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索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353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缆索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链条箱等缆索箱。
背景技术
在车辆发动机的汽缸盖(cylinder head)以及汽缸盖侧面,固定有链条箱,由该链条箱覆盖用于将曲轴旋转力传递至凸轮轴的环形链条。另外,在链条箱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发动机架的支撑托架(support bracket),该发动机架是用于将发动机悬挂于车身的部件。
图6是现有的链条箱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现有的链条箱I上安装有与其分体的支撑托架2。链条箱I是通过铝模压铸制成的铝合金材质的构件,另一方面,支撑托架2 由铸铁制成。
此外,作为记载有链条箱相关技术的现有技术文献有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I 3。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86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9-2097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9-68345号公报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图6所示的现有链条箱I与支撑托架2呈分体结构,并且,链条箱I的材质为铝合金,另一方面,支撑托架2的材质为铁,因而存在制造成本高且重量重的问题、以及因链条箱I与支撑托架2之间的热膨胀差而导致的应变的问题。
为此,现在正在开发一种护链罩部与支撑托架部一体成型的链条箱。通过该支撑托架一体型链条箱,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和轻型化,而且,由于包括支撑托架部的整个链条箱为同一材质,因此不易因热膨胀差而产生应变。
并且,在这样的支撑托架一体型链条箱中,为了利用发动机架可靠地承载悬挂于车身的发动机的载荷,需要用螺栓将支撑托架部可靠地固定到发动机上。另一方面,从降低制造成本等观点出发,希望以数量尽量少的螺栓就能很容易将支撑托架部固定于发动机上。此外,上述专利文献I尽管公开了一种支撑托架一体型的链条箱,但并未显示出在支撑托架(发动机固定托架)部的固定点上进行了钻研。
解决课题的手段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现状提出了以下课题,S卩,提供一种能够以数量尽量少的螺栓将支撑托架部可靠且容易地固定于发动机上的链条箱之类的缆索箱。
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I的缆索箱包括发动机架固定部,上述发动机架固定部具有缆索盖部,其固定于发动机的汽缸盖以及汽缸体的侧面,以覆盖将曲轴的旋转力传递给凸轮轴的环形缆索;以及发动机架紧固面,其与利用发动机架悬挂于车身的上述发动机的载荷方向正交,
并且,上述发动机架固定部与从上述凸轮轴的轴心方向看呈横跨上述汽缸盖和上 述汽缸体而配置的支撑托架部形成为一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发动机架固定部的邻域,具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
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与上述发动机架紧固面以及与上述汽缸盖和上述汽缸体之间 的交界面相比,上述第一螺栓孔更靠近汽缸盖侧,
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与上述发动机架紧固面以及上述交界面相比,上述第二螺栓 孔更靠近汽缸体侧,
将上述第一螺栓孔的中心与上述第二螺栓孔的中心连结的第一直线,从上述凸轮 轴的轴心方向看,与上述发动机架紧固面正交。
另外,技术方案2的缆索箱的特征在于,是在技术方案I的缆索箱中,
在上述发动机架固定部的邻域具有第三螺栓孔,
上述发动机架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上述第一螺栓孔、上述第二螺栓孔和上 述第三螺栓孔包围而成的区域中。
另外,技术方案3的缆索箱的特征在于,是在技术方案2的缆索箱中,
上述发动机架固定部的邻域具有第四螺栓孔,
上述第三螺栓孔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位于与上述交界面相比更靠近上述汽缸盖 侧,
