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390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综合转化利用能源(燃油、燃气、网电)集电、热、冷能产、供、储、用于一体的综合动力装置。本发明属于能源综合转化利用高新技术装备。现有的以电、热、冷能分产分供为主导的能源利用模式与技术装备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低,其存在的不足(1)直接导致高品位能源(煤、油、气)大幅度降阶利用和高质可控电能的优质劣用。(2)载能体形态(电、热、冷)的多次变换,引起复杂的力能转换过程和额外能源消耗,相应增加废热、废水、废气的排放,最终造成用户终端一次能源利用的低效率。(3)难以统筹能源的按质、综合转化和用户载能体结构的综合优化,引起整个能源转化利用系统不合理的燃料与动力构成,造成能源开采运输、加工转化、储配使用设施重复建设、重复用能和无效劳动。以上不足说明,目前的能源转化利用方式和技术装备亟待更新,以期挖掘潜在的能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四、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以商业化的油(气)发动机、发电/电动机、压缩式热泵机组等技术装备为组件,提供了一种综合利用油(气)能源和电网低谷电力,具有电、热、冷能产供储用和使负荷图形综合优化功能的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它能为能源转化与消费终端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多用途的综合性能源服务,借以弥补电、热、冷能分别转化利用技术装备之不足,促进按质、洁净、高效、综合利用矿物能源的总体能源系统之发展。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是由油(气)发动机(4)、同步发电/电动机(12)、热泵压缩机(19)共一主轴,由快速离合器(11)和(14)联接为一体,再由发动机/热回收及补燃装置A、发/供/用电装置B、热泵/环境热利用/致蓄冷热装置C、电网DS、供冷网络LS、供热网络RS和热源网络HS所组成;发动机/热回收及补燃装置A是由油(气)发动机(4)、冷却循环泵(3)、调速器(2)、燃料与空气供给装置(1)、水一—水换热器(5)、烟气水换热器(10)、烟气热回收器(7)、消声器(8)、补燃器(9)和溶液泵(6)所组成;燃料与空气供给装置(1)经调速器(2)同油(气)发动机(4)连接,油(气)发动机(4)冷却水通过循环泵(3)和水——水换热器(5)的进口连接,水——水换热器(5)的冷却水出口和油(气)发动机(4)连接,油(气)发动机(4)的排烟出口通过烟气水换热器(10)、补燃器(9)、带有溶液泵(6)的烟气热回收器(7)和消声器(8)连接,供热网络RS中的供热介质水通过泵(13)和水——水换热器(5)的入口连接,它的出口通过补燃器(9)、烟气热回收器(7)、烟气水换热器(10)同蓄热器(20)的入口和供热网络RS的入口相连接;发/供/用电装置B的同步发电/电动机(12)通过快速离合器(11)和油(气)发动机(4)的主轴连接,同步发电/电动机(12)的电能输出/输入端同发供配电装置及电网DS相连接;热泵/环境热利用/致蓄冷热装置C由热泵压缩机(19)、制冷/供热冷凝器(18)、蒸发式冷却器(17)、膨胀阀(21)、制冷/热源蒸发器(23)、蓄热器(20)、蓄冷器(25)和泵(13、15、22、24、26、28)所组成;热泵压缩机(19)通过快速离合器(14)和发电/电动机(12)的主轴连接,热泵压缩机(19)的工质入口和制冷/热源蒸发器(23)工质出口相连接,其出口同制冷/供热冷凝器(18)的工质入口相连,制冷/供热冷凝器(18)的工质出口同膨胀阀(21)的入口相连,其出口同制冷/热源蒸发器(23)的工质入口相连;制冷/供热冷凝器(18)的介质出口同带有喷淋水泵(16)的蒸发式冷却器(17)的介质入口相连,其出口和制冷/供热冷凝器(18)的介质入口连接,蓄热器(20)的出口通过泵(22)和供热网络RS的出口相连;供冷网络LS的出口通过泵(26、24)和制冷/热源蒸