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动力循环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080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蒸汽动力循环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发电系统,确切地说是ー种蒸汽动カ循环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主要发电系统中,风カ发电系统或水力发电系统都受地域限制,难以大范围推广;而火力发电系统,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更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还没有ー种能利用太阳能和低温加热能作为热源加热低温エ质,以产生蒸汽推动气轮机和发电机组发电的系统。所述低温加热能是指厂矿企业中的余热、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燃烧农作物秸杆的热量,以及城镇居民小区集中供热的余热。由于太阳能和低温加热能的总量大,且因无法利用而白白浪费,因此,目前急需研发ー种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和低温加热能的小型发电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动カ循环发电系统,它是可利用太阳能和低温加热能作为热源加热低温エ质,以产生蒸汽推动气轮机及发电机组发电的小型发电系统,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蒸汽动カ循环发电系统,包括升压机、总控阀、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升压机由空心活塞、壳体、第二伸缩管、第一伸缩管、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连接构成;空心活塞的两侧各设有ー个气腔,两气腔不通,壳体内安装空心活塞,空心活塞将壳体的内腔分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内安装第一伸缩管,第二腔内安装第二伸縮管;第二伸縮管和第一伸縮管的内端共同与空心活塞连接;第二伸縮管内端与空心活塞的一个气腔相通,第一伸縮管的内端与空心活塞的另ー个气腔相通;第二伸縮管和第一伸縮管的外端分别穿出壳体外;壳体的一端安装第二复合管,壳体的另一端安装第一复合管;第一复合管与第一腔相通,第二复合管与第二腔相通;第一换热器的盘管通过第五单向阀与第一复合管的内管相通,第二换热器的盘管通过第六单向阀与第二复合管的内管相通;壳体的外周设有第一水套,第二水套和第三水套,第二水套和第三水套分别位于第一水套两侧;总控阀通过蒸发器的第一供气管路与蒸发器连接;总控阀通过第一输气管依次经第一分控阀、第一增压器与第一伸缩管连接,总控阀通过第二输气管依次经第二分控阀、第二增压器与第二伸缩管连接;第一增压器和第二增压器的回气ロ各通过ー根管路与储液罐连接,第二伸縮管通过管路经第二排气阀和第二压控阀与兰克管相通;第一伸缩管通管路经第一排气阀和第一压控阀与兰克管连接;兰克管的排气ロ与引射器连接,兰克管的排液ロ与储液罐连接;弓I射器与气轮机及发电机组连接,气轮机及发电机组通过两根排低温气管路分别与第一分控阀和第二分控阀连接;第一分控阀与第一复合管的外管连接,第二分控阀与第二增压器的外管连接;储液罐通过补液管路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内安装加热盘管;储液罐通过第一供液管路经第一分控阀与第一调节阀连接,第一调节阀通过第一毛细管与第一复合管的内管连接,第一调节阀通过第一储液管路经第一单向阀与第一储能器连接,第一储能器通过第一充液管路经第二单向阀和第一调节阀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一换热器经第五单向阀与第一复合管内管连接;储液罐通过第二供液管路经第二分控阀与第二调节阀连接,第二调节阀通过第二储液管路经第四单向阀与第二储能器连接,第二调节阀通过第二毛细管与第二复合管的内管连接,第二储能器通过第三单向阀和第二调节阀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二换热器经第六单向阀与第二复合管的内管连接;总控阀能在对第一分控阀供气、对第二分控阀供气和断开三种状态间切换;蒸发器通过第二供气管路与引射器连接。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气轮机及发电机组的两根排低温气管路上共同安装一个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的壳体与两根排低温气管路相通;第三换热器的盘管分别与储液罐的两条供液管路连接相通;气轮机及发电机组排出的气体与储液罐输送的液体在第三换热器内换热。