上述第四螺栓孔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位于与上述交界面相比更靠近上述汽缸体 侧,并且位于隔着上述第一直线与上述第三螺栓孔呈相反侧,
将上述第三螺栓孔的中心与上述第四螺栓孔的中心连结的第二直线穿过上述第 一螺栓孔与上述第二螺栓孔之间。
另外,技术方案4的缆索箱的特征在于,是在技术方案3的缆索箱中,
上述第一螺栓孔或上述第三螺栓孔中的其中之一从上述凸轮轴的上述轴心方向 看,位于上述缆索的内侧。
另外,技术方案5的缆索箱的特征在于,是在技术方案4的缆索箱中,
在上述支撑托架部的至少由上述第一螺栓孔、上述第二螺栓孔、上述第三螺栓孔 和上述第四螺栓孔包围而成的范围的背面,在上述凸轮轴的上述轴心方向,形成沿着与上 述发动机架紧固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凸缘。
另外,技术方案6的缆索箱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的缆索箱中,
上述第一螺栓孔或上述第三螺栓孔中,未设置于上述缆索的内侧的另一螺栓孔形 成于上述缆索盖部的边缘的密封面上,
上述第二螺栓孔或上述第四螺栓孔形成于上述缆索盖部的边缘的密封面。
另外,技术方案7的缆索箱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的缆索箱中,
在上述发动机架紧固面上,竖立有多个双头螺栓,
上述第一螺栓孔位于从上述凸轮轴的上述轴心方向看的上述双头螺栓之间。
另外,技术方案8的缆索箱的特征在于,是在技术方案7的缆索箱中,
在上述支撑托架部的至少由上述第一螺栓孔、上述第二螺栓孔、上述第三螺栓孔 和上述第四螺栓孔包围而成的范围的背面,从上述凸轮轴的上述轴心方向看,形成沿着与上述发动机架紧固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凸缘。
另外,技术方案9的缆索箱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的缆索箱中,
在上述支撑托架部的背面,形成于上述第一螺栓孔或上述第三螺栓孔连接的凸缘。
另外,技术方案10的缆索箱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 9的任一缆索箱中,
在上述凸轮轴的上述轴心方向的上述缆索盖部的中央部的厚度大于上述缆索盖 部的上部和下部的厚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I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动机架固定部的邻域具有第一 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上述第一螺栓孔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与上述发动机架紧固面以及上 述汽缸盖和上述缸体之间的交界面相比,更靠近汽缸盖侧,上述第二螺栓孔在上述载荷方 向上,与上述发动机架紧固面以及上述交界面相比,更靠近汽缸体侧,将上述第一螺栓孔的 中心与上述第二螺栓孔的中心连结的第一直线,从上述凸轮轴的轴心方向看,与上述发动 机架紧固面正交,因此,通过在发动机架固定部的邻域设置两个螺栓孔(第一螺栓孔和第二 螺栓孔),能够将支撑托架部相对于缆索盖部以及发动机牢固固定。
进而,因为这两个固定点分别在汽缸盖侧与汽缸体侧,所以,不会有降低夹在汽缸 盖与汽缸体之间的汽缸盖密封垫的表面压力的担心。即,在支撑托架部的固定点仅为汽缸 盖侧的情况下,有可能因发动机(缸体)重量或发动机振动而降低汽缸盖密封垫的表面压力 的担心。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缆索箱中,第一螺栓孔位于汽缸盖侧,第二螺栓孔位于汽缸 体侧,因而,支撑托架部不仅仅被固定在汽缸盖而且被固定在汽缸体。因此,由于在支撑托 架部上不仅汽缸盖而且汽缸体也能够被可靠支撑,所以不会因发动机(缸体)重量或发动机 的振动而降低汽缸盖密封垫的表面压力。
并且,将第一螺栓孔的中心与第二螺栓孔的中心连结的第一直线从凸轮轴的轴心 方向看,与发动机架紧固面正交,因此能够可靠地支撑发动机的载荷。
根据技术方案2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动机架固定部的邻域具有第三 螺栓孔,上述发动机架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上述第一螺栓孔、上述第二螺栓孔和上 述第三螺栓孔包围而成的区域,因而能够将发动机架固定部更可靠地相对于缆索盖部以及 发动机进行固定。
