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摩托车用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650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摩托车用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小型摩托车中所使用的空气滤清器的改进。
以往所使用的小型小型摩托车,在由发动机,内置有V型皮带式传动装置的传动箱,安装在该传动箱后部的一个或两个后轮整体构成的传动组件中,需对V型皮带式传动装置进行冷却以提高动力传动用V型皮带的耐久性。
作为上述V型皮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方法,例如包括通过对装有动力传动用V型皮带的传动箱内的空气进行搅动而降低传动箱内气体温度的方法及,将外部空气导入传动箱内以降低传动箱内的气体温度的方法。
作为后者的外部空气导入型冷却装置,已在特开昭60-185632号公报中对这种型式的装置作了详细地描述。在这种冷却装置中,在V型皮带式传动装置的驱动轴侧皮带轮上整体设有冷却风扇,在传动箱中与该风扇对置的位置处设有开孔,以使外部空气从开孔导入传动箱内。
然而,上述已有的冷却装置具有以下缺点。
即,前者的搅拌式冷却装置的缺点在于由于是通过搅拌传动箱内空气而使气体温度降低的,虽然不担心灰尘等从外部进入气密的传动箱内,但会造成冷却能力低的问题。
而在后者的外部空气导入式冷却装置中,由于是通过将外部空气导入传动箱内以降低传动箱内的气体温度,虽然存在冷却能力高的优点,但由于必须要防止灰尘与外部空气一起侵入传动箱内部,例如在特开昭60-185632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即必须在传动箱中设置用以盖住外部空气导入口的盖等防尘装置,或必须另外设置V型皮带冷却用空气滤清器,因而存在不利于降低制造成本的一面。如前所述,由于在外部空气导入口设置了元件或另外设置了专用元件,因此存在为了冷却装置的使用而要求使用者必须强制定期进行更换元件的麻烦。再者,由于油会粘在V型皮带上而使皮带轮与V型皮带间产生滑动而显著降低了传动能力,所以在以往的结构中存在不能使用用于V型皮带冷却用的、具有高效净化效果的湿式元件之缺陷。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其结构简单,不必另外设置专用元件,而能对V型皮带传动装置进行冷却,且能使用具有高效净化效果的湿式元件,且没有必需为V型皮带冷却装置而更换元件的麻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小型摩托车用空气滤清器,在箱内部,设有发动机用净化室及配置于所述发动机净化室周围的V型皮带用净化室,所述V型皮带用净化室中至少一部分应沿所述发动机净化室下方延伸。通过过滤器装置将所述发动机用净化室和V型皮带用净化室划分为空气吸入室和空气排出室。在所述空气吸入室内设有空气吸入口,在所述发动机用净化室的空气排出室设有与发动机吸气系相通的第一净化空气排出口,在高于所述V型皮带冷却用净化室的空气排出室的下游侧中沿所述发动机用净化室下方配置的部分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净化空气排出口,该排出口与装有V型皮带传动装置的传动箱相通。
下面,通过用以描述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小型摩托车空气滤清器(下面,简称为空气滤清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采用了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的小型摩托车的概略侧视图。
图2为动力组件8的展开断面图。
图3(a)为由车体左侧所示的传动箱盖14a的概略侧视图。
图3(b)为图3(a)中传动箱盖14a的A-A断面图。
图3(c)为图3(a)中传动箱盖14a的部分B向视图。
