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下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2384发布日期:2021-07-23 21:0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内燃机的下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内燃机的下部结构形成有向上敞开的箱形油盘。油盘的侧壁中形成有油通道,以将润滑油在压力作用下从油泵引导至内燃机的各个部件。在车辆碰撞时,诸如滤油器之类的辅助装置可能会在车辆碰撞的冲击下移位,并且可能导致侧壁的损坏。如果侧壁有任何过度损坏,油通道可能会暴露,其结果是处于压力下的润滑油可能会从油通道中排出。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已知在油盘侧壁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的端部上形成设置有内部油通道的滤油器安装部,在滤油器安装部的外侧形成有横过滤油器安装部的加强肋。例如,参见jp5072683b。还公知在油盘的底部中设置保护结构,以分散车辆碰撞时位于油盘下方的排气管的负荷。例如,参见jp45633913b。

但是,如果施加的负荷很大,这种肋和保护结构就不能承受负荷,不能充分降低损坏油通道的风险。因此,需要一种能进一步降低损坏油通道的风险的改进的内燃机的下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这种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下部结构,该下部结构能够将油通道的损伤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下部结构3,所述下部结构中限定有油室8,包括:底壁6;侧壁7,所述侧壁沿所述底壁的外周边缘设置,以与所述底壁协作而限定所述油室;装置安装座52,所述装置安装座设置在所述侧壁上并且构造成使规定装置51附接于所述装置安装座;以及油通道部57,所述油通道部形成在所述侧壁中,以限定用于在其中传导油的油通道56,其中,所述油通道在所述装置安装座处开口,并且所述侧壁的与所述油通道部相邻的部分设置有负荷吸收部61,所述负荷吸收部构造成比所述油通道部更容易变形。

因此,当诸如辅助装置之类的物体由于车辆碰撞等而撞击侧壁时,负荷吸收部会变形以吸收负荷,从而可以将油通道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优选地,所述负荷吸收部分的壁厚度比所述油通道部的壁厚度小。

因此,负荷吸收部比油通道部更容易或更轻易变形,从而可以减少施加至油通道部的负荷。

优选地,所述下部结构还包括:发动机缸体2,所述发动机缸体限定有曲柄室4,所述曲柄室具有面向下的开口侧;以及沿所述侧壁的上端设置的凸缘24,所述凸缘构造成抵靠所述发动机缸体的下端面,其中,所述油通道竖直延伸并且具有位于所述凸缘的内侧的上端。

由于油通道的上端受到凸缘的保护,因此可以将油通道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优选地,所述油通道包括:供应通道56a,所述供应通道用于从油泵向所述规定装置供应油;以及返回通道56b,所述返回通道用于使油从所述规定装置返回至所述发动机缸体,所述供应通道和所述返回通道彼此相邻地竖直延伸。

由于供应通道和返回通道相互靠近地布置,因此,可以减小需要保护以免受损坏的油通道部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油通道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供应通道和所述返回通道之间的厚壁部分56a,所述厚壁部分与周围部分相比具有增大的厚度。

因此,可以增大油通道部的刚性。

优选地,所述油通道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竖直延伸的肋63,并且所述肋的上端连接至所述凸缘。

因此,可以增大油通道部的刚性。

优选地,所述侧壁形成有装置接纳部54,所述装置接纳部用于在其中接纳所述规定装置,并且所述装置接纳部由从所述侧壁向内延伸的上壁54a和从所述上壁向下延伸的竖直壁54b限定;并且其中,所述装置安装座形成在所述上壁的下表面上,并且所述肋的下端连接至所述装置安装座。

因此,可以增大油通道部的刚性。

优选地,所述肋具有比所述凸缘进一步横向伸出的伸出端。

从规定装置施加至侧壁的负荷经由肋传递到油通道部。当负荷施加至油通道部时,负荷吸收部比油通道部更优先地变形以吸收负荷。因此,施加至油通道部的负荷减少,并且能够将对油通道部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优选地,所述肋与所述内燃机的辅助装置有间隙地相对。

借此,能够确保从辅助装置施加至侧壁的负荷经由肋施加至油通道部。

优选地,所述侧壁设置有多个凸台,所述凸台具有供紧固所述辅助装置的外表面,并且所述油通道部和所述负荷吸收部横向位于至少两个所述凸台之间。

借此,从辅助装置施加的负荷经由凸台传递至侧壁。由于负荷吸收部位于其中一个凸台与油通道部之间,因此防止负荷施加至油通道部。

优选地,所述底壁包括:浅底壁16,所述浅底壁横向延伸并且位于相对于横向方向的第一侧;以及深底壁17,所述深底壁设置在相对于所述横向方向的第二侧并且相对于所述浅底壁向下偏移,所述装置安装座位于所述侧壁的在相对于所述横向方向的所述第二侧的部分中,并且所述内燃机的排气管68位于所述浅底壁的下方。