根据技术方案3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动机架固定部的邻域具有第四螺 栓孔,上述第三螺栓孔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与上述边界面相比更靠近上述汽缸盖侧,上述第 四螺栓孔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与上述边界面相比更靠近上述汽缸体侧,并且隔着上述第一 直线位于与上述第三螺栓孔呈相反的一侧,将上述第三螺栓孔的中心与上述第四螺栓孔的 中心连结的第二直线穿过上述第一螺栓孔与上述第二螺栓孔之间,将第三螺栓孔和第四螺 栓孔在载荷方向上,与上述交界面相比,分别配置于汽缸盖侧和汽缸体侧,进而,配置为位 于夹着第一直线互成相反的一侧,进而,将第二直线配置为通过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 之间,因此,由四个螺栓孔(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第三螺栓孔和第四螺栓孔)能够大致 包括支撑托架部的发动机架固定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发动机架固定部固定到发动机 (汽缸盖、汽缸体)上。
根据技术方案4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撑托架部的至少由上述第一螺栓孔、上述第二螺栓孔、上述第三螺栓孔和上述第四螺栓孔包围而成的范围的背面,形成有从上述凸轮轴的上述轴心方向看,沿着与上述发动机架紧固面正交方向延伸的凸缘,由于利用该凸缘加固了支撑托架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支撑发动机的载荷。
根据第五发明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螺栓孔或上述第三螺栓孔形成于上述缆索盖部边缘的密封面上,上述第二螺栓孔或上述第四螺栓孔形成于上述缆索盖部边缘的密封面上,因此,在支撑托架部固定用的螺栓孔中,至少两个螺栓孔与缆索箱密封用螺栓孔能通用。因此,支撑托架部固定用螺栓也能够与缆索箱密封用螺栓通用,因而能够减少螺栓孔数和螺栓数。
并且,在比较易于漏油的部分,即汽缸盖侧面、汽缸体侧面和缆索箱的密封面这三面的接合部,因为能够使用第一螺栓孔和第四螺栓孔将缆索箱的密封面可靠地固定于汽缸盖侧面和汽缸体侧面,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漏油的发生。
根据技术方案6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动机架紧固面上,竖立有多个双头螺栓,上述第一螺栓孔从上述凸轮轴的上述轴心方向看,位于上述双头螺栓之间,因此, 无需将双头螺栓从发动机架紧固面上卸下,也能够将螺栓从双头螺栓之间插入到第一螺栓孔中而固定到缸盖上。因此,容易实施支撑托架部的固定作业。



图6是现有链条箱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0链条箱
11护链罩
12支撑托架部
12a发动机架固定部
12b发动机架紧固面
12c螺纹孔
13密封面
14链条箱密封用的螺栓
15链条箱密封用的螺栓孔
16双头螺栓
16a螺纹部
21、22发动机架
31发动机
32汽缸盖
33缸体
34支撑托架部固定用的螺栓
35缸盖密封垫
41支撑托架部固定用第一螺栓孔
42支撑托架部面定用第二螺栓孔
43支撑托架部固定用第三螺栓孔
44支撑托架部固定用第四螺栓孔
51链条
52曲轴
53链轮
54凸轮轴
55链轮
61a、61b、61c、61d 凸缘
71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
如图1 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例的链条箱10 (缆索箱)为护链罩11 (缆索盖部)与支撑托架部12形成为一体的支撑托架一体型链条箱。链条箱10由铝模压铸制成, 包括支撑托架部12在内的整体材质为铝合金制。因此,与安装有分体支撑托架2的现有链条箱I (图6)相比,链条箱10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和轻型化,并且,也不易因热膨胀差而产生应变。
图1以及图2所示的点划线(假想线)B是指,如图3所示链条箱10固定于发动机 31的汽缸盖(C/H)32以及汽缸体(C/B)33侧面时,在链条箱10上的位于汽缸盖31侧的部分与位于汽缸体33侧的部分之间的交界线。即,交界线B的上侧是链条箱10的汽缸盖侧部分,交界线B的下侧是链条箱10的汽缸体侧部分。从凸轮轴54的轴心方向(与图1、图2 中的纸面正交的方向)所见,支撑托架部12位于横跨在汽缸盖32和汽缸体33的位置。
另外,在图2中加点的部分是链条箱10 (护链罩11)边缘的密封面(密封线)13。 在该密封面13上,形成有用于插入链条箱密封用螺栓14 (参照图3)的多个螺栓孔15。
如图1以及图3所示,支撑托架部12的表面上,突出设置有发动机架固定部12a, 该固定部用于固定作为发动机悬挂部件的发动机架21或22 (参照图5 (a)和图5 (b))。 发动机架固定部12a的上表面为发动机架紧固面12b,在该发动机架紧固面12b上,竖立有多个(图示例中为三个)双头螺栓16。双头螺栓16的轴向两端部为螺纹部16a,通过将一个螺纹部16a旋入形成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的螺纹孔12c中,将双头螺栓16固定在发动机架固定部12a上,且相对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垂直延伸。