图3(d)为图3(a)中传动箱盖14a的C-C断面图。
图4为图(2)中传动箱盖片14a后部的D向视图,而且本图中分解了冷却风排气装置90。
图5为图4中E-E的断面图。
图6为图2中F-F的断面图。
图7(a)为由车体左侧所示的空气滤清器50的概略侧视图。
图7(b)为空气滤清器50的纵向概略侧视图。
图8(a)和(b)为构成空气滤清器50的左右箱片的切割面视图。
图9为车体盖15中防尘室80附近的纵向概略侧视图。
图10为车体盖15中防尘室80附近的局部断面概略顶视图。
图1为采用了本发明空气滤清器的小型摩托车的概略侧视图。
图中,标号1为小型摩托车,标号2所示为车架。该车架2具有头管2a,从头管2a向车体后方、沿斜下方延伸后以大致水平方向向后弯曲伸出的一下行管2b,从下行管2b的后部以大致水平方向向后伸出后、向后弯曲沿斜上方伸出的的左右一对后管2c。
所述头管2a可转动地支承转向轴3,该转向轴3在其上端设有把手4,在其下端固定有用于支承前轮5的左右一对前叉6。
并且,在所述后管2c上,通过连杆装置9和减震装置10可上下摆动地支撑有装有后轮7的动力组件8。所述动力组件8在其发动机11的曲轴箱12上整体设置有传动箱14,其中所述传动箱14内设有用于向后轮7传递发动机11动力的V型皮带式传动装置13,即所谓的旋转式(Unitswing)发动机。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车架2全部由车体盖15和座位16覆盖。车体盖15由前盖15a,腿护板15b,脚踏板15c,下板15d,座位底板15e,及左右一对侧盖15f构成。由所述前盖15a和腿护板15b的上部覆盖头管2a的周围,由腿护板15b的下部、脚踏板15c及下板15d覆盖下行管2c和后管2c的前部,而且,由座位底板15e、左右一对侧盖15f及座位16覆盖后管2c的后部。在把手4和座位16之间、由脚踏板15c和下板15d形成下凹的脚踏台17。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小型摩托车1的所述动力组件8的前端处于动力组件8中发动机11的气缸侧面,由螺栓固定有空气滤清器50。所述空气滤清器50对从其周围及形成在后述的脚踏台17内部的防尘室80吸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净化后,将从该周围吸入的空气供入发动机11,而且将从所述防尘室80吸入的空气送入传动箱。
下面,将对空气滤清器50,与空气滤清器50相连的动力组件8及所述防尘室80的构成进行详细地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及上下方向均以车体1为基准。
图2为动力组件8的展开断面图。
所述发动机11朝向车体前方并连设在曲轴箱12的前侧,它为具有2冲程单汽缸的水平置放的发动机。
在所述曲轴箱12的左侧,整体设置内置有V型皮带式动力传送装置13的传动箱14。该传动箱14设有整体形成在所述曲轴箱12左侧的箱体14b及安装在该箱体14b外侧的箱盖14a,并从曲轴箱12的左侧向后延伸。
所述发动机11的曲轴20,其轴端配置在车体的左右方向上,其左侧部分突出延伸至传动箱14的内部。在曲轴20的突出延伸至传动箱14内部的部分上设有所述V型皮带式动力传送装置13的驱动侧皮带轮21。该驱动侧皮带轮21由沿轴线方向可滑动装在曲轴20上的可动皮带轮半体21a和固定在曲轴20上的固定皮带轮半体21b构成。固定皮带轮半体21b在其背面设有多个叶片21c,以作为将通过空气滤清器50导入传动箱14内的冷却风w送入传动箱14整体内的离心叶片。所述驱动侧皮带轮21的转动通过V型皮带22而带动从动侧皮带轮23,并通过离心离合器24顺次带动从动轴25,减速齿轮组26及后轮驱动轴27以驱动后轮7。
在传动箱14的箱盖14a上,可转动地支承有发动机起动用的起动轴28和起动用从动轴29。起动用起动轴28的两端分别伸出箱盖14a的外侧及内侧,且在外侧端部固定有起动杆30,而在内侧端部固定有扇形驱动齿轮31。起动用从动轴29从箱盖14a沿轴向可滑动地支承在传动箱14的内部,在其中部固定有与驱动齿轮31啮合的从动齿轮32,而在其前端固定有爪形离合器半体33,其与设置在曲轴20左端的爪形离合器半体20a能够可脱离地接合。
