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流体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557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流体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附设于内燃机的密封性高的流体泵结构,特别是涉及冷却水泵。
附设于内燃机的冷却水泵或润滑轴泵,与内燃机本体分体地构成,该泵驱动轴主要突出地设置在曲轴箱内,安装在该泵驱动轴上的齿轮或链轮与内燃机的曲轴等相联结(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第昭56-28209号公报)。
此外冷却水泵和散热器与内燃机分开设置,这些冷却水泵与散热器与内燃机,用软管等挠性管连接,从而构成冷却水循环回路。
对于上述先有技术的流体泵来说,由于泵驱动轴贯穿泵壳体,所以有必要设置机械密封,使泵壳体内的流体不会通过泵驱动轴的旋转支承部分向外部泄漏。
如果设置这种机械密封,则为了确保密封性就要加长泵驱动轴、增加零件数和加工量,由于密封部的摩擦而产生功率损失,而且在流体为冷却水的场合下,由于磨损、老化等原因,还必须把产生少量泄漏场合下的排放通路朝外部设置。
而且,对于分体配备散热器的内燃机来说,不仅零件数显著增多,成本变高,挠性管的连接作业和维护检修烦杂,而且内燃机与这些附属元件整体上难免大型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在对内燃机中的流体泵结构和冷却结构的改进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密封性能高的、能使结构简化、能使其小型化并能降低成本的内燃机中流体泵。它是设在内燃机中的,其特征在于它是将透磁性有底中空突出构件固定于上述内燃机的本体上,把与上述内燃机的运转联动地被旋转驱动的驱动旋转体能旋转自如地滑配合在上述有底中空突出构件的外周上,由与上述有底中空突出构件的开口外周部接触的密闭结构体和该有底中空突出构件构成流体泵的壳体;将叶轮和叶轮旋转轴与上述驱动旋转体同心地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该流体泵的壳体内,把沿圆周方向交替排列N、S极的多对磁铁,夹着上述透磁性有底中空突出构件的周壁,分别成一体地设置在上述驱动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孔内周部和位于该驱动旋转体的中心附近的上述叶轮旋转轴的外周部。
本发明,由于如上所述地构成,所以当上述内燃机开始运转,将上述驱动旋转体旋转驱动时,由设置在该驱动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孔内周部上的磁铁产生旋转磁场,该旋转磁场透过上述透磁性有底中空突出构件,达到与流体泵的叶轮旋转轴成一体的磁铁,使该叶轮旋转轴的磁铁也被旋转驱动,其结果,流体泵的叶轮也被旋转驱动,使流体泵成为工作状态。
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上述流体泵的叶轮旋转轴不贯穿上述有底中空突出构件和密闭结构体,而是能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它们的内侧,所以上述叶轮旋转轴的密封结构完全没有必要,能使叶轮旋转轴的长度缩短,可使上述流体泵小型、轻量化,而且结构可以简化,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得到上述流体泵的完全密闭结构,即使在流体泵回路被闭塞、叶轮不能旋转的状态下,上述驱动旋转体也能旋转,可以防止很大的力作用在泵驱动系上。
由于将本发明做成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记载的那样结构,所以能得到水密性或油密性高的冷却水泵或润滑油泵。
由于把本发明构成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那样,所以不需要特别的动力取出机构,可以利用阀门传动系所传递的动力的一部分来驱动上述流体泵。
还由于把本发明构成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那样,所以完全不需要叶轮旋转轴的密封结构,就可以把流体泵做成完全密封的结构,而且可以由阀门传动系驱动流体泵,而且不受柔性传动带影响,就可以容易而确实地进行上述流体泵的保养、检查、整备。