发动机架紧固面12b是在利用发动机架21或22 (图5 Ca),图5 (b))将车辆的发动机31悬挂于车身时的相对于发动机31的载荷方向(即重力方向)正交的面。因此,竖立于该发动机架紧固面12b的双头螺栓16的轴向成为上述载荷方向。
如图2所示,在链条箱10(护链罩11)的背面侧设置有环形链条51。S卩,如图3所示,通过将链条箱10 (护链罩11)固定于发动机31的汽缸盖32以及汽缸体33侧面而覆盖链条51。如图2所示,链条51分别缠绕在安装于配置在汽缸体侧的曲轴52上的链轮53、 和安装于配置在汽缸盖侧的凸轮轴54上的链轮55之上,并将曲轴52的旋转力传递至凸轮轴54。
并且,如图1 图3所示,在支撑托架部12的周缘部,分别形成有四个螺栓孔41、 42、43、44,以用于插入将支撑托架部12固定于发动机31的汽缸盖32和汽缸盖33的侧面的螺栓34。这些螺栓孔41、42、43、44设置在发动机架固定部12a的邻域。支撑托架部固定用螺栓34使用了与链条箱密封用螺栓14相比栓轴更粗的螺栓,因此,支撑托架部固定用螺栓孔41、42、43、44的尺寸(内径)也比链条箱密封用螺栓孔的尺寸(内径)更大。
第一螺栓孔41形成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的上方且位于汽缸盖侧,用于将支撑托架部12固定于汽缸盖32。S卩,第一螺栓孔41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以及汽缸盖32和汽缸体33之间的交界面(交界线B)相比,更靠近汽缸盖侧。第二螺栓孔42 形成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的下方且位于汽缸体侧,用于将支撑托架部12固定于汽缸体 33。即,第二螺栓孔42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以及缸盖32和缸体33 之间的交界面(交界线B )相比,更靠近汽缸体侧。
另外,连结第一螺栓孔41的中心和第二螺栓孔42的中心而成的直线(假想线)C (第一直线)从凸轮轴54的轴心方向观察,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正交。尽管优选为将第一螺栓孔41和第二螺栓孔42配设为使得上述直线C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正交,但即使由于第一螺栓孔41或第二螺栓孔42的配置方面的制约不能实现正交,大致正交亦可。
第三螺栓孔43形成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的其中一侧,且位于汽缸盖侧,用于将支撑托架部12固定于汽缸盖32。即,第三螺栓孔43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与汽缸盖32和汽缸体33之间的交界面(交界线B)相比,更靠近汽缸盖侧。发动机架固定部12a的一部分位于由第一螺栓孔41、第二螺栓孔42和第三螺栓孔43所围成的区域中。第四螺栓孔44形成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的另一侧且位于汽缸体侧,用于将支撑托架部12固定于汽缸体33。 即,第四螺栓孔44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以及汽缸盖32和汽缸体33 之间的交界面(交界线B)相比,更靠近汽缸体侧。另外,第四螺栓孔44位于隔着直线C而与第三螺栓孔43呈相反侧。将第三螺栓孔43的中心和第四螺栓孔44的中心连接的直线 (假想线)D (第二直线)与直线C相交(即穿过第一螺栓孔41与第二螺栓孔42之间)。
另外,如图1所示,从凸轮轴54的轴心方向看,第一螺栓孔41位于双头螺栓16之间。如图2所示,第三螺栓孔43位于链条51的内侧。即,支撑托架部12也被该链条51的内侧的第三螺栓孔43固定于发动机31 (汽缸盖32)上。
如图1 图3所示,第一螺栓孔41和第四螺栓孔44形成于链条箱10(护链罩11) 边缘的密封面13上。从凸轮轴54的轴心方向看,将第一螺栓孔41的中心和第四螺栓孔44 的中心连接的直线(假想线)E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相交。另外,四个螺栓孔41、42、43、44 中 心连结而成的四边形线(假想线)F大致包括了支撑托架部12中的发动机架固定部12a (发动机架紧固面12b)。
进而,如图2所示,在支撑托架部12的背面,形成有格子状凸缘61a、61b。从凸轮轴54的轴心方向看,一条凸缘61a沿着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正交方向延伸。另一个凸缘 61b与上述一个凸缘61a正交,且当从凸轮轴54的轴心方向看时,该另一条凸缘沿着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平行的方向延伸。旋入有双头螺栓16的螺纹孔12c与凸缘61a相连。