在以上方式构成的箱盖14a中,设有用于从空气滤清器50导入冷却风w的冷却风导入管35及用于将所述冷却风排至外部的冷却风排出装置90。
图3(a)为从车体左侧所示的箱盖14a的概略侧面图,图3(b)为图3(a)中沿箱盖14a的A-A方向所示的断面图,图3(c)为沿图3(a)中箱盖14a的B向视图,图3(d)为图3(a)中沿箱盖14a的C-C方向所示的断面图,且图4为沿图2中传动箱14的箱盖14a后部图2中的D向视图,图5为图4中E-E方向的断面图,及图6为图2中F-F方向所示的断面图。
如图3所示,在传动箱14的箱盖14a的前部整体形成冷却风导入管35,所述冷却风导入管35通过设置在传动箱14内的所述离心叶片(固定皮带轮半体)21b从下方向传动箱14内部吸入冷却风w,且在离心叶片21b的前下部处,开孔端35a倾斜向下方向地开口。
如图2和图3所示,箱盖14a侧壁的前端附近图3(a)中绘有剖面线的新月形部分)凹向设置在所述离心叶片21b中叶片21c的近端,在其背面沿离心叶片21b前侧的大致半周部分形成导面36。由于固定在所述起动用起动轴28上的扇形驱动齿轮31与所述离心叶片21b中叶片的近端相邻,所以背面能够作为离心叶片21b后侧的大致半周部分的导面。
因此,通过由传动箱14和驱动齿轮31形成离心叶片21b的导面36(31),通过离心叶片21b由空气滤清器50通过冷却风导入管35而吸入传动箱14内的冷却风w便不会从传动箱14的箱盖14a的侧面漏出,并可以沿传动箱14的后方,即沿V型皮带22方向高效地送至从动侧皮带轮21的侧面,从而高效地冷却V型皮带22。
如图2-图6所示,在传动箱14中箱盖14a的后部设有冷却风排气装置90。
该冷却风排气装置90,特别如图4和5所示,由与箱盖14a整体形成的第一排气管91及可固定在所述排气管91上的第二排气管92构成。
所述第一排气管91的入口91a在传动箱14的垂直方向上的大致中部位置处开口,而其出口91b则在传动箱14底面开口,所述出口91b形成能够连结第二排气管92a的二重壁结构,第二排气管92的入口92a和出口92b形成在内部具有偏置位置关系的弯曲状排气通路,将所述入口92插入于传动箱14上第一排气管91的出口91b处形成的二重壁间后,用螺栓94在传动箱14上形成的肋部位置处进行固定。
同样,冷却风排气装置90的入口(即第一排气管91的入口91a)与其出口(即第二排气管92的出口92b)以偏置位置关系设置,由于在整个内部形成了弯曲状排气通路,因而,例如能够具有防止由于雨天行走时轮胎产生的水等而造成泥水侵入传动箱内的效果。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排气管91的出口91b具有二重壁结构,且在所述二重壁之间插入第二排气管92入口92a,因此在组装时,由于第一排气管91所构成出口91b的二重壁与限定第二排气管92入口92a的壁的连结部分采用迷宫构造,所以具有能够防止水由第一排气管91和第二排气管92的连结部分侵入的效果。
如图4所示,在传动箱14的所述第一排气管91的前方,为了排出传动箱14内的水,设有向冷却风排气装置90(第二排气管92)开孔的排水孔95。如图6所示,在第二排气管92的这种设置状态下,由于冷却风排气装置90在所述排水孔95的下方开有孔,因而冷却风排气装置90(即,第二排气管92)的壁面具有作为与所述排水孔95相对的排水孔95的防护壁的功能,以防止在行驶中泥水等从该排水孔95逆向进入传动箱14中。
下面,对设置在传动箱14前方的空气滤清器50进行说明。
图7(a)为由车体左侧所示的空气滤清器50的概略侧视图。图7(b)为空气滤清器50的概略纵向断面图。图8(a)及(b)分别为由构成空气滤清器50的左右侧箱片分割面所示的图。
如图7和图8所示,空气滤清器50由左右侧的两个箱片51,52(以下,为简便,将位于车体右侧的箱片称为右侧箱片51,而将位于车体左侧的箱片称为左侧箱片52。),及在组装时夹在两箱片51,52间的湿式元件53构成,在所述两箱片51,52外面的前侧下部设置多个冷却及防止沙石冲击用片54。
