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6592发布日期:2018-06-01 20:0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包括汽缸体和曲轴箱,汽缸体与曲轴箱固定连接,其中,曲轴箱是发动机汽缸体用来安装曲轴的部位,且曲轴箱底部贮存有用于润滑、冷却及密封的机油。在发动机运作的过程中,由于可燃混合气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压力过大,使一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经活塞环窜到曲轴箱内,从而增大了曲轴箱内的气压,容易造成曲轴箱内的机油泄漏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曲轴箱进行通风处理。

目前,曲轴箱通风方式有自然通风方式和强制通风方式,但是自然通风方式是将曲轴箱内的气体直接排到大气中,污染空气,因此通常采用的是强制通风方式。强制通风方式具体为,从曲轴箱内抽出的气体导入发动机的进气管中,从而使该气体进入燃烧室再燃烧,循环使用。在强制通风系统中,从曲轴箱内抽出的气体会混有机油蒸汽,此时需要通过油气分离机构来完成气体与机油的分离,使分离后的气体进入发动机进气管中再利用,分离后的机油流回曲轴箱中,从而净化气体,提高气体的燃烧率,同时节约机油。

但是,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油气分离机构,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若干挡板,油气在挡板附着然后分离,分离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流出,分离后油通过挡板的导向至箱体底部然后流往出油口,以得到再次利用。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解决了油气的分离,但是油分离后在箱体底部时,仅依靠重力流往出油口,流动速度慢,且会有大量的油仍然附着在箱体底部,导致分离效率慢且分离后的油仍有部分不能被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油气分离后,油流向出油口的速度慢且仍有大量油附着在箱体底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箱体,还包括安装在箱体内的分离机构、作用于箱体底部的刮油机构和与刮油机构配合的控制机构;所述箱体壁带有腔室,所述控制机构位于腔室内;

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竖直安装在箱体顶部的隔板,所述隔板与箱体底部设有导通处,所述隔板将箱体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有油气取气口,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设有出气口,第二腔室的底部设有出油口;第一腔室内安装有若干向下倾斜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档板交错排列的安装在箱体侧壁与隔板之间,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油气取气口下方;所述第二腔室内安装有若干向上倾斜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档板交错排列的安装在箱体侧壁与隔板之间,所述第二挡板位于出气口下方;

所述刮油机构包括滑动配合于箱体侧壁的刮片,所述刮片的底端与箱体底部接触,所述刮片的两端分别套有连接线;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顶壁腔室内的杠杆,设置在箱体侧壁内与出气口同一水平面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出气口同侧;所述传动轴上出气口处同轴连接有带有扇叶的传动轮,所述传动轮的扇叶配合有竖直安装的齿条,所述传动轴通过第一弹簧与箱体壁连接,所述传动轴配合有使其水平移动的楔杆,所述楔杆的上端与杠杆接触,所述楔杆上安装有与齿条配合的横杆,所述齿条的底端通过连接线与刮片连接,所述刮片另一端的连接线通过第二弹簧与杠杆连接。

本方案的原理在于:将发动机曲轴箱内混有油的蒸汽通过油气取气口导入第一腔室中,油气流经第一腔室时,油会慢慢附着在第一挡板上,气体会与油分离。当第一挡板上的油附着到一定重量时,油会顺着向下倾斜的第一挡板往箱体底部流。此时,由于第一腔室中油气取气口导入油气之后压强增大,即油气分离之后气体导通处流向第二腔室。由于第二腔室的出油口与曲轴箱连通,所以第二腔室压强增大后气体往出气口处流动。气体流往出气口的之前会经过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对油气再次分离,确保分离质量。

当气体往出气口处膨胀时,气体水平作用于出气口处的传动轮扇叶,使的传动轮旋转然后作用于与之配合的齿条,传动轮旋转使得齿条往上移动。齿条下方拉动连接线,使刮片拉伸第二弹簧且滑动作用于箱体底部,将油往出油口刮,使油快速流出。当齿条往上移动到一定距离时,齿条的上端将横杆往上顶,此时,楔杆远离传动轴。楔杆与传动轴不作用,即传动轴在弹簧的作用下远离齿条。此时,齿条在重力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往下移动,第二弹簧复位。第二弹簧在复位的同时其弹力作用于杠杆远离出气口的一端,使得杠杆接近出气口的一端往下移动作用于楔杆,楔杆下移作用于传动轴,使得传动轴再次与齿条配合,往复进行刮片刮油的工作。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中在油气分离时,油气从油气取气口进入后会经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即油气完成两次分离,使得油气分离更彻底。2、与现有技术中让油在箱体底部自行流向出油口相比,本方案中油气分离后通过作用于箱体底部的刮片使油快速流向出油口,油快速进入曲轴箱中投入再次利用,以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且分离后的油再次被利用,以节约资源成本。3、本方案通过杠杆和楔杆等部件的配合实现刮片的往复工作,无需人工操作,节约人力,且自动化水平较高。