此外,尽管图示例中是在支撑托架部16的由第一螺栓孔41、第二螺栓孔42、第三螺栓孔43和第四螺栓孔44包围的范围(上述四边形的直线F内侧的范围)的背面形成凸缘 61a、61b,但并不限定于此,凸缘61a、61b也可延伸到由第一螺栓孔41、第二螺栓孔42、第三螺栓孔43和第四螺栓孔44所包围的范围的外侧。
另外,图示例中是在支撑托架部16的背面也形成有凸缘61a、61b。凸缘61c与第二螺栓孔42及第三螺栓孔43相连(即与螺栓34的接合面相连),也与凸缘61a、61b相连。 凸缘61d与第一螺栓孔41及第三螺栓孔43相连(B卩,与螺栓34的接合面相连),也与凸缘 61a、61b 相连。
另外,尽管图示例中是由第一螺栓孔41、第二螺栓孔42、第三螺栓孔43和第四螺栓孔44所包围的范围成为支撑托架部12,但也未必限定于此,支撑托架部12也可以扩展到由第一螺栓孔41、第二螺栓孔42、第三螺栓孔43和第四螺栓孔44所包围的范围的外侧。
另外,如图4所示,链条箱10的中央部的壁厚t2厚于其上部以及下部的壁厚t I。 该链条箱10的中央部为未由螺栓固定于发动机31的部分。
接着,基于图5 (a)和图5 (b),对发动机架21、22向链条箱10的支撑托架部12 的安装进行说明。如图5 Ca)以及图5 (b)所示,首先,将插入并贯穿于螺栓孔15中的链条箱密封用螺栓14和插入并贯穿于螺栓孔41 44 (参照图1)内的支撑托架部固定用螺栓34旋入到形成于发动机31的汽缸盖32和汽缸体33侧面的螺纹孔(未图示)中,从而将链条箱10固定在汽缸盖32以及汽缸体33侧面。此外,夹在汽缸盖32与汽缸体33之间, 设置有汽缸盖密封垫35。
在链条箱10固定后,将惯性主轴方式的发动机架21或摆动方式的发动机架22装在双头螺栓16上。在该状态下,将螺母71螺合到双头螺栓16的螺纹部16a。其结果为,发动机架21或22紧固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并固定于发动机架固定部12a。此外,尽管省略了图示,但实际上在与发动机31的链条箱10呈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变速器,该变速器上也安装有发动机架21或22。因此,发动机31与变速器一起,由两侧的发动机架21或22悬挂于车体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例的链条箱10,作为特征在发动机架固定部12a的邻域,具有第一螺栓孔41和第二螺栓孔42,第一螺栓孔41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以及缸盖32和缸体33的交界面相比,更靠近汽缸盖侧,第二螺栓孔42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和上述交界面相比,更靠近汽缸体侧,从凸轮轴54的轴心方向看,将第一螺栓孔41的中心与第二螺栓孔42的中心连结的直线C与发动机架紧固面 12b大致正交,因此,通过在发动机架固定部12a的邻域设置两个螺栓孔41、42,能够将支撑托架部12牢固地固定于护链罩11以及发动机31上。
进而,因为这两个固定点分别在汽缸盖侧和汽缸体侧,所以不会使设在汽缸盖32 与汽缸体33之间的汽缸盖密封垫35的表面压力降低。即,在支撑托架部12的固定点仅为汽缸盖侧的情况下,有可能因发动机31 (汽缸体33)的重量或发动机31的振动而降低汽缸盖密封垫35的表面压力。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例的链条箱10的情况下,因为第一螺栓孔41 位于汽缸体侧且第二螺栓孔42位于汽缸体侧,所以支撑托架部12不仅固定于汽缸盖32,而且也固定于汽缸体33。由此,因为不仅是汽缸盖32而且汽缸体33也能够可靠地支承于支撑托架部12,所以不会因发动机31 (汽缸体33)的重量或发动机31的振动而降低汽缸盖 密封垫35的表面压力。
并且,因为从凸轮轴54的轴心方向看,连结第一螺栓孔41的中心和第二螺栓孔42 的中心的直线C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大致正交(也包含正交情况),所以能够可靠地支撑 发动机31的载荷。
另外,作为特征在发动机架固定部12a的邻域具有第三螺栓孔43,发动机架固定 部12a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第一螺栓孔41、第二螺栓孔42、第三螺栓孔43所包围的区域 中,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发动机架固定部12a固定于护链罩11以及发动机31。
