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重力)能发电法

文档序号:9543293阅读:3729来源:国知局
引力(重力)能发电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学、发电,能源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人类利用牛顿定律---地球万有引力所形成的能量(重力能---重力势能),并用它开发出非物质能源来实施发电的一种发电方法。因为地球所特有的引力,使在地球上很多物质都有了重量,而重量又有其固定的方向性所形成的具有方向的力,这种力就是地球引力,或称重力---重力势能,本设计就是利用地球上这个固有引力而形成的的物质的固定重力方向性能量的特点来实施发电的一种方法,它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凡是有地球引力的地方,实施条件达到建筑要求的地方(绝大多数陆地条件)皆可实施本方法。
技术背景,
[0002]电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主要能源和重要经济支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而为现代社会和人类提供能源的物质如煤炭、石油等因为形成的缓慢性和储藏的有限性和使用量的巨大性,开发的快速性使其却越来越少,距离达到紧张,匮乏,枯竭的境地已经不远了,而且还对地球环境产生了巨大的污染,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使供求矛盾,环境矛盾日益突出,所以,探索新的能源方式已经紧迫的纳入到人类的科技发展日程,风电和光电等非物质能源已经起步,并在全球范围内出现超常规发展态势,各国对新能源的投资大幅度增长,新能源产能也急剧扩大。可再生能源和无限循环使用的能源发展已经成了各国的发展目标和追求方式。但类似光电和风电一类的能源在现阶段也还有其不足之处,比如投资大,生产成本高,回收投资慢,风、光利用时效短,需要看天吃饭,设施立地条件艰苦,还有对自然的一些污染和不利因素等,所以虽然是发展方向,但让其成为主流和替代现有的发电方式就目前的技术来讲有点前途渺茫。
[0003]本发明设计的引力(重力)势能发电法是本人经过多年来研究,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理,破解了引力作用在发电方面的应用瓶颈,研究开辟出一种非物质能源发电方法,和本人以前研究的几种在深水中的以浮力为主的非物质能源的发电方式有异曲同工之理,从深水走向了陆地,从利用浮力转向了利用引力,使其实用性,简易性,方便性,可拓展性更佳,开创了人类有史以来为曾有过的新的特殊的发电方式,摒弃了以往一切发电方法的弊病,以简单,安全,静音,节约的方式,以投入低,成本低,效益好,易建设的方法,来取代以往的发电方式,把这种具有非物质、无排放,最经济、易普及的发电方发展开来,成为今后一个阶段内最能被人接受、被人认可的发电方式,造福人类。

【发明内容】

:
[0004]发明目的:人类从钻木取火中得到快速进化,从使用机械中进入到现代社会,又从使用电力进入的到现代社会的大发展进程,地球上的所有物质能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地球上物质能源必定有限,在这几个世纪中得到了快速的开发和消耗,到现在为止,能继续利用的能源存量已经不多了,加上开发和使用这些物质能源的弊端-和-使用上形成的污染,所以就从开发到使用多方面都敲响了物质能源的警钟,开发新的能源就进入到了人类的进步历程中,近些年来发展的几个主要能源如核能和风能,光能的利用就是加快这一进程的典范。在这些年的新能源开发使用中,核能,风能,光能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那么,开发出更具优势的新能源就便势在必行。