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可控PCJ的油路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3538阅读:26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可控PCJ的油路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可控pcj的油路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缸体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是整个发动机装配的“母体”。缸体的上部与缸盖配合形成燃烧室,下部形成空腔为曲柄连杆机构提供运动空间。缸体内一般铸造加工有油路,用来润滑各个需要润滑的部分。随着涡轮增压、缸内直喷、高压缩比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致使发动机的强化程度愈来愈高,活塞所承受的热负荷也愈来愈大;为了降低发动机油耗,降低活塞的热负荷,保证活塞工作的可靠性,大多发动机上都采用可控pcj技术,pcj(活塞冷却喷嘴)通过喷射机油的方式对活塞底部进行冷却。发动机在不同的工作负荷下,通过对pcj(活塞冷却喷嘴)进行打开和关闭控制,使发动机在较好的燃油耗区域内工作,进而起到降低燃油消耗的目的。传统的可控pcj油路一般布置在缸体内,与缸体内的润滑油路相连;由于缸体本身的结构较为复杂,再增加油路的布置,导致缸体工艺复杂,容易产生铸造缺陷,合格率低;同时成本较高。

cn205744105u公开的“一种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包含主机油通道、副机油通道和连接机油通道,若干活塞冷却喷嘴连接副机油通道,在副机油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机油通道堵塞,隔断连接机油通道与副机油通道的连通,在发动机缸体上副机油通道的入口处安装电磁阀控制模块,其进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机油通道堵塞的两侧,用于控制油路的通断,电子控制单元ecu连接发动机和电磁阀控制模块,根据发动机的负荷情况来控制电磁阀控制模块的通断,从而控制副机油通道是否能够提供压力机油给活塞进行喷油冷却;能够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实现对活塞的精确冷却和温度控制,减小发动机部分负荷情况下的机油消耗,使得发动机更加紧凑,重量更轻,提高整个发动机和整车的燃油消耗指标。

cn102678250a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活塞冷却装置”,用于解决发动机不同工况下活塞的冷却问题,它包括控制阀、气缸体主油道、气缸体副油道、连通油道、冷却喷嘴油道和活塞冷却喷嘴总成,所述控制阀通过感应机油温度来控制其单向开闭,控制阀安装在气缸体主油道与气缸体副油道之间连通油道的末端,所述气缸体主油道与发动机润滑系统元件连通,所述气缸体副油道通过冷却喷嘴油道与活塞冷却喷嘴总成连通;由控制阀与活塞冷却喷嘴总成的限压阀共同控制喷油动作,确保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活塞部分均能达到最佳冷却效果。

上述两篇文献中的冷却油路均布置在缸体内部,导致缸体结构复杂,生产加工困难,因此需对现有的发动机可控pcj的油路布置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可控pcj的油路布置结构,其能够简化缸体结构,简化缸体铸造、机加工艺;能够有效的提高缸体的生产效率和合格率,降低成本;能够在保证缸体生产效率和合格率的同时,保证前罩盖的生产效率和加工工艺。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可控pcj的油路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气缸体内的缸体进油道、进气侧横向主油道、排气侧横向主油道,其特征是:还包括布置在前罩盖内的前端油道和设在前端油道上的电磁阀安装孔;所述缸体进油道竖直布置在缸体进气侧,其上端与进气侧横向主油道相通;所述进气侧横向主油道与排气侧横向主油道平行布置,且所述进气侧横向主油道的前端部与排气侧横向主油道的前端部通过所述前罩盖内的前端油道连通;所述排气侧横向主油道上设有多个分支油道,每个所述分支油道上均连接有活塞冷却喷嘴总成。

进一步,所述前端油道包括长油道、前端与所述长油道的左端部连接的进气侧连通油道、前端与所述长油道的右端部连接的排气侧连通油道;所述进气侧连通油道的后端与所述进气侧横向主油道的前端对应连接,所述排气侧连通油道的后端与所述排气侧横向主油道的前端对应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磁阀安装孔位于所述长油道的右端部,且所述电磁阀安装孔中配合安装有电磁阀;该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长油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气侧连通油道连接。

进一步,所述进气侧横向主油道上设有与机油泵连接的反馈油道、与缸盖油道相通的缸盖进油道。

进一步,所述长油道垂直于所述进气侧横向主油道或排气侧横向主油道。

进一步,所述进气侧连通油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进气侧横向主油道的直径,排气侧连通油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排气侧横向主油道的直径。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

