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0548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客车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客车排气系统越来越大,组合也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增高,客车排气系统产生的热源、噪音相对越来越大。目前,由于现有的客车排气系统安装机构不适用于针对欧六、京五等排放标准设计客车排气系统,使针对欧六、京五等排放标准设计的客车排气系统安装起来非常困难,存在安装误差,影响整车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用于针对欧六、京五等排放标准设计的客车催化消声器,能够使上述客车的催化消声器快速准确地装配在客车车身上,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包括焊接在车身骨架上的焊接支架、可拆卸连接在焊接支架上的悬置软垫、可拆卸连接在悬置软垫上的下箍带以及可拆卸连接在下箍带上的上箍带。
[0006]进一步的,所述焊接支架为开口向上的第一U型槽,且所述第一U型槽上设有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的第一腰形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悬置软垫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设置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连接胶垫。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上箍带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上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上箍带连接部;所述上箍带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箍带连接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下箍带主体、分别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下箍带连接部以及对称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下方的箍带安装结构;所述下箍带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箍带连接孔;所述箍带安装结构包括L型的安装托架和连接在安装托架与下箍带主体之间的加强筋;所述安装托架包括托架安装部和连接在托架安装部一端上方的托架加强部;所述托架安装部上开设有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第三腰形孔;所述加强筋的底部连接在所述托架安装部的上方,加强筋的内侧连接在所述下箍带主体的外侧壁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为开口向下的第二U型槽;所述第二U型槽包括顶板和对称设置在顶板左右两端的第一左侧板与第一右侧板;所述顶板上贯穿安装有第一螺栓。
[0011 ]所述下支架为开口向下的第三U型槽;所述第三U型槽包括底板和对称设置在底板左右两端的第二左侧板与第二右侧板;所述底板上贯穿安装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三U型槽的前后两端开口处均设有隔热板;所述第二U型槽嵌入安装在所述第三U型槽中,且所述第二U型槽的高度和第三U型槽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左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的顶部之间的间隙为所述第二 U型槽高度的I/4。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胶垫采用橡胶材质,且所述连接胶垫硫化连接在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相连的螺栓头部和带有外螺纹的螺杆;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第一螺栓安装孔,所述第一螺栓,其头部位于所述顶板的上方,其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安装孔伸出至所述顶板的上方;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二螺栓安装孔,所述第二螺栓,其头部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其螺杆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安装孔伸出至所述底板的下方。
[0014]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该安装结构用于针对欧六、京五等排放标准设计的客车催化消声器,能够使上述客车的催化消声器快速准确地装配在客车车身上,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3是焊接支架的主视图;
[0018]图4是焊接支架的俯视图;
[0019]图5是焊接支架的侧视图;
[0020]图6是悬置软垫的主视图;
[0021]图7是悬置软垫的俯视图;
[0022]图8是悬置软垫的侧视图;
[0023]图9是上支架的主视图;
[0024]图10是下支架的主视图;
[0025]图11是连接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是上箍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是下箍带的主视图;
[0028]图14是下箍带的俯视图;
[0029]图15是下箍带的侧视图。
[0030]其中:
[0031]1、车身骨架,2、焊接支架,21、第一腰形孔,3、悬置软垫,31、下支架,311、底板,312、第二左侧板,313、第二右侧板,314、第二螺栓安装孔,32、上支架,321、顶板,322、第一左侧板,323、第一右侧板,324、第一螺栓安装孔,33、连接胶垫,34、第一螺栓,35、隔热板,36、第二螺栓,4、下箍带,41、下箍带主体,42、安装托架,43、加强筋,44、第三腰形孔,45、下箍带连接部,46、第二箍带连接孔,5、上箍带,51、上箍带主体,52、上箍带连接部,53、第一箍带连接孔,6、催化消声器,7、尾气加热器,8、尾气管,9、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33]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催化消声器6、尾气加热器7和尾气管8。所述催化消声器6的右端通过第一抱箍71与所述尾气加热器7的左端相连,所述尾气加热器7的右端通过卡箍9与所述尾气管8的左端相连。所述催化消声器先通过安装结构连接在车身骨架I上,然后再采用第一抱箍将尾气加热器连接到催化消声器上,最后,再采用卡箍,将尾气管连接到尾气加热器上,从而将整个尾气加热后处理系统都牢稳地固定在车身骨架I上。
