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5481发布日期:2018-12-14 23:13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内燃机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



背景技术:

现代发动机由于排放和燃油耗的要求,发动机爆发压力越来越高,但爆发压力的提高也就要求气缸盖的强度和刚度相应的进行提高。为了提高气缸盖强度和刚度,一般需要增大对气缸盖底板的冷却,防止温度过高材料机械性能下降,因此现在发动机气缸盖一般设计为上下两层水套,通过增加中隔板将水套分为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来提高气缸盖底板的冷却液流动速度,提高散热效率。

一般来说,当发动机运转后,燃料燃烧的热需要通过气缸盖底板传递给气缸盖内的冷却液。当缸盖底板受热后,流动的冷却液对其进行冷却,冷却液由于在气缸盖内流动压力会产生变化,或多或少的溶入防冻液中的气泡会由于压力的变化而析出,当气泡聚集在中隔板处而无法排出时,聚少成多的气泡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冷却液将产生沸腾,从而降低了冷却液的散热效率,使得发动机底板温度进行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层程度机械性能下降,而使得气缸盖底板开裂。

使用TOP-DOWN冷却方式的气缸盖由于冷却液从上往下流动,不利于气泡通过上水口从缸盖下水套排入缸盖上水套,导致气泡无法排出,聚集在下水套导致冷却液沸腾。

如图1所示的传统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中隔板1呈水平布置,通过位于排气侧或者进气侧的上水道4的将水泡从气缸盖下水套3排入气缸盖上水套2。由于中隔板1为水平布置,当发动机处于倾斜向排气侧一方的时候,大量气泡将聚集在中隔板1处,无法排处;聚集的气泡会让气缸盖下水套3冷却液沸腾,进一步影响到气缸盖的性能而产生故障。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其可以有效防止发动机排气不畅导致冷却液沸腾,进一步影响到气缸盖的性能而产生故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包括:中隔板、气缸盖上水套以及气缸盖下水套。中隔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气缸盖上水套设置于中隔板的上方,且气缸盖上水套的进口端用以引入冷却液;以及气缸盖下水套设置于中隔板的下方,且气缸盖下水套的进口端通过上水道与气缸盖上水套的出口端保持连通;其中,冷却液从气缸盖上水套的进口端依次流经上水道及气缸盖下水套,并从气缸盖下水套的出口端进入出水管;其中,至少一个排气孔用以供气缸盖下水套中存积的气泡进入气缸盖上水套;其中,进入气缸盖上水套的气泡通过气缸盖顶部的排气孔排出发动机。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排气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排气孔分别开设于中隔板的两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中隔板呈倾斜向下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可以有效防止发动机排气不畅导致冷却液沸腾,进一步影响到气缸盖的性能而产生故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中隔板,11-排气孔,2-气缸盖上水套,3-气缸盖下水套,4-上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包括:中隔板1、气缸盖上水套2以及气缸盖下水套3。中隔板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11;气缸盖上水套2设置于中隔板1的上方,且气缸盖上水套2的进口端用以引入冷却液;以及气缸盖下水套3设置于中隔板1的下方,且气缸盖下水套3的进口端通过上水道与气缸盖上水套2的出口端保持连通;其中,冷却液从气缸盖上水套2的进口端依次流经上水道及气缸盖下水套3,并从气缸盖下水套3的出口端进入出水管;其中,至少一个排气孔11用以供气缸盖下水套3中存积的气泡进入气缸盖上水套2;其中,进入气缸盖上水套2的气泡通过气缸盖顶部的排气孔排出发动机。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排气孔1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排气孔11分别开设于中隔板1的两端,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中隔板1可根据实际需求开更多的排气孔11,该排气孔11为细孔,用于供气泡通过;中隔板1呈倾斜向下布置。

在实际应用中,在中隔板1进排气侧(两端)各开排气孔11(排气孔11可以是在进气侧也可以是在排气侧,也可是进排气侧都布置有),让气缸盖下水套3的气泡可以通过排气孔11排入气缸盖上水套2,防止气缸盖下水套3由于气泡堆积而产生沸腾,而排入至气缸盖上水套2的气泡则通过气缸盖顶部的排气孔排出发动机。中隔板1可以是水平布置也可以是非水平布置(倾斜向下布置),而排气孔可以是每缸都设计有,也可以是间隔设计,通过以上的结构配置,从而实现了冷却液对气缸盖进行冷却的同时,存积于气缸盖下水套3中的气泡可以从中隔板1的排气孔11及气缸盖顶部的排气孔排出发动机,从而不会让气缸盖下水套3冷却液沸腾。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在不额外增加上水道的前提下,气缸盖下水套的气泡顺畅排入气缸盖上水套,最终排出到发动机外,从而有效防止了气缸盖下水套的气泡堆积而使冷却液沸腾导致气缸盖损坏的情况发生。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