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1476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风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机舱11、发电机12、冷却装置13、抽气管道14、基座15、塔架16、轮毂17和叶片18。冷却装置13、抽气管道14和基座15设置于机舱11内,机舱11通过基座15安装于塔架16,塔架16用于支撑机舱11。叶片18通过轮毂17与发电机12连接,叶片18旋转带动发电机12的转轴旋转以使发电机12产生电能。发电机12是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的能量转化部件,但发电机12同时也是主要的发热部件,即:发电机12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保证发电机12的正常运行,需要配备相应的冷却系统对发电机12进行冷却处理,图1中通过冷却装置13和抽气管道14对发电机12进行冷却处理。抽气管道14的一端与发电机12连通,抽气管道14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13连通,抽气管道14用于将发电机12运行时产生的热空气抽出并输出至冷却装置13内。冷却装置13通过内部设置的冷却气流通道19内流动的外部空气气流对热空气进行冷却处理,并将得到的冷空气输送回发电机12,以实现对发电机12的冷却处理。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为空-空热交换系统。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环境温度与发电机温度的温差较小,导致冷却气流通道内流动的外部空气气流对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的冷却效果变差,从而降低了对发电机的冷却效率。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环境温度与发电机温度的温差较大,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可停止运行并依靠环境温度与发电机温度的温差使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自行散失到环境中,以达到对发电机进行冷却的目的。此时若风力发电机组出现停机的情况,机舱内的温度将接近环 境温度,风力发电机组重新启动之前需要提高机舱内的温度,使机舱内的温度达到各类零部件与电气元件的正常运行温度。通常为实现使机舱内的温度达到各个部件的使用温度的目的,需要为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配置多个独立的加热装置,这将会导致成本增加以及能量消耗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用以实现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提高对发电机的冷却效率以及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降低成本以及减少能量消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抽气管道和排风装置,所述抽气管道位于机舱的内部,所述抽气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第一管道出口和第二管道出口,所述管道入口与发电机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管道风门,所述第二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管道风门;所述第一管道风门,用于若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与机舱外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风门,用于若所述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所述第二管道出口与所述机舱内部连通;所述排风装置,用于若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机舱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外部;若所述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抽气管道包括主管道和分支管道,所述主管道的一端为所述管道入口,所述主管道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所述分支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主管道连通,所述分支管道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管道出口。进一步地,所述排风装置包括第一排风单元和第二排风单元,所述 第一排风单元位于所述抽气管道中靠近所述第一管道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二排风单元位于所述抽气管道中靠近所述第二管道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一排风单元,用于若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机舱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外部;所述第二排风单元,用于若所述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风单元根据所述发电机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所述第二排风单元根据所述机舱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包括:第一子管道段和第二子管道段,所述第一子管道段包括所述主管道和所述分支管道的交叉部位至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所述第二子管道段包括所述主管道和所述分支管道的交叉部位至所述管道入口,所述排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子管道段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机舱、轮毂、叶片和上述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所述叶片通过所述轮毂与所述发电机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抽气管道上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机舱进行加热处理。进一步地,还包括:基座和塔架,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机舱内,所述机舱通过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塔架上,所述塔架用于支撑所述机舱。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方设置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通过密封垫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密封盖板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用于对从所述塔架进入所述机舱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方法,所述方法基于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所述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抽气管道和排风装置,所述抽气管道位于机舱的内部,所述抽气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第一管道出口和第二管道出口,所述管道入口与发电机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管道风门,所述第二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管 道风门;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和所述机舱的温度进行监控;若所述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所述第一管道风门开启以使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与所述机舱外部连通,所述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外部;若所述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管道入口抽入至所述抽气管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所述机舱内部。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方案中,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一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外部,从而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提高对发电机的冷却效率;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二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内部,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提高机舱内部温度以对机舱内部进行保温的目的,避免了为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配置多个独立的加热装置,从而降低了成本以及减少了能量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一种工作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三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一种工作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三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详细描述。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抽气管道和排风装置,抽气管道位于机舱的内部,抽气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21、第一管道出口22和第二管道出口23,管道入口21与发电机连通,第一管道出口22上设置有第一管道风门24,第二管道出口23上设置有第二管道风门25。第一管道风门24用于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第一管道出口22与机舱外部连通。