由于把本发明构成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那样,所以可以把润滑油泵和冷却水泵在内燃机的底部串联地连接,能使这两个泵同时运转,而且能使这两个泵内的润滑油和冷却水完全分离,确实地防止两者的混合。
此外,由于把本发明构成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那样,所以在汽缸内的燃烧室里所产生的燃烧热被在其附近的水套中流动的冷却水带走,能将燃烧室冷却到合适的温度,而且受燃烧热加热的冷却水在与内燃机成一体的散热器里被冷却,可以由冷却水泵将冷却了的冷却水再次送入上述水套中。
在上述权利要求8记载的发明中,由于把上述散热器与内燃机设置成一体,所以能使内燃机的冷却结构简化,而且可以紧凑地构成,能使内燃机小型、轻量化和降低成本。
由于把本发明构成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那样,所以能使由上述燃烧室内的燃烧而加热的冷却水的热量被上述翅片散热器部的吸热片吸收,使吸热片吸收的热量热传递到散热片后,可以把热量从该散热片向大气中散热,即使未备有现有技术的散热器,也能得到冷却性能比空冷式内燃机还高的内燃机。
由于把本发明构成如权利要求8记载的那样,所以由上述燃烧室内的燃烧而加热的冷却水的热量,可以被吸收到上述通路翅片散热器部的冷却水吸热通路外周部,使被冷却水吸热通路外周部吸收的热量热传递到散热片后,能把热量从该散热片向大气中散热,从而能提高内燃机的冷却性能。


图1是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相关联的内燃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右侧视图。
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剖切的纵剖俯视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剖切的纵剖侧视图。
图5是沿图3的V-V向视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内燃机的内燃机本体的右侧视图。
图7是沿图1、图2、图4和图5的VII-VII线剖切的横切后视图。
图8是沿图1、图2、图4和图5的VIII-VIII线剖切的横剖视图。
图9是沿图8的IX-IX向视图。
图10是沿图3的X-X向视图。
图11是沿图3的XI-XI向视图,如果把该左侧盖构件8上下翻转地装在图10的隔离构件7上、就成为图1所示的状态。
图12是沿图3的XII-XII向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纵剖俯施视图。
图14是沿图13的XIV-XIV向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纵剖俯视图。
符号的说明1-顶置气门式四冲程单缸内燃机,2-左方曲轴箱,3-右方曲轴箱,4-内燃机本体,5-汽缸盖罩,6-右侧盖构件,7-隔离构件,8-左侧盖构件,9-冷却水泵壳体,10-汽缸孔,11-活塞,12-左方曲轴,13-右方曲轴,14-轴承,15-曲柄销,16-活塞销,17-连杆,18-吸气孔,19-排气孔,20-吸气管,21-化油器,22-进气门,23-排气门,24-气门传动装置,25-轴承,26-凸轮轴,27-进气凸轮,28-排气凸轮,29-气门弹簧,30-气门弹簧座,31-气门挺杆,32-主动链轮,33-从动链轮,34-环状链,35-空转链轮,36-火花塞,37-水套,38-冷却水流入通路,39-冷却水排出通路,40-冷却水吸热通路,41-散热片,42-凹部,43-散热片,44-吸热沟部,45-散热片,46-通路翅片散热器部,47-环形突出部,48-连通孔,49-螺栓,50-涡旋形排出凹部,51-叶轮收容凹部,52-圆弧形吸入孔,52-凹部,54-凹部,55-连通孔,56-吸热片,57-散热片,58-吸入凹部,59-吸热片,60-冷却水注入部,61-连通孔,62-散热片,63-转子收容部,64-轴支承盲孔,65,轴支承盲孔,66-泵旋转轴,67-叶轮,68-永久磁铁,69-轴承配合凹部,70-轴承,71-从动链轮,72-永久磁铁,73-冷却水泵,74-起动机从动链轮,75-起动电机,76-环状链,77-润滑油泵,78-发电机,79-翅片散热器部,80-翅片散热器部,81-曲轴,82-主动链轮,83-旋转轴,84-从动链轮,85-环状链,86-筒形体。