因此,在侧壁的并与排气管间隔并分开的部分中设置有油通道部和负荷吸收部,从而即使负荷吸收部应当断裂,也能防止油与排气管接触。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燃机的下部结构,其可以将油通道的损伤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沿着图3的线i-i剖切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剖视图;

图2是油盘的立体图;

图3是油盘的平面图;

图4是油盘的仰视图;

图5是油盘的前视图;

图6是油盘的左侧视图;

图7是沿图3的线vii-vii剖切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3的线viii-viii剖切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3的线ix-ix剖切的剖视图;

图10是安装有滤油器的油盘的立体图;以及

图11是内燃机的放大的局部剖视图,其示出了油盘的油通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的油盘3。油盘是形成内燃机下端部分的部件。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内燃机横向安装在车辆上,应当理解,下面的公开中使用的诸如横向方向和前后方向之类的方向将基于内燃机1的安装状态。

如图1中所示,内燃机1设置有发动机缸体2和油盘3,油盘3附接至发动机缸体2的下端。发动机缸体2是形成内燃机1的主体的部件,并且按照本身已知的方式包括气缸体、曲柄箱和下缸体。气缸体、曲柄箱和下缸体可以一体形成,或者可以分别形成并相互组合。此外,下缸体可以形成为曲柄箱的一部分。发动机缸体2的下端部中形成有曲柄室4,该曲柄室4具有面向下的开口侧。曲柄轴由曲柄箱可旋转地支撑,并定位在曲柄室4中。由形成在气缸体中的各气缸接纳的活塞经由连杆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与曲柄轴连接。

如图2和图3中所示,油盘3包括底壁6和侧壁7,侧壁7从底壁6的外周边缘大致向上延伸。侧壁7以环形形式沿底壁6的边缘设置为环形形状,并与底壁6协作而限定向上开口的矩形箱形空间或油室8。油室8与曲柄室4连通。发动机缸体2和油盘3形成内燃机1的下部结构9。油盘3例如是通过铸造形成的。油盘3在横向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内燃机1横向安装在车身上。然而,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内燃机1纵向或沿前后方向安装的情况。

底壁6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在横向方向上伸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因此,底壁6的两个长边横向延伸,并且两个短边沿前后方向延伸。油盘3的横向方向与曲柄轴的轴向方向平行。

侧壁7沿大体呈矩形的底壁6的外周边缘设置,并形成为方形管状。侧壁7包括:第一侧壁11,其设置在底壁6的前侧;以及第二侧壁12,其设置在底壁6的后侧。另外,侧壁7包括:第三侧壁13,其设置在底壁6的横向第一侧(左侧);以及第四侧壁14,其设置在底壁6的横向第二侧(右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向第一侧相对于车辆对应于左侧,并且横向第二侧对应于车辆的右侧。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沿底壁6在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沿底壁6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侧壁11、第三侧壁13、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以环形形状连续。

底壁6包括:浅底壁16,其横向设置在第一侧或左侧;深底壁17,其相对于浅底壁16向下偏移并横向设置在第二侧或右侧;以及连接壁18,其设置在浅底壁16和深底壁17之间并从浅底壁16朝深底壁17向下倾斜。因此,油盘3中的空间包括:与浅底壁16对应的浅底部21;以及与深底壁17对应的深底部22。因此,油盘3的深度在深底部22中比在浅底部21深。

油盘3设置有沿侧壁7的上边缘延伸的凸缘24。凸缘24从侧壁7的上边缘与侧壁7基本成直角向外延伸。凸缘24的上表面形成平坦的,并抵靠发动机缸体2的下表面。多个螺栓插入孔25竖直穿过凸缘24。通过使多个螺栓从下方穿过这些螺栓插入孔25并且拧入形成在发动机缸体2下表面上的相应螺孔中,将油盘3紧固至发动机缸体2。因此,油盘3从下方封闭曲柄室4的下端。

