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歧管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51536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气歧管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进气歧管及具有其的发动 机。
【背景技术】
[0002] 进气歧管是发动机关键部件之一,其核心功能是为发动机各缸提供充足均匀的混 合气,是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发动机电喷系统的主要传感器 和执行器等均安装在进气歧管上,使得进气歧管的强度和结构很复杂。油气分离器是把其 内部的油气混合气中的油和气体分离开来的一种装置。
[0003] 现有技术中的进气歧管和油气分离器为单体式结构。从而,进气歧管和油气分离 器布置需要占用的空间大,在发动机上很难满足其所需要的空间,零件数量多且装配不方 便。此外,进气歧管上需要设置温度传感器来探测进气温度,以避免进气温度过高,增加了 成本与控制的复杂性。
[0004]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歧管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 个上述缺陷。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包括:连接在一起 的进气歧管本体、油气分离器以及冷却剂容器,其中,所述冷却剂容器与所述进气歧管本体 和油气分离器贴合接触,以对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和油气分离器进行冷却。
[0007] 优选地,所述冷却剂容器为扁平结构,其一侧与所述进气歧管本体贴合接触,另一 侧与所述油气分离器贴合接触。
[0008] 优选地,所述冷却剂容器具有冷却剂进口和冷却剂出口。
[0009] 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器具有与分离腔连通的曲轴箱接口、出气口和回油口,所述 出气口位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上侧,所述回油口位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下侧,在所述分离 腔内设置有油气分离结构,其中,所述油气分离结构是挡板结构。
[0010] 优选地,所述曲轴箱接口、出气口和回油口在所述油气分离器的纵向上依次排列, 所述油气分离结构包括在所述油气分离器的纵向上依次排列的平行挡板结构、"人"字形挡 板结构以及交错形挡板结构,其中,所述平行挡板结构邻近所述曲轴箱接口设置,所述"人" 字形挡板结构邻近所述回油口设置,所述交错形挡板结构设置在所述"人"字形挡板结构与 出气口之间。
[0011] 优选地,所述"人"字形挡板结构由多组"人"字形挡板组成,形成所述"人"字形 挡板的两个子挡板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交错形挡板结构的相邻子挡板之间具有第二间 隙,所述第二间隙小于所述第一间隙。
[0012] 优选地,所述平行挡板结构的子挡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曲轴箱接口的中心轴线之 间具有角度,所述角度范围设置在30°至90°之间。
[0013] 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器为扁平结构,且其外轮廓与所述冷却剂容器相同。
[0014] 优选地,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冷却剂容器以及油气分离器焊接在一起。
[001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进气歧管。
[0016] 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气歧管将进气歧管本体、冷却剂容器以及油气分离器连接在一 起,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布置空间,且将多个零件集成化,安装简便,同时采用冷却剂容器对 进气歧管本体和油气分离器同时进行冷却,从而有效提高气歧管本体内部的进气量,同时 促进油气分离器内部的油滴凝结且提高分离效果,能够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温度传感器, 降低成本与控制复杂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气歧管的示意性立体图。
[0018] 图2是图1所示的进气歧管的分解性示意图。
[0019] 图3是图2所示进气歧管中的冷却剂容器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0] 图4是图2所示进气歧管中的油气分离器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1]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 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 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 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 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11围的限制。
[002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进气歧管本体、油气分离器以及 冷却剂容器,其中,所述冷却剂容器与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和油气分离器贴合接触,以对所述 进气歧管本体和油气分离器进行冷却。上述进气歧管将进气歧管本体、冷却剂容器以及油 气分离器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布置空间,且将多个零件集成化,安装简便,同时 采用冷却剂容器对进气歧管本体和油气分离器同时进行冷却,从而有效提高气歧管本体内 部的进气量,同时促进油气分离器内部的油滴凝结且提高分离效果,能够省去了现有技术 中的温度传感器,降低成本与控制复杂性。
[0026] 参见图1和图2,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1、油气分离器3以及冷却剂容器2。 其中,进气歧管本体1、冷却剂容器2以及油气分离器3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布置 空间,且将多个零件集成化,以方便安装。
[0027] 冷却剂容器2与进气歧管本体1和油气分离器3贴合接触,以对进气歧管本体1 和油气分离器3进行冷却,从而有效提高气歧管本体1内部的进气量,同时促进油气分离器 3内部的油滴凝结且提高分离效果,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温度传感器,降低成本与控制的复 杂性。
[0028] 参见图1和图3,冷却剂容器2为扁平结构。冷却剂容器2的一侧(即图1所示的 左上侧)与进气歧管本体1贴合接触,冷却剂容器2的另一侧(即图1所示的右下侧)与 油气分离器3贴合接触,也就是说,冷却剂容器2布置在进气歧管本体1和油气分离器3之 间,以对进气歧管本体1和油气分离器3更好地进行冷却。
[0029] 参见图3,冷却剂容器2的内部具有冷却腔,还具有与冷却腔连通的冷却剂进口 21 和冷却剂出口 22,用于使新鲜的空气或冷却液流通,通过空气或冷却液的流通使冷却剂容 器2形成一个小型"中冷器",以对进气歧管本体1和油气分离器3同时进行冷却,从而有效 提高进气量,同时促进油滴凝结且提高分离效果。
[0030] 具体地,当进气歧管本体1和油气分离器3均正常工作时,随着进气歧管本体1内 部的进气温度逐渐增加,进气量不充足,影响燃烧,油耗也随之增加,冷却剂容器2作为一 个小型"中冷器"可以降低进气温度,使气体密度变大,从而提高进气歧管本体1内部的进 气量,改善燃烧;同时省去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有效降低成本和控制的复杂性;为避免油气 分离器3中的油气混合气的高温影响进气歧管本体1的进气温度,同时冷却油气分离器3 的油气混合气,使油滴迅速凝结,从而使冷却剂容器2成为进气歧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直接采用具有冷却作用的中冷器作为冷却剂容器2的实施例也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内。
[0031] 参见图1和图4,油气分离器3为扁平结构,且油气分离器3的外轮廓与冷却剂容 器2的外轮廓相同,以使冷却剂容器2和油气分离器3的配合安装效果更好。可以理解的 是,冷却剂容器2和油气分离器3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0032] 参见图4,油气分离器3具有分离腔30以及与分离腔30连通曲轴箱接口 31、出气 口 32以及回油口 33。其中,曲轴箱接口 31位于油气分离器3的下侧,用于将曲轴箱内部的 油气混合气输入至油气分离器3的内部,也就是说,油气分离器3的内部的油气混合气是从 曲轴箱接口 31进入的。出气口 32位于油气分离器3的上侧,用于将分离出的气体从油气 分离器的内部排出,回油口 33位于油气分离器3的下侧,用于将分离出的油滴从油气分离 器3的内部排到油底壳内。其中,在分离腔30内部固定设置有油气分离结构,通过油气分 离结构与曲轴箱接口 31、出气口 32以及回油口 33组合而实现分离油气分离器3的内部的 油气混合气的目的。
[0033]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油气分离结构是挡板结构,挡板结构由至少两个子挡板 构成,从而有效保证油气分离结构的分离效果。例如,挡板结构中的子挡板的数量可以为2 个、3个、4个或其它多个。需要指出的是,子挡板优选为平板,以方便进行加工制造和清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