下面说明图1至图12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具有本发明的流体泵结构的顶置气门式四冲程单缸内燃机1,以汽缸头盖5和汽缸孔10大体指向前方水平方向的状态安装在摩托车的图上没画出的车架上,在该顶置气门式四冲程单缸内燃机1中,在左右分开的左方曲轴箱2和右方曲轴箱3的前方,依次地把汽缸体和汽缸盖组成一体的内燃机本体4和汽缸头盖5重叠着地结合成一体。
此外,在内燃机本体4上形成的汽缸孔10中,能前后滑动自如地配合着活塞11,同时在上述左方曲轴箱2、右方曲轴箱3中,经轴承14能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着左方曲轴12和右方曲轴13,该左方曲轴12和右方曲轴13靠曲柄销15相互结合成一体,连杆17的两端能旋转自如地配合于被镶在上述活塞11里的活塞销16(参照图4)和上述曲柄销15,随着活塞11的升降,左方曲轴12和右方曲轴13被旋转驱动。
另外,在内燃机本体4上,形成开口于汽缸孔10的左侧顶部的吸气孔18和开口于汽缸孔10的右侧顶部的排气孔19,该吸气孔18指向斜上方,化油器21经吸气管20连接在其前端,上述排气孔19,如图3所示,向右方弯曲连接在图上未画出的排气管上。
在吸气孔18和排气孔19的汽缸孔10侧,分别设置进气门22和排气门23,该进气门22和排气门23由气门传动装置24开闭驱动,以预定的定时在左方曲轴12和右方曲轴13每转2圈开闭一次。
就是说,气门传动装置24由下列构件组成,即由,与左方曲轴12和右方曲轴13平行,经轴承25能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内燃机本体4和汽缸头盖5上的凸轮轴26;位于上述进气门22和排气门23的中心线上、分别整体地形成在上述凸轮轴26上的进气凸轮27和排气凸轮28;将上述进气门22和排气门23弹向常闭方向的气门弹簧29;附设在上述进气门29和排气门23的顶端的气门弹簧座30;进气凸轮27和排气凸轮28被安插着的气门挺杆31;整体地设置在左方的曲轴12的主动链轮32;具有该主动链轮32的2倍齿数、整体地安装在凸轮轴26的左端的从动链轮33;挂在该主动链轮32和从动链轮38上的无接头环状链34;以及对该无接头环状链34施加张紧力的上下一对张紧机构用空转链轮35。
位于进气门22和排气门23中间、向汽缸孔10内突出地可装拆地、在内燃机本体4内安装着火花塞36。
此外,在内燃机本体4上,在汽缸孔10的顶部外周附近形成水套37,同时形成与该水套37连通而且开口在内燃机本体4的左方下部的冷却水流入通路38,以及与该水套37连通并且开口在内燃机本体4的右方上部的冷却水排出通路39;位于该水套37和冷却水排出通路39的上方、大体指向上下方向的扁平的冷却水吸热通路40、横跨前后地形成多个,向该冷却水吸热通路40的上方指向斜上前方的散热片41横跨前后地形成多个。
在位于内燃机本体4的右侧的冷却水排出通路39的开口和冷却水吸热通路40的右端开口处水密地而且整体地装着右侧盖构件6,冷却水排出通路39和冷却水吸热通路40靠该右侧盖构件6的凹部42加以连通,在该右侧盖构件6的外方上部,大体指向前后方向的散热片43横跨上下地形成多个,同时位于该散热片43的下方、平行地形成内部带有吸热沟部44的两个散热片45,由这些冷却水吸热通路40和散热片41构成通路翅片散热器部46。
还在位于内燃机本体4的左侧下方的冷却水流入通路38的开口处,水密地配合着铝或树脂之类有透磁性的冷却水泵壳体9的环形突出部47,同时该冷却水泵壳体9的左侧面由图中没画出的螺栓水密地安装在隔离构件7的右侧面上,而隔离构件7的左侧面上由螺栓49(参照图8)水密地安装着左侧盖构件8的右侧面。
此外,如图12所示,在隔离构件7的右侧面的下部,形成涡旋形排出凹部50,该涡旋形排出凹部50的后端与内燃机本体4的冷却水流入通路38和冷却水泵壳体9的连通孔48相连通,在该涡旋形排出凹部50的弯曲中心形成叶轮收容凹部51,同时形成与隔离构件7的左侧面相连通的沿圆周方向排列的三个圆弧形吸入孔52,在隔离构件7的右侧面的上部形成把内燃机本体4的冷却水吸热通路40的左端部密闭的凹部53和与隔离构件7的左侧面的凹部54相连通的连通孔55。
如图10所示,在隔离构件7的左侧面的后部,大体指向上下方向的吸热片56横跨前后方向地形成多个,而在其前后,大体指向前后方向的散热片57横跨上下方向地形成多个,由该吸热片56和散热片57构成翅片散热器部79。