所述总控阀是三位四通阀,总控阀的b端通过第一输气管路与第一分控阀相通,总控阀的d端通过第二输气管路与第二分控阀相通,总控阀的a端和c端分别通过第一供气管路与蒸发器相通。所述第一分控阀和第二分控阀均是二位六通阀,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均是二位四通阀,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均是两位四通阀。所述第一排气阀与兰克管间的连接管路上串联第一稳压包;所述 第二排气阀与兰克管间的连接管路上串联第二稳压包。所述第一腔内设有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腔内安装第二行程开关;空心活塞移至第一腔或第二腔的极限位置时,能触动第一行程开关或第二行程开关。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它以太阳能和低温加热能作为热源加热低温工质,并利用低温工质的蒸发和冷凝所转化出的能量推动气轮机及发电机组运转发电,从技术层面上确保了蒸发利用低品位热源,冷凝采用兰克管机械分离的方法。既不受地域的局限,又可节省大量的煤炭资源,避免环境污染,可真正实现绿色环保发电。本发明还具有造价低、安装和操控方便的优点。


图I是本发明所述的蒸汽动力循环发电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I局部放大结构不意图;图3是图I的II局部放大结构意图。附图标记1蒸发器2加热盘管3喷淋装置4总控阀5空心活塞6壳体7第二伸缩管8第一伸缩管9第一水套10第二水套11第三水套12第一分控阀13第一排气阀14第二分控阀15第二排气阀16兰克管17第一稳压包18第二稳压包19第一换热器20第二换热器21第三换热器22引射器23气轮机及发电机组
24储液罐25循环泵26第一储能器27第二储能器28第一调节阀29第二调节阀30第一单向阀31第二单向阀32第七单向阀33第一增压器34第五单向阀35第一行程开关36第二行程开关37第六单向阀38第一复合管39第二复合管40第二增压器41第三单向阀42第四单向阀43第一腔44第二腔45第八单向阀46第一质量流量计47第二质量流量计48第一压控阀49第二压控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述的蒸汽动力循环发电系统,包括升压机、总控阀4、第一换热器19和第ニ换热器20。如图I所不,升压机由空心活塞5、壳体6、第二伸缩管7、第一伸缩管8、第一换热器19和第二换热器20连接构成。空心活塞5的两侧各设有ー个气腔,两气腔不通,壳体6内安装空心活塞5,空心活塞5能沿壳体6移动。空心活塞5将壳体6的内腔分为第一腔43和第二腔44。第一腔43内安装第一伸缩管8,第二腔44内安装第二伸缩管7。第二伸缩管7和第一伸缩管8的内端共同与空心活塞5连接,第二伸缩管7内端与空心活塞5的一个气腔相通,第一伸縮管8的内端与空心活塞5的另ー个气腔相通;第二伸縮管7和第一伸縮管8的外端分别穿出壳体6外。壳体6的一端安装第二复合管39,壳体6的另ー端安装第一复合管38 ;第一复合管38与第一腔43相通,第二复合管39与第二腔44相通。如图2所示,第一换热器19的盘管通过第五单向阀34与第一复合管38的内管相通,如图3所示,第二换热器20的盘管通过第六单向阀37与第二复合管39的内管相通。如图I所示,壳体6的外周设有第一水套9,第二水套10和第三水套11,第二水套10和第三水套11分别位于第一水套9两侧。总控阀4通过蒸发器I的第一供气管路与蒸发器I连接。如图I和图2所示,总控阀4通过第一输气管依次经第一分控阀12、第一增压器33与第一伸縮管8连接。如图I和图3所示,总控阀4通过第二输气管依次经第二分控阀14、第二增压器40与第二伸縮管7连接。如图I所示,第一增压器33和第二增压器40的回气ロ各通过一根管路与储液罐24连接。第二伸縮管7通过管路经第二排气阀15和第二压控阀49与 兰克管16相通;第一伸縮管8通管路经第一排气阀13和第一压控阀48与兰克管16连接。第一压控阀48和第二压控阀49可控制管路,当管内的压カ超过第一压控阀48和第二压控阀49的设定值时,第一压控阀48和第二压控阀49才可打开使管路畅通。兰克管16的排气ロ与引射器22连接,兰克管16的排液ロ与储液罐24连接。引射器22与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连接。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通过两根排低温气管路分别与第一分控阀12和第二分控阀14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分控阀12与第一复合管38的外管连接;如图3所示,第二分控阀14与第二增压器40的外管连接。如图I所示,储液罐24通过补液管路与蒸发器I连接,蒸发器I内安装加热盘管2。如图I和2所示,储液罐24通过第一供液管路经第一分控阀12与第一调节阀28连接,第一调节阀28通过第一毛细管与第一复合管38的内管连接,第一调节阀28通过第一储液管路经第一单向阀30与第一储能器26连接,第一储能器26通过第一充液管路经第二单向阀31和第一调节阀28与第一换热器19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换热器19经第五单向阀34与第一复合管38内管连接。