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放水取样管优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0598发布日期:2018-11-07 21:20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箱放水取样管优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用油箱改进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轮机用油箱放水取样管优化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在运行中,汽轮机轴封漏气,以及空气中的水蒸气均会从轴承油档进入润滑油系统,最后沉积在油箱中。进入润滑油中的水分一般呈三种状态存在:游离水、乳化水和溶解水。因为水有较大比重,游离水分布在油箱的底层,应及时去除,否则游离水在与油液的不断混合、搅拌、循环中易形成乳化水和溶解水,造成油液乳化,使油品氧化变质,破坏润滑油在轴承内形成完整的油膜,会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还会使油中添加剂(尤其是金属盐类)发生水解失效,产生沉淀,堵塞油路。

为保证润滑油质量,防止润滑油乳化劣化,油箱需要定期放水,将润滑油中的游离水及时排走,减少乳化水的形成,减少油品乳化的几率。

现有技术的油箱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油箱1,设置在有限底部的倾斜底部3,设置在油箱侧壁上的用于连接放水取样管的孔洞;所述的放水取样管2上设置有控制阀6;由于放水取样管安装工艺限制,放水取样管所处位置偏高,油箱排水存在“死角”,不能及时、彻底将油中游离水排走,油质存在安全隐患。在实际操作中,为尽可能减少油品中游离水,在定期排水操作和油品取样中,不得不排掉了部分未乳化油,造成浪费,提高了电厂运行成本,排掉废油增加了环保成本。

由此,改进现有的汽轮机油箱排水取样管结构,增加油箱内排出水份的彻底性和及时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不需要在油箱上重新开孔安装新的放水管,便可以实现将聚集于油箱底部的水彻底排出的一种汽轮机用油箱放水取样管优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油箱放水取样管优化结构,包括油箱3,设置在油箱1内的倾斜底板3,以及设置在油箱1侧壁上的放水取样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水取样管2与油箱1密封固定焊接,且其管体通过孔洞与油箱1内部连通;所述的放水取样管2通过标准管道连接活接5与位于油箱内部的虹吸管4连通固定;

所述的虹吸管4一端通过标准管道连接活接5与放水取样管2连接固定,另一端位于倾斜底板3下方接近油箱内底部。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改动量少,不改变油箱外部原来布局,能彻底解决油箱游离水放不净的缺陷,因放水取样管吸入口贴近油箱内部“V”槽底部,能及时放去存水,减少油品损耗,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油箱放水取样管路改造,消除实现从油箱排水“死角”,及时、彻底排走油中游离水,减少油品乳化、劣化发生几率。降低油品损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图4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为:油箱1、放水取样管2、倾斜底板3、虹吸管4、标准管道连接活接5、控制阀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油箱放水取样管优化结构,包括油箱3,设置在油箱1内的倾斜底板3,以及设置在油箱1侧壁上的放水取样管2,所述的放水取样管2与油箱1密封固定焊接,且其管体通过孔洞与油箱1内部连通;所述的放水取样管2通过标准管道连接活接5与位于油箱内部的虹吸管4连通固定;所述的虹吸管4一端通过标准管道连接活接5与放水取样管2连接固定,另一端位于倾斜底板3下方接近油箱内底部。

增加油箱内、斜向下放水弯管,使弯管吸入口靠近油箱“V”型槽底部,利用“吸管”原理,放水取样门打开时,沉积在“V”槽底部的油中游离水能够及时、彻底排走,大大减少游离水与油的共存时间,降低油品乳化发生几率。油箱内、外部放水取样管路采用活接连接优势:① 解决了焊接管底部没有焊位,焊接质量不易保证问题;② 保证了管道吸入口与油箱“V”型底部更合理的匹配;③便于对附着在管道内油污的清理。为实现油中游离水及时放掉,也可以在油箱“V”槽底部开孔,放水取样管从油箱底部接出,但该方案需要在油箱底部重新开孔,改动量较大,涉及的审批手续也比较繁琐。放水取样改在油箱底部,对于许多安装在地面的油箱,需要动油箱地基,现场条件实施实现困难大,需要在油箱附近地面增设低于地面的放油坑。

本实用新型改动量少,不改变油箱外部原来布局,能彻底解决油箱游离水放不净的缺陷,因放水取样管吸入口贴近油箱内部“V”槽底部,能及时放去存水,减少油品损耗,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油箱放水取样管路改造,消除实现从油箱排水“死角”,及时、彻底排走油中游离水,减少油品乳化、劣化发生几率。降低油品损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