L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构成第二伸出部212L的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在其间空开间隔 WL地一体设在下曲轴箱3L上,两壁部件212A、212B形成为相同形状。此外,该间隔WL可以与第一伸出部212R侧的间隔WR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图6所示,壁部件212A的宽度随着从下曲轴箱3L的后壁3LR趋向后下方而宽度渐渐变窄,具有侧视时大致三角形状,在位于后下端的顶点部分设有后下部凸台202。该壁部件212A的下表面212M成为大致沿以下平面的倾斜面,所述平面为沿构成下曲轴箱3L的底面的油盘结合面251S的面(本构成中为水平面),壁部件212A的背面 212N形成为从与油盘结合面251S相比的上方位置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面。由此,壁部件 212A形成为以后下部凸台202为顶点的锐角(本构成中,顶点角度为约60° 80°范围) 的三角形状。此外,对于第二伸出部212L来说,壁部件212B与壁部件212A为相同形状,设在侧视时重合的相同位置上,所以省略形状等的说明。如图4及图6所示,在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之间设有后下部凸台202 ;在后壁3LR和后下部凸台202之间以直线状向后下方延伸的倾斜肋即第一肋221 ;从该第一肋 221的基端部附近沿放射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上下一对第二肋222及第三肋223。这些后下部凸台202及第一 第三肋221 223以沿车宽方向架设在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之间的方式延伸,提高了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的连结强度。第二肋222形成为沿铅直方向延伸的铅直肋,突出到壁部件212A、212B的底面 212M附近。另外,第三肋223形成为沿与第二肋222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肋,也就是向水平后方延伸的水平肋,突出到壁部件212A、212B的背面212N附近。这样,对于第二伸出部212L来说,也是在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之间形成有由第一肋221分隔的构成一对凹部的第一凹部231和第二凹部232,第一凹部231具有向曲轴箱3下端侧开口的凹形状,第二凹部232具有向曲轴箱3背面侧(侧面侧)开口的凹形状。接下来,说明第二防振用橡胶301L。图8㈧是第二防振用橡胶301L的侧视图,图8(B)是后视图,图8(C)是图8(A) 的C-C剖视图,图8⑶是图8㈧的D-D剖视图。第二防振用橡胶301L是由具有防振性的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部件,如图6及图8所示,一体地具有插入到第二伸出部212L的第一凹部231中的部位即第一橡胶部311 ;插入到第二凹部232中的部位即第二橡胶部312 ;连结第一橡胶部311和第二橡胶部312的构成连结部的薄板状的连结橡胶部313。第一橡胶部311具有嵌入到壁部件212A、212B间的第一凹部231 (参照图6)的凹形状中的凸形状,具有供铅直肋即第二肋222进入的槽311A。另外,如图8(C)所示,第一橡胶部311具有随着趋向插入到第一凹部231中的前端部X而宽度以一定倾斜度变窄的截面形状,插入到第一凹部231中的前端部X的宽度WA 比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的间隔WL小,基端部Y的宽度WB形成得比上述间隔WL宽。另外,第二橡胶部312具有嵌入到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之间的第二凹部 232 (参照图6)的凹形状中的凸形状,具有供铅直肋即第三肋223进入的槽312A。如图8(D)所示,对于第二橡胶部312来说,也与第一橡胶部311同样地具有随着
11趋向插入到第二凹部232中的前端部X而宽度以一定倾斜度变窄的截面形状,插入到第二凹部232中的前端部X的宽度WA比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的间隔WL小,基端部Y的宽度WB形成得比上述间隔WL宽。连结橡胶部313具有在第一橡胶部311和第二橡胶部312之间以比两橡胶部311、 312窄的恒定宽度延伸的薄板形状,通过弹性变形能够容易地弯曲。通过以上的构成,在安装第二防振用橡胶301L的情况下,只要将第二防振用橡胶 301L的第一橡胶部311从下曲轴箱3L下端侧插入到第二伸出部212L的第一凹部231中, 就能够将第一橡胶部311嵌入到第一凹部231内,且只要将第二防振用橡胶301L的第二橡胶部312从下曲轴箱3L背面侧插入到第二伸出部212L的第二凹部232中,就能够将第二橡胶部312嵌入到第二凹部232内。