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聚氨酯抗震层的环保车用风冷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8603发布日期:2018-09-25 18:5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聚氨酯抗震层的环保车用风冷架。



背景技术:

汽车散热器是汽车冷却系统中的主要机件,其功用是散发热量,而风冷装置就是冷却系统中采用空气流动对汽车机件进行降温的装置,环保汽车的风冷系统一般采用电机带动风扇转动,而非柴油机,噪声较小,对环境污染也小很多。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电机较为怕震,风冷架需要非常稳定,因此需要大量的螺钉螺栓将风冷架固定在车辆内,安装时比较麻烦,而且检修不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减震系统,电机不易震坏的具有聚氨酯抗震层的环保车用风冷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具有聚氨酯抗震层的环保车用风冷架,其中:包括发动机散热风管和中冷器散热风管,发动机散热风管和中冷器散热风管均与一集成风腔连接,集成风腔背对发动机散热风管和中冷器散热风管的一侧面安装有风罩,风罩上固定有若干个风扇,风扇与各自的电机连接,电机能带动风扇转动,使风从发动机散热风管和中冷器散热风管进入集成风腔,再经风罩吹出,集成风腔后侧贴合设置有限位架,限位架下端固定在车辆上,上端延伸至集成风腔上端,限位架的左侧伸出有左限位板,左限位板伸至集成风腔的左侧,并与集成风腔左侧贴合,限位架的右侧伸出有右限位板,右限位板伸至集成风腔的右侧,并与集成风腔右侧贴合,限位架的上侧伸出有上弯钩板,上弯钩板从集成风腔上端绕至集成风腔前侧,与集成风腔前侧贴合配合,集成风腔的下表面固定有一层聚氨酯抗震层。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聚氨酯抗震层前端贴附在集成风腔前侧下部,后端贴附在集成风腔后侧下部,中部贴附在集成风腔下表面。聚氨酯抗震层前端和后端均通过螺栓与集成风腔固定连接。

上述的风罩通过减震夹层与集成风腔连接,减震夹层为一环形圈,减震夹层一侧与风罩粘合固定,另一侧与集成风腔粘合固定。

上述的集成风腔前侧上端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上端与集成风腔固定连接,下端与风罩上端固定连接。

上述的减震夹层为聚氨酯层或橡胶层。

上述的集成风腔上设置有发动机散热风管对接口,发动机散热风管与发动机散热风管对接口对接。

上述的集成风腔上设置有中冷器散热风管对接口,中冷器散热风管与中冷器散热风管对接口对接。

上述的限位架为金属架。

本实用新型车用风冷架,在传统的风冷架系统上增加了限位架以及一层抗震层,限位架的主体在集成风腔后侧,两端伸到集成风腔左侧和右侧,使集成风腔不会左右晃动,限位架上端侧制成弯钩状,延伸到集成风腔前端,使集成风腔无法前后移动,集成风腔的下部设置了抗震层,在车辆颠簸时,减震层能有效进行减震,本实用新型的整个风冷架只有限位架是牢固固定在车辆上的,集成风腔没有和车辆进行固定,因此安装起来非常方便,减震层对集成风腔进行减震,使安装在风罩内的电机不易震坏。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增加了减震夹层和弹簧组合,由于风罩固定在集成风腔上,设置减震夹层后,集成风腔在上下移动时,减震夹层会有一定的缓冲,进一步降低电机震感,风罩上端以弹簧吊在集成风腔上,防止风罩下垂。减震层和减震夹层采用聚氨酯材料制作,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氧化稳定性、柔曲性、回弹性、耐溶剂性、耐水性和耐火性,有效提高减震层和减震夹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发动机散热风管1、中冷器散热风管2、集成风腔3、聚氨酯抗震层31、弹簧32、发动机散热风管对接口33、中冷器散热风管对接口34、风罩4、风扇41、电机42、限位架5、左限位板51、右限位板52、上弯钩板53、减震夹层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聚氨酯抗震层的环保车用风冷架,其中:包括置于发动机散热风管1和中冷器散热风管2,发动机散热风管1和中冷器散热风管2均与一集成风腔3连接,集成风腔3背对发动机散热风管1和中冷器散热风管2的一侧面安装有风罩4,风罩4上固定有若干个风扇41,风扇41与各自的电机42连接,电机42能带动风扇41转动,使风从发动机散热风管1和中冷器散热风管2进入集成风腔3,再经风罩4吹出,集成风腔3后侧贴合设置有限位架5,限位架5下端固定在车辆上,上端延伸至集成风腔3上端,限位架5的左侧伸出有左限位板51,左限位板51伸至集成风腔3的左侧,并与集成风腔3左侧贴合,限位架5的右侧伸出有右限位板52,右限位板52伸至集成风腔3的右侧,并与集成风腔3右侧贴合,限位架5的上侧伸出有上弯钩板53,上弯钩板53从集成风腔3上端绕至集成风腔3前侧,与集成风腔3前侧贴合配合,集成风腔3的下表面固定有一层聚氨酯抗震层31。

实施例中,聚氨酯抗震层31前端贴附在集成风腔3前侧下部,后端贴附在集成风腔3后侧下部,中部贴附在集成风腔3下表面。聚氨酯抗震层31前端和后端均通过螺栓与集成风腔3固定连接。

实施例中,风罩4通过减震夹层6与集成风腔3连接,减震夹层6为一环形圈,减震夹层6一侧与风罩4粘合固定,另一侧与集成风腔3粘合固定。

实施例中,集成风腔3前侧上端设置有弹簧32,弹簧32的上端与集成风腔3固定连接,下端与风罩4上端固定连接。

实施例中,减震夹层6为聚氨酯层或橡胶层。

实施例中,集成风腔3上设置有发动机散热风管对接口33,发动机散热风管1与发动机散热风管对接口33对接。

实施例中,集成风腔3上设置有中冷器散热风管对接口34,中冷器散热风管2与中冷器散热风管对接口34对接。

实施例中,限位架5为金属架。

本实用新型的聚氨酯抗震层的环保车用风冷架的使用方式如下:本实用新型的风冷架适合用在大型车辆上,例如公交巴士。在车辆上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环保车用风冷架时,只需要在合适位置为限位架5留下一排螺钉孔,相比于现有技术的风冷架,极大的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安装速度,后期拆卸也很方便,维护比较省力。将集成风腔3和风罩4组合安装后,再将集成风腔3安装在限位架5上,最后将限位架5移到车辆内进行固定,将发动机散热风管1和发动机散热风管对接口33对接,中冷器散热风管2和冷器散热风管对接口34对接,将电机42与相应的控制装置对接,电机42启动时,能带动风扇转动,风从发动机散热风管1和中冷器散热风管2向风罩4吹,从而对发动机散热风管1和中冷器散热风管2端部的发动机和中冷器降温,限位架5限制了集成风腔3前后左右运动,但是上下方向留有间隙,集成风腔3可以小范围上下移动,电机以聚氨酯抗震层31为第一层缓冲层,减震夹层6为第二层缓冲层,当车辆遇到颠簸时,电机不会受到太大震动,防止电机震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