又如图11所示,在左侧盖构件8的右侧面的下部(图11中成为上部)形成吸入凹部58,在其上方大体指向上下方向的吸热片59位于上述相邻的涡旋形排出凹部50的中间、横跨前后方向地形成多个,在左侧盖构件8的上端设置与所形成的冷却水注入部60相连通的连通孔61,如图11所示,在左侧盖构件8的左侧面上,大体指向前后方向的散热片62横跨上下方向地形成多个,由该吸热片59和散热片62构成翅片散热器部80。
然后,如图8所示,在冷却水泵壳体9中,在隔离构件7的叶轮收容凹部51的右方,形成转子收容部63,在隔离构件7的右侧面,在三个圆弧形吸入孔52的配置中心处形成轴支承盲孔64,同时在其中心线右方延长线上,在冷却水泵壳体9的转子收容部63的底面处形成轴支承盲孔65,泵旋转轴66的两端能旋转自如地配合于该两个轴支承盲孔64、65中,叶轮67整体地静配合于该泵旋转轴66上,在该叶轮67的轴部叶轮67a的外周,固定着沿圆周方向交替排列N、S极的多个永久磁铁68。
而且,如图8所示,以与冷却水泵壳体9的转子收容部63同轴、且位于半径方向外方地,在内燃机本休4中形成轴承配合凹部69,从动链轮71经轴承70能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这轴承配合凹部69里,在这从动链轮71的内周,固定着沿圆周方向交替排列N、S极的与上述永久磁铁68数量相同的永久磁铁72,上述从动链轮71与上述无接头环状链34相啮合,由冷却水泵壳体9的转子收容部63、泵旋转轴66、叶轮67、永久磁铁68、轴承配合凹部69、从动链轮71及永久磁铁72构成冷却水泵73,当由顶置气门四冲程单缸内燃机1的运行使无接头环状链34转送时,则从动链轮71被旋转驱动,借助于在与从动链轮71成一体的永久磁铁72和与叶轮67成一体的永久磁铁68之间起作用的磁力,使永久磁铁68旋转,从而驱动冷却水泵73。
此外,如图3所示,起动机从动链轮74静配合在左方曲轴12上,如图2所示,起动电机75的主动链轮(图中未画出)与该起动机75的从动链轮74上挂着无接头环状链76,由起动电机75的旋转来起动顶置气门式四冲程单缸内燃机1。
在左方曲轴箱2、右方曲轴箱3内,如图2所示地设置着润滑油泵77,当顶置气门式四冲程单缸内燃机1运行时,润滑油泵77就与其联动而被驱动。
另外,图中78为发动机。
图1至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由于如上述那样构成,所以在由起动电机75使顶置气门式四冲程单缸内燃机1起动时,就由无接头环状链34的转送使从动链轮71旋转驱动,从而使冷却水泵73成为工作状态。
接着,当冷却水泵73成为工作状态时,则如图7所示,由隔离构件7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围成的空间内的冷却水,从左侧盖构件8的吸入凹部58、经隔离构件7的圆弧形吸入孔52被吸入到叶轮收容凹部51,借助于随着从动链轮71旋转的叶轮67向涡旋形排出凹部50排出,从涡旋形排出凹部50的后端,经冷却水泵壳体9的连通孔48和冷却水流入通路38被送入水套37,对汽缸孔10的顶部进行冷却。
由汽缸孔10内的燃烧气体的热量而被加热成高温的冷却水,从水套37的右侧上方的冷却水排出通路39、经右侧盖构件6的散热片43而流入内燃机本体4的冷却水吸热通路40,散热片43内的冷却水的一部分与散热片45相接触而被冷却,由冷却水加热了的右侧盖构件6、在吸热沟部44、通路翅片散热器部46处散热。
由于内燃机本体4的冷却水吸热通路40是扁平的并有多个,所以在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吸热通路40内期间充分地吸热,被该冷却水加热了的冷却水吸热通路40的周边部由散热片41冷却。
通过冷却水吸热通路40的冷却水,从隔离构件7的右侧凹部53经连通孔55流入隔离构件7的左侧凹部54,在隔离构件7与左侧盖构件8所夹成的冷却水通路空间内向下方流动,从左侧盖构件8的吸入凹部58再次流入隔离构件7的圆弧形吸入孔52,可以在冷却水循环回路中循环。
当冷却水在隔离构件7与左侧盖构件8所夹成的冷却水通路空间内流动时,与隔离构件7的吸热片56及左侧盖构件8的吸热片59相接触,冷却水中的热量被这些吸热片56、59吸收,分别在隔离构件7、左侧盖构件8内传导,由隔离构件7的散热片57及左侧盖构件8的散热片62向大气中散热。