另外,作为特征在发动机架固定部12a的邻域,具有第四螺栓孔44,第三螺栓孔 43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与上述交界面相比,更靠近汽缸盖侧,第四螺栓孔44在上述载荷方 向上,与上述交界面相比,更靠近汽缸体侧,并且位于隔着直线C而与第三螺栓孔43相反的 一侧,连结第三螺栓孔43的中心与第四螺栓孔44的中心的直线D穿过了第一螺栓孔41与 第二螺栓孔42之间;第三螺栓孔43和第四螺栓孔44分别配置在与上述交界面相比更靠近 汽缸盖侧和更靠近汽缸体侧,并且配置于隔着直线C呈相反侧,进而,配置成使直线D穿过 第一螺栓孔41与第二螺栓孔42之间,因此,能够由四个螺栓孔41、42、43、44大致包括了支 撑托架部12的发动机架固定部12a。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发动机架固定部12a固定于发 动机31 (汽缸盖32、汽缸体33)。
另外,作为特征在支撑托架部12的至少由第一螺栓孔41、第二螺栓孔42、第三螺 栓孔43和第四螺栓孔44所包围的范围的背面,形成有沿着从凸轮轴54的轴心方向看,与 发动机架紧固面12b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凸缘61a,且由于利用该凸缘61a加固了支撑托架部 12,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支撑发动机31的载荷。
另外,作为特征第一螺栓孔41和第四螺栓孔44分别形成于链条箱10 (护链罩 11)边缘的密封面13,因此,支撑托架部固定用螺栓孔41 44中的两个螺栓孔41、44能够 与链条箱密封用螺栓孔通用。因此,支撑托架部固定用螺栓34也能与链条箱密封用螺栓通 用,所以能够减少螺栓孔数和螺栓数。
并且,在作为比较易于漏油部分的汽缸盖32的侧面、汽缸体33的侧面和链条箱10 的密封面13这三面的汇合部,因为使用第一螺栓孔41和第四螺栓孔44能够将链条箱10 的密封面13可靠地固定在汽缸盖32的侧面和汽缸体33的侧面,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漏油 的发生。
此外,并不局限于使第一螺栓孔41和第四螺栓孔44形成于密封面13的情况,也 可以采用使第三螺栓孔43或第四螺栓孔44形成于密封面13上的结构。即,能够采用使汽 缸盖侧的第一螺栓孔41或第三螺栓孔43形成于密封面13,且汽缸体侧的第二螺栓孔42或 第四螺栓孔44形成于密封面13的结构。
另外,作为特征在发动机架紧固面12b,竖立有多个双头螺栓16,从凸轮轴54的 轴心方向看,第一螺栓孔41位于双头螺栓16之间,因而,无需将双头螺栓16从发动机架紧 固面12b上卸下,也能够将螺栓34从双头螺栓16之间插入并贯穿第一螺栓孔41而固定于 汽缸盖32。因此,支撑托架部12的固定作业是很容易的。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例的链条箱10上,作为特征第三螺栓孔43位于链条51的内 侧,因而,能够抑制因链条51的动作等造成的链条箱10的膜振动而产生的声辐射。
另外,作为特征在支撑托架部12的至少由第一螺栓孔41、第二螺栓孔42、第三螺 栓孔43和第四螺栓孔44所包围的范围的背面,还形成有从凸轮轴54的轴心方向看,与发 动机架紧固面12b平行的凸缘61b,因而,利用该凸缘61b,能够增强支撑托架部12的水平 方向的强度。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承受由发动机31的动作所产生的水平方向的振动。
另外,作为特征旋入双头螺栓16的螺纹孔12c与凸缘61a相连,因而,能够更可 靠地支撑发动机31的载荷。
另外,作为特征还形成有与螺栓孔41、42、43相连的凸缘61c、61d,因而,能够进 一步提高支撑托架部12的强度。
另外,作为特征与链条箱10的上部与下部的壁厚tl相比,链条箱10的中央部 的壁厚t2更厚,因而,链条箱10的中央部被加固,能够抑制因链条箱10的中央部的I旲振动 而导致的声辐射的产生。另外,与由凸缘来加固的方法相比,将链条箱10的中央部的壁厚 t2加厚的加固方法将减少与其它结构部件发生干扰的担忧,所以能够实现空间的节省。而 且,由于链条箱10的中央部的壁厚t2较厚,因此,在由铝模压铸法来制造链条箱10时,例 如,即使在从支撑托架部12侧灌注熔融铝合金的情况下,铝合金熔融流体也会以良好流动 状态注入到链条箱10的中央部。因此,生产率也很优异。
此外,在上文中说明了利用链条51将曲轴52的旋转力传递至凸轮轴54的情况, 但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利用链条以外的缆索(例如皮带)将曲轴52的旋转力传 递至凸轮轴54的情况。即,本发明不仅适用于链条箱,也能够适用于链条箱以外的缆索箱 (例如皮带箱)。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链条箱等缆索箱,其在应用于支撑托架一体型的缆索箱中以数量尽量 少的螺栓将支撑托架部可靠且容易地固定在发动机的情况时十分有效。
权利要求