第二管道风门25用于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第二管道出口23与机舱内部连通。排风装置用于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外部;排风装置用于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内部。本实施例中,抽气管道包括主管道28和分支管道29,主管道28的一端为管道入口21,主管道28的另一端为第一管道出口24,分支管道29的一端与主管道28连通,分支管道29的另一端为第二管道出口23。实际应用中,抽气管道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实施例中,排风装置可包括第一排风单元26和第二排风单元27,第一排风单元26位于抽气管道中靠近第一管道出口22的位置,第二排风单元27位于抽气管道中靠近第二管道出口23的位置。第一排风单元26用于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外部;第二排风单元27用于若机舱的温度小于 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内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风单元2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排风单元2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优选地,第一排风单元26采用排风扇,第二排风单元27采用排风扇。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发电机的温度和机舱的温度进行监控。并通过风力发电机组的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第一排风单元26和第一管道风门24的开启或者关闭,或者控制第二排风单元27和第二管道风门25的开启或者关闭。下面通过图3和图4对本实施例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图3为实施例一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一种工作示意图,如图3所示,发电机31工作后,若发电机31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30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一排风单元26启动并且第一管道风门24打开,第一管道出口22与机舱30外部连通。第一排风单元26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30外部。此时,第二排风单元27关闭,并且第二管道风门25关闭。其中,第一排风单元26可根据发电机31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以达到控制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从而达到对发电机31的冷却。当发电机31的温度上升时,第一排风单元26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加快,以达到提高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使热空气更加快速的从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30外部,从而加强对发电机31的冷却效果。当发电机31的温度下降时,第一排风单元26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减慢,以达到降低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从而在满足对发电机31冷却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第一排风单元26运行时的能量消耗。图3中所示可以为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图4为实施例一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示意图,如图4所示,发电机31工作后,若机舱30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二排风单元27启动并且第二管道风门25打开,第二管道出口23与机舱30内部连通。第二排风单元27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 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30内部,提高了机舱30内部的温度,从而达到对机舱30内部的保温效果。此时,第一排风单元26关闭,并且第一管道风门24关闭。其中,第二排风单元27可根据机舱30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以达到控制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若机舱30的温度下降时,第二排风单元27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加快,以达到提高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使热空气更加快速的从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30内部,从而加强对机舱30内部的保温效果。若机舱30的温度上升时,第二排风单元27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减慢,以达到降低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从而在满足对机舱30保温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第二排风单元27运行时的能量消耗。图4中所示可以为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中,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一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外部,从而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提高对发电机的冷却效率;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二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内部,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提高机舱内部温度以对机舱内部进行保温的目的,避免了为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配置多个独立的加热装置,从而降低了成本以及减少了能量消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中无需设置冷却装置,从而进一步地节约了成本。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中的抽气管道采用双管道结构,可主动控制机舱内外空气的热交换,既达到了冷却发电机的目的,又达到了调节机舱内温度的目的。利用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提高机舱内部的温度,起到了“废物利用”的效果。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主管道28包括:第一子管道段和第二子管道段,第一子管道段包括主管道28和分支管道29的交叉部位至第一管道出口22,第二子管道段包括主管道28和分支管道29的交叉部位至管道入口21,排风装置32位于第二子 管道段中。本实施例中,排风装置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排风装置32可采用排风扇。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相比,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对的减少排风装置的使用数量,从而节约了成本。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31、机舱30、轮毂34、叶片35和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叶片35通过轮毂34与发电机31连接,叶片35旋转带动发电机31的转轴旋转以使发电机31产生电能。发电机31与机舱30相联结,发电机31和机舱30对外是密闭的。发电机31与机舱30通过抽气管道和入风口实现空气流通,具体地,可通过抽气管道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抽出,机舱30内的空气经过滤网过滤后通过入风口被吸入发电机31内。发电机31可位于机舱30的外部或者机舱30的内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电机31位于机舱30的外部。该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抽气管道和排风装置,抽气管道位于机舱30的内部,抽气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21、第一管道出口22和第二管道出口23,管道入口21与发电机连通,第一管道出口22上设置有第一管道风门24,第二管道出口23上设置有第二管道风门25。第一管道风门24用于若发电机31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30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第一管道出口22与机舱30外部连通;第二管道风门25用于若机舱30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开启,以使第二管道出口23与机舱30内部连通;排风装置用于若发电机31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30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30外部;排风装置用于若机舱30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30内部。本实施例中,抽气管道包括主管道28和分支管道29,主管道28的一端为管道入口21,主管道28的另一端为第一管道出口24,分支管道29的一端与主管道28连通,分支管道29的另一端为第二管道出口23。实际应用中,抽气管道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实施例中,排风装置可包括第一排风单元26和第二排风单元27, 第一排风单元26位于抽气管道中靠近第一管道出口22的位置,第二排风单元27位于抽气管道中靠近第二管道出口23的位置。