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CR催化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84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SCR催化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CR催化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柴油机在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比汽油机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CO2排放非常低,其用途已逐渐扩展到各类车型上。但柴油机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氮氧化物和颗粒排放严重。随着中国排放控制法规越来越严,以及国产柴油发动机性能及油品问题,光靠机内净化措施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采取机外后处理系统来达到排放目标。

SCR技术是车用柴油发动机的一种机外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柴油机氮氧化物的排放,并对柴油含硫量不敏感。该技术通过在排气管中喷入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经热解和水解后产生的氨气和氮氧化物在催化转化器中发生还原反应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水蒸气和氮气(反应3-5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有效进行)。但是传统的SCR催化消声器具有一些缺点如(申请号为201120221839.X的专利名称为 SCR催化转换装置以及申请号为201120101720.9的专利名称为SCR 催化消声器),该结构的缺点在由于载体组件无法一次将汽车尾气中的气体处理,因此处理的气体仍然对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高对汽车尾气的净化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CR 催化转换装置,包括外壳、载体组件、进气管、出气管和送风装置;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前后依次排列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相互连通,所述送风装置和载体组件分别安装在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内;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位于第一内腔中并与送风装置的入风口连通,另一端位于外壳的外侧,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与载体组件连通,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三内腔和第二内腔中,另一端位于外壳的外侧,所述出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与出气管的管孔连通的气孔,所述气孔的位置在第二内腔处。

上述的SCR催化转换装置中,还包括两个将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之间以及第二内腔与第三内腔之间分割的隔板,所述隔板设置有通孔以使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之间以及第二内腔与第三内腔之间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内部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穿过出气管后与固定在外壳内,所述出气管沿导向杆轴向移动。

上述的SCR催化转换装置中,所述导向杆的形状为圆锥形。

上述的SCR催化转换装置中,所述导向杆套接有一个弹簧,所述弹簧12)的两端分别接触隔板和出气管。

上述的SCR催化转换装置中,所述导向杆的材料为金属。

上述的SCR催化转换装置中,还包括位于外壳外侧并相对外壳旋转的锁片,所述锁片与出气管接触配合。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SCR催化转换装置,通过载体组件处理后的气体中的一部分会通过送风装置送入到载体组件内进行净化,因此提高了净化的效果,另外出气管可以收纳,因此方便包装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SCR催化转换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图1收纳后的状态图;

图中1为外壳、2为载体组件、3为进气管、4为出气管、5为送风装置、6为第一内腔、7为第二内腔、8为第三内腔、9为气孔、10 为隔板、11为导向杆、12为弹簧、13为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SCR催化转换装置,包括外壳1、载体组件2、进气管3、出气管4和送风装置5;所述外壳1 内设置有前后依次排列的第一内腔6、第二内腔7和第三内腔8;所述第一内腔6和第二内腔7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内腔7和第三内腔8 相互连通,所述送风装置5和载体组件2分别安装在第一内腔6和第二内腔7内;所述进气管3的一端位于第一内腔6中并与送风装置5 的入风口连通,另一端位于外壳1的外侧,所述送风装置5的出风口与载体组件2连通,所述出气管4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三内腔8和第二内腔7中,另一端位于外壳1的外侧,所述出气管4的外圆面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与出气管的管孔连通的气孔9,所述气孔9的位置在第二内腔7处。

工作过程:汽车废气从进气管3进入到第一内腔6中(图中示有箭头),所述送风装置5吸入废气并送到载体组件2内进行净化,净化后的废气沿着通孔进入到第三内腔8中,然后再沿着通孔进入到第二内腔7中,其中一部分废气直接通过气孔进入到出气管4内排出,另一部分沿着通孔又回到第一内腔6中被送风装置5吸入并送到载体组件2内再进行净化,因此提高了净化率,排出后的气体更加环保。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装置还包括两个将第一内腔 6与第二内腔7之间以及第二内腔7与第三内腔8之间分割的隔板10,所述隔板10设置有通孔以使第一内腔6与第二内腔7之间以及第二内腔7与第三内腔8之间连通;所述出气管4的内部设置有与其同轴切金属材质的导向杆11,所述导向杆11的一端穿过出气管4后与固定在外壳1内,所述出气管4沿导向杆11轴向移动。

具体的说,所述导向杆11的形状为圆锥形,以提高流动的效果。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导向杆11套接有一个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两端分别接触隔板和出气管4。本装置还包括位于外壳1外侧并相对外壳1旋转的锁片13,所述锁片13与出气管 4接触配合。

包装时,将出气管4沿着导向杆11内移,出气管4移动到与外壳边沿的位置,所述锁片13以顶住出气管4,从而减少了本装置的占用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