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5953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辅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



背景技术:

增压器是为发动机气缸提供压缩气体的重要装置,且增压器和发动机之间通常通过软管、中冷器等进行密封连接。在现有技术中,重卡通常采用单进气道,即用橡胶软管将发动机增压器的进气口与空滤器的出气口相连;同时,为了便于空压机取气,通常在增压器与空滤器之间的橡胶软管上开设取气口,以便连接空压机,为空压机提供制动气源。

但是,单进气道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进气流量较小,并不能较好地服务于所需动力较大的重卡类汽车;此外,由于单进气道的增压器进气口通常固定设置在发动机飞轮壳上方,与空滤器的出气口位置较远,通常需要设计结构较为复杂的软管以满足空滤器与增压器之间的连接要求;为了满足空压机的取气要求,在橡胶软管上开设取气口的工艺难度较大,且密封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同时降低进气钢管的制造工艺和安装难度,以及保证进气钢管与各零部件配合处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中,包括:

主气管,所述主气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空滤器固定连接,所述主气管上固定设置有增压器进气歧管,且所述增压器进气歧管的轴线垂直于所述主气管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

所述主气管上还固定设置有气泵取气歧管,所述气泵取气歧管的轴线与所述增压器进气歧管的轴线平行,且所述气泵取气歧管与所述增压器进气歧管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气管的两侧;

支撑模块,所述主气管通过所述支撑模块固定设置在发动机缸盖上。

如上所述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卡箍和固定架,所述卡箍固定套设在所述主气管上,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卡箍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缸盖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架包括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支撑板为与所述主气管的管壁贴合的弧形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缸盖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与所述主气管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之间具有设定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与所述主气管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6mm。

如上所述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发动机缸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气管上靠近两端口处的位置均设置有标志位。

如上所述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标志位和与其较近的端口端面之间具有设定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压器进气歧管包括倾斜段和水平段,所述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段固定连接,所述倾斜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气管固定连接,且所述倾斜段的轴线与所述水平段的轴线之间成设定的角度;所述气泵取气歧管的轴线与所述水平段的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通过在主气管上设置增压器进气歧管,达到了同时从主气管两端进气的目的,同时,通过设置标志位,保证了该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与各软管连接时的可靠性和气密性;通过在主气管上设置气泵取气歧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在空滤器的出气软管上开设取气口,其工艺实现难度大、密封效果差的问题;此外,通过设置支撑模块将该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固定设置在发动机缸盖上,缩短了增压器进气歧管与增压器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两者的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气阻力大,进气管道固定不稳等与增压器连接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侧视图;

图4为支撑模块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主气管 110-标志位 120-空滤器出气软管

200-增压器进气歧管 210-水平段 220-倾斜段

300-气泵取气歧管 400-支撑模块 410-卡箍

420-固定架 421-支撑板 422-固定板

500-发动机缸盖 a-角度 t-偏移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状态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侧视图,图4为支撑模块的侧视图。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包括主气管100和支撑模块400,其中,主气管1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空滤器固定连接,主气管100上固定设置有增压器进气歧管200,且增压器进气歧管200的轴线垂直于主气管100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主气管100上还固定设置有气泵取气歧管300,气泵取气歧管300的轴线与增压器进气歧管200的轴线平行,且气泵取气歧管300与增压器进气歧管200分别设置在主气管100的两侧;主气管100通过支撑模块400固定设置在发动机缸盖500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参照图2,主气管100两端的出气口可以与空滤器出气软管120固定连接,并通过空滤器出气软管120与空滤器固定连接,从而扩大了空滤器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空气的量;增压器进气歧管200可以与增压器进气软管固定连接,并通过增压器进气软管与增压器固定连接;气泵取气歧管300可以与气泵进气软管固定连接,并通过气泵进气软管与空压机固定连接;由此,通过设置空滤器出气软管120、增压器进气软管及气泵取气软管,实现了该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与各设备部件之间的柔性连接,保护了各连接位置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各连接处的密封性;同时,通过设置支撑模块400来实现对该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的支撑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该支撑模块400可以固定设置在发动机缸盖500上,以缩短增压器进气歧管200与增压器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两者的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气道因固定在飞轮壳上,而导致其与增压器连接困难的问题。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主气管100与空滤器出气软管120连接的可靠性,以及连接处的密封性,主气管100上靠近两端口处的位置均可以设置有标志位110,以保证主气管100与空滤器出气软管120之间的插接深度,并通过卡环卡设在标志位110上,以实现两者的固定,从而保证了两者连接处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相应地,增压器进气歧管200和气泵取气歧管300上也可以设置有标志位,并通过卡环与标志位的配合实现增压器进气歧管200与增压器进气软管、气泵取气歧管300和气泵进气软管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气密性。

需要说明的是,主气管100上的标志位110和与其较近的端口端面之间具有设定的距离,以使主气管100和空滤器出气软管120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保证主气管100和空滤器出气软管12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防止空滤器出气软管120脱落,在本实施例中,该距离为40mm。

进一步地,参照图3,增压器进气歧管200包括倾斜段220和水平段210,倾斜段220的一端与水平段210固定连接,倾斜段220的另一端与主气管100固定连接,且倾斜段220的轴线与水平段210的轴线之间成设定的角度a,优选的是,该角度a可以为120°,同时,气泵取气歧管300的轴线与水平段210的轴线平行,由此可以在主气管100的位置固定后,便于增压器进气歧管200与增压器之间的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模块400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只要能够实现对该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进行支撑固定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4,该支撑模块400包括卡箍410和固定架420,卡箍410固定套设在主气管100上,固定架420的一端与卡箍410固定连接,固定架420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缸盖500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卡箍410包括左右两个半圈,两个半圈分别从主气管100的两侧扣合,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同时将固定架420固定设置在发动机缸盖500上,从而实现了该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与发动机缸盖500的固定连接。

优选的,固定架420可以包括支撑板421和固定板422,支撑板421可以为与主气管100的管壁贴合的弧形板,固定板422的一端与支撑板421固定连接,固定板422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缸盖500固定连接,安装时,将支撑板421与主气管100贴合后,通过卡箍410将支撑板421和主气管100同时锁紧,由此可以保证支撑板421与主气管100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主气管100支撑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板422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与主气管10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之间具有设定的距离,由于该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的一侧设置有增压器进气歧管200,故主气管100上设置有增压器进气歧管200的一侧较重,为了平衡支撑模块400的受力,保证支撑稳定性,支撑模块400上的固定架420在主气管100上设置有增压器进气歧管200的一侧具有一定的偏移量t,在本实施例中,该偏移量t为26mm。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支撑模块400与发动机缸盖500的拆装,固定板422与发动机缸盖5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通过在主气管上设置增压器进气歧管,达到了同时从主气管两端进气的目的,同时,通过设置标志位,保证了该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与各软管连接时的可靠性和气密性;通过在主气管上设置气泵取气歧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在空滤器的出气软管上开设取气口,其工艺实现难度大、密封效果差的问题;此外,通过设置支撑模块将该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固定设置在发动机缸盖上,缩短了增压器进气歧管与增压器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两者的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气阻力大,进气管道固定不稳等与增压器连接困难的问题。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