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57371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水通路结构,该冷却水通路结构将由离心式水泵吐出的冷却水提供给安装在汽车上的内燃机等。
【背景技术】
[0002]车载用内燃机中,由于要供给大量的冷却水,因而,如果该大量的冷却水流过的冷却水系统的压力损失较多的话,则不能够得到足够的冷却能力,需要增大水泵或者冷却水通路。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水泵或者冷却水通路结构,提出有各种技术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
[0003]【专利文献I】日本发明专利第3342398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特开2013-108385号公报
[0005]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利用冷却水通路实现辅助部件安装支架的刚性的提高以及辅助部件的冷却,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水泵、由该水泵的泵室沿着安装基座向上方延伸的冷却水通路以及由该冷却水通路的上端向缸体一侧弯曲的冷却水通路。
[0006]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紧凑配置包括水泵在内的辅助类部件,以实现整个内燃机的小型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水泵以及构成下游侧冷却水通路的凹槽通路,该下游侧冷却水通路形成为,在由该水泵的泵室向缸头方向弯曲的中间部位弯曲,朝上方延伸至位于上方部位的冷却水连通通路。
[0007]如上所述,在上述专利文献I和上述专利文献2中均公开了一种水泵以及由该水泵延伸出来的冷却水通路结构。为了达到上述其各自的目的,该冷却水通路结构为,在由水泵的泵室向上方延伸出来之后,向垂直于叶轮的转动面的方向弯曲,然后,朝缸体一侧弯曲。
[0008]采用该冷却水通路结构,能够实现辅助类部件的冷却以及内燃机的小型化,但是,在向垂直于叶轮的转动面的方向弯曲时,于冷却水通路内,产生沿着冷却水通路内壁的涡流的可能性较高,对于冷却水通路结构内的冷却水的压力损失的降低,还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0009]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采用该冷却水通路结构能够抑制冷却水通路内涡流的产生,降低冷却水的压力损失。
[001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为:一种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用于在内燃机上设置收装离心式水泵的冷却水连通部件,并向该内燃机的冷却水通路提供冷却水,
[0011]在所述冷却水连通部件的内部,形成有收装所述离心式水泵的叶轮的壳体部、涡旋部、第I冷却水通路部及第2冷却水通路部,
[0012]在与所述壳体部连接的所述涡旋部的下游部,连接有位于该下游部上方的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
[0013]在该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下游部,连接有筒状的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上游部,
[0014]在该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下游部,连接有所述内燃机内的冷却水通路,
[0015]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被设定为与所述离心式水泵的转轴方向平行,
[0016]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垂直,
[0017]在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对流经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内的冷却水进行整流的肋。
[0018]在技术方案I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为:所述肋呈细长状且大致与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平行。
[0019]在技术方案I或2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为:从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在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内周面中相对的两个平面内,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位于远离所述壳体部的一侧的内周面为外侧表面,与所述外侧表面相对的表面为内侧表面,所述肋形成于所述内侧表面上。
[0020]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为:从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流经形成于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内的肋的上方的冷却水流的中心线,大致与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相交。
[0021]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为:在所述内燃机上配备有油冷却器,所述油冷却器利用所述冷却水,与发动机机油进行热交换,
[0022]在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中与所述肋的肋上表面所处平面相同平面的下方,设有将所述冷却水提供给所述油冷却器的分岔通路,
[0023]该分岔通路与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连接,且与所述油冷却器连接。
[0024]在技术方案3?5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为:从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所述肋时,所述肋的突出量与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所述内侧表面和所述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的比例被设定为12%?49%。
[0025]在技术方案I?6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为:所述肋在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任一位置上,其横截面均大致呈矩形。
[0026]在技术方案I?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为:所述冷却水连通部件由泵主体和冷却水通路主体构成,所述肋仅形成于所述冷却水通路主体的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上。
[0027]在技术方案I?8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为:从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上游部端面相对于所述叶轮的转动面,随着其由所述涡旋部的终端部向上方延伸,而向所述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下游部倾斜。
[0028]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在与所述离心式水泵的转轴方向平行的状态下,与离心式水泵的涡旋部的终端部垂直,另外,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与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垂直,在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对流经该第I冷却水通路部内的冷却水进行整流的肋。从而,即使涡旋部内的水流因离心式水泵的叶轮的离心力而产生速度差,使一部分流速较快的冷却水以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为中心流动而将要与沿着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内周面流动的冷却水发生碰撞,也能够利用肋阻止该碰撞的发生,因此能够降低第I冷却水通路部内的水流的压力损失。
[0029]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由于肋呈细长状且大致与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平行,因而能够使第I冷却水通路部内的水流沿着肋被导向第2冷却水通路部一侧。从而,不仅能够在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整个中心线方向上抑制水流的碰撞,还能够向着第2冷却水通路部对水流进行整流,降低第I冷却水通路部和第2冷却水通路部内的水流的压力损失。
[0030]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从离心式水泵的转轴方向来看,在第I冷却水通路部内,以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位于由壳体部的圆的切线延长形成的一侧的内周面为外侧表面,以与所述外侧表面相对的表面为内侧表面,所述肋形成于所述内侧表面上。
[0031]由于肋形成于第I冷却水通路部的内侧表面上,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容易发生涡流的第I冷却水通路部内的水流发生碰撞,降低第I冷却水通路部内的水流的压力损失。
[0032]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从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流经形成于第I冷却水通路部内的肋的上方的冷却水流的中心线,大致与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相交。
[0033]由于流经肋的上方的流速较大的冷却水流经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部,而流经肋的下方的流速较小的冷却水流经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部的外周侧,因而能够在不引起涡流的情况下与第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