该情况下,由于第一橡胶部311及第二橡胶部312形成为沿着第一凹部231及第二凹部232的内形状的形状,并且,其基端部Y的宽度WB形成得比上述间隔WL宽,所以,第一橡胶部311及第二橡胶部312紧贴在左右的壁部件212A、212B上,以大致填埋第一凹部 231及第二凹部232的状态被保持。由此,第二防振用橡胶301L被压入下曲轴箱3L的第二伸出部212L中。另外,在将第一橡胶部311和第二橡胶部312压入第二伸出部212L中后,如图6 所示,第一橡胶部311和第二橡胶部312之间的连结橡胶部313包围在后下部凸台202的外周,并紧贴在后下部凸台202的外周。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只要将防振用橡胶301(301R、301L)压入到构成伸出部212的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之间,则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以及壁部件212A、212B之间的肋221 223等的振动能够被防振用橡胶301缓和,能够抑制振动产生的声音。而且,在伸出部212前端侧的后下部凸台202的外周紧贴有防振用橡胶301的连结橡胶部313,所以,通过连结橡胶部313能够缓和后下部凸台202的振动,能够抑制声音的产生,且能够使连结橡胶部313具有后下部凸台202的罩部件的功能。下面说明油盘3G。图9 (A)是从下方观察到的油盘3G的图,图9 (B)是图9 (A)的B-B剖视图,图9 (C) 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油盘3G的图。如这些图所示,油盘3G具有上方开口的碗形状,具有从油盘3G的左右两侧向车宽方向中心延伸的左右一对底板部351 ;构成左右一对底板部351间最深的最深部的油滞留部352,油盘3G具有沿油盘3G的周缘环状相连的曲轴箱结合面353S (参照图9 (C))。该曲轴箱结合面353S构成油盘3G的最上表面,能够与下曲轴箱3L的油盘结合面 251S重合,并且,具有与油盘结合面251S的多个紧固孔253连通的孔部353,从油盘3G的下方通过多个螺栓255 (参照图3)结合在下曲轴箱3L上。该油盘3G发挥贮留内燃机1润滑用的机油(所谓发动机油)的油贮留部的作用, 油盘3G内的机油集聚在油贮留部352中,并经由油泵50 (参照图2)向内燃机1的各部分供给。在该油盘3G的左右的底板部351的上表面,在大致整个上表面设有格子状的肋 361,且设有沿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延伸的多根横肋362、在底板部351和油贮留部352的边界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肋363,通过这些肋361 363能提高底板部351的强度。该情况下,格子状的肋361不是沿车身的前后及左右方向延伸,而是沿俯视时倾斜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在使车身前方向为0度的情况下,形成向右45度和向左45度延伸的格子状的肋,全部的肋361 363的延伸的方向不同,能够高效地提高底板部351整体的强度。另外,在油盘3G的油贮留部352上,在下表面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根纵肋 371,在上表面设有多根横肋372,通过这些肋371、372能够提高油贮留部311整体的强度。只要这样提高油盘3G整体的强度,就能够提高包含连结有该油盘3G的下曲轴箱 3L在内的内燃机1的箱体刚性。另外,在该油盘3G的上端一体形成有从油盘3G的右后方的角部向后方延伸的第一凸缘部381 ;从油盘3G的左后方的角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凸缘部382。而且, 在将油盘3G连结在下曲轴箱3L上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第一凸缘部381从下方与第一防振用橡胶301R抵接,如图6所示,第二凸缘部382从下方与第二防振用橡胶301L抵接。由此,通过第一凸缘部381能够防止第一防振用橡胶301R脱落,通过第二凸缘部382,能够防止第二防振用橡胶301L脱落。这样,在油盘3G上一体设有防第一及第二防振用橡胶301R、301L脱落用的第一及第二凸缘部381、382,所以,能够防止第一及第二防振用橡胶301R、301L的脱落,与另外设置防脱落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构成设于曲轴箱3的外表面的伸出部212,将防振用橡胶301嵌入到壁部件212A、212B之间,所以,能够防止伸出部212的音鸣,无需为了防止音鸣而增加伸出部212的厚度等以提高强度。因此, 能够防止伸出部212的音鸣,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另外,上述伸出部212设在曲轴箱3的底面,防振用橡胶301的一部分从曲轴箱3 的底面向上方嵌入,通过设在油盘3G的上端的第一凸缘部381及第二凸缘部382防止脱落,所以,无需使用特别的防脱件就能够在将油盘3G安装在曲轴箱3上的同时防止防振用橡胶301的脱落,能够提高操作性及削减成本。