发器(23)的介质入口连接,制冷/热源蒸发器(23)的介质出口同蓄冷器(25)的入口、环境热源装置(27)的出口、供冷网络LS的入口相连;热源网络HS的出口通过泵(28)和环境热源装置(27)的入口相连,环境热源装置(27)的出口和热源网络HS的入口连接,同时和供冷网络LS的入口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诸多性能和功效的综合优化集成,赋予电、热、冷能综合转化与供给的机动灵活性和进行全方位、多用途、综合性能源服务的总体集成优势,而实现其综合优化集成功效的关键,在于按照能源转化供给和消费使用的特点和规律,保持电、热、冷能产供储用负荷图形运作的综合优化,借以取得预期的综合功效。1、组件A与B的联合运转实现热电联产,能免除公用电力系统发电热机侧的冷源损失和发供电侧升变输配与降变供配电诸环节的电能损耗,相应使电力生产和供给的一次能源利用率由不到30%提高到70%以上,借以取得节能减污57%以上的功效。2、组件A与C的联合运转,克服了电力压缩式制冷和电力热泵供热一次能源利用率低和经济效果不高的缺点,而燃油(燃气)发动机热泵能回收利用占发动机总能耗50%左右的冷却水和排烟余热。因此,在满足相同供热量的情况下减少了热泵所需轴功率及其对低温位热源和辅助能源的需要量,相应使本装置供热的一次能源利用率达150%以上,从而取得比普通锅炉和电力热泵供热更高的节能和经济效果。若能统筹并实现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则本装置冷热能产供储用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可超过250%。3、组件A、B、C按预定工况联合运转,可同时进行电、热、冷能的综合、高效转化和产供储用的综合优化,实现一机多用,相应减少能源设施分列之重复投资,为终端用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多用途的综合性能源服务。4、组件A的(10)热输出端和组件C的(23)冷输出端与组件A的(18)热输出端,分别同蓄冷器(25)、蓄热器(20)相连,并与供冷、供热网络LS、RS构成致蓄和集放冷热能量的有机统一整体。因此,能从时间和量的角度,把发动机余热回收,热泵致冷致热和用户冷热能量的消费使用协调一致。同时,组件A的补燃器(9),还可视不同需求,适时添加油(气)燃料,借助发动机排烟中的过剩氧气补燃,其产生的高温燃烧热可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供热能力,并可视热负荷变化在20~100%的范围内任意调节补燃器的输出热功率,这不仅提高了冷热能源系统的操作弹性和可靠性,而且赋予整个装置对电、热、冷负荷变化的应变能力和确保产供储用综合优化负荷图形的可操作性,并使借助现代电子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跟踪和捕捉能源系统潜在节能、环保、经济效益成为可能。5、电网低谷期通过快速离合器(11),使油(气)发动机同发电/电动机脱开,此时同步发电机转为电动机用网电运转,并驱动热泵压缩机致蓄冷热能量,以备在电热冷负荷高峰即时供出系统所需之冷热量。同时能借助蒸发式冷却器(17)排出冷凝器热回收过剩的热量,以保证用谷电致冷的高性能。因此能取得对电网填谷、提高电厂负荷率、利用廉价谷电进行负荷转移;相应减少致冷致热的峰值装机容量和投资,节约油(气)消耗提高整个电、热、冷能转化供给系统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卓越功效。6、在电网高峰和事故应急工况时,由快速离合器(14)甩掉热泵压缩机负载实现油(气)发动机/发电机热电联供,即时发供高峰应急电量,此间系统所需之供冷和供热量,还可分别由蓄冷器和蓄热器予以即时平衡满足。从而取得对电网调峰,提供事故应急电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及发供峰电的高附加电价等显著成效。显然,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之特征,在于有燃油(燃气)发动机——电力/电动机两种动力源互相为切换之特性,具有燃油(燃气)机热电联供补燃机组;燃油(燃气)动力机/补燃热回收和电力热泵/环境热利用/致蓄放冷热能量之综合功能以及集电热冷能产供储用于一体使其负荷图形综合优化运作的独特功效。