侧壁7设置有多个螺栓接纳部分27,以便与各个螺栓插入孔25相对应。每个螺栓接纳部分27形成为侧壁7的相应部分向油盘3内鼓起的厚壁部分,并从凸缘24竖直延伸至底壁6。侧壁7的对应于每个螺栓接纳部分27的部分的外表面基本上是平坦的,并与侧壁7的外表面的相邻部分平滑连接。因此,当从竖直方向观察时,螺栓接纳部分27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螺栓接纳部分27提供用于限定孔的材料,螺栓穿过该孔向上通入相应的螺栓插入孔25中。此外,螺栓接纳部分27作为竖直延伸的加强肋,用于增强侧壁7(第一侧壁11至第四侧壁14)。

如图7中所示,连接壁18包括曲面部分28,该曲面部分28具有面向油盘3的内侧或朝向横向方向上的第二侧的凸面。更具体地说,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曲面部分28具有面朝第二侧的凸面。

如图2、图3、图7和图8中所示,连接壁18设置有第一肋31,该第一肋3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其相应端部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连接。第一肋31由单个连续的肋构成。第一肋31为实心肋,并从连接壁18朝油盘3的内部伸出。连接壁18的与第一肋31对应的外表面形成为与相邻部分平滑连接的平坦表面。

第一肋31相对于前后方向来说的中间部分从连接壁18的内表面突出的量比其端部小。第一肋31的中间部分的伸出端位于浅底壁16的下方。第一肋31的端部从连接壁18稍微向上伸出。第一肋31相对于连接壁18的总体表面的突出量从两个端部向中间部分逐渐地连续减少。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肋31的突出量从两个端部向中间部分以步进方式逐渐减少。因此,第一肋31增加了连接壁18的刚性,而不妨碍油从浅底壁16流向深底壁17。另外,第一肋31起到连接连接壁18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支架的作用,以增加油盘3的刚性。第一肋31主要增加油盘3的刚性,预防其绕油盘3的横向轴线发生扭曲变形。

第一肋31的伸出方向沿前后方向不同。第一肋31的中间部分横向伸出,或朝底壁6的横向方向上的第二侧伸出。第一肋31的两个端部在更向上的方向上伸出。第一肋31的伸出方向从中间部分向两个端部朝向上的方向逐渐变化。第一肋31从连接壁18以上边界31a和下边界31b为界,并且第一肋31的中间部分从上边界31a向下偏斜至其伸出端31c。借此,防止第一肋31的中间部分阻碍油从浅底壁16流向深底壁17。

第一肋31的一端与设置在第一侧壁11上的一个螺栓接纳部分27连接。此外,第一肋31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第二侧壁12上的另一个螺栓接纳部分27连接。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中的螺栓接纳部分27比侧壁7的其余部分具有更高的刚性。因此,通过将第一肋31与螺栓接纳部27连接,增大了第一肋31的刚性,从而特别增大了连接壁18的刚性。优选的是,第一肋31的两端都连接至相应螺栓接纳部分27的上端。另外或另选地,第一肋31的端部与相应螺栓接纳部分27的上端部和/或凸缘24连接。

第一肋31的相应端部连接第一侧壁11侧所在的螺栓接纳部分27具有与连接壁18连接的上端,而该螺栓接纳部27的大部分与第一侧壁11连接。与第一肋31的相应端部连接第二侧壁12侧所在的螺栓接纳部分27具有与连接壁18连接的下端,而该螺栓接纳部分27的大部分与第二侧壁12连接。通过这样将螺栓接纳部分27与连接壁18连接,可以增大连接壁18的刚性。第一肋31从连接壁18侧直接连接至螺栓接纳部分27。在第一侧壁11侧与第一肋31连接的螺栓接纳部分27优选相对于在第二侧壁12侧与第一肋31连接的螺栓接纳部分27在横向方向上偏移。因此,第一肋31在平面图中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一定角度。

第一肋31穿过连接壁18的曲面部分28。因此,曲面部分28的刚性增加,并且连接壁18的刚性增加。

深底壁17设置有一对向上伸出的第二肋33。每个第二肋33的一端均与连接壁18连接。每个第二肋33均横向延伸,并且伸出量朝连接壁18逐渐增加。从前后方向观察时,每个第二肋33均形成为三角形形状。可以只有一个第二肋33,或者可以设置三个或更多个第二肋33。第二肋33的作用是作为连接深底壁17与连接壁18的支架,并增大深底壁17和连接壁18的刚性。

