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圈调节式内燃机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08162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齿圈调节式内燃机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齿圈调节式内燃机可变压缩比机构属发动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定位台固接于齿圈上部左侧,曲轴组的皮带齿轮Ⅰ经皮带与相位调节组的皮带齿轮Ⅱ连接,曲轴组的齿轮Ⅰ和齿轮Ⅱ与齿圈内部齿啮合,转速同步组的齿轮Ⅲ与齿圈外部齿啮合;转速同步组的斜齿轮Ⅰ与相位调节组的斜齿轮Ⅱ啮合;本发明可实现内燃机的压缩比连续可变;结构紧凑,安装空间小;可利用内燃机正时皮带空间与平衡轴空间进行布置,合理利用安装空间。
【专利说明】
齿圈调节式内燃机可变压缩比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齿圈调节式内燃机可变压缩比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压缩比决定了汽油机压缩混合气的压力,汽油的燃烧特性导致了汽油发动机的混合气压力不能太高。如果气缸内的压力超过了临界值,汽油就会因为压缩而在点火之前被点燃,这种现象被称为爆燃,并产生爆震,会对发动机带来很大的伤害。对于现在广泛应用的增压发动机,当涡轮增压介入以后,燃烧室的温度和压力会大幅度升高,如果这个值过高,爆震就不可避免。这会对发动机造成巨大伤害,同时也会影响动力输出。所以,固定压缩比的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发动机只能把压缩比设计得比普通自然吸气发动机低一些。但是这种过低的压缩比设计,又会导致发动机在增压器特别是涡轮增压没有完全介入时也就是说,发动机在低转速时,燃烧效率非常低,能产生的动力要比普通自然吸气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要少得多。
[0003]另外,可变压缩比技术可以让发动机在燃油适应性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现在新款的主流发动机的压缩比普遍设计在10:1以上,以获得更好的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但是高压缩比的发动机需要使用较高标号的燃油,这种要求会降低汽车在偏远地方的适应性,影响到车辆的销售。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压缩比、结构紧凑的机构。
[0005]本发明由曲轴组A、转速同步组B、相位调节组C、皮带1、定位台2和齿圈3组成,其中定位台2固接于齿圈3上部左侧,曲轴组A的皮带齿轮IlO经皮带I与相位调节组C的皮带齿轮Π 40连接,曲轴组A的齿轮16和齿轮Π 8与齿圈3内部齿啮合,转速同步组B的齿轮ΙΠ32与齿圈3外部齿啮合;转速同步组B的斜齿轮133与相位调节组C的斜齿轮Π 41啮合。
[0006]所述的曲轴组A由主轴颈组件D、曲轴颈组件E、曲柄组件F、卡环14、轴承15、齿轮I
6、轴承Π 7、齿轮Π 8、轴颈9和皮带齿轮110组成,
[0007]所述的主轴颈组件D由主轴颈112、凸台13和曲柄114自左至右固接而成,其中主轴颈112上自左至右设有环槽121和键槽111;曲柄114上部的凹台116上设有孔115,曲柄114下部的凹台Π 18上设有沉孔117,曲柄114下部的凹台ΙΠ 20上设有沉孔Π 19;
[0008]所述的曲轴颈组件E由左轴127、中轴129和右轴130自左至右固接而成,其中左轴I27上设有键槽Π 28;