如图8所示,在每一箱片51及52上均设有隔壁57,用于划分空气滤清器50内的第一净化室55和第二净化室56,其中所述第一净化室用于净化向发动机供给的空气,所述第二净化室用于净化向传动箱14供给的冷却风w。所述第二净化室56沿第一净化室55周围形成细长的通道以围绕第一净化室55的前方、下方及后方的下部。
如图8(a)所示,在右侧箱片51的上壁51a上,设有连通外部和第一净化室55的第一吸入管60,及连通外部和第二净化室56的第二吸入管59,所述第一吸入管60由导向件58支承。为了调整发动机11的吸气波动,该吸入管应伸入第一净化室55的内部。
如图8(b)所示,在左侧箱片52的后壁52b上,设置与设在发动机11的吸气系上的化油器11a相连以将净化后的空气由第一净化室55送入发动机11的第一供给管61。且在左侧箱片52的上壁52a上,设置与传动箱14的冷却风导入管35相连以将净化后的冷却风w由第二净化室56送入传动箱14内的第二供给管62。如图8(b)所示,所述第二供给管62在通过第二净化室56内的第一净化室55下部的上方位置处开孔,并在覆盖第二净化室56内第一净化室55的后方下部的部分,沿斜上方开孔。因此,第二净化室56形成有通道,该通道能够从空气滤清器50上部前方吸入空气,并使其通过第一净化室55的前方及下方,而后通过第一净化室55后方升至上方某处后,将冷却风w沿斜上方送入位于空气滤清器50后方的传动箱14。
如图7所示,在具有以上结构的右侧箱片51和左侧箱片52之间,由螺栓65以封闭形式连结有一湿式元件53及格状支承框架53’,其中所述支承框架53’具有与所述湿式元件53大致相同的形状。所述元件53以板状在侧面所示的空气滤清器的内部整个区域内扩展。因此,在装配后的空气滤清器50内部,其第一净化室55及第二净化室56通过所述元件53划分出空气导入室55a,56a和空气供给室55b,56b,结果,由设置在右侧箱片51的第一和第二吸入管60,59导入各净化室55,56中空气导入室55a,56a的空气,在通过所述湿式元件53净化后,通过各净化室55,56中空气供给室55b,56b,并通过设置在左侧箱片52的第一和第二供给管61及62而分别供至发动机11和传动箱14。
此外,当湿式元件53上沾有过多的油且空气通过湿式元件53时,油有时会飞散进入空气内,但不会产生在通过第一净化室55供入发动机11的空气中含有油的问题。另外,如前所述,在第二净化室56中,由于一旦通过第一净化室55下方而上升后,便沿斜上方排出冷却风w,因而在冷却风w从下方向上方流动时,比重大的油通过其重量下落停滞在第二净化室56底面而不会进入传动箱14内。
图7和图8中并未示出,在箱盖52的底壁52c上形成有排泄孔,以使滞留在第二净化室56中空气供给室56b内的油通过与该排泄孔相连通的排泄管63而排至空气滤清器50的外部。
在上述构成的空气滤清器50的第二吸入管59上,连接有空气导入管70,用于向传动箱14内部供给冷却风(即,通过第二净化室56的空气)。通过该空气导入管70,从形成于车体盖15的脚踏台17内部的防尘室80抽吸外部空气。
上述空气导入管70由刚性上游管71和挠性下游管72构成,上述上游管71应伸入所述防尘室80内部。
图9和图10为车体盖15的防尘室80附近的概略纵向断面图及局部底面的概略上视图。
如图9所示,车体盖15的脚踏台17在由脚踏板15c和下盖15c围住的空间内形成有由前后隔板81和82隔成的防尘室80。
所述隔板81和82由挠性氯乙烯板制成,这些隔板的上部利用螺栓等合适的装置被固定于设置在脚踏板15c上的凸缘83,85上,并以向下悬吊的状态支承在脚踏板15c上。
所述空气导入管70的上游管71利用防尘室80内部的托架73固定在后管2c上。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防尘室80中,由于从设置在前盖15上的喇叭形狭缝(图中未示出)及在转向轴3周围的间隙进入车体盖15内部的空气,是通过由前盖15a和腿护板15b形成的转向轴3周围的空间,由脚踏板15c和下盖15d形成的下行管2b,后管2c周围的空间,从隔板82和后管2c等间的间隙进入的,所以能够从车体上方吸入空气,从而使不含有在行驶中由路面产生的沙尘的较好的空气进入空气滤清器50的第二净化室56内,即供给传动箱14中。
上述实施例中的空气滤清器50具有由防尘室80仅抽取第二净化室56中空气的结构,但不应局限于本实施例,在第一净化室56的第一吸入管60内也可设置空气导入管,第一净化室56中的空气也可通过防尘室80而被抽取。