如图I和3所示,储液罐24通过第二供液管路经第二分控阀14与第二调节阀29连接,如图3所示,第二调节阀29通过第二储液管路经第四单向阀42与第二储能器27连接,第二调节阀29通过第二毛细管与第二复合管39的内管连接,第二储能器27通过第三单向阀41和第二调节阀29与第二换热器20连接,第二换热器20经第六单向阀37与第二复合管39的内管连接。如图I所示,总控阀4能在对第一分控阀12供气、对第二分控阀14供气和断开三种状态间切換;蒸发器I通过第二供气管路与引射器22连接。为增大储液罐24经补液管路补入蒸发器I内的液态エ质的受热面积,以便提高工质气化的效率,蒸发器I内安装喷淋装置3。工作时,将加热盘管2和第一水套9与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通过管路连接,使水箱内的热水进入加热盘管2和第一水套9内放热,为エ质推动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发电提供动カ供热。加热盘管2内的热水也可由其他低温加热能提供。
所述发电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四个基本的工作环节,四个工作环节依次循环往复构成整个工作过程。下面以图I所示为初始状态描述工作过程
第一工作环节总控阀4使第一输气管路与蒸发器I导通,第二输气管路断开;第二分控阀14处于断开状态,阻断第二供液管路、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与第二分控阀14间的管路,以及第二输气管路;第二排气阀15处于导通状态,可使第二伸缩管7与兰克管16间管路,以及第二腔44与兰克管16间的管路导通;第二调节阀29分别切断第二储液管路、第二毛细管路与第二分控阀14的通路,导通第二充液管路;第一分控阀12导通状态,第一供液管路、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与第一分控阀12间的管路,以及第一输气管路均畅通;第一排气阀13处于断开状态,可阻断第一伸缩管8与兰克管16间管路,以及第一腔43与兰克管16间的管路;第一调节阀28分别导通第一储液管路、第一毛细管路与第一分控阀12的通路,切断第一充液管路。
一方面,加热盘管2加热蒸发器I内的低温工质,使其气化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一路经第二供气管路进入引射器22内;另一路沿第一供气管路进入总控阀4,蒸发器I通第一输气管路对第一分控阀12供气,高温气体经总控阀4和第一分控阀12进入第一增压器33,经第一增压器33升压后进入第一伸缩管8,推动空心活塞5向右移动,此过程中,第二换热器20、第一水套9和第三水套11均通入太阳能加热的热水;第一换热器19和第二水套10内停止热水输入,以便第一腔43降温降压,方便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向内排气;同时,第二伸缩管7内的气体经第二排气阀15和第二压控阀49进入兰克管16内,经兰克管
16冷热分离后,高温气态工质进入引射器22,低温冷凝的液态工质进入储液罐24 ;引射器22将收集的高温气体喷入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推动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发电。另一方面,经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降压降温后的气态工质,经第一分控阀12和第一复合管38的外管排入第一腔43内;第二腔44内的气体依次经第二复合管39的外管、第二排气阀15和第二压控阀49进入兰克管16进行冷热分离,之后气态工质进入引射器22,工质液体进入储液罐24。第三方面,储液罐24内的液态工质沿第一供液管路,经第一分控阀12进入第一调节阀28。由第一调节阀28处分出少部分工质沿第一毛细管并经第一复合管38内管进入第一腔43内,以使第一腔43内降温降压,便于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向第一腔43内排气;同时由第一调节阀28处分出大部分工质沿第一储液管路并经第一单向阀30进入第一储能器26内储存。工质按上述三方面同步运行。当空心活塞5向右移动至设定位置后停止,整个系统进行第二工作环节。第二工作环节第二分控阀14、第二排气阀15和第二调节阀29处于第一环节的工作状态。总控阀4处于断开状态,第一输气管路和第二输气管路均与蒸发器I断开;第一分控阀12处于断开状态,阻断第一供液管路、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与第一分控阀12间的管路,以及第一输气管路;第一排气阀13处于导通状态,可使第一伸缩管8与兰克管16间管路,以及第一腔43与兰克管16间的管路导通;第一调节阀28分别切断第一储液管路、第一毛细管路与第一分控阀12的通路,导通第一充液管路;开始向第二水套10和第一换热器19内注入热水;第二换热器20、第一水套9和第三水套11的供热水状态不变。