[0034]所述催化消声器6,其进气口与发动机的出气口相连,其出气口与加热器进气口相连。所述加热器出气口与所述尾气管8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加热器进水口与发动机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加热器出水口与暖风散热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暖风散热器的出水口与发动机的进水口相连。客车发动机产生的尾气,先进入到催化消声器中进行催化和消声处理,然后再进入到尾气加热器中,在尾气加热器中,利用尾气的热量对液体管路中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为客车暖风散热器提供能量来源,对发动机排出的尾气的热量进行有效利用,最后经过尾气加热器之后,发动机尾气的温度会降低,再通过尾气管排出到客车外部。
[0035]如图1-图2所示,所述催化消声器6通过安装结构连接在车身骨架I上。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焊接在车身骨架上的焊接支架2、可拆卸连接在焊接支架2上的悬置软垫3、可拆卸连接在悬置软垫3上的下箍带4以及可拆卸连接在下箍带4上的上箍带5。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在催化消声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对上卡箍与下卡箍,用于将催化消声器的左右两端连接在车身骨架上,而每一对上卡箍与下卡箍又对应着前后两个悬置软垫及焊接支架。
[0036]如图3-图5所示,所述焊接支架2为开口向上的第一U型槽,且所述第一 U型槽上设有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的第一腰形孔21。所述焊接支架的底部焊接在车身骨架I上。所述悬置软垫3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第一U型槽的第一腰形孔中。通过设计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的第一腰形孔,能够对悬置软垫在第一 U型槽中的位置进行左右方向上的调节,进而对整个催化消声器在车身骨架上的安装位置进行左右方向上的调节,从而调节开档位置,消除焊接误差,提高装配效率。
[0037]如图6-图11所示,所述悬置软垫3包括上支架32、下支架31以及设置上支架32与下支架31之间的连接胶垫33。所述悬置软垫,起到缓冲作用,用于减少因客车震动而对催化消声器造成的损害。现有的催化消声器多为采用两点吊挂将其吊装在客车中的,在客车行驶过程中容易发生抖动,使催化消声器与管路的连接位置发生损坏,此外,现有的吊挂形式直接采用圆柱形的胶垫来起减震缓冲作用,因该圆柱形胶垫内没有刚性结构,因强度不足容易损坏。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卡箍及下卡箍,并采用悬置软垫及焊接支架将催化消声器固定在车身骨架上,避免催化消声器因吊挂而受损。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支架和下支架,并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置连接胶垫,能够提高悬置软垫的结构强度,延长悬置软垫的使用寿命。
[0038]所述上支架32为开口向下的第二U型槽。所述第二 U型槽包括顶板321和对称设置在顶板321左右两端的第一左侧板322与第一右侧板323。所述顶板321上贯穿安装有第一螺栓34。所述下支架31为开口向下的第三U型槽。所述第三U型槽包括底板311和对称设置在底板311左右两端的第二左侧板312与第二右侧板313。所述底板311上贯穿安装有第二螺栓36。所述第三U型槽的前后两端开口处均设有隔热板35。所述第二 U型槽嵌入安装在所述第三U型槽中,且所述第二U型槽的高度和第三U型槽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左侧板322的底部与所述底板311的顶部之间的间隙为所述第二U型槽高度的1/4。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置软垫的有益效果为:第一,通过将上支架设计为开口向下的U型,将下支架设计为开口向上的U型,并将上支架嵌入安装在下支架中,能够增大连接胶垫与上支架、下支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连接胶垫与上支架、下支架之间的结合度。第二,通过将开口向下的U型的上支架嵌入安装在开口向上的U型的下支架中,能够增加整个悬置软垫的结构强度。第三,通过将下支架包围在连接胶垫及上支架的外侧,并在下支架的前后两端开口处分别设置一个隔热板,能够有效避免客车排气系统的高温度对连接胶垫的烤热,保证连接胶垫的稳定性,延长连接胶垫的使用寿命。第四,通过使第二U型槽的高度和第三U型槽的高度相等,并使第一左侧板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之间的间隙为第二 U型槽高度的1/4,不仅能够保证连接胶垫在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提高连接胶垫的结构强度,还能够使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具有一定的跳动距离,保证悬置胶垫的减震缓冲效果。
[0039]所述第一螺栓34和第二螺栓36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相连的螺栓头部和带有外螺纹的螺杆。所述顶板321上开设有第一螺栓安装孔324,所述第一螺栓34,其头部位于所述顶板321的上方,其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安装孔324伸出至所述顶板321的上方。所述底板311上开设有第二螺栓安装孔314,所述第二螺栓36,其头部位于所述底板311的上方,其螺杆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安装孔314伸出至所述底板311的下方。所述第一螺栓,用于穿过安装托架42上的第三腰形孔,将下箍带与悬置胶垫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螺栓,用于穿过焊接支架上的第一腰形孔,将悬置胶垫与焊接支架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直接固定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上,不仅能够省去人工串接螺栓的工序,还能够在加工悬置软垫时,使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作为工装安装固定点,提高悬置软垫加工的便利性。
[0040]所述连接胶垫33采用橡胶材质,且所述连接胶垫33硫化连接在所述上支架32与下支架31之间。所述连接胶垫33采用的橡胶材质为耐高温材料。先将上支架和下支架根据二者之间的间隙要求固定好,然后将融化后的橡胶倒入到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使橡胶充满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空腔,最后,当融化的橡胶冷却之后,便形成了连接胶垫。所述连接胶垫,既起到了连接上支架与下支架的作用,又作为悬置软垫的减震缓冲作用的主体。