这样,在图1至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内燃机本体4、右侧盖构件6、隔离构件7及左侧盖构件8所围成的空间构成冷却水循环回路,由于在该冷却水循环回路中安插着通路翅片散热器部46和翅片散热器部79、80,所以在汽缸孔10内发生的燃烧热被冷却水吸收,同时被这燃烧热加热的冷却水向大气中散热,与空冷式内燃机相比,可以得到高水准的冷却性能。
由于与使用通常类型的散热器的方式相比,冷却水的管路阻力非常小,而且扬程差也很小,所以泵所需要的驱动扭矩很小,水泵可以小型化。
又由于安插在上述冷却水循环回路中的通路翅片散热器部46及翅片散热器部79、80成一体地组装在顶置气门式四冲程单缸内燃机1上,所以包含冷却系统的整个顶置气门式四冲程单缸内燃机1能被小型、轻量化,而且能使结构简化,能大幅度地降低成本,而且由于不需要现有技术的波纹板式散热器,所以是坚固的富有耐久性,可以避免因尘埃等的附着而引起的堵塞,即使在尘埃多的恶劣环境中也能得到稳定的冷却性能。
在冷却水泵73中,与叶轮67成一体的泵旋转轴66,不贯穿把叶轮67密闭的隔离构件7和冷却水泵壳体9,而是能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这些隔离构件7、冷却水泵壳体9上;从动链轮71在冷却水泵壳体9的转子收容部63的外周侧、经轴承70能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内燃机本体4的轴承配合凹部69上,借助于与泵旋转轴66和叶轮67成一体的永久磁铁68,和与从动链轮71成一体的永久磁铁72的磁力,由无接头环状链34的转送而被旋转驱动的从动链轮71的旋转牵引着上述泵旋转轴66,使叶轮67旋转驱动,结果完全不需要泵旋转轴66的机械密封,就能得到高水准的水密性。
还由于不需要泵旋转轴66的密封结构,因而泵旋转轴66很短,而且结构可以简化,结果,也可小型轻量化和降低成本。
虽然从动链轮71被阀门传动装置24的无接头环状链34的转送而被强制地旋转驱动着,但是由于从动链轮71与叶轮67是由永久磁铁68、永久磁铁72之间的相互磁力间接地进行扭矩的传递,所以即使例如出现对叶轮67的很大阻力扭矩,也可以在从动链轮71与叶轮67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从动链轮71可以继续旋转,不会对阀门传动装置24施加很大的力。
又由于内燃机本体4是把汽缸体和汽缸盖一体化而构成的,所以使结构简单,这也能使成本降低。
虽然在图1至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使冷却水泵73的叶轮67旋转驱动的从动链轮71被配置在无接头环状链34的外侧,而且冷却水泵73的叶轮67被设置在从动链轮71和无接头环状链34的外方,但是也可以像图13至图14所示的那样,把从动链轮71配置在无接头环状链34的内侧,把叶轮67设置在从动链轮71和无接头环状链34的内方。
虽然在图1至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冷却水泵73与润滑油泵77在不同部位并且分别经不同的传动系来驱动,但是也可以如图15所示,把无接头环状链85挂在与曲轴81成一体的主动链轮82和与润滑油泵77的旋转轴83成一体的从动链轮84上,把与从动链轮84相反侧的旋转轴83的端部形成筒形体86,在该筒形体86的内周面上成一体地安装沿圆周方向交替排列N.S极的永久磁铁72,把冷却水泵壳体9的转子收容部63同心地滑配合在该筒形体86内,在此实施方式中,即使冷却水泵73与润滑油泵77在同一轴线上邻接,由于完全保持冷却水泵73的水密性,所以也能确实地阻止冷却水与润滑油的混合。
此外,不仅能将水泵驱动部分,而且也可以将其整体配置在机油室内部。
而且由于可以利用润滑油泵77的传动系使冷却水平旋转驱动,所以可以简化顶置气门式四冲程单缸内燃机1的结构并能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的流体泵结构,它被设置在内燃机中,其特征在于将透磁性有底中空突出构件固定在上述内燃机的本体上;把与上述内燃机的运转联动而被旋转驱动的驱动旋转体能旋转自如地滑配合在上述有底中空突出构件的外周上;由与上述有底中空突出构件的开口外周部接触的密闭结构体和该有底中空突出构件构成流体泵的壳体;将叶轮和叶轮旋转轴与上述驱动旋转体同心地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该流体泵的壳体内;把沿圆周方向交替排列N.S极的多对永久磁铁,夹着上述透磁性有底中空突出构件的周壁,分别成一体地设置在上述驱动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