[0009]所述的曲柄组件F由曲柄Π23和主轴颈Π 24固接而成,其中曲柄Π 23上部设有孔Π 22;卡环14、皮带齿轮IlO和轴承15自左至右顺序排列于主轴颈组件D的主轴颈112上,其中轴承15的内圈与主轴颈112过盈配合,皮带齿轮110与主轴颈112的键槽111键连接,卡环I4固接于主轴颈112的环槽121中;齿轮Π 8经轴颈9与主轴颈组件D中的沉孔117和沉孔Π 19活动连接;齿轮16与曲轴颈组件E中左轴127的键槽Π 28键连接,左轴127的左端部与主轴颈组件D中曲柄114的孔115活动连接,曲轴颈组件E中右轴130与曲柄组件F中曲柄Π 23的孔Π22活动连接;轴承Π 7的内圈与曲柄组件F的主轴颈Π 24过盈配合。
[0010]所述的转速同步组B由同步轴G、轴承ΙΠ31、齿轮ΙΠ32、斜齿轮133、轴承IV34组成,[0011 ] 所述的同步轴G由左轴Π 35、中轴Π 37、右轴Π 39固接而成,中轴Π 37自左至右顺序设有键槽ΙΠ36和键槽IV38;轴承ΙΠ31位于同步轴G的左轴Π35,轴承ΙΠ31的内圈与左轴Π35过盈配合;齿轮ΙΠ32与同步轴G上中轴Π 37的键槽ΙΠ36键连接,斜齿轮133与同步轴G上中轴Π 37的键槽IV38键连接;轴承IV34位于同步轴G的右轴Π 39,轴承IV34的内圈与右轴Π 39过盈配合。
[0012]所述的相位调节组C由调节轴H、步进电机组件1、皮带齿轮Π40、斜齿轮Π 41、轴承V 42、轴承VI43和轴承VH44组成;
[0013]所述的调节轴H自左至右设有键槽V45、环状齿46和键槽VI47;
[0014]所述的步进电机组件I由步进电机48、键49、电机轴50和调节齿轮51组成;调节齿轮51经键49与电机轴50的外端固接;轴承W44、皮带齿轮Π 40和轴承VI43自左至右顺序排列于调节轴H左端;其中轴承VM4和轴承VI43内圈与调节轴H活动连接,皮带齿轮Π 40与键槽V45键连接;步进电机组件I中调节齿轮51与调节轴H的环状齿46啮合,斜齿轮Π 41与调节轴H上键槽VI47键连接;轴承V 42位于调节轴H的右端,且轴承V 42内圈与调节轴H活动连接。
[0015]本发明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包括曲轴组Α、转速同步组B、相位调节组C、皮带1、定位台2和齿圈3。
[0016]压缩比固定状态:
[0017]各部分传动情况为曲轴组A的皮带齿轮IlO和相位调节组C的皮带齿轮Π40通过皮带I传动,转速大小相同、方向相同;相位调节组C的斜齿轮Π41与转速同步组B的斜齿轮133啮合传动,传动比为1:2,转速方向相反,转速同步组B的齿轮ΙΠ32与齿圈3外齿啮合传动,传动比为2:1,转速方向相反;此时,相位调节组C的转速大小和方向与齿圈3相同;齿圈3内齿与齿轮16啮合,齿轮16角度与齿圈3角度没有相对变化,也就是说曲轴颈组件E的轴心与曲轴组A的轴心距离没有相对变化,压缩比不变。
[0018]压缩比变化状态:
[0019]由步进电机组件I中步进电机48的电机轴50带动调节齿轮51顺时针转动,调节轴H带动斜齿轮Π 41向左移动,由斜齿轮啮合传动原理可知,斜齿轮Π 41向左移动,斜齿轮133转动相位提前,导致转速同步组B相位提前,此时,与齿轮ΙΠ32相啮合的齿圈3相位也提前,齿圈3使齿轮16相对曲轴组A发生转动,导致曲轴颈组件E的轴心与曲轴组A的轴心距离产生相对变化,进而导致燃烧室容积改变,压缩比改变。
[0020]调节齿轮51逆时针转动同理。
[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可实现内燃机压缩比连续可变。
[0023]2.结构紧凑,安装空间小。
[0024]3.可利用内燃机正时皮带空间与平衡轴空间进行布置,合理利用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齿圈调节式内燃机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主视图
[0026]图2为齿圈调节式内燃机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左视图
[0027]图3为曲轴组A的主视图
[0028]图4为曲轴组A的左视图