如图2、图3和图9中所示,底壁6包括:一对第一平面部分35,其分别设置在底壁6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两端或者说设置在底壁6的前端和后端;以及曲面部分36,其相对于第一平面部分35向下凹陷并位于两个第一平面部分35之间。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曲面部分36具有基本上部分圆柱形的轮廓,该轮廓具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第一平面部分35和曲面部分36可以设置在浅底壁16和深底壁17中的至少一者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平面部分35和曲面部分36设置在浅底壁16中。对在浅底壁16中设置第一平面部分35和曲面部分36的描述可以以适当的改变适用于在深底壁17中设置第一平面部分35和曲面部分36的情况。

第一平面部分35和曲面部分36在底壁6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第一平面部分35和曲面部分36与连接壁18连接。更具体地说,连接壁18的上边缘由第一平面部分35和曲面部分36形成。

当从横向方向观察时,曲面部分36显示出弧形轮廓。曲面部分36设置有加强特征38,该加强特征38向下凹陷并且在曲面部分36的(弧形轮廓)的径向外侧。加强特征38在后侧或者说在第二侧壁12侧在曲面部分36与平面部分35邻接的区域中沿底壁6横向延伸,并与连接壁18连接。加强特征38在第一侧的端部与第三侧壁13间隔开。加强特征38的横截面形成为半圆形形状。加强特征38可以居中布置在曲面部分36中,但优选从曲面部分36的中心朝第一平面部分35之一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特征38相对于曲面部分36的中心朝后侧偏移。

第一平面部分35中的至少一者朝曲面部分36侧向下倾斜。两个第一平面部分35都可以朝弯曲表面部分36侧向下倾斜。此外,第一平面部分35可以布置在相互平行的平面中。另选地,这些第一平面部分35可以布置在同一平面上。

第一平面部分35中的至少一者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朝横向方向上的第一侧变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中的至少一者在平面图中随着朝横向方向上的第一侧移动而向油盘3内倾斜,使得第一平面部分35中的所述至少一者的宽度朝第一侧逐渐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1在其第一侧的端部具有朝第一侧向内倾斜的第一倾斜壁41。换句话说,随着朝横向方向上的第一侧移动,第一倾斜壁41朝第二侧壁12侧或后方倾斜。此外,第二侧壁12在其第一侧的端部具有朝第一侧向内倾斜的第二倾斜壁42。换句话说,随着朝横向方向上的第一侧移动,第二倾斜壁42朝第一侧壁11侧或向前倾斜。

第一扩展部44从第一倾斜壁41的外表面向外伸出。第一扩展部44在指向横向方向上的第一侧伸出或者向左侧以及前侧伸出。第二扩展部45从第二倾斜壁42的外表面向外伸出。第二扩展部45在在指向横向方向上的第一侧伸出或向左侧以及后侧伸出。第一扩展部44的上表面和第二扩展部45的上表面与凸缘24的上表面布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与凸缘24的上表面连续。第一扩展部44的上表面和第二扩展部45的上表面抵靠发动机缸体2的下表面。第一扩展部44和第二扩展部45形成有多个螺栓插入孔25,用于将油盘3紧固至发动机缸体2的螺栓穿过这些螺栓插入孔25。

如图3、图4和图6中所示,侧壁7设置有紧固部47,用于紧固至底壁6的相对于横向方向的第一侧上的变速器或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可以由例如电马达构成。紧固部47可以紧固至变速器的外壳或驱动单元的外壳。紧固部47形成在第三侧壁13、第一扩展部44和第二扩展部45上。紧固部47具有:第一紧固部47a,其从第一扩展部44向下延伸并朝第三侧壁13延伸;以及第二紧固部47b,其从第二扩展部45向下延伸并朝第三侧壁13延伸。第一紧固部47a和第二紧固部47b均设置有紧固表面,该紧固表面抵靠位于底壁6的相对于横向方向的第一侧的变速器或驱动单元的外壳。第一紧固部47a和第二紧固部47b在横向方向上的厚度大于侧壁7、底壁6和凸缘24的任何其他部分的厚度。由于第一倾斜壁41经由第一扩展部44与第一紧固部47a连接,因此第一倾斜壁41的刚性增大。同样地,由于第二倾斜壁42经由第二扩展部45与第二紧固部47b连接,因此第二倾斜壁42的刚性增大。

如图2、图3和图9中所示,浅底壁16还包括位于曲面部分36的相对于横向方向的第一侧(左侧)的第二平面部分48。第二平面部分48大致水平地延伸,并且位于曲面部分36的最下部分的上方,并且位于第一平面部分35的最下部分的下方。换句话说,第二平面部分48从曲面部分36向上伸出。第二平面部分48的上表面大体是平坦的,并且与第三侧壁13连接。第二平面部分48与连接壁18间隔开。第二平面部分48将三维特征引入曲面部分36中,以增大曲面部分36的刚性。