经本人数年的研究发现,在宇宙---地球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宇宙能源,或者叫地球自然能源,空气(包括浮力、大气压力,压缩空气),地球引力(重力),流水势能,潮汐能,海洋回流能,---------等等很多都在其中,当然还有很多不知道的宇宙能,由于受学识和能力所限,更高级的利用----比如水的冷核聚变是做不了的,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探索,那最简单,最直接,最易于获取的就是浮力能和重力能了,在此之前本人利用浮力能开发出几项发电方法,又借用类似的方法运用于开发引力能,终于突破了应用的瓶颈,有了决定性的进展,本设计就是利用引力(重力)能的又一种方法,它在地球上无处不在,不受任何条件影响,在地球上有人类的发展的全阶段中是会永久存在的,而且没有成本,没有消耗,取之不尽,是无数的非物质能源中最易于取得和使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能源。这种开发使用方式是一种极其简单的物理作用现象,它绕开了机械的固有能量守恒定律,因此与“能量守恒定律”无关,因而不受“能量守恒定律”的束缚,也跨越了永动机研究的常规方式,也就与“永动机”无任何瓜葛,只是巧妙直接的利用重力的固然属性打破了物质的平衡这一物质所具有的固有特性,开发出除了本身需要之外的巨大机械能形成了特殊的非物质能源,用这种非物质能源可以消除以往任何能源所存在的弊病,并且还具有设备生产开发简单,设备使用周期长久,完全静音安全运行,完全没有物质消耗,没有任何物质排放污染,投资相对较低,运行成本很低,经济效益很好,应该是当前阶段最文明的生产方式和发电方法。
[0005]解决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
[0006]虽然地球上的万有引力是自地球形成就固有的,也贯穿了地球存在和人类发展的始终,但其定律还是牛顿发现并形成的理论才被人们所认识,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发展和运用。也有很多人在开发上下过不少的功夫,本设计也只是诸多方式其中的一个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用于很多方面,但在现在的社会里,电是万能之源,用途极宽,所以本发明设计也就从发电开始先用起来,其它的运用方式待今后开发。
[0007]在现代的社会里,凡是发电的设备,就要有机械能,以往的机械能都是由热能形成的机械能转换过来的,它包含了占发电量70%以上的热电,核电,而水电、风电也是利用了水和风的势能转换的,光的热能转换是另一种方式,本发明设计也不例外,也有机械能的的产生,但不同的是:本发明设计的机械能不是由热能等转换过来的,这里没有热能的参与,也不是利用自然界的现有势能转换过来的,而是由设备本身借用地球的万有引力形成的重力能打破了相对的平衡进而形成了极大的不平衡而形成的重力势能再转换成机械能进行输出来实现的,是利用看不见的自然之力开发设计出来的,是人类自身智慧的必然表现趋势,它是一种利用流体水的几种流通方式借用地球引力形成的重力势能转换,也是一种纯物理的流体自然冷转换。
[0008]本方法中,用较大的架体架起一定的高度做为发电设备的承载体,在架体上安装有一个或两个转轮(两种方式),在双体大转轮上有连接有固定缸体的链条、铰链或叫链轨(单体的转轮直接安装缸体),在铰链或导轨上安装数个或数十个以上的直径几十厘米到直径几米以上的大型缸体,缸体中有可以在缸体中上下滑动的重力滑块,重力滑块上带有几道有密封作用的密封环可以密封在缸体中上下滑动移动的,缸体的前进方向的前头有空气进、排口,可以很轻松、方便的进入空气和排出空气,缸体的前进方向的后头则安装有进、排水分管,进、排水分管与整体的水的循环流动主水管连接,所有的缸体的进水方向和排气方向都是一致的,都是随着缸体的前进方向在上升时由于重力滑块的压力作用从后面压出水,从前面吸入空气,而在下行的初始阶段就在前面排出空气,在后面吸入水(任何风琴褶式单体转轮和双体转轮的都没有空气的进、排过程,只有进、排水管道),这个排出和吸入的过程都是由缸体中的重力块的压力或称重力的固有特性所形成的,虽然都是用的向下的力,但体现在转轮两边的缸体则是一边压出,一边吸入,使其所有在上升的全过程中缸体内没有水或只有空气,体现出了轻的特征,在下行的全过程中每个缸体中都吸满了水,这就形成了两面的极大的不平衡,这些向下的无数个缸体中装满的水就形成了极大的向下的重力,使在下降过程中有多少水就可以形成多少的重力势能,这些水的重量所形成的重力势能远远超出了本机械所消耗的能量数倍至数十、百倍,往往本身所需要的机械能只占所形成的重力势能的百分之几,所以就有极大的的重力势能可以进行输出,在减除了机械转动所消耗能量后就形成了极大的多余的机械能,就可以输出发电了。本方法中,参与形成引力能--重力能的架体越高,则转轮越大,缸体也就可以做的越大,安装的越多,所形成的引力能---重力能也就越大,就可以形成巨大的多余的机械能输出发出巨大的电力。