另外,伸出部212以其后下部凸台202为顶点而呈大致三角形状伸出,防振用橡胶 301被分割成从曲轴箱3的下端侧插入的部位即第一橡胶部311和从曲轴箱3的侧面方向 (本构成中为背面方向)插入的部位即第二橡胶部312,并且,由于两橡胶部311、312通过包围后下部凸台202的外周的连结部即连结橡胶部313被一体地连结,所以,在进行防振用橡胶301的各部件的安装作业时不容易使部件脱落,提高了操作性。另外,部件数量减少, 部件的管理变得容易。另外,在伸出部212的两壁部件212A、212B上设有连结两壁部件212A、212B的第一 第三肋221 223,并且,在防振用橡胶301上设有嵌合在第二及第三肋222、223上的凹部311A、312A,所以,能够谋求伸出部212的强度提高,并使防振用橡胶301更加不容易脱落。另外,防振用橡胶301的供插入的前端部X比两壁部件212A、212B的间隔WR、WL 窄,所以,能够容易地将防振用橡胶301插入到两壁部件212A、212B间。而且,由于防振用橡胶301的基端部Y比两壁部件212A、212B的间隔WR、ffL宽,所以,能够使防振用橡胶301 不容易脱落。上述的实施方式仅表示本发明的一个状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任意的变形及应用。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经由伸出部212设置后下部凸台202,在该伸出部212上安装防振用橡胶301,但不限于此,还可以经由伸出部设置前侧凸台201等其他的凸台,在该伸出部上安装防振用橡胶301。举例说明的话,在曲轴箱3的前壁设置向前方伸出的伸出部,通过左右一对壁部件构成该伸出部,可以在两壁部件间安装防振用橡胶301。该情况下,防振用橡胶301的第一橡胶部311可以从曲轴箱3的下端侧插入,第二橡胶部312可以从曲轴箱3的侧面方向 (前面方向)插入。该情况下,能够防止来自前侧的伸出部附近的音鸣。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图1所示的二轮摩托车100的内燃机1中应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还能够将本发明更广泛地应用于跨骑型车辆等的小型车辆的内燃机。此外,跨骑型车辆是指包括跨在车身上乘车的全部车辆,不仅为二轮摩托车(还包括带原动机的自行车),还包含被分类为ATVMll-TerrainVehicle,全地形行驶车辆)等的三轮车辆或四轮车辆。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的曲轴箱,在曲轴箱⑶的外表面经由伸出部(212)设置凸台002),其特征在于通过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构成所述伸出部012),并且,在所述壁部件Q12A、 212B)之间嵌入防振用橡胶(3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曲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21 设在所述曲轴箱(3)的底面,所述防振用橡胶(301)的一部分从所述曲轴箱C3)的底面向上方嵌入,并通过设在油盘(3G)的上端的凸缘部(381、38幻防止脱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曲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012)以所述凸台(202)为顶点以大致三角形状伸出,所述防振用橡胶 (301)被分割成从所述曲轴箱(3)的下端侧插入的部位(311)和从所述曲轴箱(3)的侧面方向插入的部位(312),并且,所述两部位(311、312)通过包围所述凸台(202)的外周的连结部(313)被一体地连结。
4.如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曲轴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出部012)的两壁部件(212A、212B)上设有连结两壁部件Ql2A、212B)的肋022、223),并且,在所述防振用橡胶(301)上设有嵌合在所述肋(222、22;3)上的凹部 (311A、312A)。
5.如权利要求1 4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曲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用橡胶(301)的供插入的前端部比所述两壁部件Q12A、212B)的间隔窄,所述防振用橡胶(301)的基端部比所述两壁部件Q12A、212B)的间隔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曲轴箱,其能够防止伸出部的音鸣,并且能够轻量化。通过左右一对壁部件(212A、212B)来构成设在曲轴箱(3)的外表面的伸出部(212),在壁部件(212A、212B)之间嵌入防振用橡胶(301)。
文档编号F02F7/00GK102207042SQ201110078299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
发明者小笠原敦, 渡边纯也, 田中政隆, 野岛悟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