进一步,所述油气取气口下方的箱体壁为将油导向出油口的圆弧状。圆弧状的箱体侧壁使经过第一挡板分离之后的油借助自身重力,更快的流向出油口,进而提高油气分离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二挡板上连接有将气体水平导向出气口的折板。折板进一步限制和集中气体的流向,使得传动轮受到足够的水平方向上的力,使得传动轮的旋转更准确有力,以此提高分离装置工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安装有改变连接线方向的第一定位轮。定位轮可进一步使连接线处于水平或竖直状态,使连接线两端的部件作用起来更省力。

进一步,所述连接线穿出腔室的端口处设有第二定位轮。第二定位轮可避免连接线与腔室端口接触,第二定位轮在改变连接线竖直或水平状态时,也可减少连接线受到腔室端口的摩擦力,使得连接线受损几率减小,进而提高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图1中虚线框内部件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箱体1、隔板2、油气取气口3、出气口4、出油口5、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折板8、刮片9、第一连接线10、第二连接线11、杠杆12、传动轴13、传动轮14、齿条15、第一弹簧16、楔杆17、横杆18、第二弹簧19、第一定位轮20、第二定位轮21。

实施例:

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箱体1、安装在箱体1内的分离机构、作用于箱体1底部的刮油机构和与刮油机构配合的控制机构。箱体1壁带有腔室,控制机构安装在腔室内。

分离机构包括竖直安装在箱体1顶部的隔板2,隔板2的顶端与箱体1顶端焊接,隔板2与箱体1底部存在导通处。隔板2将箱体1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连通有油气取气口3,油气取气口3下方的箱体1壁为圆弧状,圆弧状的箱体1侧壁使经过第一挡板6分离之后的油借助自身重力,更快的流向出油口5,进而提高油气分离的效率。第二腔室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出气口4,第二腔室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与曲轴箱连通的出油口5。第一腔室内箱体1侧壁与隔板2之间交错排列的安装有五块向下倾斜的第一挡板6,第一挡板6位于油气取气口3下方。第二腔室箱体1侧壁与隔板2之间交错排列的安装有两块向上倾斜的第二挡板7,第二挡板7位于出气口4下方。第二挡板7的自由端焊接有将气体水平导向出气口4的折板8。

刮油机构包括滑动配合于箱体1侧壁的刮片9,箱体1侧壁上设置有与箱体1底部轨迹一致的凹槽,刮片9安装凸块,以此实现刮片9底部与箱体1底部接触,且滑动配合在箱体1底部上。刮片9的左端套有第一连接线10,刮片9的右端套有第二连接线11。箱体1的左侧壁上安装有改变第一连接线10方向的第一定位轮20,第二连接线11穿出腔室的端口处设有第二定位轮21。

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1顶壁腔室内的杠杆12,杠杆12与箱体1的底部平行。箱体1右侧壁内安装有与出气口4在同一水平面的传动轴13,传动轴13上出气口4处同轴焊接有带有扇叶的传动轮14,传动轮14的扇叶配合有竖直安装的齿条15。如附图2所示,传动轴13远离传动轮14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16与箱体1壁连接,传动轴13设有使其水平移动的楔杆17,楔杆17的上端与杠杆接触,楔杆17上安装有与齿条15配合的横杆18,齿条15的底端通过第二连接线11与刮片9连接,刮片9左端的第一连接线10通过第二弹簧19与杠杆12的左侧连接。

将发动机曲轴箱内混有油的蒸汽通过油气取气口3导入第一腔室中。油气流经第一腔室时,油会附着在第一挡板6上,气体会与油分离。当第一挡板6上的油附着到一定重量时,油再向下倾斜的第一挡板6的导向作用下流往箱体1底部。箱体1底部的油顺着圆弧状的箱体1侧壁往出油口5流动。此时,由于第一腔室中油气取气口3导入油气之后压强增大,即油气分离之后气体从导通处流向第二腔室。由于第二腔室的出油口5与曲轴箱连通,所以第二腔室压强增大后气体往出气口4处流动。气体流往出气口4之前会经过第二挡板7,第二挡板7对油气再次分离确保分离质量的同时,折板8将分离后的气体水平导向出气口4。

当气体往出气口4处流动时,气体水平作用于出气口4处传动轮14下端的扇叶。又由于通过油气取气口3的油气混合物使得箱体1内具有较大的压强,所以有足够的水平力使传动轮14逆时针旋转。传动轮14的逆时针旋转使得其扇叶旋转作用于齿条15,使齿条15往上移动。此时,齿条15下方拉动第二连接线11,使刮片9拉伸第二弹簧19且滑动作用于箱体1底部,将油往出油口5刮,使油快速流出。当齿条15往上移动到一定距离时,齿条15的上端将横杆18往上顶。此时,楔杆17远离传动轴13。楔杆17与传动轴13不作用,即传动轴13在第一弹簧16的作用下远离齿条15。此时,齿条15在重力和第二弹簧19的作用下往下移动,第二弹簧19复位。第二弹簧19在复位的同时其弹力作用于杠杆12的左端,使得杠杆12的左端上翘,杠杆12的右端下压作用于楔杆17,楔杆17下移作用于传动轴13,使得传动轴13再次与齿条15配合,往复进行刮片9刮油的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