[0041]如图12所示,所述上箍带5包括半圆弧状的上箍带主体51以及分别设置在上箍带主体51两端的两个上箍带连接部52。所述上箍带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箍带连接孔53。
[0042]如图13-图15所示,所述下箍带4包括半圆弧状的下箍带主体41、分别设置在下箍带主体42两端的两个下箍带连接部45以及对称设置在下箍带主体41两端下方的箍带安装结构。所述下箍带连接部45上开设有第二箍带连接孔46。所述箍带安装结构包括L型的安装托架42和连接在安装托架42与下箍带主体41之间的加强筋43。所述安装托架42包括托架安装部和连接在托架安装部一端上方的托架加强部。所述托架安装部上开设有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第三腰形孔44。所述加强筋43的底部连接在所述托架安装部的上方,加强筋43的内侧连接在所述下箍带主体41的外侧壁上。所述托架安装部,用于将整个下箍带安装在所述悬置软垫上。所述托架加强部,用于增加安装托架的结构强度,保证下箍带与悬置软垫连接的牢固度与稳定性。所述加强筋,用于进一步增加安装托架的结构强度,保证下箍带与悬置软垫连接的牢固度与稳定性。所述第三腰形孔,用于悬置软垫上的第一螺栓穿过,以将悬置软垫和下箍带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第三腰形孔,能够对下箍带相对于悬置软垫或者相对于车身骨架的位置进行前后方向上的调节,增加催化消声器的装配灵活性,消除焊接误差,提高装配效率。
[0043]所述上箍带和所述下箍带配合使用。所述上箍带主体和下箍带主体能够匹配成一个整圆。所述第一箍带连接孔和第二箍带连接孔,用于通过螺栓将上箍带和下箍带可拆卸连接为一个整体。在具体装配过程中,先将下箍带通过安装托架连接在悬置软垫上,再将催化消声器放置在下箍带的上方,然后将上箍带放置在催化消声器的上方,使第一箍带连接孔和第二箍带连接孔对齐,最后,采用螺栓将上箍带和下箍带连接在一起,并且保证上箍带主体的内壁和下箍带主体的内壁分别与所述催化消声器的外壁紧密配合。
[0044]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接在车身骨架上的焊接支架、可拆卸连接在焊接支架上的悬置软垫、可拆卸连接在悬置软垫上的下箍带以及可拆卸连接在下箍带上的上箍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支架为开口向上的第一 U型槽,且所述第一 U型槽上设有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的第一腰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软垫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设置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连接胶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上箍带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上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上箍带连接部;所述上箍带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箍带连接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下箍带主体、分别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下箍带连接部以及对称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下方的箍带安装结构;所述下箍带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箍带连接孔;所述箍带安装结构包括L型的安装托架和连接在安装托架与下箍带主体之间的加强筋;所述安装托架包括托架安装部和连接在托架安装部一端上方的托架加强部;所述托架安装部上开设有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第三腰形孔;所述加强筋的底部连接在所述托架安装部的上方,加强筋的内侧连接在所述下箍带主体的外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为开口向下的第二 U型槽;所述第二 U型槽包括顶板和对称设置在顶板左右两端的第一左侧板与第一右侧板;所述顶板上贯穿安装有第一螺栓; 所述下支架为开口向下的第三U型槽;所述第三U型槽包括底板和对称设置在底板左右两端的第二左侧板与第二右侧板;所述底板上贯穿安装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三U型槽的前后两端开口处均设有隔热板;所述第二 U型槽嵌入安装在所述第三U型槽中,且所述第二 U型槽的高度和第三U型槽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左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的顶部之间的间隙为所述第二 U型槽高度的I/4。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胶垫采用橡胶材质,且所述连接胶垫硫化连接在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相连的螺栓头部和带有外螺纹的螺杆;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第一螺栓安装孔,所述第一螺栓,其头部位于所述顶板的上方,其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安装孔伸出至所述顶板的上方;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二螺栓安装孔,所述第二螺栓,其头部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其螺杆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安装孔伸出至所述底板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包括焊接在车身骨架上的焊接支架、可拆卸连接在焊接支架上的悬置软垫、可拆卸连接在悬置软垫上的下箍带以及可拆卸连接在下箍带上的上箍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用于针对欧六、京五等排放标准设计的客车催化消声器,能够使上述客车的催化消声器快速准确地装配在客车车身上,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IPC分类】F01N13/18, B60K13/04
【公开号】CN205387968
【申请号】CN201620129240
【发明人】黄叶明, 王 华, 王少黎, 倪良春, 曹西朴
【申请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20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