如图1至图5中所示,侧壁7设置有装置安装座52,规定装置安装至该装置安装座。所述规定装置可以是例如用于去除油中异物的滤油器、用于油与其它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用于控制油的流动的控制阀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规定装置由滤油器51构成。装置安装座52起供安装滤油器51的滤油器安装座的作用。滤油器51可以是本身已知的筒式滤油器。如图1中所示,滤油器51可以包括:圆柱形的外壳51a;接纳在外壳51a中的滤芯51b;以及入口通道51c和出口通道51d,入口通道51c和出口通道51d设置在外壳51a的面向轴向方向的一个端面上。出口通道51d居中设置在外壳51a的端面上,并且入口通道51c设置在外壳51a的端面的侧部,邻近出口通道51d。供应至滤油器51的油依次穿过入口通道51c、滤芯51b和出口通道51d,并排出到外部。当油穿过滤芯51b时,油中的异物被去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油盘3的前侧的第一侧壁11上设置有装置安装座52。第一侧壁11a形成有装置接纳部分54,该装置接纳部分54由构造成接纳滤油器51的一部分的凹口构成。更具体地,装置接纳部分54包括:向后方延伸的平面上壁54a;以及从上壁54a向下延伸的竖直壁54b。上壁54a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大致圆形形状。竖直壁54b沿着上壁54a的边缘以部分圆柱形的形状延伸,以便符合滤油器51的外轮廓。竖直壁54b的侧边缘与第一侧壁11连接,并且竖直壁54b的下边缘与深底壁17连接。因此,装置接纳部分54是在第一侧壁11和深底壁17之间的边界处向前并向下敞开的凹口。上壁54a的下表面为平面并面向下。

如图4和图5中所示,装置安装座52形成在上壁54a的下表面上。装置安装座52是具有一定竖直厚度的盘状部分。装置安装座52的下表面形成有:圆形的中心接触部52a;以及同心围绕中心接触部52a的环形外周接触部52b,并且中心接触部52a和外周接触部52b之间形成有环形槽52c。

如图3和图11中所示,第一侧壁11中形成有油通道部57,以限定油流经的油通道56。油通道部57具有比第一侧壁11的其他部分更大的壁厚度。油通道56通向装置安装座52,并与滤油器51的内部连通。油通道56竖直延伸,油通道56的上端位于凸缘24的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油通道56包括:供应通道56a,其用于从油泵向滤油器51供应油;以及返回通道56b,其用于将油从滤油器51返回至发动机缸体2。供应通道56a和返回通道56b在竖直方向上彼此相邻延伸。供应通道56a的下端通向装置安装座52的槽52c的底表面。返回通道56b的下端通向中心接触部分52a的中心。如图1中所示,短连接管58插入并固定在返回通道56b的下端。连接管58的一端从中心接触部52a突出,并在其外圆周表面上形成有公螺纹。通过将连接管58的所述一端拧入出口通道51d中,将滤油器51固定至装置安装座52。此时,滤油器51的端面借助密封件与装置安装座52的中心接触部52a和外周接触部52b接触。由此,供应通道56a经由槽52c与入口通道51c连接,并且返回通道56b经由连接管58与出口通道51d连接。

供应通道56a的上端可以经由形成在发动机缸体2中的油通道与油泵连接,或者可以借助管道与油泵连接。油泵可以形成在发动机缸体2中。此外,油泵也可以形成在油盘3中布置的平衡器装置的外壳中。

返回通道56b的上端与形成在发动机缸体2中的油通道连通。该油通道向液压系统以及内燃机1的滑动部分供应油。

如图11中所示,油通道部57包括位于供应通道56a和返回通道56b之间的厚壁部分57a,该厚壁部分57a的厚度大于周围部分的厚度。厚壁部分57a填充在均具有圆形横截面的供应通道56a和返回通道56b之间创造的空间,并且增大了油通道部57的刚性。厚壁部分57a沿供应通道56a和返回通道56b竖直延伸。

第一侧壁11具有比油通道部57更容易变形的负荷吸收部61,并且负荷吸收部61位于油通道部57的一侧。负荷吸收部61的刚性低于油通道部57的刚性,使得负荷吸收部61比油通道部57更容易变形。例如,负荷吸收部61的壁厚度小于油通道部57的壁厚度,因此,负荷吸收部61的刚性低于油通道部57的刚性。这里,油通道部57的壁厚度是指从供应通道56a或返回通道56b的壁表面到油通道部57的外表面的距离。负荷吸收部61的壁厚度被选择为比油通道部57的任何其它部分薄。