因此,它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和机电一体化装置进行相关能源系统的自动监控和优化管理,自动跟踪电热冷能源系统负荷变化,确保为终端消费即时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多用途、全方位的综合性能源服务。并能按照公用电网可间断与峰谷分时计价表,及时捕捉能源系统潜在的能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实施电热冷能产供储用负荷图形的综合优化运作,直至达到成本/效益比的极限。这不仅为集成式综合动力系统自身,而且也为其所在地区的能源系统和用户创造了能源经济与环境社会效益。以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服务于一个10万m2建筑面积的群体为例,只需采用CZD600GFD-250LHP型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3套便可满足其采暖、空调、生活用冷热能供应和应急发电及电力调峰填谷之需。附图1中主要设备选型和运作原理与功能如下1、柴油机发电/电动机组选用600GFD型,额定功率600KW,它由KT38—G2型柴油发动机(4)和TFD—W—630—4P型同步发电/电动机(12)共一主轴通过快速离合器(11)联结成套而成。当电网高峰期或突然停电时,则通过快速离合器(14)甩掉热泵压缩机(19),此间,三台柴油发电装置全负荷工作,可发供峰电1500KW,自用电300KW或提供应急电源1900KW,从而发出峰电为电网调峰或应急供电,保证了供电可靠性,同时还能通过水——水换热器(5)、烟气水换热器(10)、烟气热回收器(7)回收利用发动机冷却水和排烟余热,故热电联供工况总热效率可达89%;在电网低谷期,则通过快速离合器(11)使柴油发动机(4)脱开同步发电/电动机(12),此间,同步发电机转换为电动机,并用电网低谷电拖动运作,以顶替柴油发动机(4)驱动250LFHP型热泵机组(19)全负荷制蓄冷热能量,借以用足低谷电力,进行负荷转移,所储存的冷热能量,可供电网高峰使用或用作均衡和调节系统冷热负荷。因此减小了制冷制热装机容量,节省初投资,还能获取峰谷电差价,提高电厂负荷率;在电网基荷期,则使同步发电/电动机(12)同电网解列,由柴油发动机(4)取代电动机(12)驱动250LFHP型热泵机组(19)供冷供热,由于柴油机(4)驱动热泵机组(19)能吸取低温位环境热,其相应的供热一次能源有效利用率可达180%,当柴油机热泵(19)实行冷热联供时,其一次能源有效利用率可超过250%;它与燃料锅炉一次能源效率80%、直燃式冷温水机组和电力热泵制冷热的一次能源效率100%左右相比,可节约1/2~1/3的能源,同时用柴油机热泵顶替电动热泵制冷制热还能大量削减电力消耗达300~500KWh/Gcal;特别是电网实行分时峰谷计价后,本装置所具有的柴油机和电力电动机两种动力源互为切换之功能,能在冬季用柴油发动机热泵取代低效污染的锅炉供热,夏季能大幅度削减空调制冷用峰电,能全日适时发供峰电和应急电,并能用低谷电制蓄冷热进行负荷转移,相应提高电厂负荷率和运营经济性,用户还可获取高附加值的峰谷电差价,从而使用户和电厂得益匪浅。不难看出,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与电动热泵采暖空调方案相比,其调峰填谷和削峰的总能力超过5000KW(以10万m2计),约占建筑物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50%,因此能大大减缓电厂增容和节约电网改扩建投资,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而削减电力和矿物能源消耗意味着相应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和自然生态平衡;2、压缩式热泵(19)采用250L-FHP-1500型螺杆式热泵机组,其轴功率为500KW,与柴油机(4)和发电/电动机(12)共一主轴,并通过快速离合器(14)和同步发电/电动机(12)主轴联结,其单台空调工况制冷量为2000KW,当低温位热源为13℃/8℃和热泵供热水温度为45℃时,柴油机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为180%。