第一储能器26内储存在液态工质,会沿第一充液管路经第二单向阀31、第五单向阀34和第一换热器19快速充入第一腔43内。可设置时间控制器,当第二工作环节运行达到设定时间时,总控阀4动作,进入第三工作环节;也可在第一充液管路上可安装第一质量流量计46,第二充液管路上可安装第二质量流量计47,当第一质量流量计46或第二质量流量计47测得液态エ质的流量达到设定值时,总控阀4动作,进入第三工作环节。第三工作环节第一分控阀12、第一排气阀13和第一调节阀28保持第二环节的工作状态不变;总控阀4使第二输气管路与蒸发器I导通,第一输气管路断开;第二分控阀14处于导通状态,使第二供液管路、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与第二分控阀14间的管路,以及第二输气管路导通;第二排气阀15处于断开状态,可阻断第二伸縮管7与兰克管16间管路,以及第二腔44与兰克管16间的管路;第二调节阀29分别使第二储液管路、第二毛细管路与第二分控阀14的管路导通,断开第二充液管路。一方面,蒸发器I内的高温气体沿第一供气管路进入总控阀4,蒸发器I通过第二输气管路对第二分控阀14供气,高温气体经总控阀4和第二分控阀14进入第二增压器40,经第二增压器40升压后进入第二伸縮管7,推动空心活塞5向左移动,此过程中,第一水套9、第二水套10、第一换热器19的供热水状态不变;第二换热器20和第三水套11都停供热水;同时,第一伸縮管8内的气体经第一排气阀13和第一压控阀48进入兰克管16内,经兰克管16冷热分离后,高温气态エ质进入引射器22,冷凝后的液态エ质进入储液罐24 ;引射 器22将收集的高温气体喷入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推动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发电。另ー方面,经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降压降温后的气态エ质,经第二分控阀14和第二复合管39的外管排入第二腔44内;第一腔43内的气体依次经第一复合管38的外管、第一排气阀13和第一压控阀48进入兰克管16进行冷热分离,之后气态エ质进入引射器22,液态エ质进入储液罐24。第三方面,储液罐24内的液态エ质沿第二供液管路,经第二分控阀14进入第二调节阀29。由第二调节阀29处分出少部分エ质沿第二毛细管并经第二复合管39内管进入第二腔44内,以使第二腔44内降温降压,便于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向第二腔44内排气;同时由第二调节阀29处分出大部分エ质沿第二储液管路并经第四单向阀42进入第二储能器27内储存。エ质按上述三方面同步运行。当空心活塞5向左移动至设定位置后停止吋,总控阀4动作,系统进行第四工作环节。第四工作环节第二分控阀14、第二排气阀15和第二调节阀29处于第一环节的工作状态。总控阀4处于断开状态,第一输气管路和第二输气管路均与蒸发器I断开;第一分控阀12处于断开状态,阻断第一供液管路、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与第一分控阀12间的管路,以及第ー输气管路;第一排气阀13处于导通状态,可使第一伸縮管8与兰克管16间管路,以及第一腔43与兰克管16间的管路导通;第一调节阀28分别切断第一储液管路、第一毛细管路与第一分控阀12的通路,导通第一充液管路;开始向第二水套10、第三水套11、第一换热器19和第二换热器20内注入冷水,排出热水。第二储能器27内储存在液态エ质,会沿第二充液管路经第三单向阀41、第六单向阀37和第二换热器20充入第二腔44内。当第四工作环节运行达到设定时间时,或当第二质量流量计47测得液态エ质的流量达到设定值吋,总控阀4动作,重新进入第一工作环节。系统的整个工作过程中,流经第一增压器33和第二增压器40的气态エ质,其中少部分由第一增压器33和第二增压器40的回气ロ流回储液罐24内。由于第一增压器33和第二增压器40回流储液罐24的气态エ质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因此,第一增压器33和第二增压器40回流的管路上可安装气流加速器、兰克管和气马达等负载,使回流的气态エ质做功降温后再回流至储液罐24内。
为防止エ质逆向流动,兰克管16与引射器22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七单向阀32,储液罐24与蒸发器I的补液管路上安装第八单向阀45。为更利于储液罐24内的液态エ质排出,储液罐24供液管路上可安装循环泵25。如图I所示,所述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的两根排低温气管路上共同安装ー个第三换热器21,第三换热器21的壳体与两根排低温气管路相通;第三换热器21的盘管分别与储液罐24的两条供液管路连接相通;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排出的气体与储液罐24输送的液体在第三换热器21内换热,使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排出的气态エ质降压降温,以更有利于排入第一腔43或第二腔44内,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如图I所示,所述总控阀4是三位四通阀,总控阀4的b端通过第一输气管路与第一分控阀12相通,总控阀4的d端通过第二输气管路与第二分控阀14相通,总控阀4的a端和c端分别通过第一供气管路与蒸发器I相通。