优选地,负荷吸收部61延伸至油通道部57的两侧。此外,壁厚度可以从油通道部57到负荷吸收部61逐渐减小。此外,负荷吸收部61可以由弯曲板状部分构成。

至少一个肋63可以从油通道部57的外表面伸出,从而在竖直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肋63增大油通道部57的刚性。肋63的上端可以连接至凸缘24。此外,肋63的下端可以连接至装置安装座52。通过将肋63与凸缘24和装置安装座52连接,进一步增大了油通道部57的刚性。肋63的伸出端优选从凸缘24横向突出。此外,该肋63优选设置在油通道部57的厚壁部分57a中。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一对这样的肋63,但也可以设置三个或更多个这样的肋63。

如图1和图11中所示,内燃机1的辅助装置65支撑在油盘3上。辅助装置65可以是例如空调的压缩机、发电机、水泵等。辅助装置65直接或经由支架66紧固至油盘3。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装置65经由支架66紧固至油盘3的第一侧壁11。第一侧壁11具有多个凸台68,辅助装置65紧固在凸台68的外表面上。凸台68中的至少两个彼此横向间隔开。如图5和图11中所示,油通道部57和负荷吸收部61沿横向方向定位在至少两个凸台68之间。支架66利用螺栓等紧固至凸台68。辅助装置65也利用螺栓等紧固至支架66。支架66的一部分紧固至发动机缸体2。

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装置65(在本例中为压缩机)定位在第一侧壁11的油通道部57的前方。辅助装置65设置有朝肋63中的一者伸出的第一抵接部65a。第一抵接部65a经由间隙面向一个肋63。此外,辅助装置65具有朝向凸缘24和发动机缸体2突出的第二抵接部65b。第二抵接部65b经由间隙与凸缘24和发动机缸体2相对。

装置安装座52定位在第一侧壁11的相对于横向方向的第二侧。如图8中所示,内燃机1的排气管73从发动机缸体2的前侧向下延伸,经过浅底壁16的下方,并向后方延伸。因此,排气管73定位在浅底壁16的正下方,从而使装置安装座52与排气管73在横向方向上明显隔开。

由于上述结构,当辅助装置65由于车辆碰撞而与第一侧壁11碰撞时,负荷吸收部61变形以吸收负荷。因此,防止负荷到达油通道56,从而可以将对油通道部57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由于负荷吸收部61的厚度比油通道部57小,因此负荷吸收部61比油通道部57更优先变形,从而可以减少负荷向油通道部57的传递。由于油通道56的上端定位在凸缘24的内侧,因此,油通道部57的上端被凸缘24保护而不受辅助装置65的影响。因此,当辅助装置65由于车辆碰撞等而与油盘3发生碰撞时,可以将对油通道56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当辅助装置65由于车辆碰撞而被推向油盘3侧时,来自辅助装置65的负荷经由凸台68传递至第一侧壁11。由于负荷吸收部61定位在凸台68和油通道部57之间,因此,可以将向油通道部57的负荷传递降到最小。

当辅助装置65与油盘3碰撞时,辅助装置65的第一抵接部65a与油盘3的肋63接触,并且第二抵接部65b与凸缘24和发动机缸体2接触。因此,从辅助装置65施加至油盘3的第一侧壁11的负荷减少。此外,由于油通道部57比第一侧壁11的其他部分具有更高的刚性,因此油通道部57不易损坏,并且在油通道部57移位或变形之前,负荷吸收部61变形,从而减少施加至油通道部57的负荷。即使负荷吸收部61应该损坏,由于油盘3中的油的压力低于流经供应通道56a和返回通道56b的油的压力,因此可以使油的飞溅降到最低程度。另外,由于油通道部57和负荷吸收部61与排气管73横向隔开,因此即使油从负荷吸收部61泄漏,也能防止油粘附至排气管73。

已经根据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方式的限制,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变型。例如,负荷吸收部61并不限于与油通道部57相比具有厚度更小的薄壁部分,并且还可以具有其他构造。例如,负荷吸收部61可以通过将第一侧壁11弯曲或弯折成s形或波纹管形形状而形成。此外,第一侧壁11可以形成为发动机缸体2的一部分,而不是油盘3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