3、蓄冷器(25)为XLQ—2000型,能利用低谷电力蓄存5~7℃空调冷水,供电力和空调高峰使用,因此可减少峰值装机容量42%,相应节省了制冷工程投资,提高了供冷的可靠性,且利于进行冷负荷调节和转移,从而对电网削峰填谷,减少电力系统增容,节约用户和电力公司、国家用于能源开采、运输、转化利用、储配及环保等公用工程的投资,降低电、热、冷能源系统能耗和运营费用;4、蓄热器(20)为XRQ—1400型,可利用低谷电力蓄存50℃以上热水,供电力和热高峰期使用,起均衡与调节供热负荷和提高供热可靠性的作用;同样也减小了热泵装机容量和节省初投资;5、蒸发式冷却器(17)为CLQ—1400型,用于夏季排放热泵运转时冷凝器热回收系统过剩的低温冷凝热,降低制冷工况的冷凝温度,提高热泵制冷性能系数,节约制冷电耗和柴油消耗;6、水水换热器(5)为ShR—600型,用于回收柴油发动机(4)冷却水余热,使供热网络RS介质再次升温,相应提高柴油发动机(4)的总热效率25%;7、烟气水换热器(10)为YSR—600型,用于回收发动机(4)180℃以上排烟余热,使供热网络RS的介质再次升温,并使发动机(4)总热效率提高19%;8、烟气热回收器(7)为YRh—600型,用泵(6)喷淋溶液回收180℃~60℃烟气余热,并由下部浸没式蛇形管将热能传递给供热网络RS的水使之升温,相应使发动机(4)和补燃器(9)的总热效率提高9%以上;9、补燃器(9)为BRQ—600型,可充分利用发动机(4)排烟中的过剩空气,视系统供能需求适时添加油(气)燃料补燃,其燃烧热由烟气热回收器(7)的喷淋液吸取,并经下部蛇形管将热量传递给供热网RS中的水,使之再次升温,其补燃量为86kg/h,借以取代通常所采用的专用调峰燃油(气)锅炉或电热锅炉。本例中的补燃器(9)功率可达0.73%Gcal/h,约占热泵/环境热利用和发动机/热回收供出热量1/3,故增强了供热调峰能力,从而使整个供热装置和系统具有更大的操作弹性;10、冬季热泵运转所需低温位热源,可视当地低温位热源的种类和特性予以选用。本例的低温位热源装置(27)可采用DWR—1200型,但考虑到所在小区有温度大于13℃的地下水,建筑回用中水和工业废热水可资利用,故低温位热源装置的换热器(27)可省掉,而用同热泵机组(19)配套的制冷/热源蒸发器(23)予以顶替,这样可使系统更为简化;11、当所在地区低温位环境热源不足以满足热泵装置的使用要求时,附图1中的低温位环境热源装置(27)及系统将无建造的可能,此时宜另辟热泵机组(19)的低温位热源的途径,见附图2,即将补燃器(9)设计成独立的补燃型余热锅炉,同时利用柴油机排热一并发生过热蒸汽(1.27MPa/350℃——2.45MPa/400℃)驱动汽轮发电机组(29)发电,其冷端排汽参数可取0.006MPa/20℃或0.008MPa/27℃,借以利用15或22℃的凝汽冷却水作为热泵机组(19)热源蒸发器(23)的低温位热源,补燃型余热锅炉(9)的热功率和汽轮发电机组(29)功率的确定,应以满足油(气)发动机热泵(19)热源蒸发器(23)所需的热源温度和数量级为前提进行匹配,本发明中补燃型余热锅炉(9)的热功率档次是2、4、6、10t/h与之匹配的汽轮发电机组功率是250、500、750、1500KW。此举使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应用和布局更为机动灵活,因此能获得好的能源经济和环境社会效益,而促其应用和发展。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述由于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是以能源消费的终端需求和载能体(电热冷)结构的综合优化为导向,进行能源的按质、洁净、高效、综合转化利用,靠能源转化供给与消费使用侧负荷图形的综合优化运作,保持能源转化利用全过程的最佳化,因此本发明装置单机功率和供能规模之确定,无需沿袭大型化和规模经济发展模式,而主要考虑的是实施能源的综合高效转化利用,利于经营管理和减少冷热能量输配能耗与管网投资,更宜采用规模适度和相对集中的综合能源系统。