如图I所示,总控阀4为A状态时,系统为第一工作环节,ab两端导通,Cd两端断开;总控阀4为B状态时,系统为第二工作环节,ab两端及Cd两端均断开;总控阀4为C状态时,系统为第三工作环节,ab两端断开,cd两端导通;总控阀4由C状态切换为B状态时,系统为第四工作环节,ab两端及Cd两端均断 开。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分控阀12和第二分控阀14均是二位六通阀,第一排气阀13和第二排气阀15均是二位四通阀,第一调节阀28和第二调节阀29均是两位四通阀。如图2所示,第一供液管路经第一分控阀12的a端和b端与第一调节阀28的a端相通,第一输气管路经第一分控阀12的e端和f端与第一增压器33连接相通,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的ー根排低温气管路经第一分控阀12的c端和d端与第一复合管38的外管连接。第一伸縮管8与第一排气阀13的c端连接,第一复合管38的外管与第一排气阀13的b端相通。第一调节阀28的b端与第一储液管路连接。第一储能器26通过第一充液管路经第一调节阀28的d端和c端与第一换热器19相通。如图3所示,第二供液管路经第二分控阀14的a端和b端与第二调节阀29的a端相通。第二输气管路经第二分控阀14的f端和e端与第二增压器40连接相通,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的另ー根排低温气管路经第二分控阀14d端和c端与第二复合管39的外管连接。第二伸縮管7与第二排气阀15的c端连接,第二复合管39的外管与第二排气阀15的b端相通。第二调节阀29的b端与第二储液管路连接。第二储能器27通过第二充液管路经第二调节阀29的d端和c端与第二换热器20相通。第一工作环节中,总控阀4、第一分控阀12、第一排气阀13和第一调节阀28均处于A状态,第二分控阀14、第二排气阀15和第二调节阀29均处于B状态。第二工作环节中,总控阀4、第一分控阀12、第一排气阀13、第一调节阀28、第二分控阀14、第二排气阀15和第二调节阀29均处于B状态。第三工作环节中,总控阀4处于C状态,第一分控阀12、第一排气阀13和第一调节阀28均处于B状态,第二分控阀14、第二排气阀15和第二调节阀29均处于A状态。为确保进入兰克管16内的气压稳定。所述第一排气阀13与兰克管16间的连接管路上串联第一稳压包17 ;所述第二排气阀15与兰克管16间的连接管路上串联第二稳压包18。为实现自动控制总控阀4切换状态,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腔43内设有第一行程开关35,第二腔44内安装第二行程开关36 ;如图3所示,空心活塞5移至第一腔43或第二腔44的极限位置时,能触动第一行程开关35或第二行程开关36。无论空心活塞5触动第一行程开关35还是第二行程开关36,总控阀4会切换为B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
1.蒸汽动力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机、总控阀(4)、第一换热器(19)和第二换热器(20),升压机由空心活塞(5)、壳体(6)、第二伸缩管(7)、第一伸缩管(8)、第一换热器(19)和第二换热器(20)连接构成;空心活塞(5)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气腔,两气腔不通,壳体(6)内安装空心活塞(5),空心活塞(5)将壳体(6)的内腔分为第一腔(43)和第二腔(44);第一腔(43)内安装第一伸缩管(8),第二腔(44)内安装第二伸缩管(7);第二伸缩管(7)和第一伸缩管(8)的内端共同与空心活塞(5)连接;第二伸缩管(7)内端与空心活塞(5)的一个气腔相通,第一伸缩管(8)的内端与空心活塞(5)的另一个气腔相通;第二伸缩管(7)和第一伸缩管(8)的外端分别穿出壳体(6)外;壳体(6)的一端安装第二复合管(39),壳体(6)的另一端安装第一复合管(38);第一复合管(38)与第一腔(43)相通,第二复合管(39)与第二腔(44)相通;第一换热器(19)的盘管通过第五单向阀(34)与第一复合管(38)的内管相通,第二换热器(20)的盘管通过第六单向阀(37)与第二复合管(39)的内管相通;壳体(6)的外周设有第一水套(9),第二水套(10)和第三水套(11),第二水套(10)和第三水套(11)分别位于第一水套(9)两侧;总控阀(4)通过蒸发器(I)的第一供气管路与蒸发器(I)连接;总控阀(4)通过第一输气管依次经第一分控阀(12)、第一增压器(33)与第一伸缩管(8)连接,总控阀(4)通过第二输气管依次经第二分控阀(14)、第二增压器(40)与第二伸缩管(7)连接;第一增压器(33)和第二增压器(40)的回气口各通过一根管路与储液罐(24)连接,第二伸缩管(7)通过管路经第二排气阀(15)和第二压控阀(49)与兰克管(16)相通;第一伸缩管(8)通管路经第一排气阀(13)和第一压控阀(48)与兰克管(16)连接;兰克管(16)的排气口与引射器(22)连接,兰克管(16)的排液口与储液罐(24)连接;引射器(22 )与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 )连接,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 )通过两根排低温气管路分别与第一分控阀(12)和第二分控阀(14)连接;第一分控阀(12)与第一复合管(38)的外管连接,第二分控阀(14)与第二增压器(40)的外管连接;储液罐(24)通过补液管路与蒸发器(I)连接,蒸发器(I)内安装加热盘管(2 );储液罐(24 )通过第一供液管路经第一分控阀(12)与第一调节阀(28)连接,第一调节阀(28)通过第一毛细管与第一复合管(38)的内管连接,第一调节阀(28)通过第一储液管路经第一单向阀(30)与第一储能器(26)连接,第一储能器(26)通过第一充液管路经第二单向阀(31)和第一调节阀(28)与第一换热器(19)连接,第一换热器(19)经第五单向阀(34)与第一复合管(38)内管连接;储液罐(24)通过第二供液管路经第二分控阀(14)与第二调节阀(29)连接,第二调节阀(29)通过第二储液管路经第四单向阀(42)与第二储能器(27)连接,第二调节阀(29)通过第二毛细管与第二复合管(39)的内管连接,第二储能器(27)通过第三单向阀(41)和第二调节阀(29)与第二换热器(20 )连接,第二换热器(20 )经第六单向阀(37 )与第二复合管(39 )的内管连接;总控阀(4)能在对第一分控阀(12)供气、对第二分控阀(14)供气和断开三种状态间切换;蒸发器(I)通过第二供气管路与弓I射器(22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动力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的两根排低温气管路上共同安装一个第三换热器(21),第三换热器(21)的壳体与两根排低温气管路相通;第三换热器(21)的盘管分别与储液罐(24)的两条供液管路连接相通;气轮机及发电机组(23)排出的气体与储液罐(24)输送的液体在第三换热器(21)内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动力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阀(4)是三位四通阀,总控阀(4)的b端通过第一输气管路与第一分控阀(12)相通,总控阀(4)的d端通过第二输气管路与第二分控阀(14)相通,总控阀(4)的a端和c端分别通过第一供气管路与蒸发器(I)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动力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控阀(12)和第二分控阀(14)均是二位六通阀,第一排气阀(13)和第二排气阀(15)均是二位四通阀,第一调节阀(28)和第二调节阀(29)均是两位四通阀。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动力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阀(13)与兰克管(16)间的连接管路上串联第一稳压包(17);所述第二排气阀(15)与兰克管(16)间的连接管路上串联第二稳压包(18 )。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动力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43)内设有第一行程开关(35),第二腔(44)内安装第二行程开关(36);空心活塞(5)移至第一腔(43)或第二腔(44)的极限位置时,能触动第一行程开关(35)或第二行程开关(36)。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动力循环发电系统,包括升压机,升压机由空心活塞、壳体、两根伸缩管和两个换热器连接构成;壳体内安装空心活塞,空心活塞将壳体的内腔分为两个腔;两个腔内各安装一根伸缩管;两伸缩管的内端共同与空心活塞连接;两伸缩管的外端分别穿出壳体外;壳体的两端端各安装一根复合管;第一换热器的盘管通过第五单向阀与第一复合管的内管相通,第二换热器的盘管通过第六单向阀与第二复合管的内管相通;总控阀通过蒸发器的第一供气管路与蒸发器连接;总控阀通过第一输气管依次经第一分控阀、第一增压器与第一伸缩管连接,总控阀通过第二输气管依次经第二分控阀、第二增压器与第二伸缩管连接。
文档编号F01K27/00GK102852740SQ20121011971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3日
发明者安瑞生, 安丰恺 申请人:安瑞生, 安丰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