[0029]图5为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主轴颈组件D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曲柄组件F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轴颈9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曲轴颈组件E的主视图
[0034]图10为曲轴颈组件E的左视图
[0035]图11为曲柄Π 23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为图3中J-J截面视图
[0037]图13为转速同步组B的主视图
[0038]图14为转速同步组B的左视图
[0039]图15为同步轴G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6为相位调节组C的主视图[0041 ]图17为相位调节组C的左视图
[0042]图18为调节轴H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9为步进电机组件I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0为曲轴组A和转速同步组B通过皮带I传动的主视图
[0045]图21为曲轴组A和转速同步组B通过皮带I传动的左视图
[0046]图22为转速同步组B通过齿圈3与曲轴组A啮合传动主视图
[0047]图23为图22中K-K截面视图
[0048]图24为转速同步组B与相位调节组C传动结构示意图
[0049]其中:A.曲轴组B.转速同步组C.相位调节组D.主轴颈组件E.曲轴颈组件F.曲柄组件G.同步轴H.调节轴1.步进电机组件1.皮带2.定位台3.齿圈4.卡环I 5.轴承I 6.齿轮I 7.轴承Π 8.齿轮Π 9.轴颈10.皮带齿轮I 11.键槽I 12.主轴颈I 13.凸台14.曲柄I 15.孔I 16.凹台I 17.沉孔I 18.凹台Π 19.沉孔Π 20.凹台ΙΠ 21.环槽I 22.孔Π 23.曲柄Π 24.主轴颈Π 25.环槽Π 26.环槽ΙΠ 27.左轴I 28.键槽Π 29.中轴I30.右轴I 31.轴承ΙΠ 32.齿轮ΙΠ 33.斜齿轮I 34.轴承IV 35.左轴Π 36.键槽ΙΠ 37.中轴Π 38.键槽IV 39.右轴Π 40.皮带齿轮Π 41.斜齿轮Π 42.轴承V 43.轴承VI 44.轴承VH 45.键槽V 46.环状齿47.键槽VI 48.步进电机49.键50.电机轴51.调节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0051 ]如图1和图2所示:皮带I的内齿分别与皮带齿轮110和皮带齿轮Π 40传动,皮带齿轮IlO和皮带齿轮Π 40齿数相同,皮带齿轮IlO和皮带齿轮Π 40转速相同,转向相同,曲轴组A和相位调节组C转速相同,转向相同。
[0052]齿圈3内齿分别与齿轮16齿轮Π 8啮合,齿圈3外齿与齿轮ΙΠ32外啮合,齿圈3通过齿轮ΙΠ32进行相位转角调节,进而改变齿轮16相位转角。
[0053]定位台2加工在发动机机体上,和连杆一起对齿圈3起轴向定位作用。
[0054]如图3至图12所示:
[0055]卡环14与主轴颈组件D主轴颈112左侧环槽121固接,卡环14和轴承15限定皮带齿轮IlO的轴向位置。
[0056]轴承15加工于发动机机体上,位于皮带齿轮IlO和定位台2之间,限定主轴颈112轴心位置,轴承15内圈与主轴颈112过盈配合,保证主轴颈112自由转动。
[0057]主轴颈112左端的皮带齿轮IlO可以替代发动机皮带轮,主轴颈112右侧与定位台2固接,定位台2的作用是通过轴承15对主轴颈112起轴向定位作用。
[0058]键槽111位于主轴颈112左侧,将主轴颈112与皮带齿轮110进行键连接。
[0059]孔115加工于曲柄114连杆轴颈端,孔Π 22加工于曲柄Π 23连杆轴颈端,孔115和孔Π 22—起对曲轴颈组件E起径向定位作用,孔115和曲轴颈组件E左轴127活动连接,孔Π 22和曲轴颈组件E右轴130活动连接,保证曲轴颈组件E自由转动。
[0060]凹台116加工于曲柄114连杆轴颈端,和曲轴颈组件E中轴129左侧一起对齿轮16起轴向定位作用,保证齿轮16左右位置固定。