在本实施例中的空气滤清器50以盖住第二净化室56,第一净化室55前方、下方及后方下部的方式配置,但所述第二净化室56的结构不应局限于本实施例,其它任何构造的实施方式中至少第一净化室55的一部分应被盖住,空气在从空气滤清器排出之前,一旦从下方向上方流动时,比重大的油等应能下落。
本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50通过一湿式元件53对第一净化室55和第二净化室56的空气进行过滤,但不应局限于本实施例,例如也可使部件分割。
本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50设置有与第一净化室55和第二净化室56对应的各独立吸入管60,59,但不应局限于本实施例,可在隔壁57上设置使第一净化室55和第二净化室56内空气导入管55a和56a连通的开孔,以便能够从任一净化室吸入空气。
通过以上说明,用于与本发明有关的小型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由于在内部设有发动机用净化室和V型皮带用净化室,因而能对V型皮带进行冷却而不必另外设置专用的空气净化器等的防尘装置。
用于与本发明有关的小型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由于使V型皮带用净化室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用净化室周围,其中应使至少一部分V型皮带用净化室沿发动机用净化室的下方延伸,因此通过能恒定吸入空气的所述V型皮带用净化室能够截止由波动吸入空气所产生的发动机用净化室的噪音。
在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中,在高于V型皮带用净化室下游侧、沿发动机用净化室方向配置的部分的位置上设有V型皮带用净化室中净化空气排出口,由于V型皮带冷却用空气是从下方向上方流动后,通过净化空气排出口而流入传动箱内,例如比重大的油等会在空气从下方向上方流动时,依靠重力下落而不会进入传动箱,所以作为用于V型皮带用净化室内的过滤装置可使用具有高净化效果的湿式元件来达到效果。由于可以使用作为用于V型皮带用净化室的过滤装置的湿式元件,因而发动机用净化室和V型皮带用净化室的过滤装置可相同,从而有利于制造和降低造价,对于任何使用者来说,不必定期进行更换V型皮带用净化室内元件的烦琐作业。
权利要求
一种小型摩托车用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箱内部,设有发动机用净化室及配置于所述发动机净化室周围的V型皮带冷却用净化室,所述V型皮带冷却用净化室中至少一部分应沿所述发动机净化室(55)下方延伸,通过过滤器装置将所述发动机用净化室和V型皮带冷却用净化室分别划分为空气吸入室和空气排出室,在所述空气吸入室内设有空气吸入口,在所述发动机用净化室的空气排出室设有与发动机吸气系相通的第一净化空气排出口,在高于所述V型皮带冷却用净化室的空气排出室的下游侧中、沿所述发动机用净化室下方配置的部分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净化空气排出口,该排出口应与装有V型皮带传动装置的传动箱相通。
全文摘要
在小型摩托车中空气滤清器中,在箱内部设有发动机用净化室及配置于其周围的Ⅴ型皮带用净化室,Ⅴ型皮带用净化室中至少一部分应沿发动机净化室下方延伸,通过滤清器将发动机用净化室和Ⅴ型皮带用净化室划分为空气吸入室和空气排出室。在空气吸入室内设有空气吸入口。在发动机用净化室的空气排出口设有第1净化空气排出口,在高于Ⅴ型皮带用净化室的空气排出室的下游侧中设有第二净化空气排出口。
文档编号F02B67/06GK1196442SQ98105108
公开日1998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17日
发明者石田洋介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