就目前现状和发展趋势,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原动机单台功率可在150——5000KW之间分档次,形成供冷供热量0.5MW~12MW、调峰应急发电功率0.135——4MW的不同电、热、冷能输出功率的产品系列,以适应各种类型用户不同供能规模之需要。据机械电子部所编《产品目录》,本装置所需的核心机械柴油机发电机组已形成产品系列;热泵压缩机有螺杆式和离心式压缩机产品系列可供选用;就燃气发动机而言,国内有80——500KW的天然气、沼气和低热值燃气(焦炉煤气、水煤气和发生炉煤气)内燃机发电机组,航天部可提供燃气热值大于1800Kcal/m3的功率为750——4000KW燃气轮机热电联供机组;其余部件如调速离合器、介质泵、热交换器、蓄冷和蓄热器、微机管理监控等设备,国内亦可按需要成套,但不排除引进和采用国外较大功率的油(气)发电机组和热泵压缩机组及辅助装置等关键技术装备之必要,以加快形成本装置产品系列,提高其整体性能和竞争力。为了说明应用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附表1、2、3、4、5、6列举了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与现有不同能源转化利用技术方案的初投资、能耗、电耗和运行费用比较,其对比条件是1、能源服务的建筑面积均以10000m2计;2、采暖热负荷0.5Gcal/h,空调冷负荷0.8Gcal/h,照明及其它用电力负荷共600KW,事故应急发电装机功率以总电力负荷的20%计;3、供热设备冬季运行最大3960h,平均为2534h;夏季运行最大3600h,平均1980h;制冷设备夏季最大运行3600h,平均1980h;电力年利用3000h。计人10%输配损耗后,年采暖供热量为1408Gcal,生活年供热量800Gcal,空调年供冷量1760Gcal,集成式装置的设备折旧和大修费率取12%;4、网电价0.6元/KWh,峰电0.8元/KWh(800——1100),谷电0.2元/KWh(000——700),柴油价2400元/吨,柴油发电机机组投资2000元/KW,电厂及电网投资4000元/KW,用户电力增容费1000元/KW,能源开采运输投资1000元/tce,其余均采用电力工业部东北电力设计院“电动式和热力式冷水机组的经济技术比较”的数据。技术经济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应用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与现有不同的电热冷能转化利用方案相比能取得如下成效1、能源工程初投资节省53~742万元/万m2,节约率9~58%、若计人能源开采运输投资,则总投资节省额为86~874万元/万m2,节约率12~58%。2、一次能源有效利用率可高达159%、183%、259%,节能量233~1316tce/万m2·年,节能率24~56%。3、节电效果显著,可减少电力系统新增装机容量156~1656KW/万m2,节约电量36~413万KWh/万m2·年,节省用户电费52~244万元/万m2·年,其中用户发供峰电、用低谷电和发自用电量之和97万KWh/万m2·年,占用户总用量263万KWh/万m2·年的36.88%,相应获取峰谷电差价和自发电成本效益34万元/m2年,使总的电费节省率达50~80%。同时相应节省电力系统增容投资60~662万元/万m2·年;节约发供电能源消耗165~1883tce/万m2·年。4、可降低电、热、冷能成本,节省电、热、冷能源系统运行费用,其值达94~171万元/万m2·年,节省率46~61%。5、节能24~56%,意味着相应削减了能源转化利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说明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的应用,是当今既廉价又有效的环保措施。