[0009]本发明设计组成的构件和设备有:
[0010]1,承载所有设备的大架体:本架体根据所承载的转轮多少不同分为两种形式,即单体转轮式和上下双转轮式两个系列,单体转轮一般都是中、小规模的,因为它所承载的缸体都在一个大转轮上,高度不会很高,所有的缸体数量不可能多,所形成的引力(重力)势能也就不会太大,所以发电量也不会很大,可以有几米到十几米之间;而上下双转轮,它的距离可以任意拉大,高度也就可以做到很高,可以做到几十米到百米以上,可以在上下两个大转轮上安装数量很多的缸体,形成巨大的重力势能,所以架体就很高,很大,如果再想加大,就需要多套单体来进行组合,形成大规模的架体阵、场,类似点、线、面的扩展方式,点为一套设备、架体构成,线为几套、十几套、几十套设备、架体的组合,面是无数个组合的群体方式,以达到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平方面积的发电场级规模。还要在其上面和下面都增加配套设施如;有设备运载,维护的交通道路,也要有对设备进行保护的盖体或机房等,
[0011]2,大转轮:这是形成所有设备旋转和机械能形成并输出的主要设备,大转轮有单体转轮和上、下双转轮两种类型。单体的转轮相对较小,由一个单体转轮构成,总体也较简单,形成的能量较小,所形成的发电量相对也较小,但也可以很多个单体转轮串联组合在一起来扩大发电量;上下双转轮的是由两个转轮搭配组合成上下模式,由链条或链轨等连接在高架体上组合形成,因为有较高的高度可以增加很多缸体,能形成的引力(重力)势能也就越大,还可以几套几十套以上的双转轮组合体串联在一起形成更大规模的联合体,形成更大的电力生产能力,在同等的面积里扩大总体的装机能力,是本设计的主体,上下双转轮的直径从几米到十数米以上,宽度和样式按所用缸体的大小和承载量来设计,上下转轮可以同等大小,也可以不同大小,视要求而定。
[0012]3连接链条、铰链或称导轨:这是在双转轮式上应用的方式(单转轮的缸体因为没有上下之分就直接安放在大转轮上),小型的可以用链条、铰链方式,大型的就应该用宽式的大型导轨方式了,它是围绕连接在上、下大转轮之间来固定所有重力形成的主体一重力缸体的,并由它带动大转轮进行旋转,是连接所有缸体使之形成动力的驱动主体,形成巨大的机械能的主体部分。
[0013]4,重力缸体:也称水(和空气)的容积体,它是形成引力(重力)势能的主要核心部件,在现在的设计中,它有两种样式,(1)是固定形状的桶状缸体,(2)是风琴褶式的变形缸体。固定形状的桶状缸体,其缸体由圆桶状形成,虽然其他形状也可,但以圆筒状最易于加工制造,也便于密封和具有使用的灵活性,在圆筒状重力缸体转动方向的前端是空气流通进、排口,可以在压力的作用下轻易的吸入和排出空气。在重力缸体转动方向的后端是形成重力势能的水的进、排分管道,在缸体中的重力滑块的作用下始终是把水吸入缸体内部或压向下方排出缸体外面,具体体现是在上升过程的初级阶段就把水下压排出,这样在上升过程中所有的上升缸体就都是空的(风切褶式的不用此功能),在缸体的下降过程中将水吸入到缸体中,这样在所有的下降缸体中都充满了水,这样在大转轮以立体中轴线两边的现象是一边空和一边满就形成了两边的极大的反差,也就是极大的不平衡,用这种方式打破了两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3年08月19日 20:33
    张效琪科学家的引力发电技术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最佳出路。我是想到做不了的空想者。愿作张科学家忠实的粉丝和吹鼓手。祝愿你做出更大的科研成果!安徽亳州刘大山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