1.一种缆索箱,其包括发动机架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架固定部具有缆索盖部,其固定于发动机的汽缸盖以及汽缸体的侧面,以覆盖将曲轴的旋转力传递给凸轮轴的环形缆索;和发动机架紧固面,其与利用发动机架悬挂于车身的所述发动机的载荷方向正交,并且,所述发动机架固定部与从所述凸轮轴轴心方向看呈横跨所述汽缸盖和所述汽缸体而配置的支撑托架部形成为一体,在所述发动机架固定部的邻域,具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在所述载荷方向上,与所述发动机架紧固面以及所述汽缸盖和所述汽缸体之间的交界面相比,所述第一螺栓孔更靠近汽缸盖侧,在所述载荷方向上,与所述发动机架紧固面以及所述交界面相比,所述第二螺栓孔更靠近汽缸体侧,将所述第一螺栓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螺栓孔的中心连结的第一直线,从所述凸轮轴的轴心方向看,与所述发动机架紧固面正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架固定部的邻域具有第三螺栓孔,所述发动机架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所述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和所述第三螺栓孔包围而成的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架固定部的邻域具有第四螺栓孔,所述第三螺栓孔在所述载荷方向上,位于与所述交界面相比更靠近所述汽缸盖侧,所述第四螺栓孔在所述载荷方向上,位于与所述交界面相比更靠近所述汽缸体侧,并且位于隔着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三螺栓孔呈相反的一侧,将所述第三螺栓孔的中心与所述第四螺栓孔的中心连结的第二直线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与所述第二螺栓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孔或所述第三螺栓孔中的其中之一从所述凸轮轴的所述轴心方向看,位于所述缆索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托架部的至少由所述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三螺栓孔和所述第四螺栓孔包围而成的范围的背面,从所述凸轮轴的所述轴心方向看,形成沿着与所述发动机架紧固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孔或所述第三螺栓孔中,未设置于所述缆索的内侧的另一螺栓孔形成于所述缆索盖部的边缘的密封面上,所述第二螺栓孔或所述第四螺栓孔形成于所述缆索盖部的边缘的密封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架紧固面上,竖立有多个双头螺栓,从所述凸轮轴的所述轴心方向看,所述第一螺栓孔位于所述双头螺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托架部的至少由上述第一螺栓孔、上述第二螺栓孔、上述第三螺栓孔和上述第四螺栓孔包围而成的范围的背面,从所述凸轮轴的所述轴心方向看,形成沿着与所述发动机架紧固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托架部的背面,形成于所述第一螺栓孔或所述第三螺栓孔连接的凸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缆索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轮轴的所述轴心方向的所述缆索盖部的中央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缆索盖部的上部及其下部的厚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以数量尽量少的螺栓将支撑托架部可靠且容易地固定于发动机上的链条箱之类的缆索箱。其是由护链罩(11)与支撑托架部(12)一体成形的链条箱(10),其在发动机架固定部(12a)的邻域具有第一螺栓孔(41)和第二螺栓孔(42),在利用发动机架悬挂于车身的发动机的载荷方向上,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以及与汽缸盖和汽缸体之间的交界面相比,第一螺栓孔(41)更靠近汽缸盖侧,在上述载荷方向上,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以及上述交界面相比,第二螺栓孔(42)更靠近汽缸体侧,连结第一螺栓孔(41)的中心与第二螺栓(42)的中心的直线(C)在凸轮轴(54)的轴心方向上与发动机架紧固面(12b)正交。
文档编号F02F7/00GK103032199SQ20121034292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成田敏夫, 伊东庆忠, 爱原茂, 吉本公一, 黑野达也, 樱井良典, 山川圣司 申请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