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所用油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5868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所用油气分离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发动机所用的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运行时,燃烧室会有部分气体经活塞环串至曲轴箱,与油底壳内的机油挥发产生的油气等形成混合气。该混合气存在较多危害:其能使机油的性能变差,增加机油消耗量,换油周期变短,腐蚀曲轴箱内的零部件,造成油路回油不畅,从而引起零部件故障等。而油气分离器可将曲轴箱内的混合气引出,分离出油和气体,并将分离出来的油返回到油底壳中继续作为发动机的润滑剂,将分离出来的气体重新导入进气系统供发动机燃烧。现有分离器的结构各异,但以圆筒形的壳体居多,通过支架固定,对安装空间有一定限制,尤其是对于卧式发动机较为扁平的空间而言;过滤材料多为玻璃纤维,无法循环利用,在分离器的出气口缺少对气体压力的有效控制,机油容易被吸入增压器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尤其适合卧式发动机所用的油气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所用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上的盖板,所述的壳体为呈扇形形状的金属件,壳体外周具有将壳体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的外凸支撑,壳体底部分设有与发动机透气口管路连接的取气口、将油气中分离的油引回发动机曲轴箱的回油口,盖板与壳体围成的腔体内设有分离油气的金属丝网,盖板上端面密封连接有将分离后的气体送入发动机燃烧室的压力控制阀。

为便于金属丝网的安装固定,所述的壳体内腔内具有卡夹在金属丝网两侧的凸棱。

所述的外凸支撑上开设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形优化,缩小了分离器高度方向的尺寸和直线方向的空间,满足了卧式发动机扁平空间的安装要求;油气分离器直接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成本;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金属丝网过滤油气,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并利于环保;通过压力控制阀作用,有效地防止了机油被吸入增压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 1-1.外凸支撑 1-2.凸棱 1-3.安装孔 2.盖板 3.金属丝网 4.压力控制阀 5.扇形密封垫 6.密封圈 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发动机所用油气分离器,包括呈扇形形状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壳体1,壳体1上通过螺栓7固定有盖板2,壳体1上端面与盖板2之间设有扇形密封垫5,壳体1外周具有将壳体1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的外凸支撑1-1,所述的外凸支撑1-1上开设有安装孔1-3。

壳体1底部分别设有与发动机透气口管路连接的取气口、将油气中分离的油通过管油管引回发动机曲轴箱的回油口,在盖板2与壳体1围成的腔体内设有分离油气的金属丝网3,壳体1内腔内具有卡夹在金属丝网3两侧的凸棱1-2。盖板2上端面通过密封圈6连接有将分离后的气体通过气管送入发动机燃烧室的压力控制阀4。

壳体1底部的取气口连接到发动机透气口,壳体1下底部有回油口连接回油管,将分离的油引回曲轴箱。

油气分离器呈扇形整体水平布置,使用时,来自发动机曲轴箱的油气经壳体1底部的取气口进入壳体1与盖板2围成的内腔内,利用金属丝网3的吸附和凝聚作用将油雾颗粒聚成大颗粒油滴,油滴通过壳体1内壁流到回油口,并通过回油管流回曲轴箱;分离后的气体进入压力控制阀4,其出气口通过胶管与增压器进气口连接,将分离后的气体送到燃烧室。

上述壳体1上的取气口和回油口相互独立,避免回油不畅,提高分离效果,回油口布置在靠近取气口的一端,混合气从金属丝网3一端进入,分离的气体从金属丝网3另一端排出。

另外,压力控制阀4可根据曲轴箱内与增压器进气口的压力差△P来调节混合气的流量,当△P大于40mbar时,为防止曲轴箱内的机油被吸进增压器,压力控制阀4关闭;当△P降到10mbar范围内,压力控制阀4完全打开,气体开始流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气分离器,整体扁平呈扇形布置,通过外形优化,可以缩小分离器高度方向的尺寸和直线方向的空间,满足了卧式发动机扁平空间的安装要求;油气分离器直接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成本;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金属丝网3过滤油气,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并利于环保;通过压力控制阀4作用,有效地防止了机油被吸入增压器。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