第一排风单元26用于若发电机31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30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30外部;第二排风单元27用于若机舱30的温度小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30内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风单元2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排风单元2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优选地,第一排风单元26采用排风扇,第二排风单元27采用排风扇。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发电机的温度和机舱的温度进行监控。并通过风力发电机组的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第一排风单元26和第一管道风门24的开启或者关闭,或者控制第二排风单元27和第二管道风门25的开启或者关闭。下面通过图7和图8对本实施例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图7为实施例三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一种工作示意图,如图7所示,发电机31工作后,若发电机31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30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一排风单元26启动并且第一管道风门24打开,第一管道出口22与机舱30外部连通。第一排风单元26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30外部。此时,第二排风单元27关闭,并且第二管道风门25关闭。其中,第一排风单元26可根据发电机31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以达到控制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从而达到对发电机31的冷却。当发电机31的温度上升时,第一排风单元26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加快,以达到提高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使热空气更加快速的从第一管道出口22排出至机舱30外部,从而加强对发电机31的冷却效果。当发电机31的温度下降时,第一排风单元26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减慢,以达到降低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从而在满足对发电机31冷却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第一排风单元26运行时的能量消耗。图7中所示可以为风力发电机 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图8为实施例三中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示意图,如图8所示,发电机31工作后,若机舱30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二排风单元27启动并且第二管道风门25打开,第二管道出口23与机舱30内部连通。第二排风单元27将发电机31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21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30内部,提高了机舱30内部的温度,从而达到对机舱30内部的保温效果。此时,第一排风单元26关闭,并且第一管道风门24关闭。其中,第二排风单元27可根据机舱30的温度调整转动频率,以达到控制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若机舱30的温度下降时,第二排风单元27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加快,以达到提高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使热空气更加快速的从第二管道出口23排出至机舱30内部,从而加强对机舱30内部的保温效果。若机舱30的温度上升时,第二排风单元27调整转动频率使转动频率减慢,以达到降低热空气流动速度的目的,从而在满足对机舱30保温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第二排风单元27运行时的能量消耗。图8中所示可以为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可选地,该风力发电机组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机舱30内的加热装置33,该加热装置33用于对机舱30进行加热处理。优选地,该加热装置33设置于抽气管道上。如图8所示,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机舱30内的温度未达到各类零部件与电气元件的正常运行温度。此时若发电机31长时间停止需要重新启动之前,加热装置33启动,对机舱30进行加热处理,以提高机舱30内的温度,从而使机舱30内的温度达到各类零部件与电气元件的正常运行温度。在加热装置33运行时,第一排风单元26关闭且第一管道出口22关闭,第二排风单元27开启且第二管道出口23开启。将加热装置33设置于抽气管道上,可通过运行的第二排风单元27将加热装置33产生的热空气输出至机舱30内部,从而可实现更加快速且有效的提高机舱30内的温度。进一步地,该风力发电机组还可以包括:基座36和塔架37,基座36设置于机舱30内,机舱30通过基座36安装于塔架37上,塔架37用于支撑机舱30。其中,基座36上方设置有密封盖板38,密封盖板38通 过密封垫39安装于基座36上。密封盖板38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40,该空气过滤装置40可用于对从塔架37进入机舱30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其中,空气过滤装置40可以为密封盖板38上凸起的通孔网眼罩壳。进一步地,密封盖板38上还可以设置把手,供工作人员打开密封盖板38时使用,该把手在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机舱30为密闭结构,密闭结构的机舱30可以提高风力发电机组内的洁净度,从而改善发电机的绝缘能力和防护能力。为实现机舱30的密闭,进一步地,该风力发电机组还可以包括:偏航、叶片35根部、机舱30盖板和发电机31定子转子等部件接合处的外围密封结构。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还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中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此处不再具体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中,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一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外部,从而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提高对发电机的冷却效率;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二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内部,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提高机舱内部温度以对机舱内部进行保温的目的,避免了为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配置多个独立的加热装置,从而降低了成本以及减少了能量消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中无需设置冷却装置,从而进一步地节约了成本。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中的抽气管道采用双管道结构,可主动控制机舱内外空气的热交换,既达到了冷却发电机的目的,又达到了调节机舱内温度的目的。利用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提高机舱内部的温度,起到了“废物利用”的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方法,该方法基于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抽气管道和排风装置,抽气管道位于机舱的内部,抽气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第一管道出口和第二管道出口,管道入口与发电机连通,第一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管道风门, 第二管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管道风门。该风力发电机冷却方法包括:步骤101:对发电机的温度和机舱的温度进行监控,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则执行步骤102;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执行步骤103。步骤102:第一管道风门开启以使第一管道出口与机舱外部连通,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外部。步骤103: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内部。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方法的技术方案中,若发电机的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机舱的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一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一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外部,从而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提高对发电机的冷却效率;若机舱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二管道风门开启,排风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入口抽入至抽气管道中并通过第二管道出口排出至机舱内部,实现了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提高机舱内部温度以对机舱内部进行保温的目的,避免了为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配置多个独立的加热装置,从而降低了成本以及减少了能量消耗。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冷却方法可主动控制机舱内外空气的热交换,既达到了冷却发电机的目的,又达到了调节机舱内温度的目的,利用发电机产生的热空气提高机舱内部的温度,起到了“废物利用”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