孔内周部和位于该驱动旋转体的中心附近的上述叶轮旋转轴的外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泵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流体泵是上述内燃机的冷却用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泵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流体泵是上述内燃机的润滑用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泵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旋转体是与气门传动系的凸轮链啮合而被旋转驱动的链轮。
5.一种内燃机的流体泵结构,它是被设置在顶置凸轮式内燃机中的,其特征在于连接曲轴与凸轮轴的凸轮链、带齿皮带等柔性传动带配设在汽缸的最外侧壁上,将流体泵配置在上述柔性传动带的更外侧,把与该柔性传动带相啮合而被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体能旋转自如地设于上述流体泵壳体基部的外周上,将该驱动旋转体、和与上述流体泵的叶轮旋转轴成一体的从动旋转体,经上述流体泵壳体而磁性耦合;使上述流体泵与上述柔性传动带的转送联动地被旋转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驱动旋转体与邻接内燃机底部的润滑油箱配置的润滑油泵的旋转轴结合成一体,上述流体泵是冷却水泵。
7.一种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把与上述内燃机的运转联动而被旋转驱动的冷却水泵配设在汽缸附近下部,同时将散热器部位于上述汽缸附近地与上述内燃机成一体地设置,该散热器部是对通过该汽缸附近的水套内而被加热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由上述冷却水泵、水套、散热器部、以及把它们相互连通的冷却水通路构成冷却水循环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中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将翅片散热器部配设在上述冷却水循环回路中,该翅片散热器部内外一体地配备着向上述冷却水通路中突出而与上述冷却水通路中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吸热片、和向上述内燃机的外部突出而与大气进行热交换的散热片。
9.根据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燃机中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冷却水循环回路中配设着通路翅片散热器部,该通路翅片散热器部内外一体地配备着在上述内燃机的汽缸附近的本体内并列地形成多个、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吸热通路,和向该冷却水吸热通路的外部突出、与大气进行热交换的散热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附设在内燃机上的密封性高的流体泵结构。它是将透磁性的冷却水泵壳体9固定在内燃机本体4上,把与顶置气门式四冲程单缸内燃机1的运转联动地被旋转驱动的从动链轮71能旋转自如地滑配合在冷却水泵壳体9的转子收容部63的外周上,由与冷却水泵壳体9的开口外周部接触的隔离构件7和冷却水泵壳体9的转子收容部63构成冷却水泵73的壳体,将叶轮67和泵旋转轴66能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该壳体内,把沿圆周方向交替排列N.S极的多对永久磁铁68、72成一体地设置在叶轮67的外周面和从动链轮71的内周面上。
文档编号F02B61/02GK1178287SQ9711864
公开日1998年4月8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20日
发明者深町昌俊, 菅野嘉久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