不言而喻,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所具有的节电1/5~2/3,节能1/4~1/2、节约投资1/8~1/2、节约运行费用1/2~2/3和相应削减25~50%污染物排放的卓越功效,势必成为推动这一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的原动力,它同所在地区常规大型化电力系统、同各种商业化的油(气)动力机热电联供机组、压缩式热泵机组和利用余热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合理组合,将能因地制宜地构成不同类型的高效率、低成本和环境特性良好的综合能源系统,大大推动城镇能源环境现代化建设。据预测至1995年我国城镇建筑约80亿m2,若以年普及率5%计,则每年可推广应用4亿m2经测算,每年能削减电力增容量600~2160万KW,节约电、热、冷能源系统投资300~1000亿元,节约能源660~2440tce,节约运行费用376~684亿元,因此,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二十世纪工业化普及与城市化的发展,现代城镇能源消费终端的特点是电、热、冷能消费并存且日益普及和社会化;二十一世纪能源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将对全球性节能和环保提出日趋严格的要求、传统价值观念的更新、技术进步、市场经济竞争和现代化管理运作机制正使现有的以直接燃烧利用矿物能源为基础和电、热、冷能分产分供为主导的传统能源转化利用模式面临一系列难以克服的技术、经济和环境问题。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矿物能源、合理利用低温位环境热和工艺动力余热,利于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提高能源转化利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发明按照城镇电、热、冷能源消费并存及其产、供、储、用的特点和规律,以能源供给与消费侧的综合优化为目标,发明了新一代集电、热、冷能产、供、储、用于一体并能使其负荷图形综合优化运作的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油(气)动力机和电力电动机两种动力源互为切换之功能;具有油(气)动力机—发电机发供峰电、自用电和应急电/发动机补燃和余热回收蓄放供热功能;油(气)动力机/补燃及热回收—热泵/环境热利用/致蓄放供冷热能量功能,以避电网高峰;电力—电动机—热泵/环境热利用/致蓄放冷热能量功能,以用足低谷电力进行负荷转移;亦可同时提供电、热、冷能服务并使其产、供、储、用负荷图形优化运作直至达到成本/效益比极限之独特功能;还可按油(气)动力机热泵/补燃及热回收/蓄放供热和供热调峰功能、电动机热泵/蓄放供热功能、油(气)动力机制冷兼供热(固收发动机余热)/蓄放供冷工况运转等八大运作功能。因此,它特别适用于有低温位环境热(如空气、土壤、江湖河海水、地下水、地热能等)、建筑排热(如建筑通风、排水等)和有工艺动力余热可供利用的工矿企业、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群、高新技术和经济贸易开发区及旅游区使用。预期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将成为实现城镇能源综合转化和电热冷能产供储用最佳化最为关键的技术装备,进而促进电、热、冷能产供储用综合优化为目标的综合能源系统之发展。应当说明,采用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解决某一建筑物和建筑群或小区和城镇电热冷能综合转化供给问题,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能源数据库资源,以电热冷能产供储用的综合优化为目标,借助计算机和软件辅助设计进行能源转化利用系统的规划和预测,借以优选动力中心站址;合理确定供能规模;载能体形态和结构及供能半径;以便为用户提供卓有成效的能源服务。并且不应排除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和现有商业化电、热、冷转化利用技术装备优化组合和形成有机统一的综合能源转化利用系统的合理性,以期因地、因规模、因电热冷能产供储用负荷图形的综合优化运作为宜,发展按质、洁净、高效、综合利用矿物能源为主导的综合能源系统。