[0061 ] 键槽Π 28加工于曲轴颈组件E左轴127上,作用是将齿轮16和曲轴颈组件E左轴127进行键连接。
[0062 ]曲轴颈组件E随齿轮16的转动而转动,转动曲轴颈组件E,使曲轴颈组件E轴心与主轴颈112和主轴颈Π 24轴心的相对距离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燃烧室容积,相对距离越大压缩比越大,相对距离越小压缩比越小,进而获得压缩比的改变。
[0063]凹台Π18和凹台ΙΠ20对齿轮Π 8起轴向定位作用,凹台Π 18和凹台ΙΠ20两侧平面分别与齿轮Π 8活动连接,保证齿轮Π 8轴向固定。
[0064]沉孔Π 19加工于凹台ΙΠ20上,沉孔117加工于凹台Π 18上,沉孔Π 19和沉孔117—起对轴颈9起径向定位作用,沉孔Π 19和沉孔117与轴颈9分别为活动连接,保证轴颈9自由转动。
[0065]轴颈9在齿轮Π8内,二者为活动连接,保证齿轮Π 8自由转动。
[0066]轴颈9左端的环槽Π 25和轴颈9右端的环槽ΙΠ26,共同对轴颈9进行卡环轴向定位。
[0067]曲柄Π23位于主轴颈Π 24左侧,二者固接,曲柄Π 23与轴承Π 7活动连接。
[0068]主轴颈Π24右端可以接发动机飞轮或是其他气缸曲柄。
[0069]轴承Π7加工于发动机机体上,位于曲柄Π 23右侧,轴承Π 7的内圈与曲柄组件F的主轴颈Π 24过盈配合,对曲柄组件F的主轴颈Π 24起轴向以及径向定位作用,同时保证主轴颈Π 24自由转动。
[0070]如图13和图14所示:
[0071]皮带齿轮IlO作用是通过皮带I对皮带齿轮Π40进行传动,皮带齿轮IlO和皮带齿轮Π40齿数相同,皮带齿轮IlO和皮带齿轮Π40转速相同,转向相同。
[0072]齿轮16与齿圈3内齿啮合传动,齿圈3改变齿轮16和曲轴组A的相对角度。
[0073]齿轮Π8位于曲柄114平衡重端中部的凹台Π 18和凹台ΙΠ20内,结构紧凑。齿轮Π 8与齿轮16—起与齿圈3内齿啮合,保证齿圈3与主轴颈112和主轴颈Π 24同心转动。
[0074]如图13至图15所示:
[0075]所述的同步轴G由左轴Π 35、中轴Π 37、右轴Π 39固接而成,中轴Π 37自左至右顺序设有键槽ΙΠ36和键槽IV38 ;
[0076]同步轴G两端连接平衡重,平衡二阶往复惯性力。
[0077]轴承ΙΠ31加工于发动机机体上,位于同步轴G的左轴Π35,轴承ΙΠ31的内圈与左轴Π 35过盈配合,轴承IV34加工于发动机机体上,位于同步轴G的右轴Π 39,轴承IV34的内圈与右轴Π 39过盈配合,轴承m31和轴承IV34—起限定同步轴G径向位置。
[0078]中轴Π37键槽ΙΠ36的作用是将同步轴G与齿轮ΙΠ32进行键连接,同步轴G与齿轮ΙΠ32固接。
[0079]中轴Π37键槽IV38的作用是将同步轴G与斜齿轮133进行键连接,同步轴G与斜齿轮133固接。
[0080]斜齿轮133与斜齿轮Π 41啮合传动,斜齿轮Π 41与斜齿轮133传动比为2:1,通过改变斜齿轮Π 41的轴向位置来改变相啮合的斜齿轮133转动相位。
[0081 ] 如图16至图19所示:
[0082]调节轴H左端键槽V45的作用是将调节轴H与皮带齿轮Π40进行键连接,调节轴H与皮带齿轮Π 40轴向活动连接。
[0083]调节轴H左端皮带齿轮Π40与发动机正时系统共用皮带I,调节轴H右端无其他零件。
[0084]轴承VM4加工于发动机机体上,位于皮带齿轮Π40左侧,轴承VI43加工于发动机机体上,位于皮带齿轮Π 40右侧,分别与皮带齿轮Π 40和调节轴H活动连接,轴承VM4和轴承VI43共同限定皮带齿轮Π40的轴向位置以及调节轴H的径向位置。
[0085]键槽VI47位于环状齿46右侧,其作用是将调节轴H与斜齿轮Π41进行键连接,调节轴H与斜齿轮Π 41固接。
[0086]轴承V42加工于发动机机体上,位于调节轴H右端,与调节轴H活动连接,并对其起径向定位作用。
[0087]键49位于步进电机组件I电机轴50前端,其作用是将电机轴50与调节齿轮51键连接,电机轴50与调节齿轮51固接。
[0088]调节齿轮51由步进电机组件I的步进电机48带动电机轴50进行转动。
[0089 ]步进电机组件I步进电机48于发动机机体上,对调节齿轮51起传动作用。
[0090]如图22和图23所示:
[0091]齿轮ΙΠ32与齿圈3外齿啮合传动,传动比为2:1,通过斜齿轮133改变齿轮ΙΠ32转动相位进而调节齿圈3转动相位。
[0092]如图20、图21和图24所示:
[0093]环状齿46与调节齿轮51啮合,从步进电机组件I电机轴50到步进电机48方向看,调节齿轮51顺时针转动,带有环状齿46的调节轴H向左移动,调节齿轮51逆时针转动,带有环状齿46的调节轴H向右移动。
[0094]斜齿轮Π41与斜齿轮133啮合传动,传动比为1: 2,转向相反,当调节轴H带动斜齿轮Π 41向左移动时,斜齿轮133的转动相位滞后,转速同步组B转动相位滞后,当调节轴H带动斜齿轮Π 41向右移动时,斜齿轮133的转动相位提前,转速同步组B转动相位提前。
[0095]压缩比控制过程:
[0096]如图2所示,在发动机运转时,曲轴组A和转速同步组B顺指针运转,相位调节组C逆时针运转;皮带齿轮Π40与皮带齿轮IlO通过皮带I传动,传动比为1:1,转速大小相同,转向相同;斜齿轮Π 41与斜齿轮133啮合传动,传动比为1:2,转向相反;齿轮ΙΠ32与齿圈3外齿啮合,传动比为2:1,转向相反;由两次传动比的乘积为I,两次相反转向可知,齿圈3与曲轴组A转速大小相同,转向相同;曲轴组A的齿轮16和齿轮Π 8与齿圈3内齿啮合,曲轴组A的齿轮16和齿轮Π 8与齿圈3相对静止,没有转动,此时曲轴颈组件E轴线离曲轴组A最远,压缩比最大。
[0097]调节轴H上加工有环状齿46,调节轴H通过调节齿轮51与环状齿46啮合传动而移动;从步进电机组件I电机轴50到步进电机48方向看,调节齿轮51顺时针转动时,调节轴H向左移动,调节齿轮51逆时针转动时,调节轴H向右移动。
[0098]当环状齿46向左移动时,斜齿轮Π41向左同步移动,由斜齿轮啮合传动原理可知,由于斜齿轮Π 41向左同步移动,斜齿轮133转动相位滞后,进而使转速同步组B和与齿轮ΙΠ32啮合的齿圈3转动相位滞后;此时从图2方向看,齿圈3相对齿轮16发生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曲轴颈组件E相对曲轴组A发生逆时针转动;当曲轴颈组件E的逆时针转动角度范围在0-180度时,燃烧室容积逐渐变大,压缩比随转动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曲轴颈组件E的逆时针转动角度范围在180-360度时,燃烧室容积逐渐变小,压缩比随转动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0099]当环状齿46向右移动时,斜齿轮Π41向右同步移动,斜齿轮133转动相位提前,进而使转速同步组B和与齿轮ΙΠ32啮合的齿圈3转动相位提前,此时从图2方向看,齿圈3相对齿轮16发生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曲轴颈组件E发生顺时针转动;当曲轴颈组件E的顺时针转动角度范围在0-180度时,燃烧室容积逐渐变大,压缩比随转动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曲轴颈组件E的相对顺时针转动角度范围在180-360度时,活塞扫过容积不变,压缩比随转动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主权项】
1.一种齿圈调节式内燃机可变压缩比机构,其特征在于,由曲轴组(A)、转速同步组(B)、相位调节组(C)、皮带(1)、定位台(2)和齿圈(3)组成,其中定位台(2)固接于齿圈(3)上部左侧;曲轴组(A)的皮带齿轮I(10)经皮带(I)与相位调节组(C)的皮带齿轮Π (40)连接;曲轴组(A)的齿轮I (6)和齿轮Π (8)与齿圈(3)内部齿啮合;转速同步组(B)的齿轮ΙΠ(32)与齿圈(3)外部齿啮合;转速同步组(B)的斜齿轮I (33)与相位调节组(C)的斜齿轮Π (41)啮入口 ο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圈调节式内燃机可变压缩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组(A)由主轴颈组件(D)、曲轴颈组件(E)、曲柄组件(F)、卡环1(4)、轴承1(5)、齿轮1(6)、轴承Π (7)、齿轮Π (8)、轴颈(9)和皮带齿轮1(10)组成,所述的主轴颈组件(D)由主轴颈1(12)、凸台(13)和曲柄1(14)自左至右固接而成,其中主轴颈1(12)上自左至右设有环槽1(21)和键槽I(Il);曲柄1(14)上部的凹台1(16)上设有孔1(15),曲柄1(14)下部的凹台Π (18)上设有沉孔1(17),曲柄1(14)下部的凹台ΙΠ(20)上设有沉孔Π (19);所述的曲轴颈组件(E)由左轴I (27)、中轴I (29)和右轴I (30)自左至右固接而成,其中左轴I (27)上设有键槽Π (28);所述的曲柄组件(F)由曲柄Π (23)和主轴颈Π (24)固接而成,其中曲柄Π (23)上部设有孔Π(22);卡环1(4)、皮带齿轮1(10)和轴承1(5)自左至右顺序排列于主轴颈组件(D)的主轴颈I(12)上,其中轴承1(5)的内圈与主轴颈1(12)过盈配合,皮带齿轮1(10)与主轴颈1(12)的键槽I(Il)键连接,卡环1(4)固接于主轴颈1(12)的环槽1(21)中;齿轮Π (8)经轴颈(9)与主轴颈组件(D)中的沉孔1(17)和沉孔Π (19)活动连接;齿轮1(6)与曲轴颈组件(E)中左轴1(27)的键槽Π (28)键连接,左轴I (27)的左端部与主轴颈组件(D)中曲柄I (14)的孔I (15)活动连接,曲轴颈组件(E)中右轴1(30)与曲柄组件(F)中曲柄Π (23)的孔Π (22)活动连接;轴承Π(7)的内圈与曲柄组件(F)的主轴颈Π (24)过盈配合。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圈调节式内燃机可变压缩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速同步组(B)由同步轴(G)、轴承ΙΠ(31)、齿轮ΙΠ(32)、斜齿轮1(33)、轴承1¥(34)组成,所述的同步轴(G)由左轴Π (35)、中轴Π (37)、右轴Π (39)固接而成,中轴Π (37)自左至右顺序设有键槽ΙΠ(36)和键槽IV(38);轴承ΙΠ(31)位于同步轴(G)的左轴Π(35),轴承ΙΠ(31)的内圈与左轴Π (35)过盈配合;齿轮ΙΠ(32)与同步轴(G)上中轴Π (37)的键槽ΙΠ(36)键连接,斜齿轮I (33)与同步轴(G)上中轴Π (37)的键槽IV(38)键连接;轴承IV(34)位于同步轴(G)的右轴Π (39),轴承IV(34)的内圈与右轴Π (39)过盈配合。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圈调节式内燃机可变压缩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位调节组(C)由调节轴(H)、步进电机组件(I)、皮带齿轮Π (40)、斜齿轮Π (41)、轴承V (42)、轴承VI(43)和轴承W(44)组成,所述的调节轴(H)自左至右设有键槽V (45)、环状齿(46)和键槽VK47);所述的步进电机组件(I)由步进电机(48)、键(49)、电机轴(50)和调节齿轮(51)组成;调节齿轮(51)经键(49)与电机轴(50)的外端固接;轴承VH(44)、皮带齿轮Π (40)和轴承VK43)自左至右顺序排列于调节轴(H)左端,其中轴承VD(44)和轴承VI(43)内圈与调节轴(H)活动连接,皮带齿轮Π (40)与键槽V (45)键连接;步进电机组件(I)中调节齿轮(51)与调节轴(H)的环状齿(46)啮合,斜齿轮Π (41)与调节轴(H)上键槽VI(47)键连接;轴承V(42)位于调节轴(H)的右端,且轴承V(42)内圈与调节轴(H)活动连接。
【文档编号】H02K37/24GK105863836SQ201610429642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6日
【发明人】解方喜, 杨文海, 洪伟, 姚卓彤, 戴志尧, 代春雨, 杨海洋, 赵玉祥, 黄震, 康尔凝, 苏岩, 姜北平, 李小平, 郭淑芳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