由于将前端油道和电磁阀安装孔布置在前罩盖内,简化了缸体结构,简化了缸体铸造、机加工艺;有效的提高了缸体的生产效率和合格率,降低了成本;由于电磁阀安装孔布置在长油道与排气侧连通油道的连接处,在保证缸体生产效率和合格率的同时,保证了前罩盖的生产效率和加工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缸体内油道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罩盖内的前端油道和电磁阀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缸体进油道,12-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3-机油泵反馈油道,14-缸盖进油道,15-排气侧横向主油道,16-分支油道,17-活塞冷却喷嘴总成;

21-长油道,22-进气侧连通油道,23-排气侧连通油道,24-电磁阀安装孔,25-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发动机可控pcj的油路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气缸体内的缸体进油道11、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2、排气侧横向主油道15,其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还包括布置在前罩盖内的前端油道和设在前端油道上的电磁阀安装孔24;所述缸体进油道11竖直布置在缸体进气侧,其上端与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2相通;所述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2与排气侧横向主油道15平行布置,且所述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2的前端部与排气侧横向主油道15的前端部通过所述前罩盖内的前端油道连通;所述排气侧横向主油道15上设有多个分支油道16,每个所述分支油道16上均连接有活塞冷却喷嘴总成17。缸体进油道11、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2布置在缸体的进气侧;排气侧横向主油道15、分支油道16、活塞冷却喷嘴总成17布置在缸体的排气侧;前端油道和电磁阀安装孔24布置在发动机的前罩盖内。润滑油通过缸体的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2进入前罩盖中的前端油道,再通过前端油道和电磁阀安装孔进入缸体的排气侧横向主油道15中。相对于现有的布置,将前端油道和电磁阀安装孔布置在发动机前罩盖内,取消了缸体前端复杂的中转油路设计,能够简化缸体结构,使得缸体铸造、机加工艺简单,能够有效的提高缸体的生产效率和合格率,降低成本。同时,由于前罩盖本身的结构简单,增加前端油道和电磁阀安装孔同样能够保证前罩盖的加工工艺。

前罩盖内的前端油道和电磁阀安装孔通过机加成型,前端油道和电磁阀安装孔在前罩盖内的布置位置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所述前端油道包括长油道21、前端与所述长油道21的左端部连接的进气侧连通油道22、前端与所述长油道21的右端部连接的排气侧连通油道23;所述进气侧连通油道22的后端与所述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2的前端对应连接,所述排气侧连通油道23的后端与所述排气侧横向主油道15的前端对应连接。进气侧连通油道22入口与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2的出口相对、出口与长油道21相通,排气侧连通油道23的入口与长油道23相通、出口与排气侧横向主油道15的入口相对。前罩盖与缸体配合后实现整个油路的连接。

所述电磁阀安装孔24位于所述长油道21的右端部,且所述电磁阀安装孔24中配合安装有电磁阀25;该电磁阀25的一端与所述长油道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气侧连通油道23连接。发动机ecu根据不同的运行工况控制电磁阀25的打开和关闭,从而控制活塞冷却喷嘴总成17的喷射,达到冷却活塞、降低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的目的。

所述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2上设有与机油泵连接的反馈油道13、与缸盖油道相通的缸盖进油道14。

所述长油道21垂直于所述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2或排气侧横向主油道15。

所述进气侧连通油道2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2的直径,排气侧连通油道23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排气侧横向主油道15的直径。此设计结构主要基于密封考虑,如果进气侧连通油道22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2的直径,排气侧连通油道23的直径大于所述排气侧横向主油道15的直径,口部的密封宽度将减小,不利于密封。

缸体内分支油道16的条数根据具体的发动机进行布置,保证分支油道16的条数与发动机的缸数相同。

工作过程:润滑油从缸体进油道11进入进气侧横向主油道12,然后通过前罩盖内的进气侧连通油道22进入长油道21,由于长油道21的右端部与电磁阀安装孔24中的电磁阀25连接,润滑油进入电磁阀25后,发动机ecu根据不同的运行工况控制电磁阀25的打开和关闭。打开状态时,润滑油通过排气侧连通油道23进入缸体内的排气侧横向主油道15,然后通过各分支油道16分别进入活塞冷却喷嘴总成17,实现对活塞的冷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