附表1电、热、冷分产分供一次能源利用率<>附表2联供技术装备一次能源利用率<<p>附表3初投资比较(以万元/万m2建筑面积)附表4一次能耗、费用、成本比较注(1)能耗电(kg/kwh)、冷热(kg/Gcal)计;(2)费用电(元/KWh)、冷热(元/Gcal)计。附表5电耗、能耗、投资和电费比较(以10000m2计)</tables>注用户发高峰电附加值21万KWh(0.8-0.36)=9.24万用户发自用电附加值27万KWh(0.51-0.14)=9.99万共计34.43万元用户用低谷电附加值49万KWh(0.51-0.2)=15.2万附表6总投资、总能耗和运行费用综合比较(以10000m2计)权利要求1.一种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其特征是油(气)发动机(4)、同步发电/电动机(12)、热泵压缩机(19)共一主轴,由快速离合器(11)和(14)联接为一体,再由发动机/热回收及补燃装置A、发/供/用电装置B、热泵/环境热利用/致蓄冷热装置C、电网DS、供冷网络LS、供热网络RS和热源网络HS所组成;发动机/热回收及补燃装置A是由油(气)发动机(4)、冷却循环泵(3)、调速器(2)、燃料与空气供给装置(1)、水——水换热器(5)、烟气水换热器(10)、烟气热回收器(7)、消声器(8)、补燃器(9)和溶液泵(6)所组成;燃料与空气供给装置(1)经调速器(2)同油(气)发动机(4)连接,油(气)发动机(4)的冷却水通过循环泵(3)和水——水换热器(5)的进口连接,水——水换热器(5)的冷却水出口和油(气)发动机(4)连接,油(气)发动机(4)的排烟出口通过烟气水换热器(10)、补燃器(9)、带有溶液泵(6)的烟气热回收器(7)和消声器(8)连接,供热网络RS中的供热介质水通过泵(13)和水——水换热器(5)的入口连接,它的出口通过补燃器(9)、烟气热回收器(7)、烟气水换热器(10)同蓄热器(20)的入口和供热网络RS的入口相连接;发/供/用电装置B的同步发电/电动机(12)通过快速离合器(11)和油(气)发动机(4)的主轴连接,同步发电/电动机(12)的电能输出/输入端同发供配电装置及电网DS相连接;热泵/环境热利用/致蓄冷热装置C由热泵压缩机(19)、制冷/供热冷凝器(18)、蒸发式冷却器(17)、膨胀阀(21)、制冷/热源蒸发器(23)、蓄冷器(25)、蓄热器(20)和泵(13、15、22、24、26、28)所组成;热泵压缩机(19)通过快速离合器(14)和发电/电动机(12)的主轴连接,热泵压缩机(19)的工质入口和制冷/热源蒸发器(23)工质出口相连接,其出口同制冷/供热冷凝器(18)的工质入口相连,制冷/供热冷凝器(18)的工质的出口同膨胀阀(21)的入口相连,其出口同制冷/热源蒸发器(23)的工质入口相连;制冷/供热冷凝器(18)的介质出口同带有喷淋水泵(16)的蒸发式冷却器(17)的介质入口相连,其出口和制冷/供热冷凝器(18)的介质入口连接,蓄热器(20)的出口通过泵(22)和供热网络RS的出口相连;供冷网络LS的出口通过泵(26、24)和制冷/热源蒸发器(23)的介质入口连接,制冷/热源蒸发器(23)的介质出口同蓄冷器(25)的入口、环境热源装置(27)的出口、供冷网络LS的入口相连;热源网络HS的出口通过泵(28)和环境热源装置(27)的入口相连,环境热源装置(27)的出口和热源网络HS的入口连接,同时和供冷网络LS的入口连接。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式综合动力装置。该装置是油(气)发动机(4)、同步发电/电动机(12)、热泵压缩机(19)共一主轴,由快速离合器(11)和(14)联结为一体,再由发动机/热回收及补燃装置A、发/供/用电装置B、热泵/环境热利用/致蓄冷热装置C、电网DS、供冷网络LS、供热网络RS和热源网络HS所组成,具有动力源(热机与电机)转换,环境热和余热回收,发峰电(含应急电)和用谷电,致蓄供冷热和负荷转移,系统工况综合优化等多种功能。文档编号F02G5/00GK1133940SQ96101768公开日1996年10月23日申请日期1996年2月16日优先权日1996年2月16日发明者端木雨田,端木亚波申请人:端木雨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